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驁還是低估了這個時代人們對美國大片的免疫抗性。
他知道這部片子在86年就進入內地,肯定會掀起一股好評的狂潮。
但在他的設想裏,那種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怕因此錯過精彩劇情的患得患失狀態,怎麽也得到人機激烈槍戰的戲碼的時候,才會出現。
誰知,僅僅是一個開場音樂,和開場的前綴,就已經讓觀眾們讚歎不已。
而第一個高潮,僅僅在正片開始後30秒就出現了。
“牛氓!”
“嘶……”
“臥槽!好壯!”
原來,僅僅是施瓦辛格穿越過來的那一刻,那赤身露體的狀態、以及隻露菊不露正麵的渾身爆炸張力腱子肉、45度斜的肩膀三角肌,就已經讓場內占總觀眾數將近一半的女顧客們,此起彼伏地“牛氓”尖叫起來。
一片噓聲和捂臉聲——沒錯,連捂臉都有聲音,因為大家捂得很生硬,跟扇自己耳光差不多響亮。一來是因為捂的時候太激動了,二來也是唯恐身邊的人黑暗中沒聽見她捂臉了。
不過所有女性觀眾都幾乎不約而同地在捂臉時岔開了手指,隻是擺個姿態而已。
這麽肌肉的一米九世界級壯漢,哪個女人不想看啊。
有些悶騷的、有點見識、知道片子背景的女觀眾,內心忍不住想:聽說是好多次健美世界冠軍,果然名不虛傳……
觀眾裏麵,大約也有一成的人,是提前知道製片背景和劇情的。他們或是極少數自家買得起錄像機、又或者是有渠道去錄像廳看過盜版的英文原版資源(80年代的盜版當然沒人做漢化)。
更多則是向有錄像機的親戚朋友提前做功課打聽來的,真買得起錄像機的家庭,86年肯定是遠遠沒有一成的。
而在女人們紛紛捂臉的時候,這些觀眾自然要跳出來賣弄,壓製別人的一驚一乍,以顯示“哥早就知道劇情”、“美國片就是這麽拍的,別大驚小怪,這是藝術”,順便維護一下影院的安靜。
被鄙視了的人很快借坡下驢,不再出聲,自發地安靜看戲,唯恐錯過了台詞。
而僅僅這一個鏡頭,帶來的衝擊力就還不止“世界健美冠軍的果體”這一個看點,阿諾最後站在山頂公園俯瞰洛杉磯淩晨兩點鍾夜景的那個全景,更是讓其他關注點的觀眾,以近乎膜拜的姿態,感慨了一下洛杉磯的“繁華大都市”水準。
這一點,哪怕是同期上映的《第一滴血》也沒有的效果,畢竟《第一滴血》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蒙大拿小鎮上,是美國的鄉下,無非是叢林求生和荒野槍戰好看,卻沒有大都市戲的熱鬧。
而對於80年代中期的中國人而言,通過電影哪怕是看看美國都會的繁華,本身都已經是一種享受了——雖然這種享受,美國和曰本觀眾根本毫無感覺,因為他們見多了。
這是此時中國人獨有的享受,因為中國人還在膜拜高樓大廈,膜拜房地產資本的力量。七年前高倉健的《追捕》能夠大火,多少也是因為顯示都市繁華的背景本身,就被中國人一遍遍看得完全看不膩。
當然,在顧驁和其他有見識的中國人眼裏,洛杉磯是個平鋪的大農村,跟東京這樣的立體都市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
但偏偏《終結者》很多戲份是拍攝的夜景,而在夜景的時候,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因為夜景隻會看到燈火,而看不到遠處建築的高度,所以你隻要內裝繁華、燈火通明,就能給人震撼的感覺。
就像後世很多曬洛杉磯的抖音用戶,都是模仿科比的台詞:“你見過淩晨四點的洛杉磯嗎?”
