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
轟轟轟。
大夏書院,烏雲彌漫。
原本晴空萬裏,突兀之間,隨著可怕的烏雲凝聚,惹來不少矚目。
而且令人驚愕的是,這片烏雲剛好落在後山當中,並不是遮蓋整個大夏書院。
這後山當中,目前隻有一個人,那就是顧錦年。
所有人都知道,這東西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書院之中。
蘇文景的臉色無比難看,他知道這是什麽東西。
是聖罰。
唯有被天下讀書人唾棄之人,才會引出天罰。
萬幸的是,這天罰還沒有徹底醞出,是有人在暗中搞鬼,可如若現在不製止的話,麻煩很大。
“孔家。”
“你們有些過分了。”
蘇文景臉色冰冷,下一刻他直接執筆,在宣紙上落墨,要為顧錦年澄清這件事情。
顧錦年在後山當中悟道,他沒有時間也不會有心情去解釋這些謠言。
可他需要去解釋,否則當真要成了定局。
大約半個時辰後。
蘇文景將文章寫完,想要讓人傳出去。
可當他準備開口時,目光卻不由落在這烏雲之上。
一時之間,蘇文景沉默了。
這是一場劫難。
可這也是一場考驗。
自己出手,必然會幫顧錦年緩解部分壓力,但這樣做的話,也會讓顧錦年無法經曆這場考驗。
顧錦年選擇的路,隻有他一個人可以走,別人幫不了他,也不能幫他。
今日幫?
明日幫的了嗎?
想到這裏,蘇文景沉默了,將文章放置一旁。
而目光卻盯著顧錦年。
“錦年,你要立下不朽之言,才可破此局,如若你破了此局,儒道將因你而輝煌。”
蘇文景開口,可心中還是猶豫不定。
他希望顧錦年能撐過去。
但他知道,很難很難,如若遭遇天下讀書人質疑,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不是說你不聽就沒事了。
被天下讀書人針對,可不是一件好事。
他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麽辦。
而後山當中。
對於頭頂上的烏雲,顧錦年隻是看了一眼,而後繼續潛心讀書。
他無懼這樣的天罰。
內心無愧,何懼聖罰?
可如蘇文景想的一般,這些聲音越來越激烈。
有一句話叫做謠言止於智者。
這話沒有錯。
很多人知道,這件事情絕對沒有傳聞當中一般,其中肯定有不少東西沒有說出來。
但智者更懂得一件事情。
各掃門前雪。
與自己無關,他們不想摻和進來,這件事情很明顯是孔家在主導,如此一來的話,各方勢力為什麽要因為顧錦年而去得罪孔家?
所以,智者的確有,但沒必要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誰站出來倒黴的就是誰。
不過,相比較之下,大夏京都就比較理智多了。
麵對這些風言風語,大夏京都有不少讀書人挺身而出。
“孫正楠倚老賣老,世子殿下禮讓三分,而孫正楠更是要求世子殿下交出聖器,咄咄逼人,敢問一聲,憑什麽交出聖器?這聖器是世子殿下偷來的還是搶來的?”
有聲音響起,是一位大儒,給予強而有力的回答,第一時間選擇站隊顧錦年。
這算是第一個為顧錦年出聲的大儒。
很快,有不少聲音隨之響應。
“為民伸冤是一場政治陰謀?當真是把天下人當傻子嗎?世子殿下在白鷺府被軟禁半個月,這也是陰謀中的一環?世子殿下調遣二十萬大軍,斬殺貪官汙吏,這也是陰謀?”
“爾等無非就是嫉妒世子殿下,在這裏造謠生事。”
有聲音也跟著回答,反駁一些謠言。
“細細數來,世子殿下前十年如同紈絝,可卻是在藏鋒,十年磨一劍,自大夏書院開啟,世子殿下展露鋒芒,直至今日,為江寧郡百姓請命,為江陵郡百姓請命,為大夏王朝立言,這些是可以抹黑的?”
“這些流言蜚語,當真是可笑至極,至於削其大儒之位,也不看看這些大儒說了些什麽話?”
“他們聚集而來,無非就是想索要聖器,尤其是孔家帶頭,孔家與世子殿下本身就有恩怨,世子殿下不見他們也合情合理。”
“再者世子殿下難道就一定要抽出時間去見他們?拋開儒道身份不說,世子殿下是未來的侯爺,更是大夏王朝督察指揮使,堂堂四品官員,難道就沒有一點公務?”
