或許有人質疑顧驁這番操作表現出來的斡旋能力、與俾斯麥的差距。
但隻要稍微對曆史有點認識的人,大多會覺得這種類比是恰當的。
眾所周知德國統一的進程中,軍事其實並沒有外行想象的那麽強。
所謂毛奇元帥的大功,主要也是在劃時代地善用了鐵路調度部隊、始終確保正麵主戰場集中到優勢兵力,並不是當時普魯士軍隊單位戰鬥力多逆天。
德國能統一,關鍵是俾斯麥的外交勝利。人家能拉著奧地利人一起揍丹麥、揍完後回頭就穩住法國人揍奧地利、揍完奧地利再跟法國翻臉揍法國——
偏偏每一次剛剛跟前隊友下完副本之後立刻翻臉揍隊友,還不會讓下一任隊友產生戒心,總是覺得“這是一個意外”、“這種賣隊友是事出有因的,俾斯麥本性是跟亞楠人一樣純良好客的”。
顧驁做的事情,其實是一毛一樣的。他是拉著索尼揍任天堂,揍到任天堂明顯被壓在劣勢之後、顧驁轉身開第二個怪,居然還不會拉到公共仇恨值,總能暫時找到借口搪塞過去。
這遠比暴虎馮河的武力炫耀更加可貴。眾所周知,所謂“靠絕對的實力碾壓”的好事兒,在創業者身上是不會發生的。
與其指望那些不靠譜的小概率事件,不如把心思花在連橫合縱上。
正如曆史上德國人後來指望靠軍勢強盛擴張的兩次,都被打成了狗。而俾斯麥時代軍事弱勢、拉幫結派能力強勢的時候,才開出了掛。
當然,如果是有係統或者玄幻係異能的世界除外。
那種世界的個人戰力是指數級上升的,不是線性上升的,練級平推就是了,何必浪費精力在拉攏小弟的權謀之術上呢。
還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們,就別做這種意淫了。
擺平了這一波最大的外部連橫合縱威脅後,天鯤係的cd隨身聽鋪貨也就消弭掉了渠道經銷商層麵被暗中下絆子的麻煩。
隻要索尼穩住不倒戈、盛田昭夫的賬算得過來,顧驁一個月賣出15萬台還是很輕鬆的。
同時,顧驁也大致刺探到了索尼的應對節奏——
在跟盛田昭夫觥籌交錯的時候,盛田昭夫固然不會傻到把索尼整改d50的新研發計劃泄露給顧驁,但至少“盛田昭夫對d50目前背著電池包的模式不滿意”這個態度本身,顧驁還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隻要顧驁知道盛田昭夫要改設計,那他就可以憑經驗推算索尼的上市計劃要延遲多久。
天鯤係的技術工程師們,憑經驗給顧驁遠程評估了一個“起碼延遲兩三個月”的數據。
這個數據明顯是以己度人了,小瞧了索尼係的研發實力。
不過,顧驁卻沒有完全相信手下工程師的判斷。
他更多考慮的是商業契機。
顧驁覺得,以盛田昭夫這種社交控的脾性,絕對不可能放棄聖誕檔這個出貨黃金季的——聖誕節是米國人一年裏最大的電子消費品送禮狂潮,不然兩年前雅達利也不至於在聖誕檔之前狂推《外星人》了。
所以顧驁武斷認為,盛田昭夫會強逼索尼研發部,有條件要加速,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加速,聖誕節前上市d50。
這就負負得正猜準了,而且是很合理的,並不是靠運氣。
天鯤的cd隨身聽,在美國市場乃至曰本、歐洲市場,可以得到的先發優勢,擴大到了4個半月左右。
也就是天鯤cd隨身聽上市後至少狂賣四個半月,競爭對手才會拿出同樣定位的東西來搶生意。這前四個半月,完全是跑馬圈地一樣在空白市場上肆意馳騁。
目前天鯤的cd隨身聽出貨量是15萬台一個月,不過考慮到產能磨合後的逐漸上升、開學季流行趨勢的擴散。
天鯤的營銷團隊一致認為,9月會迎來一波銷量增長,然後能一直穩住,到聖誕季前再迎來第二波增長。
這兩波都是可以在沒有競爭對手的空白情況下舒舒服服吃掉的。