然後配上一段坐夜班打折飛機去洛杉磯時、從舷窗拍攝出來的vlog,看到大片大片一望無際的方塊燈火,璨若星河,那效果比別的城市都震撼。
阿諾這一個站在山頂公園俯瞰洛杉磯的鏡頭,也是異曲同工之妙,讓場內的男性觀眾全部覺得腿有些軟。
“太繁華了……”
兩個多小時的觀影時間裏,一波波的高潮還會頻繁來襲。
從施瓦辛格的第一次血腥徒手擊斃小混混奪衣服;
到第一個華人演員李聯傑也光著身子穿越過來(但都是半身鏡頭,沒有拍到下半身);
再到第一次看到施瓦辛格被霰彈槍結結實實轟了10槍後,依然麵無表情鐵血冰冷地站起來。
乃至觀眾們覺得女主和男二已經安全了、卻被終結者硬生生屠了整座警局。
尖叫一波接著一波。
最後最震撼的兩波,當然是看著略微受損的施瓦辛格,回租住旅館自己開刀療傷、麵無表情切開半條手臂、挖掉自己的肉身眼珠,露出手臂皮肉裏的粼粼合金白骨、以及紅外攝像頭狀的真.眼珠。
乃至最後被爆破大火焚去殘軀後的機械合金骨架追殺戲。
從挖眼珠開始,小朋友們已經全部背對熒幕瑟瑟發抖了。
隨著電影散場,無數人連排隊離開的這點時間都不願意浪費,互相嘈雜討論起來。
“美國大片到底不一樣……”
“那跳迪斯科的酒吧,咱市裏的歌舞廳跟外國人的一比,那真是貨比貨得扔呐——悄悄人家那音響效果,那氛圍,那燈光。咱這就是拿個破錄音機都敢開歌舞廳了。”
“嗨你的關注點有問題吧,這個片子裏,那歌舞廳酒吧之類的戲份算個啥?”
“我也沒說算個啥,我就是說人家拔根毛都洋氣。”
“那也是咱中國人洋氣!你知不知道這部片子其實是我們中國大老板拍的,那個詹姆斯.卡梅隆,美國大導演,也隻是個打工的!”
討論中能說出這些話的,顯然是那一成看過盜版英文錄像帶、或者是跟有錢親戚打聽過的。
如果是此時此刻在外地的電影院裏討論這個話題,大夥兒或許就停留在“這是我們中國大老板投錢拍的”這一程度上。
畢竟顧驁對外公示的身份是港商嘛。
不過因為是在錢塘老巢,懂行的人和與有榮焉的人比較多,就會直接強調“這是顧驁投錢拍的”。
至於頭銜,那就不用說了,“中國大老板”五個字也可以省掉。
誰不知道顧驁是誰啊,還用介紹身份麽?
“一幫臨時來看熱鬧的外行人,連《終結者》和《第一滴血》就是顧驁拍攝和發行的都不知道。我可是圈內人,我小姨夫的同學的領導,就是中影進口公司的。
看看前些年國內進口得起的,都是什麽老掉牙的片子?這兩部,聽說是顧總隨手大筆一揮,直接白菜價送給中影進口了,所以才有那兩條佳得樂和天鯤學習機的廣告!”
……
“看來我還是和基層脫節太久了,沒想到,這麽多習以為常的點,都能成為觀眾狂熱關注膜拜的熱點。建設文化自信心還任重道遠呐。”
從影院離開後,這是顧驁最大的感慨。
米娜本來心態也跟他差不多,但既然老公都在自我檢討了,她肯定要換位安慰一下:“也沒你想的那麽糟糕,雖然美國的繁華、槍戰的刺激,確實讓很多人崇拜,但畢竟這兩部片子有你投資拍的、還有你發行的。這已經比100%純美國背景的電影讓人這樣膜拜好了很多了。
未來咱多拍一點吧,就算港片沒有這個基礎,咱投資、請美國導演。中國公司在產業鏈裏提供的環節漸漸增加比例,比如用中國的取景、摻沙子中國的演員、中國開特效公司,總能建立文化自信的。”
聽米娜這麽一分析,顧驁心情也好了不少。
既然窮的時候總要找人崇拜,那就崇拜哥吧,也比白白浪費了國民崇拜值去崇拜真.美國人的好。
此後短短十天的時間裏,顧驁每天帶著米娜在錢塘遊山玩水,把所有景點都玩了一遍。反正大過年的,也不適合工作。