“世子殿下怠慢了三日,見到孫正楠等人後,也是客客氣氣,以禮相待,反觀孫正楠等人,一言不合便是訓斥,訓斥到後麵,更是要強行搶奪世子殿下的聖器。”
“這就是大儒?可笑至極,別說削了這些大儒才氣,就算是削光三代的才氣,某也認為合情合理。”
有聲音再度響起,來自大夏書院,有人出聲,力挺顧錦年,澄清事實。
一道道聲音自京都響起。
不得不說,在京都內,顧錦年的名望很好,尤其是當初跟著顧錦年一同前去阻止和親的讀書人,他們對顧錦年是敬佩的很。
聽到這話,自然不服,一個個上前去理論。
這樣的聲音,的確有一定效果,至少京都內沒有人敢說顧錦年的不是。
同時也喚醒了一些理智的人,讓這件事情瞬間有了爭議。
不怕有爭議,就怕一麵倒的去抹黑。
而大夏王朝內,江陵郡和江寧郡也是如此,這兩個郡地,因受顧錦年恩澤,自然沒有這樣的聲音。
準確點來說,一開始是有,可卻被百姓怒斥之後,這種聲音瞬間沒了。
洪災之事和孩童拐賣之事這才剛剛過去了多久?百姓們即便是再健忘也不可能這麽快忘記。
可其他幾個郡守就不一樣了。
大夏王朝仿佛陷入了罵戰一般,到了翌日,隨著一篇文章的出現,讓話題更加火熱。
因為這次出麵的,是另外一位聖人世家。
神洲,有四位天命聖人,第二代和第四代聖人後代不知所蹤,傳聞第二代聖人沒有開府的意思,再加上後代經曆幾場天大的戰亂,故而絕了傳承。
第四代聖人,也就是天命聖人,不知什麽原因選擇隱退山林,後代子孫也沒有出世過。
否則鬥爭無窮,不可能孔家獨大。
如今出麵的則是第三代聖人之後,千秋聖人,周家大儒傳來聲音。
相比較之下,第一和第二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了。
孔家祖上乃是第一聖人,萬世師表,聳立於今不倒,至於周家雖然也承蒙聖恩,可對比孔家來說,完全就是兩個概念,不過周家的主要之地,還是在大金王朝,並非是在大夏王朝。
大夏王朝有周家的分府,但無論是名望還是權勢,都不如孔家百分之一。
如今周家出麵,帶著聖人世家的名頭開口,引來巨大的關注。
尤其是周家的文章,更是犀利無比。
“顧錦年十罪之。”
文章簡單,卻無比犀利,指出顧錦年十大罪過。
一罪狂妄,大夏書院,一言不合,大鬧考場。
二罪跋扈,匈奴和親,兩國禮儀,以怒待之。
三罪不仁,江寧郡洪災,看似妙計定局,可實際上讓奸商漲價,數日之間,餓死無數百姓,無有仁義之心。
四罪殺戮,江陵郡調兵二十萬,殘暴不仁,輕則斬首,重則滿門抄斬,心中充滿殺戮。
五罪虛偽,讓人查案,為民意伸冤,看似心係蒼生,實則為天命之爭,心中無真正君子風範。
六罪不義,得孔聖恩澤,掌握聖器,不顧好言相勸,不管天下讀書人之安危,毫無大義可言,自私自利。
七罪不忠,聖上旨意,公然違背,眼中無君,視為不忠,君臣之道,猶如廢紙。
八罪不孝,國公出征,為大夏而戰,建立軍工,保家衛國,爾為其孫,不念長輩辛苦,胡作非為,引來內亂,此乃不孝。
九罪無德,目無尊長,欺師滅祖,違背儒道核心,魔道門徒不過如此。
十罪暴戾,心胸狹隘,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隻因幾句爭吵,削人儒位,爭鬥之下,輕則削儒,重則殺人,暴戾無比,怎配聖器?
這是周家的文章。
十大問罪。
每一條都有邏輯,每一條都是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去怒斥顧錦年,去抨擊顧錦年。
狂妄,跋扈,不仁,殺戮,虛偽,不義,不忠,不孝,無德,暴戾。
罵的極其難聽,也罵的極其狠毒。
果然,聖人世家就是聖人世家,一出手便是如此驚天的文章。
此文章一出,瞬間讓這件事情達到一個高潮。
本來隨著京都,江寧郡,江陵郡三處的辯解,外加上一些大儒出麵澄清和解釋。
讓這件事情起了一些爭議,以致於不少人開始沉思,包括有些人不敢再繼續開口。
可隨著這篇文章出來後,猶如是一場狂歡。
連大金王朝的讀書人都開始參與了,畢竟第二個聖人世家出麵抨擊,他們也忍不住出聲。
文人相輕,何況在他們眼中看來,顧錦年又如何年輕呢?
如若顧錦年再老個四十歲,這件事情反而不會如此,怪就怪顧錦年太過於年輕,怪就怪顧錦年如此年輕的情況下,又如此優秀。
“聖人世家,字字珠璣,十罪之下,顧錦年你還敢嘴硬狡辯?”
