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教訓好了兒子之後,次日就抽空把他的計劃跟顧驁說了。


    乍一聽到王安的安排時,顧驁還是略微懵逼了一陣的:


    “你打算讓家族勢力徹底退出目前的公司、自立門戶專心搞wps軟體?”


    顧驁不能不驚訝,畢竟在他看來,王安是不會捨得離開他親手創立公司的事業的,也不會捨得讓他兒子徹底離開。


    雖然王家人還持有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可以選擇不管事隻分錢。


    “我想明白了。”王安語重心長地歎息,“我的崛起,我之所以當年能壓過ibm,不是因為我電腦做得比ibm好ibm是電腦行業的霸主,從巨型機到小型機,伺服器,他們霸主了幾十年了,至今沒有人要超越他們的跡象。


    我,隻是在個人電腦這個細分領域,僥倖領先了ibm,並且把這個領先保持了十幾年。


    但是,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看的清楚。在個人電腦領域領先,這隻是結果,是外在表現,不是原因。背後的原因是,我擅長做商務辦公型功能的電腦,我善於滿足高端商務精英的需求。


    隻不過,從1974年以來,過去的12年裏,個人電腦的性能瓶頸受限,最適合它發揮的場景就是商務辦公,所以我恰好天賜其便,暫時坐上了行業第一的寶座。


    但是,cpu,內存,硬碟這些性能每年都在飛奔前進,個人電腦即將進入多媒體爆發的時代,在未來,商務辦公隻是個人電腦功能的一小部分。我的能力區間和年紀,注定了我們王家人不可能再開拓了,開拓是你的責任。


    整機,已經不適合我們的奮鬥方向了。我們就幾輩子做好商務辦公軟體,成為未來多媒體整機某一方麵功能的有機組成部分,才是最好的選擇。我雖然不炒股,但我覺得巴菲特有一句話說的不錯: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


    顧驁聽了,不由得肅然起敬。


    王安這人,自知之明的眼光,真的是非常了得。


    當然,王安能夠看到這一點,也要感謝顧驁把他們家從第一大股東的位置上趕了下來,讓他有機會跳出此山中、橫看成嶺側成峰地旁觀者清一下。


    如果沒有顧驁把他趕開那個位置,王安本來是要當局者迷、一直迷到死的。


    “你肯這麽想,那真是太好了,我相信令郎一定可以成就一番新的事業的。我也省了點心,不用太操心將來新一代的產品,沒有配套的辦公軟體了。”顧驁豁達地說,不過也不忘補充一句敲打,


    “不過,還請王叔諒解,既然你們是要在軟體方麵自立門戶,我也不可能完全把希望寄託在一個籃子裏。首先,將來採購了你們的軟體後,我們是要自己做多國語言化的,未來我們不會僅限於歐美市場,還要適配更多語種的辦公環境。


    其次,我們也會引入一定的內部競爭,可能會有兩個團隊,各自獨立設計,最後評比優化、小範圍投入市場測試反饋結果。不過你放心,我絕對是擇優推廣,不會看軟體是出自誰手。”都市之特種狂兵


    在研發環節就搞內部競爭,這在87年絕對是罕見的,因為軟體業眼下還沒有形成壟斷的超級巨頭,光是外部其他公司的競爭,就足夠鞭策軟體開發者不斷前進了。


    後世內部競爭激烈的,主要是騰雲這樣的公司,已經形成壟斷了,才自己搞自己。


    要不就是華為那種因為供應鏈安全問題,需要備胎計劃的,所以搞兩套,一套留著。


    但顧驁卻很有眼光,他知道他接手之後的第一代乃至第二代電腦,都還需要這個過程。


    因為一旦麵臨微軟的開放式作業係統競爭後,如果封閉式作業係統品牌的生態還沒起來,來捧場的外部分包商可能不夠。這樣,指望自然競爭是不可能的,不引入左右互搏的內部競爭,就有可能把比較殘次的產品放到市場上去。


    當然了,顧驁也不會盲目持續競爭,那樣既會過度浪費資源,也會導致消費者選擇困難、不夠簡潔。


    試想一下,要是一群消費者,在官方的軟體銷售渠道裏,同時看到一個office和wps,然後各自做了不同的選購,將來卻要麵臨不同的優化方向、不同的用戶習慣,萬一用到後麵不順手想換,還要付出重新學習的成本,那肯定會失人心。