十天之後,他也打電話給中影進口的海處長,了解了一下這兩部電影的票房情況、各地的反饋。
畢竟顧驁隻對錢塘、滬江等地的情況比較了解,而外地還是得看中影公司的數據。票房好壞跟顧驁並沒有關係,其中四成都是中影進口的收入,六成是院線的。顧驁隻是想了解傳播情況以及捆綁廣告的傳達率。
可惜的是,眼下數據統計很慢,中影進口也隻能給一些初步踩點的估算。
“顧總,很抱歉具體數據我們也沒有,不過我們有辦事處踩點的全國前20大主要城市,初十之前基本上是常常爆滿,最近是因為大多數單位陸續上班了,白天場可能空一些,但下午四點往後的還是場場爆滿。
目前二線以上城市,凡是國營的、中影係統的,《終結者》和《第一滴血》加起來的排片率有95%了,其他電影隻有5%,《終結者》表現更好,畢竟戲更熱鬧繁華嘛。所以年初三的時候一開始排片率是五五開的,現在已經四六了,《終結者》六《第一滴血》四。”
80年代的電影院場場爆滿也並不算太誇張,主要是這個年代電影院都是定位為國營的公共基礎設施,沒什麽商業院線。
所以錢塘這樣的大城市,加起來也就20座影院左右,全部塞滿全城一場同時也就三萬人看。
但持續爆滿這麽多天,數據就有些誇張了。
顧驁粗略一算,僅僅到元宵節,錢塘一座城市,就有累計200萬人次觀看過這倆美國大片了,其中《終結者》觀影人次應該超過120萬,《第一滴血》也超過了80萬。
至於其他小城市,情況應該是截然不同的,主要還是拷貝昂貴的問題,所以很多小城市的影院就一個廳,然後隻有其中一部片子的拷貝。它們需要等臨縣劇院的另外一部放完後,在上級的調度下把拷貝交換過來才能放另一部。
但不管怎麽說,哪怕是按照和稀泥的算法,光國內省城以上級別的城市,到元宵節為止,至少有3000~4000萬人次看過其中任意一部電影了。算上更下沉的三線以下城市市場,5000萬都有。
這才10天。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
他知道這部片子在86年就進入內地,肯定會掀起一股好評的狂潮。
但在他的設想裏,那種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怕因此錯過精彩劇情的患得患失狀態,怎麽也得到人機激烈槍戰的戲碼的時候,才會出現。
誰知,僅僅是一個開場音樂,和開場的前綴,就已經讓觀眾們讚歎不已。
而第一個高潮,僅僅在正片開始後30秒就出現了。
“牛氓!”
“嘶……”
“臥槽!好壯!”
原來,僅僅是施瓦辛格穿越過來的那一刻,那赤身露體的狀態、以及隻露菊不露正麵的渾身爆炸張力腱子肉、45度斜的肩膀三角肌,就已經讓場內占總觀眾數將近一半的女顧客們,此起彼伏地“牛氓”尖叫起來。
一片噓聲和捂臉聲——沒錯,連捂臉都有聲音,因為大家捂得很生硬,跟扇自己耳光差不多響亮。一來是因為捂的時候太激動了,二來也是唯恐身邊的人黑暗中沒聽見她捂臉了。
不過所有女性觀眾都幾乎不約而同地在捂臉時岔開了手指,隻是擺個姿態而已。
這麽肌肉的一米九世界級壯漢,哪個女人不想看啊。
有些悶騷的、有點見識、知道片子背景的女觀眾,內心忍不住想:聽說是好多次健美世界冠軍,果然名不虛傳……
觀眾裏麵,大約也有一成的人,是提前知道製片背景和劇情的。他們或是極少數自家買得起錄像機、又或者是有渠道去錄像廳看過盜版的英文原版資源(80年代的盜版當然沒人做漢化)。
更多則是向有錄像機的親戚朋友提前做功課打聽來的,真買得起錄像機的家庭,86年肯定是遠遠沒有一成的。
