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


    美國那邊傳來醜事兒的前幾天,顧驁正在滬江,一心撈錢,人畜無害。


    1992年的3月底,滬江正被新一輪的春風,激發成一片熱土。


    有限公司注冊的開放,股市的火熱。


    還有一年半之前開始開發的江東、去年夏天開建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去年年底剛剛通車的第一座大橋。


    密集的投入,刺激著所有夢想著暴富的人們來這裏找機會,規模不亞於八年前的“百萬淘金客南下特區”。


    光是3月份這一個月裏,根據後世統計,滬江的臨時外來人口就湧入了超過40萬——當然這些人並不可能都有本事留下,隻是因為3月份利好消息特別密集,所以才來碰碰運氣。


    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曆史上在5月底滬交所股市出現拐點後,就蝗蟲一樣走了,再次選擇南下特區,因為那邊的股交所當時似乎有了新的更好的機會。


    饒是滬江本身就是個超級大都市,旅客吞吐容量很大,一下子也消化不了那麽多外來戶。


    從3月到5月,租房和旅館、招待所全部不夠用。


    很多人就睡天橋,或者就在滬交所附近的街上瞎混隨便倒,成為那幾個月的一景,等股市拐了之後才作鳥獸散。


    為了讓自己“唯利是圖”的形象更加迫真一些,顧驁當然也免不了在股市裏砸點錢,從年初1月份就開始陸續砸了,不過並沒有多少賺頭。


    不是上漲的百分比不夠——雖然當時股市還實施“每個交易日漲跌限額都隻有1%”的模式,也就是說漲停板和跌停板的幅度都隻有後世的十分之一。


    但隻要行情好,每個交易日都1%的話,弄個幾個月還是能賺個翻倍甚至翻兩倍的利的,不算慢了。


    真正讓顧驁賺不到什麽大錢的原因,是當時中國股市的總體盤麵還太小,流通股全讓顧驁一個人吃都不夠。


    而且當年1月份時候的政策,還是“買新股要憑福利認購證”。福利認購證要憑身份證購買,一張認購證可以認購30塊錢的新發行股票{一張身份證可以買很多張認購證,並沒有明確的限購,所以並不是一個人隻能買30塊錢新股}。


    至於已經上市的“老八股”要自由交易,並不在認購證的限製範圍之內。


    1月份時,因為偉大講話還沒發表,市場沒什麽信心,認購證甚至出現了滯銷,要公職人員攤派認購,好多人一開始也是真的本著“就當捐給國家搞建設,賠了就賠了”的心理在買的。不過到了後來6月份第二波新股認購證下來的時候,因為3到5月的狂熱行情,認購證一下子就搶瘋了,按身份證購買之外還采取了每證限量,後來甚至要搖號。


    {92年以前滬交所隻有八隻股票,俗稱“老八股”,92當年新上市了30多支新股,年底一共有40多支股票}


    中國人的“搖號”生涯也算是由此而起。


    這樣的大環境所限,所以顧驁玩得很隨緣很佛係。


    有得合適的買就是了,也不要技術含量,反正將來都是肯定賺的,買什麽都會漲,不用知道曆史行情。


    沒有合適的就眯著,也不知道具體等啥,就是想再等等。


    他在滬江的老朋友也不少,如果國家有需要,比如當初認購證攤派的時候攤不完,顧驁都很豪爽地幫忙兜底接盤。


    這人品簡直沒說的。


    你們要的就讓你們要,你們不要的垃圾哥兜底。


    至於什麽時候跑,顧驁也想得很清楚。


    他不知道什麽股市走勢,也相信既然這一世他已經入場,那麽所有的曆史記錄都已經作廢了——他本身將會是最大的行情。


    所以顧驁隻知道一點。


    目前這個1%漲跌停板肯定是要廢除的,因為他知道後世幾十年的漲跌停板都是10%。


    所以,等到這個限製令解除的那天,積壓的第一波漲價壓力釋放掉之後,他就可以開始出貨了。


    宣洩之後總是賢者,股市也是一樣的。


    到時候市麵上有多少吸籌的單子,他就拋出略少於買單的量,幫行情去去火,免得還不知道股市是怎麽回事的中國人一下子太狂熱。


    這麽做,他自己肯定是能賺到錢的,投進滬交所的那些本錢,比去年年底累計漲到兩三倍出來很輕鬆——從比例上來說,這個幅度是毫不誇張的,曆史上1月份攤派認購證的時候,滬證指數才290多點,5月份解禁後高峰期衝到1300多點,光解禁日當天就漲了一倍多。


    最簡單的數學演算法,就相當於滬交所那些股票,在5個月裏平均漲到了4.6倍。就算這一世有顧驁壓行情,3倍多肯定還是有的。


    可惜本金隻能投那麽多,盤麵容量絕對值太小。曆史上92年新股全上、形勢最好的時候,總市值也沒破千億人民幣。而年初290點顧驁入市的時候,新股數量都沒美髮全,整個滬交所全部股票更是隻值220億。