“十罪當中,這不義二字,說到某心坎之中,無論這件事情到底如何,敢問顧錦年,這聖器你為何不交出來?正楠先生,讓你交出聖器,並非是要搶奪。”
“而是擔心有賊子惦記,竊走聖器,倘若聖器被竊走,落入魔道中人手中,那我等是不是遭遇不幸?這事關天下讀書人的安危,你卻因心中自私,而惱羞成怒。”
“這一點,不管你之前做了多少好事,都無法洗清你自私自利之行為。”
“你無德無義。”
謾罵聲鋪天蓋地,很多人都抓住聖器這個點。
罵顧錦年也罵爽了,接下來才是重要的事情。
對於顧錦年,大部分人是心生嫉妒,但罵兩句也差不多了,這一次為什麽這麽多人會直接一麵倒去辱罵。
完完全全是因為,聖器之事。
如果顧錦年僅僅隻是作詩厲害,詩成千古,他們即便是罵了,也沒什麽用。
畢竟罵一萬句顧錦年,人家明天照樣寫出一首千古詩詞,反而自己成為了最大的笑話。
周家雖然寫了十罪,可問題是,大部分的東西,都是可圈可點,非要往這方麵去說也行,但不往這方麵去說也行。
公道自在人心,等個幾個月,其實這件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
但最讓他們心裏不是滋味的事情。
就是聖器。
顧錦年才不過十七歲啊,爺爺是鎮國公,父親是臨陽侯,自己馬上也要封侯,皇帝是他舅舅。
如今更是儒道聖子,還是仙道仙靈根,所有的榮耀都集中在了他一個人身上,擱誰誰不眼紅?
現在更是得到傳說當中的儒道九大聖器之一,這讓天下讀書人極其的不服。
尤其是扶羅王朝和大金王朝不少讀書人都覺得不公平,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王朝當中,也有比顧錦年更優秀的人。
年輕一代是沒有,但老一輩也有一些為民伸冤的人,可為什麽沒有得到聖器?
他們不服,心中產生了不平衡的想法。
最酸的還是大夏王朝讀書人,畢竟是一個王朝的,他們現在不想說太多,就是希望顧錦年能將聖器交出來。
如果顧錦年交出聖器的話,那一切好說,交給孔家他們更加開心,雖然他們知道一但交給孔家,想要拿回來估計很難。
可那又如何?反正不是自己的東西,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讓別人得到,很典型是這種心理。
如此一來,聲勢才會如此浩蕩。
“聖器,有德之人可獲,如若無德,怎配聖器?倘若顧錦年認為,這件事情你蒙受不白之冤,那你將聖器交出來,交給孔家。”
“孔家乃是聖人世家,有三件聖器,不可能會貪圖你的聖器,我等也願意為你做個擔保,共同見證,如若你不交,你便是自私之人,沒有品德,配不上聖器。”
“沒錯,而且還是這種聖器,對我等讀書人來說,威脅太大,如若你顧錦年有品德,我等無懼,可就怕你胡作非為。”
“交出聖器,這件事情可以到此為止,我等也敬佩世子殿下功德無量,為天下讀書人著想,至於其他的事情,另算。”
一道道聲音響起。
矛頭瞬間指向聖器,要讓顧錦年交出聖器。
這裏麵要是沒有人在暗中推動,鬼才相信。
麵對這樣的聲音,大夏京都讀書人的反應就不一樣了。
“憑什麽交出聖器?聖器是世子殿下偷來的嗎?當真是可笑。”
這是王富貴的聲音,他第一時間開口,給予回應,也氣的不行。
“交聖器出來?孔家配嗎?已經擁有了三件聖器,還想將第四件聖器占為己有?可笑不已。”
江葉舟的聲音也響起,他更是氣不過,直接辱罵孔家。
然而有人拉住他,讓他不要亂語,說歸說,不要牽扯到孔家,隻是自從與顧錦年結識後,他的性格也有些變化。
故而他沒有在乎,進行回應。
可以說,大夏書院的學生,一個個都是主力軍,在京都當中展開罵戰,對外麵的一些言論進行抨擊,而且到處去演講。
就是擔心被有心之人帶偏思維。
“顧錦年有沒有德行,我等說了不算,爾等說了也不算,聖器選擇顧錦年,那就代表顧錦年有德行。”
關鍵時刻,有一道聲音響起,給予最強的回應。
是大夏禮部尚書。
楊開。
是的。
沒有人會想到,關鍵時刻,楊開的聲音會響起,而且還選擇幫助顧錦年。
不過楊開說的話沒有問題,有沒有德行,不是別人說了算,而是聖器說了算,聖器有靈,如若顧錦年沒有德行。