    辦公的東西,簡潔統一最重要,這是工具,不是遊戲,工具要的就是壟斷和標準化,而不是花裏胡哨可玩性。


    所以,這種內部競爭,應該是隻持續到小範圍試點投放結束後、分出優劣勝負,就立刻中止。


    然後all-in支援那款在小範圍試點內測時表現勝出的產品。


    這種思路,有點兒像後世互聯網時代的a/b測試和“儘快投放,快速迭代”研發思路。


    a/b測試這玩意兒,不是互聯網行業圈內人,或許不太了解,稍微說幾句。


    這玩意兒主要是facebook的小劄用出名的。在21世紀初之前,軟體行業是比較講究理性設計的,早期研發完成後,後續的測試也是很嚴謹的,基本上項目經理怎麽要求怎麽來,跟設計不符的就是bug。


    但是隨著互聯網產品更多偏向娛樂消費和社交,偏向“體驗”之後,其實最初設計得太嚴密就不是好事兒了。因為100%項目經理前期論證的模式,隻適合那些對錯分明的問題。


    可是體驗這玩意兒,是沒有對錯的。就像很多公司的測試部門,對著test-case的時候,你能說出一個功能錯沒錯,但你說不出一個功能漂亮不漂亮、舒服不舒服。


    這玩意兒太主觀太見仁見智了,你指望不了項目經理每次都跟主流審美站在一起,所以哪怕你希望你的人都跟騰雲的工程師一樣,“每次都刻意站在小白的立場上換位思考”,也不一定奏效。


    這不是同理心的問題,而是精英是無法靠意淫來意淫出小白究竟是如何想得。


    後世大約06年前後,facebook流派開始擴散出來的a/b版測試,這時候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工具了。它不需要項目經理再去設身處地把自己裝作小白,而是直接把好幾個各抒己見的外觀、ui更新內容,小範圍投放給幾千幾萬個用戶去用。巫界術士


    比如,當時幾千萬的facebook用戶裏,會有千分之一隨機收到一個升級提醒,要升級他電腦上的facebook客戶端〔後來是手機上的app〕,而事實上,他們不同的人拿到的是不同的測試版升級檔案。


    最後統計一兩周,看哪個版本大數據表現好,就統一確定升級成這個版本,這招大約在09年前後,就逐步擴大到所有互聯網巨頭了,大家都不再去花心思揣摩“什麽才是真小白”,從此都開始借鑒a/b版測試這種研發方法。


    直接讓大數據告訴大家什麽才是真小白吧。


    至於前文說的“先行推出、測試市場反饋,再快速迭代”這一招,隻是a/b版測試的前置思想基礎,這個手腕90年代末騰雲就在用了,那個是加快調試和響應周期用的,讓你測試不太充分就先投放市場。讓市場反饋你有哪裏不行,再快速升級,就省掉很多測試工程師的工作量。在這個基礎上,如果一次升級的內容不一樣,有好幾個對照組,那才是“a/b版測試”。


    對於即將到來的1988年,眼下的微軟工程師們都還是很端著架子的,他們絕對理解不了這樣的研發方法。


    而且以現在商業機密的擴散緩慢程度,隻要顧驁保密工作做得好,同時不對內解說這個方法的好處,這些先進的研發管理思想,保密到互聯網誕生,估計都是可以的。


    〔曆史上facebook的研發管理思想,都花了兩三年才蔓延到所有行業巨頭,那時候資訊比現在靈通好多倍。〕


    隻不過,因為如今還沒有網路下載那麽便捷的軟體升級渠道,所以顧驁沒法通過遠程的操作模式,大規模使用小白鼠。


    但這都隻是技術手段上的問題。顧驁完全可以稍加修改,弄成隻在公司核心勢力範圍的地域內,找關係最鐵的渠道經銷商,和最腦殘粉的鐵杆用戶,來當a/b測試的小白鼠。


    當然,為了把這個製度長久穩定地運行下去,消費粉絲激情肯定是不行的,必須給好處反饋。比如那些主動用測試版並且報bug、反饋意見的用戶,將來可以得到免費獲得正式版、不用購買的好處。


    相當於是用測試勞動換來的軟體使用權。


    這些都是後話,暫時還沒實施呢。


    ……


    跟王安的轉型談判,還有最後一個細節問題要解決,那就是原先顧驁已經收購了王安電腦的大部分股權,而王安公司的品牌資產,無疑是這家公司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顧驁前前後後花了12億美金,這裏麵大部分的錢就是為了這個牌子,以及牌子背後的市場認同、消費者慣性。


    現在王安要拆分一家他自己家人掌控的純軟體公司,那就麵臨著依然要用王安的名字,和wps這個係列軟體的品牌權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回80當大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浙東匹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浙東匹夫並收藏重回80當大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