    也就是說,當時不算特區那邊,全中國的股市容量也就220個億,還要考慮到中國特色流通率比較低,90年代普遍流通率都在28%徘徊,所以年初全中國的流通股、可認購新股,也就60億人民幣而已,折算美元才8億多。


    說難聽點兒,顧驁要是想買,肯從其他地方擠點資金出來,多股權質押融一點,區區60億人民幣還不夠顧驁一個人投的呢。


    換個視角,顧驁這些年投給香積電的資金,就等於整個中國股市了{雖然隻是一個隻有40多支股票的小股市}。


    最終,顧驁也隻是擠進去了15個億人民幣的資金,就把所有曾經要攤派的籌碼都吸光了,能引誘成交的流通股也都吸到了,還提前讓市場顯得很繁榮,再多他也弄不到認購證。


    這是他的低調,會做人,隻佔中國股市四分之一的籌碼{流通股的兩成,再乘以流通率的話,隻佔上市公司總市值的不到一成,所以完全不起眼,不招人恨}


    有了顧驁這筆錢調峰蓄穀,也免得虛火來的時候火氣太旺,虛火退散的時候又太慘,也算是救國救民了。他自己隻要15億變成40億,深藏功與名就好。


    這個世界有了顧驁的資金踩著,峰值肯定是衝不到4.6倍高位了,衝到個3倍多,就能把中國敢進股市的閑錢壓力消化掉。


    回滬江光買股票肯定不行,畢竟顧驁是來響應國家號召,支援國家建設的。


    所以,已經鋪墊了一年多的江東開發新區,顧驁怎麽也得支援一下。


    反正股市盤子太小,吃不下他的閑錢。


    顧驁也非常有社會責任感,跟市裏的領導談得非常友好愉快,甚至連造橋修路那種基建項目都稍稍投了一點,在建的東方明珠如果願意他也可以參一點,大不了用將來電視台的一部分股權來償還投資——隻要國家政策允許省級電視台有私人資本或者外資入股就好。


    {至於具體是私營資本還是外資,對顧驁這種人是沒影響的。政策想要什麽資他就能給什麽資}


    顧驁還非常慷慨地表態了願意在滬江也布局一些試點創業項目,比如他即將搞的網路科技研發基地,或者還在擴建中的液晶、電池材料技術研究基地。


    1992年的江東大部分地皮還太偏遠,什麽配套都沒有,市裏也拿不出手。所以隻要是顧驁這種級別真心來的高科技創新企業,都規劃在陸家嘴也塞不滿,地皮當然是隨便批了。


    顧驁還得償所願,在陸家嘴的東方明珠塔工地附近,拿了不少綠地作為人才房宅地,將來蓋上豪華別墅分給他名下的科技人才和得力項目高管。


    這些房子暫時當然還不值錢,如今哪怕是陸家嘴,也是一套房都抵不上浦西一張床的,不過再過個四五年,江東這邊至少陸家嘴就徹底起來了。


    所以顧驁也不急著分,過幾年再說好了。


    他的那麽多舉動,也引來了滬江地方上媒體的跟進報道。比如新民晚報就苦苦預約了好多次,終於被顧驁安排了接見,趁機問了很多問題。


    “顧先生,請問根據您最近的產業動作,是否能夠證明,您對於本市的江東開發規劃非常有信心呢?能說說您一共投入了多少項目嗎?”


    “方便透露您在滬交所投入的資源大概是什麽規模嗎?您是否認為,經過精挑細選上市的滬交所股票,都是優質資產呢?所以才不需要攤派認購證、得到那麽多熱心投資者的擁護?”


    說實話,這些問題都很沒水平,而且一看就是帶著答案來的,屬於誘導性問題。


    問你支援不支援開發江東新區,顧驁還能說不支援麽?


    問你滬交所的新股是不是優質資產,顧驁還能說是垃圾股麽?


    幸好,顧驁本來也隻是想這段時間在內地財經媒體上多露露臉,顯得他的關注點都在從國內撈錢方麵,所以配合一下也就算了。


    對方想聽什麽答案,他就說什麽答案,一派請韭菜進場的莊家的慈眉善目。


    而且每次記者來采訪的時候,顧驁都是在看wèi xing diàn shi。


    別問92年國內為什麽會有wèi xing diàn shi,當然是因為他壕,需要了解國際大勢,所以特批弄的。


    最後一次采訪的時候,也不例外。


    結果,就在最後一次采訪時,wèi xing diàn shi上正在播n的滾動新聞。


    “前露領導人葛先生,今日發表了一項澄清個人名譽的聲明,並且對多家國際媒體公開了一些秘密外交錄音資料”


    來采訪顧驁的媒體記者,看到這個新聞時,也是驚訝得不行,都忘了繼續往下提問了。


    顧驁表情的驚訝程度,以及那種驚訝的自然而然,也絲毫不輸於記者,都被攝像機忠實地記錄了下來。


    “我的上帝,兩個月沒關心外國,這個世界到底怎麽了?那些資本注意國家的家夥,就是虛偽,為了博取虛名,真是唉,太下三濫了。我們真是想象都想象不到。”顧驁悲天憫人地驚呼了一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回80當大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浙東匹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浙東匹夫並收藏重回80當大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