聖器會選擇顧錦年嗎?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有人說過,可效果不佳,因為身份問題,沒有人在乎。
可楊開一出聲就不一樣,他一開口,算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讓顧錦年的風評得到巨大扭轉。
不得不說,這段時間,整個大夏王朝無比熱鬧,所有百姓都在吃瓜。
東荒所有王朝也都在關注這件事情,甚至中洲境內也有人關注此事。
爭議太大了。
而大夏書院上空,烏雲凝聚,的確有些可怕,令人心中生畏。
關鍵時刻,有人開口,希望孔家出麵,給予一個答複。
這件事情,如若孔家人不出麵的話,很難取得絕對性的勝利,畢竟顧錦年之前為民伸冤,得到了巨大的名望,想要抹黑顧錦年很難。
必須要真正的大人物出麵,這樣的話,才可以有效進行抨擊。
麵對諸多讀書人的聲音。
但孔家也在翌日做出回應。
大致內容十分簡單,初聞此事,實乃不願相信,世子殿下才華橫溢,為儒道聖子,有不世之才華,更願為百姓伸冤。
此乃孔家後輩皆願學習之處,故而其中定然有一定誤會,孔成之所以被削儒位,也必然是孔成有些地方做錯了,非常希望各方都應當消消氣,冷靜下來,好好想想這件事情。
同時隔空邀請顧錦年參加孔家家宴,願意在家宴之上,盛請各地名儒,前來一聚,孔家願意出麵調和彼此之間的矛盾。
倘若有誤會之地,可以當麵說清,解釋清楚來。
至於聖器之事,孔家認為天下讀書人心中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可也能明白,世子殿下畢竟年少,得到孔聖恩澤,給予聖器。
自然不願放下,所以孔家願意等顧錦年參加孔家家宴後,進行協商,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不希望傷了和氣。
孔家不希望顧錦年有任何損失,畢竟顧錦年乃是儒道聖子,是未來儒道的扛旗者,容不得半點閃失。
這就是孔家表達的意思。
可以說,這個回答,幾乎是將孔家仁義推崇到極高之地。
顧錦年削孔成儒位,結果孔家以德報怨,竟然沒有半點惱怒,甚至願意主動出麵調和,希望不要因為一件這樣的事情,引來爭鬥。
邀請顧錦年前往孔家,參加家宴。
無論是言論還是行為,孔家做的都很不錯,至少在天下人看來,孔家極其的大度。
但這般的言論,傳到了一些人耳中,卻引來了冷笑。
孔家這話說的多漂亮?
可實際上卻將顧錦年置於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步,如果顧錦年不去,那就是心虛,沒有膽量。
可如若顧錦年去了,這孔家家宴,也必然是一場鴻門宴啊。
孔家以退為進,使得顧錦年進退兩難。
孔家表態結束後。
一時之間,天下讀書人的目光全部聚焦在大夏王朝。
聚集在大夏書院。
他們等待著顧錦年的回答。
隻是,大夏書院內,眾多學子有些心急了,孔家的言論,讓他們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畢竟顧錦年在悟道,沒有人敢去打擾顧錦年,萬一不小心破壞了顧錦年悟道,那當真是罪該萬死啊。
可如若不回應的話,又會被人說是心虛。
到最後,蘇文景替顧錦年回答了。
“世子殿下正在潛心悟道,孔家家宴,難以赴宴,老夫會替顧錦年前去一趟。”
這是蘇文景的回答。
他要替顧錦年去一趟孔家家宴。
孔家家宴於下個月舉行,顧錦年悟道還不知道具體是什麽情況,不可能因為去參加這個家宴,而耽誤悟道。
隻是蘇文景的回應,瞬間得到了無數回聲。
“需要你替他去嗎?這件事情是顧錦年惹出來的,文景先生這趟去,是為了給顧錦年求情嗎?”
“爺爺在的時候靠爺爺,爺爺不在的時候靠老師?這就是儒道聖子嗎?真是有夠可笑的。”
“此事還輪不到文景先生為顧錦年出麵吧?您又不是顧錦年的老師,隻是先生罷了。”
“什麽悟道不悟道?他得聖器,難道還不能悟道?我看啊,就是在找理由,無非就是不敢去孔家家宴,怕被人羞辱。”
“之前我還不相信這些事情是真的,如今顧錦年做賊心虛,我算是徹底明白了。”
“若心中無愧,為何不敢去?還要請人替之?可笑至極。”
“悟道?早不悟道,晚不悟道?偏偏在這個時候悟道?”
“真當我等是傻子嗎?”