所以今年拿住80萬台以上的鋪貨量是肯定能輕鬆做到的,屬於躺在那兒什麽都不用幹。如果拚一拚,衝一衝100萬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確實好賣,顧驁可以考慮讓漢樂電子和富士康那邊轉產一條遊戲機產線過來。
天鯤的家用遊戲機是去年5月份上市的,如今在美國已經有15個月的市場鋪貨,在曰本也已經鋪了10個月。
美國這邊的累計市場存量已經達到了500萬台,曰本100萬台,其餘歐洲市場全部加起來也有100萬(都是靠索尼的渠道搭售賣出去的,顧驁自己無力鋪設歐洲渠道,所以那邊目前賣機器完全不賺錢,利潤都成了索尼的渠道費。隻有指望後續賣卡帶賺點錢。)
另外香江、李家坡為代表的整個東南亞市場,加上幾乎忽略不計的內地市場,累計還有幾十萬台的遊戲機存量。
顧驁覺得,到今年春節過完為止、也就是截止到天鯤遊戲機投放市場滿20個月時,家用遊戲機的全球存量能滾雪球滾到1000萬台,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曆史上任天堂的fc/nec加起來,在全球市場累計出貨也有四五千萬之多,隻不過這個數據是持續到80年代末、sfc即將出現時累計完成的,也就是從84年賣到90年,累計賣了這麽多,折算下來大約每1年半完成1000萬增量。
不過因為摩爾定律,電子設備的加權物價是逐步下降的,肯定是越到後來消費者覺得越便宜、賣得越多,所以這個曲線並不是平均增長,後段會有一個加速。
顧驁的天鯤做到20個月破1000萬,已經非常不錯了,比另一個時空的任天堂同期還要好。更何況因為顧驁的出現,本時空家用遊戲機市場的競爭激烈度,一開始是比另一個世界強的——原本隻有任天堂大戰世嘉,顧驁出現後卻變成了三方大戰,還是顧驁廢了不少手腳和斡旋,把世嘉打殘後,連橫合縱把世嘉弄出了圈子,實屬不易。
在遊戲機業績如此穩健的情況下,略微拖一拖產能、向新起步的cd隨身聽傾斜一下,完全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是一片新的藍海,要趕快圈地。
……
鋪開了cd隨身聽的市場後,顧驁麵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變現。
因為光靠賣cd機,著實是沒什麽賺頭的。
在索尼的台式機cdp-101定價600美元的時候,天鯤的disc-man裸機售價198,這是價格殺手級別的定價。
可以說,目前每月15~20萬的出貨,完全是靠“小型便攜式就該是便宜貨,很劃算”這個深入人心的定位拿到的。
曆史上索尼公司剛做d50隨身聽的時候,也是不賺錢的,出井伸之甚至是做好了“先虧一年多,等摩爾定律和工藝提升後降低成本,後麵再慢慢賺”的打算。
顧驁現在賣cd機也是不賺錢的,隻是占住“天鯤是世界上第一個做cd隨身聽”的這個江湖地位和名望,把品牌擴散出去。
如果今天天鯤是一家上市公司,那麽這個數據就會非常好看:公司可以把銷量、營業額這些數據都放到公司報表裏,畫餅告訴股民們“雖然現在沒利潤,但憑著目前的市場占有率百分比,過兩年我們會有多賺,所以你們要提前買進股票等著兩年後分紅”。
這樣一來,公司現在就能立刻收到因為兩三年後預期大好帶來的利益。
但天鯤還不是上市公司,哪怕是即將拆分的“天鯤音樂”都還沒上呢。所以顧驁不甘心白等未來的利潤預期,他決定現在就先製造點純利潤現金流。
他選擇了把史育朱這個y壺再拿出來用一用,去找環球唱片和華納唱片談判。
談判的理由,當然是“貴公司都才剛剛介入cd唱片發行行業,難道不希望天鯤的cd隨身聽在銷售時,搭售套餐裏捆綁貴公司歌手的專輯麽”?