而在女人們紛紛捂臉的時候,這些觀眾自然要跳出來賣弄,壓製別人的一驚一乍,以顯示“哥早就知道劇情”、“美國片就是這麽拍的,別大驚小怪,這是藝術”,順便維護一下影院的安靜。
被鄙視了的人很快借坡下驢,不再出聲,自發地安靜看戲,唯恐錯過了台詞。
而僅僅這一個鏡頭,帶來的衝擊力就還不止“世界健美冠軍的果體”這一個看點,阿諾最後站在山頂公園俯瞰洛杉磯淩晨兩點鍾夜景的那個全景,更是讓其他關注點的觀眾,以近乎膜拜的姿態,感慨了一下洛杉磯的“繁華大都市”水準。
這一點,哪怕是同期上映的《第一滴血》也沒有的效果,畢竟《第一滴血》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蒙大拿小鎮上,是美國的鄉下,無非是叢林求生和荒野槍戰好看,卻沒有大都市戲的熱鬧。
而對於80年代中期的中國人而言,通過電影哪怕是看看美國都會的繁華,本身都已經是一種享受了——雖然這種享受,美國和曰本觀眾根本毫無感覺,因為他們見多了。
這是此時中國人獨有的享受,因為中國人還在膜拜高樓大廈,膜拜房地產資本的力量。七年前高倉健的《追捕》能夠大火,多少也是因為顯示都市繁華的背景本身,就被中國人一遍遍看得完全看不膩。
當然,在顧驁和其他有見識的中國人眼裏,洛杉磯是個平鋪的大農村,跟東京這樣的立體都市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
但偏偏《終結者》很多戲份是拍攝的夜景,而在夜景的時候,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因為夜景隻會看到燈火,而看不到遠處建築的高度,所以你隻要內裝繁華、燈火通明,就能給人震撼的感覺。
就像後世很多曬洛杉磯的抖音用戶,都是模仿科比的台詞:“你見過淩晨四點的洛杉磯嗎?”
然後配上一段坐夜班打折飛機去洛杉磯時、從舷窗拍攝出來的vlog,看到大片大片一望無際的方塊燈火,璨若星河,那效果比別的城市都震撼。
阿諾這一個站在山頂公園俯瞰洛杉磯的鏡頭,也是異曲同工之妙,讓場內的男性觀眾全部覺得腿有些軟。
“太繁華了……”
兩個多小時的觀影時間裏,一波波的高潮還會頻繁來襲。
從施瓦辛格的第一次血腥徒手擊斃小混混奪衣服;
到第一個華人演員李聯傑也光著身子穿越過來(但都是半身鏡頭,沒有拍到下半身);
再到第一次看到施瓦辛格被霰彈槍結結實實轟了10槍後,依然麵無表情鐵血冰冷地站起來。
乃至觀眾們覺得女主和男二已經安全了、卻被終結者硬生生屠了整座警局。
尖叫一波接著一波。
最後最震撼的兩波,當然是看著略微受損的施瓦辛格,回租住旅館自己開刀療傷、麵無表情切開半條手臂、挖掉自己的肉身眼珠,露出手臂皮肉裏的粼粼合金白骨、以及紅外攝像頭狀的真.眼珠。
乃至最後被爆破大火焚去殘軀後的機械合金骨架追殺戲。
從挖眼珠開始,小朋友們已經全部背對熒幕瑟瑟發抖了。
隨著電影散場,無數人連排隊離開的這點時間都不願意浪費,互相嘈雜討論起來。
“美國大片到底不一樣……”
“那跳迪斯科的酒吧,咱市裏的歌舞廳跟外國人的一比,那真是貨比貨得扔呐——悄悄人家那音響效果,那氛圍,那燈光。咱這就是拿個破錄音機都敢開歌舞廳了。”
“嗨你的關注點有問題吧,這個片子裏,那歌舞廳酒吧之類的戲份算個啥?”
“我也沒說算個啥,我就是說人家拔根毛都洋氣。”
“那也是咱中國人洋氣!你知不知道這部片子其實是我們中國大老板拍的,那個詹姆斯.卡梅隆,美國大導演,也隻是個打工的!”