回應聲響起,似乎比之前還要激烈,這很不尋常,因為出麵的人是蘇文景,清流之首,按理說蘇文景的名望很高。
他開口了,理應不會有這麽多聲音,可大夏王朝內的聲音很多。
比之前還要多。
顯然,是有人不希望蘇文景代替顧錦年前往孔家家宴。
孔家要的是聖器。
而不是誰過來。
蘇文景來不來無所謂,但顧錦年必須要來,所以這種聲音很強烈,必須要顧錦年親自出麵。
這種聲音很多。
但蘇文景沒有給予理會,他知道這幫人暗藏什麽壞心,不過蘇文景還是去了一趟顧家和皇宮。
傳遞出一個信息。
無論如何,等顧錦年悟道結束後再說,不能因為這件事情,幹擾到顧錦年悟道。
顧家同意,也沒有理會這件事情。
永盛大帝也同意這個抉擇。
無論如何,現在什麽都不做,讓他們去說,反正悟道最為重要。
如此,連續過了五六天,罵聲依舊有,可的確比之前要弱了很多,畢竟顧錦年在悟道,從頭到尾都沒有去回應。
蘇文景回應之後,也沒有任何話說,任憑外麵人是如何猜測,不回應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可就在這件事情逐漸平息下來之後。
一則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也將這件事情,徹徹底底引爆。
“孫正楠先生自盡了。”
隨著消息傳播出去。
整個大夏王朝直接炸鍋了。
尤其是江南書院。
當江南書院所有讀書人知曉此事後,這些讀書人徹底坐不住了。
誰能想到,在這個時候,孫正楠自盡了。
而且孫正楠死後,留下遺書一封。
其中內容是對顧錦年的痛斥。
遺書內容洋洋灑灑三四千字,先是說明自己這一生所作所為,無愧於心,隻認為自己過於直來直往,有些得罪人,但這就是自己的品行。
卻沒想到晚年之時,因為自己這個品行,惹來天大的恥辱。
身為大儒,桃李滿天下,教書育人,辛辛苦苦幾十年,就因為怒斥了顧錦年幾句,從而被削去大儒之位。
淪為普通人,這讓他感到極大的恥辱。
故而,痛斥顧錦年盡千字,最終也說明自己不願留在這世上,希望天下讀書人能為自己討要一個公道。
而後離世自盡。
孫正楠的死,成為這件事情的引爆點,原本這件事情已經快平息下來,可誰能想到,孫正楠竟然會選擇自盡呢?
但一時之間,有諸多消息傳出。
孫正楠被削去大儒才氣,身體衰敗不堪,而且因為氣火攻心,導致有些中風跡象,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他本就八十多歲,靠著才氣滋養肉身,如今才氣沒了,身體衰敗,各種病痛襲來,令他叫苦連天。
最終一怒之下,無顏於世,上吊自殺。
隨著這些消息傳出,罵聲如海嘯一般襲來。
“顧錦年,你不得好死啊。”
“可憐我孫老,一世英名,為國為民,教書育人,卻抵不過權貴狠辣,顧錦年,你還是人嗎?”
“一兩句言論,便削人才氣,這等聖器在你手中,我等讀書人寢食難安。”
“堂堂大儒,晚年不得善終,可悲可歎,可悲可歎啊,顧錦年你身為罪魁禍首,你還不認錯?”
“無論你有怎樣的榮耀,逼死大儒,你不為人子。”
罵聲如海嘯一般。
原本平靜下來的大夏王朝,在這一刻徹底爆發。
畢竟死了一個人,而且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
在諸多人眼中看來,這就是被顧錦年逼死的,孫正楠以自己的死,來索要一個公道,討要一個公道。
這群讀書人如何不響應?
站在道德製高點上,開始瘋狂抨擊顧錦年。
而且這一次,比之前要凶猛太多太多了。
原因無他,之前抨擊,終究沒有鬧出人命,無非就是顧錦年太凶了一點,而且整件事情到底誰對誰錯,大家都說不清楚。
典型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現在不一樣了。
孫正楠死了,人都有同情心,一個老儒,德高望重,前半生兢兢業業,為民為國,晚年就因為爭鬥一場,就算有錯,有什麽地方做的不好。
可最終落了個不得善終,自然會引起人的同情與可憐。
這回,沉寂了幾天的讀書人們,是徹底坐不住了。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如若這不鬧大點的話,往後就真的鬧不起來了。
罵聲如雷。
映照在大夏書院當中。
後山上,烏雲更加濃厚,甚至已經開始電閃雷鳴了。
這是聖罰,根據天下讀書人的意誌,所產生的異象。
之前都有些消退的感覺。
可隨著孫正楠一死,烏雲更加濃厚,雷霆閃爍,而且還傳來了一道道聲音。
是天下讀書人的咒罵之聲。
這種聲音,響徹在大夏書院當中。
蘇文景得知孫正楠自盡,也不由驚訝,他千算萬算,沒想到孫正楠會自盡。
以自己的命為由,要讓顧錦年遭受如此之罰。
第一時間,蘇文景離開了大夏書院,他要去一趟江南書院,去祭拜孫正楠,同時想要查一查情況。
隻是,當蘇文景離開大夏書院後。
後山當中。
原本一直在潛心悟道的顧錦年,突然被一道道聲音打斷了。
“顧錦年,你不為人子。”
“可憐我孫儒,竟然死在你這種人手中,他當真是可悲啊,顧錦年,你還是個人嗎?”