眾所周知,cd是82年出現的,雖然在cd出現之前,華納和環球的音樂公司也已經叫“唱片公司”,但那時候它們指的“唱片”是黑膠唱片。
另外如果不講究音質的話,它們也錄磁帶賣。
而cd唱片,本來就是83年開始,環球和華納才逐步嚐試的。因為技術專利授權拿的時候磕磕絆絆,它們的起步肯定是不如寶麗金這種技術標準第一方地位的公司快的。
也不如已經在跟索尼有媾合趨勢的哥倫比亞唱片快。
顧驁之所以寧可讓買方競爭激烈程度下降一些、少一家供應商競爭,也不去找哥倫比亞,就是因為想跟盛田昭夫保持更久的和睦,不想和索尼翻臉。
他知道哥倫比亞係已經是盛田昭夫的禁臠了,雖然曆史上還要過一年才會被索尼正式收購,但既然劃分了江湖地盤,那就遵守吧。
顧驁複製了索尼跟哥倫比亞目前合作的模式,找上環球和華納,爭取收個幾個美元的好處費,幫忙捆綁套餐。
華納和環球果然也是上鉤的。
顧驁是目前低價cd播放器市場的唯一占領者,而第一次買cd機的消費者,是必然要順手買幾張cd回去聽的,不然光有機器沒有碟不是成擺設了麽。
因此cd機搭售cd的轉化率是非常恐怖的。
如果顧驁賣cd隨身聽的時候,讓經銷商出“邁克爾傑克遜套餐”、“麥當娜套餐”,拿幾張這些歌手的cd做個優惠,願意買單的消費者會非常多,還會覺得便民。
美國的音樂還是比較昂貴的,80年代初,一張新發行的黑膠唱片的售價都能有20~30美元——誰讓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得好呢。
cd作為剛出現的新技術,暫時是賣得比黑膠還貴的,隻有未來黑膠絕版了,才因為收藏和稀有而變得更值錢。
於是環球音樂甚至答應了顧驁“一台cd隨身聽搭售3張環球係的cd組成套餐,環球方麵給每張碟5美元的渠道加盟費”。
華納唱片給到了6美元。
這樣的出價,環球和華納賣這部分cd唱片時,基本上也處在不怎麽賺錢的狀態了,但他們想得也很透徹:cd音樂是才出現了一年多的新玩意兒,占住坑圈住地盤最重要,暫時賺不賺錢不重要。
天鯤不是上市公司,華納和環球可是上市公司。天鯤畫不了的遠景預期餅,華納和環球是可以畫的。
這樣一來,顧驁在機器不賺錢的情況下,硬生生靠搭售碟片的套餐,從唱片公司那裏撈到了每台15~20美元的額外純利潤。
但隻要稍微對曆史有點認識的人,大多會覺得這種類比是恰當的。
眾所周知德國統一的進程中,軍事其實並沒有外行想象的那麽強。
所謂毛奇元帥的大功,主要也是在劃時代地善用了鐵路調度部隊、始終確保正麵主戰場集中到優勢兵力,並不是當時普魯士軍隊單位戰鬥力多逆天。
德國能統一,關鍵是俾斯麥的外交勝利。人家能拉著奧地利人一起揍丹麥、揍完後回頭就穩住法國人揍奧地利、揍完奧地利再跟法國翻臉揍法國——
偏偏每一次剛剛跟前隊友下完副本之後立刻翻臉揍隊友,還不會讓下一任隊友產生戒心,總是覺得“這是一個意外”、“這種賣隊友是事出有因的,俾斯麥本性是跟亞楠人一樣純良好客的”。
顧驁做的事情,其實是一毛一樣的。他是拉著索尼揍任天堂,揍到任天堂明顯被壓在劣勢之後、顧驁轉身開第二個怪,居然還不會拉到公共仇恨值,總能暫時找到借口搪塞過去。
這遠比暴虎馮河的武力炫耀更加可貴。眾所周知,所謂“靠絕對的實力碾壓”的好事兒,在創業者身上是不會發生的。
與其指望那些不靠譜的小概率事件,不如把心思花在連橫合縱上。
正如曆史上德國人後來指望靠軍勢強盛擴張的兩次,都被打成了狗。而俾斯麥時代軍事弱勢、拉幫結派能力強勢的時候,才開出了掛。
當然,如果是有係統或者玄幻係異能的世界除外。
那種世界的個人戰力是指數級上升的,不是線性上升的,練級平推就是了,何必浪費精力在拉攏小弟的權謀之術上呢。
還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們,就別做這種意淫了。
擺平了這一波最大的外部連橫合縱威脅後,天鯤係的cd隨身聽鋪貨也就消弭掉了渠道經銷商層麵被暗中下絆子的麻煩。