討論中能說出這些話的,顯然是那一成看過盜版英文錄像帶、或者是跟有錢親戚打聽過的。
如果是此時此刻在外地的電影院裏討論這個話題,大夥兒或許就停留在“這是我們中國大老板投錢拍的”這一程度上。
畢竟顧驁對外公示的身份是港商嘛。
不過因為是在錢塘老巢,懂行的人和與有榮焉的人比較多,就會直接強調“這是顧驁投錢拍的”。
至於頭銜,那就不用說了,“中國大老板”五個字也可以省掉。
誰不知道顧驁是誰啊,還用介紹身份麽?
“一幫臨時來看熱鬧的外行人,連《終結者》和《第一滴血》就是顧驁拍攝和發行的都不知道。我可是圈內人,我小姨夫的同學的領導,就是中影進口公司的。
看看前些年國內進口得起的,都是什麽老掉牙的片子?這兩部,聽說是顧總隨手大筆一揮,直接白菜價送給中影進口了,所以才有那兩條佳得樂和天鯤學習機的廣告!”
……
“看來我還是和基層脫節太久了,沒想到,這麽多習以為常的點,都能成為觀眾狂熱關注膜拜的熱點。建設文化自信心還任重道遠呐。”
從影院離開後,這是顧驁最大的感慨。
米娜本來心態也跟他差不多,但既然老公都在自我檢討了,她肯定要換位安慰一下:“也沒你想的那麽糟糕,雖然美國的繁華、槍戰的刺激,確實讓很多人崇拜,但畢竟這兩部片子有你投資拍的、還有你發行的。這已經比100%純美國背景的電影讓人這樣膜拜好了很多了。
未來咱多拍一點吧,就算港片沒有這個基礎,咱投資、請美國導演。中國公司在產業鏈裏提供的環節漸漸增加比例,比如用中國的取景、摻沙子中國的演員、中國開特效公司,總能建立文化自信的。”
聽米娜這麽一分析,顧驁心情也好了不少。
既然窮的時候總要找人崇拜,那就崇拜哥吧,也比白白浪費了國民崇拜值去崇拜真.美國人的好。
此後短短十天的時間裏,顧驁每天帶著米娜在錢塘遊山玩水,把所有景點都玩了一遍。反正大過年的,也不適合工作。
十天之後,他也打電話給中影進口的海處長,了解了一下這兩部電影的票房情況、各地的反饋。
畢竟顧驁隻對錢塘、滬江等地的情況比較了解,而外地還是得看中影公司的數據。票房好壞跟顧驁並沒有關係,其中四成都是中影進口的收入,六成是院線的。顧驁隻是想了解傳播情況以及捆綁廣告的傳達率。
可惜的是,眼下數據統計很慢,中影進口也隻能給一些初步踩點的估算。
“顧總,很抱歉具體數據我們也沒有,不過我們有辦事處踩點的全國前20大主要城市,初十之前基本上是常常爆滿,最近是因為大多數單位陸續上班了,白天場可能空一些,但下午四點往後的還是場場爆滿。
目前二線以上城市,凡是國營的、中影係統的,《終結者》和《第一滴血》加起來的排片率有95%了,其他電影隻有5%,《終結者》表現更好,畢竟戲更熱鬧繁華嘛。所以年初三的時候一開始排片率是五五開的,現在已經四六了,《終結者》六《第一滴血》四。”
80年代的電影院場場爆滿也並不算太誇張,主要是這個年代電影院都是定位為國營的公共基礎設施,沒什麽商業院線。
所以錢塘這樣的大城市,加起來也就20座影院左右,全部塞滿全城一場同時也就三萬人看。
但持續爆滿這麽多天,數據就有些誇張了。
顧驁粗略一算,僅僅到元宵節,錢塘一座城市,就有累計200萬人次觀看過這倆美國大片了,其中《終結者》觀影人次應該超過120萬,《第一滴血》也超過了80萬。
至於其他小城市,情況應該是截然不同的,主要還是拷貝昂貴的問題,所以很多小城市的影院就一個廳,然後隻有其中一部片子的拷貝。它們需要等臨縣劇院的另外一部放完後,在上級的調度下把拷貝交換過來才能放另一部。
但不管怎麽說,哪怕是按照和稀泥的算法,光國內省城以上級別的城市,到元宵節為止,至少有3000~4000萬人次看過其中任意一部電影了。算上更下沉的三線以下城市市場,5000萬都有。
這才10天。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