“因一念自私,害我孫儒葬身於此,顧錦年,你當真該死啊。”
咒罵聲極其刺耳。
使得顧錦年從悟道狀態之中醒來。
醒來之後。
周圍一片漆黑。
抬頭看去,烏雲遮天,電閃雷鳴,宛若末日降臨一般。
天下讀書人的威壓,在這一刻形成了恐怖絕倫的聖威,使得顧錦年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聽著一道道聲音在耳邊響起。
顧錦年大致知道發生什麽事情了。
隻是,顧錦年沒有理會,而是深吸一口氣,繼續潛心悟道。
轉眼之間,三天過去。
孫正楠之事,鬧的沸沸揚揚,各地大儒皆然寫下訃文,祭奠孫正楠,有些大儒原本是不想參與。
可故人去世,難免有些難受,故而也痛斥顧錦年一番。
隨著這些原本中立的大儒出麵,一時之間,更多的聲音響起。
不少人打著為孫正楠請命的由頭,痛罵顧錦年。
而大夏書院當中。
顧錦年也的的確確陷入了深層次悟道。
這聖人之書,他來來回回看了三遍。
明白聖人之道。
可還未有想明白。
很多道理,聽起來一下子就明白了,可要真正悟透卻極其之難。
知聖立言。
何為聖意?
誰說的才是對的?
第一代聖人,以人禮為主,那什麽叫做禮?倘若見到小人,也要以禮相待嗎?
第二代聖人,以君禮為主,這個君並非是君王,而是君子,君子遠小人也,應當如白玉一般,不染一絲汙穢,可有些人也有大義,也有君子氣節,隻是因為身份等等原因,難道這種就不是君子嗎?
第三代聖人,以國禮為主,國家有氣節,有君子之禮,有大國氣概,才為王朝,但如若一個國家,屬於溫和而治,能讓百姓吃飽喝,這種國家就不算王朝嗎?
第四代聖人,以儒學為主,認為想要造福百姓,就必須要擁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如此一來的話,自身的言論,才可以被更多人知曉。
出發點是好的,但有的讀書人,沒有一官半職,可卻心係蒼生,他無法改變什麽大局,卻能幫助每一個他所能幫助之人,這種算不算儒者?
聖人的道理,太過於深奧,有多種意思,需要去解釋,需要闡述。
顧錦年現在就處於‘知’階段,他要給自己一個闡述。
如若隻是簡單的明白聖人道理。
再去立言,這並非是他想要的。
要徹底明白,方可立言。
如此,關鍵時刻,顧錦年再度從悟道當中醒來。
“坐在這裏,始終悟不出任何事情。”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我需要感悟,更多的感悟,否則的話,毫無作用。”
這一刻,顧錦年明白,自己必須要行萬裏之路,才可以明悟許多道理。
獨坐此地,便會被束縛。
想到這裏。
顧錦年起身,直接朝著書院走去。
而天穹上的烏雲,卻始終跟著他,顯得十分可怕。
“顧兄,你悟道成功了嗎?”
“顧兄,出大事了,孫正楠孫儒自盡了。”
“顧兄,這段時間你千萬不要離開大夏書院,文景先生有所交代,你要是出去了,會惹來麻煩的。”
隨著顧錦年走出後山,一道道熟悉的身影出現,他們圍著顧錦年。
王富貴,江葉舟他們紛紛開口,十分關心顧錦年。
“還未悟道成功。”
“我要行萬裏。”
“悟聖人真諦。”
顧錦年給予回答,告知眾人自己要做什麽,隨後繼續開口。
“此事諸位不要管了。”
“我已經料到這個地步,一切都因聖器惹來。”
“諸位的幫襯,顧某心懷感恩,但這件事情你們不要在參與了,否則會給你們帶來麻煩。”
顧錦年出聲,他雖然沒想到孫正楠會自盡,但也料到這件事情會鬧到什麽程度。
孔家對自己的聖器勢在必得,會想盡一切辦法爭搶聖器。
鬧到滿城風雨不算什麽,舉國皆知,顧錦年都覺得很正常。
隻是,他心中無愧,莫說孫正楠自盡了,就算是當日所有大儒自盡,他也無懼。
死了就死了。
又能如何?
老而昏聵,這種人死不足惜。
“顧兄,這........”
王富貴開口,他想要說什麽,卻被顧錦年直接打斷。
“不要參與了。”
“你們參與不了。”
“而且很難幫到我,很有可能會帶來麻煩。”
顧錦年出聲。
態度很堅定。
這件事情,鬧到這個程度已經差不多了,如果王富貴他們再進來參與的話,指不定孔家會報複他們。
如若當真如此。
反而對自己來說是麻煩,還要去幫襯他們。
倒不是不願意,而是既然知道對方的意圖,何必自找麻煩?