隻要索尼穩住不倒戈、盛田昭夫的賬算得過來,顧驁一個月賣出15萬台還是很輕鬆的。
同時,顧驁也大致刺探到了索尼的應對節奏——
在跟盛田昭夫觥籌交錯的時候,盛田昭夫固然不會傻到把索尼整改d50的新研發計劃泄露給顧驁,但至少“盛田昭夫對d50目前背著電池包的模式不滿意”這個態度本身,顧驁還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隻要顧驁知道盛田昭夫要改設計,那他就可以憑經驗推算索尼的上市計劃要延遲多久。
天鯤係的技術工程師們,憑經驗給顧驁遠程評估了一個“起碼延遲兩三個月”的數據。
這個數據明顯是以己度人了,小瞧了索尼係的研發實力。
不過,顧驁卻沒有完全相信手下工程師的判斷。
他更多考慮的是商業契機。
顧驁覺得,以盛田昭夫這種社交控的脾性,絕對不可能放棄聖誕檔這個出貨黃金季的——聖誕節是米國人一年裏最大的電子消費品送禮狂潮,不然兩年前雅達利也不至於在聖誕檔之前狂推《外星人》了。
所以顧驁武斷認為,盛田昭夫會強逼索尼研發部,有條件要加速,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加速,聖誕節前上市d50。
這就負負得正猜準了,而且是很合理的,並不是靠運氣。
天鯤的cd隨身聽,在美國市場乃至曰本、歐洲市場,可以得到的先發優勢,擴大到了4個半月左右。
也就是天鯤cd隨身聽上市後至少狂賣四個半月,競爭對手才會拿出同樣定位的東西來搶生意。這前四個半月,完全是跑馬圈地一樣在空白市場上肆意馳騁。
目前天鯤的cd隨身聽出貨量是15萬台一個月,不過考慮到產能磨合後的逐漸上升、開學季流行趨勢的擴散。
天鯤的營銷團隊一致認為,9月會迎來一波銷量增長,然後能一直穩住,到聖誕季前再迎來第二波增長。
這兩波都是可以在沒有競爭對手的空白情況下舒舒服服吃掉的。
所以今年拿住80萬台以上的鋪貨量是肯定能輕鬆做到的,屬於躺在那兒什麽都不用幹。如果拚一拚,衝一衝100萬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確實好賣,顧驁可以考慮讓漢樂電子和富士康那邊轉產一條遊戲機產線過來。
天鯤的家用遊戲機是去年5月份上市的,如今在美國已經有15個月的市場鋪貨,在曰本也已經鋪了10個月。
美國這邊的累計市場存量已經達到了500萬台,曰本100萬台,其餘歐洲市場全部加起來也有100萬(都是靠索尼的渠道搭售賣出去的,顧驁自己無力鋪設歐洲渠道,所以那邊目前賣機器完全不賺錢,利潤都成了索尼的渠道費。隻有指望後續賣卡帶賺點錢。)
另外香江、李家坡為代表的整個東南亞市場,加上幾乎忽略不計的內地市場,累計還有幾十萬台的遊戲機存量。
顧驁覺得,到今年春節過完為止、也就是截止到天鯤遊戲機投放市場滿20個月時,家用遊戲機的全球存量能滾雪球滾到1000萬台,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曆史上任天堂的fc/nec加起來,在全球市場累計出貨也有四五千萬之多,隻不過這個數據是持續到80年代末、sfc即將出現時累計完成的,也就是從84年賣到90年,累計賣了這麽多,折算下來大約每1年半完成1000萬增量。
不過因為摩爾定律,電子設備的加權物價是逐步下降的,肯定是越到後來消費者覺得越便宜、賣得越多,所以這個曲線並不是平均增長,後段會有一個加速。
顧驁的天鯤做到20個月破1000萬,已經非常不錯了,比另一個時空的任天堂同期還要好。更何況因為顧驁的出現,本時空家用遊戲機市場的競爭激烈度,一開始是比另一個世界強的——原本隻有任天堂大戰世嘉,顧驁出現後卻變成了三方大戰,還是顧驁廢了不少手腳和斡旋,把世嘉打殘後,連橫合縱把世嘉弄出了圈子,實屬不易。
在遊戲機業績如此穩健的情況下,略微拖一拖產能、向新起步的cd隨身聽傾斜一下,完全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是一片新的藍海,要趕快圈地。