果然,隨著顧錦年這樣開口,王富貴與江葉舟也就沒有多說什麽了。
隻是。
就在這一刻。
一道身影快速跑來,顯得火急火燎。
“大事不好了,世子殿下。”
“京都城門外,聚集數萬讀書人,從江南郡趕來的,說是要讓您以命償命啊。”
隨著聲音響起。
書院內,眾人紛紛睜大了眼睛。
“聚集數萬人?他們怎麽敢?”
“京都之下,他們敢這樣?”
“這背後肯定有人,數萬讀書人,不可能自發前來。”
眾人皺眉,但也知道,這事情徹底鬧大了。
數萬讀書人聚集大夏京都。
這可不是什麽好事,而且還要讓顧錦年以命償命,這要是鬧起來了,皇帝都不好解決。
打壓這幫讀書人?
那保證大夏王朝要鬧出更大的事情,權貴打壓,皇權無情?
不打壓這幫讀書人。
任憑他們這樣鬧,事情隻會越來越惡劣。
這手段當真是一波接著一波啊。
“世子殿下,你去哪裏?”
也就在眾人皺眉時,卻發現顧錦年已經朝著書院外走去了。
“去會一會他們。”
顧錦年開口。
麵色平靜。
當下,眾人不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緊接著有人選擇跟了過去,也有人沒有跟過去。
這件事情的確牽扯太大了。
與此同時。
大夏京都內,一道道官兵的影子出現,朝著北城門外趕往。
數萬讀書人,齊齊穿著喪服,他們立在城門之外,舉著橫幅,橫幅之上更是血書。
要顧錦年以命償命。
如此浩蕩的舉動,也引來京都百姓紛紛圍觀。
“顧錦年,還我先生命來。”
有人開口,大聲吼道。
刹那間,數萬人齊齊跟著怒吼。
其聲音震耳欲聾。
穿透了整個大夏京都。
震散天穹之上的白雲。
他們一個個露出憤怒之色,給人一種,顧錦年要是在他們麵前,他們就要將顧錦年大卸八塊的感覺。
可就在此時。
京都上空。
恐怖的烏雲浮現。
準確點來說,是恐怖的烏雲在移動。
大約半刻鍾後。
一道身影,出現在北城城牆之上。
是顧錦年的身影。
------題外話------
這章是昨天的。
今天還會有兩更。
7017k
轟轟轟。
大夏書院,烏雲彌漫。
原本晴空萬裏,突兀之間,隨著可怕的烏雲凝聚,惹來不少矚目。
而且令人驚愕的是,這片烏雲剛好落在後山當中,並不是遮蓋整個大夏書院。
這後山當中,目前隻有一個人,那就是顧錦年。
所有人都知道,這東西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書院之中。
蘇文景的臉色無比難看,他知道這是什麽東西。
是聖罰。
唯有被天下讀書人唾棄之人,才會引出天罰。
萬幸的是,這天罰還沒有徹底醞出,是有人在暗中搞鬼,可如若現在不製止的話,麻煩很大。
“孔家。”
“你們有些過分了。”
蘇文景臉色冰冷,下一刻他直接執筆,在宣紙上落墨,要為顧錦年澄清這件事情。
顧錦年在後山當中悟道,他沒有時間也不會有心情去解釋這些謠言。
可他需要去解釋,否則當真要成了定局。
大約半個時辰後。
蘇文景將文章寫完,想要讓人傳出去。
可當他準備開口時,目光卻不由落在這烏雲之上。
一時之間,蘇文景沉默了。
這是一場劫難。
可這也是一場考驗。
自己出手,必然會幫顧錦年緩解部分壓力,但這樣做的話,也會讓顧錦年無法經曆這場考驗。
顧錦年選擇的路,隻有他一個人可以走,別人幫不了他,也不能幫他。
今日幫?
明日幫的了嗎?
想到這裏,蘇文景沉默了,將文章放置一旁。
而目光卻盯著顧錦年。
“錦年,你要立下不朽之言,才可破此局,如若你破了此局,儒道將因你而輝煌。”
蘇文景開口,可心中還是猶豫不定。
他希望顧錦年能撐過去。
但他知道,很難很難,如若遭遇天下讀書人質疑,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不是說你不聽就沒事了。
被天下讀書人針對,可不是一件好事。
他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麽辦。
而後山當中。
對於頭頂上的烏雲,顧錦年隻是看了一眼,而後繼續潛心讀書。
他無懼這樣的天罰。
內心無愧,何懼聖罰?
可如蘇文景想的一般,這些聲音越來越激烈。
有一句話叫做謠言止於智者。
這話沒有錯。
很多人知道,這件事情絕對沒有傳聞當中一般,其中肯定有不少東西沒有說出來。
但智者更懂得一件事情。
各掃門前雪。
與自己無關,他們不想摻和進來,這件事情很明顯是孔家在主導,如此一來的話,各方勢力為什麽要因為顧錦年而去得罪孔家?