……
鋪開了cd隨身聽的市場後,顧驁麵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變現。
因為光靠賣cd機,著實是沒什麽賺頭的。
在索尼的台式機cdp-101定價600美元的時候,天鯤的disc-man裸機售價198,這是價格殺手級別的定價。
可以說,目前每月15~20萬的出貨,完全是靠“小型便攜式就該是便宜貨,很劃算”這個深入人心的定位拿到的。
曆史上索尼公司剛做d50隨身聽的時候,也是不賺錢的,出井伸之甚至是做好了“先虧一年多,等摩爾定律和工藝提升後降低成本,後麵再慢慢賺”的打算。
顧驁現在賣cd機也是不賺錢的,隻是占住“天鯤是世界上第一個做cd隨身聽”的這個江湖地位和名望,把品牌擴散出去。
如果今天天鯤是一家上市公司,那麽這個數據就會非常好看:公司可以把銷量、營業額這些數據都放到公司報表裏,畫餅告訴股民們“雖然現在沒利潤,但憑著目前的市場占有率百分比,過兩年我們會有多賺,所以你們要提前買進股票等著兩年後分紅”。
這樣一來,公司現在就能立刻收到因為兩三年後預期大好帶來的利益。
但天鯤還不是上市公司,哪怕是即將拆分的“天鯤音樂”都還沒上呢。所以顧驁不甘心白等未來的利潤預期,他決定現在就先製造點純利潤現金流。
他選擇了把史育朱這個y壺再拿出來用一用,去找環球唱片和華納唱片談判。
談判的理由,當然是“貴公司都才剛剛介入cd唱片發行行業,難道不希望天鯤的cd隨身聽在銷售時,搭售套餐裏捆綁貴公司歌手的專輯麽”?
眾所周知,cd是82年出現的,雖然在cd出現之前,華納和環球的音樂公司也已經叫“唱片公司”,但那時候它們指的“唱片”是黑膠唱片。
另外如果不講究音質的話,它們也錄磁帶賣。
而cd唱片,本來就是83年開始,環球和華納才逐步嚐試的。因為技術專利授權拿的時候磕磕絆絆,它們的起步肯定是不如寶麗金這種技術標準第一方地位的公司快的。
也不如已經在跟索尼有媾合趨勢的哥倫比亞唱片快。
顧驁之所以寧可讓買方競爭激烈程度下降一些、少一家供應商競爭,也不去找哥倫比亞,就是因為想跟盛田昭夫保持更久的和睦,不想和索尼翻臉。
他知道哥倫比亞係已經是盛田昭夫的禁臠了,雖然曆史上還要過一年才會被索尼正式收購,但既然劃分了江湖地盤,那就遵守吧。
顧驁複製了索尼跟哥倫比亞目前合作的模式,找上環球和華納,爭取收個幾個美元的好處費,幫忙捆綁套餐。
華納和環球果然也是上鉤的。
顧驁是目前低價cd播放器市場的唯一占領者,而第一次買cd機的消費者,是必然要順手買幾張cd回去聽的,不然光有機器沒有碟不是成擺設了麽。
因此cd機搭售cd的轉化率是非常恐怖的。
如果顧驁賣cd隨身聽的時候,讓經銷商出“邁克爾傑克遜套餐”、“麥當娜套餐”,拿幾張這些歌手的cd做個優惠,願意買單的消費者會非常多,還會覺得便民。
美國的音樂還是比較昂貴的,80年代初,一張新發行的黑膠唱片的售價都能有20~30美元——誰讓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得好呢。
cd作為剛出現的新技術,暫時是賣得比黑膠還貴的,隻有未來黑膠絕版了,才因為收藏和稀有而變得更值錢。
於是環球音樂甚至答應了顧驁“一台cd隨身聽搭售3張環球係的cd組成套餐,環球方麵給每張碟5美元的渠道加盟費”。
華納唱片給到了6美元。
這樣的出價,環球和華納賣這部分cd唱片時,基本上也處在不怎麽賺錢的狀態了,但他們想得也很透徹:cd音樂是才出現了一年多的新玩意兒,占住坑圈住地盤最重要,暫時賺不賺錢不重要。
天鯤不是上市公司,華納和環球可是上市公司。天鯤畫不了的遠景預期餅,華納和環球是可以畫的。
這樣一來,顧驁在機器不賺錢的情況下,硬生生靠搭售碟片的套餐,從唱片公司那裏撈到了每台15~20美元的額外純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