所以,智者的確有,但沒必要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誰站出來倒黴的就是誰。
不過,相比較之下,大夏京都就比較理智多了。
麵對這些風言風語,大夏京都有不少讀書人挺身而出。
“孫正楠倚老賣老,世子殿下禮讓三分,而孫正楠更是要求世子殿下交出聖器,咄咄逼人,敢問一聲,憑什麽交出聖器?這聖器是世子殿下偷來的還是搶來的?”
有聲音響起,是一位大儒,給予強而有力的回答,第一時間選擇站隊顧錦年。
這算是第一個為顧錦年出聲的大儒。
很快,有不少聲音隨之響應。
“為民伸冤是一場政治陰謀?當真是把天下人當傻子嗎?世子殿下在白鷺府被軟禁半個月,這也是陰謀中的一環?世子殿下調遣二十萬大軍,斬殺貪官汙吏,這也是陰謀?”
“爾等無非就是嫉妒世子殿下,在這裏造謠生事。”
有聲音也跟著回答,反駁一些謠言。
“細細數來,世子殿下前十年如同紈絝,可卻是在藏鋒,十年磨一劍,自大夏書院開啟,世子殿下展露鋒芒,直至今日,為江寧郡百姓請命,為江陵郡百姓請命,為大夏王朝立言,這些是可以抹黑的?”
“這些流言蜚語,當真是可笑至極,至於削其大儒之位,也不看看這些大儒說了些什麽話?”
“他們聚集而來,無非就是想索要聖器,尤其是孔家帶頭,孔家與世子殿下本身就有恩怨,世子殿下不見他們也合情合理。”
“再者世子殿下難道就一定要抽出時間去見他們?拋開儒道身份不說,世子殿下是未來的侯爺,更是大夏王朝督察指揮使,堂堂四品官員,難道就沒有一點公務?”
“世子殿下怠慢了三日,見到孫正楠等人後,也是客客氣氣,以禮相待,反觀孫正楠等人,一言不合便是訓斥,訓斥到後麵,更是要強行搶奪世子殿下的聖器。”
“這就是大儒?可笑至極,別說削了這些大儒才氣,就算是削光三代的才氣,某也認為合情合理。”
有聲音再度響起,來自大夏書院,有人出聲,力挺顧錦年,澄清事實。
一道道聲音自京都響起。
不得不說,在京都內,顧錦年的名望很好,尤其是當初跟著顧錦年一同前去阻止和親的讀書人,他們對顧錦年是敬佩的很。
聽到這話,自然不服,一個個上前去理論。
這樣的聲音,的確有一定效果,至少京都內沒有人敢說顧錦年的不是。
同時也喚醒了一些理智的人,讓這件事情瞬間有了爭議。
不怕有爭議,就怕一麵倒的去抹黑。
而大夏王朝內,江陵郡和江寧郡也是如此,這兩個郡地,因受顧錦年恩澤,自然沒有這樣的聲音。
準確點來說,一開始是有,可卻被百姓怒斥之後,這種聲音瞬間沒了。
洪災之事和孩童拐賣之事這才剛剛過去了多久?百姓們即便是再健忘也不可能這麽快忘記。
可其他幾個郡守就不一樣了。
大夏王朝仿佛陷入了罵戰一般,到了翌日,隨著一篇文章的出現,讓話題更加火熱。
因為這次出麵的,是另外一位聖人世家。
神洲,有四位天命聖人,第二代和第四代聖人後代不知所蹤,傳聞第二代聖人沒有開府的意思,再加上後代經曆幾場天大的戰亂,故而絕了傳承。
第四代聖人,也就是天命聖人,不知什麽原因選擇隱退山林,後代子孫也沒有出世過。
否則鬥爭無窮,不可能孔家獨大。
如今出麵的則是第三代聖人之後,千秋聖人,周家大儒傳來聲音。
相比較之下,第一和第二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了。
孔家祖上乃是第一聖人,萬世師表,聳立於今不倒,至於周家雖然也承蒙聖恩,可對比孔家來說,完全就是兩個概念,不過周家的主要之地,還是在大金王朝,並非是在大夏王朝。
大夏王朝有周家的分府,但無論是名望還是權勢,都不如孔家百分之一。
如今周家出麵,帶著聖人世家的名頭開口,引來巨大的關注。
尤其是周家的文章,更是犀利無比。
“顧錦年十罪之。”
文章簡單,卻無比犀利,指出顧錦年十大罪過。
一罪狂妄,大夏書院,一言不合,大鬧考場。
二罪跋扈,匈奴和親,兩國禮儀,以怒待之。
三罪不仁,江寧郡洪災,看似妙計定局,可實際上讓奸商漲價,數日之間,餓死無數百姓,無有仁義之心。
四罪殺戮,江陵郡調兵二十萬,殘暴不仁,輕則斬首,重則滿門抄斬,心中充滿殺戮。
五罪虛偽,讓人查案,為民意伸冤,看似心係蒼生,實則為天命之爭,心中無真正君子風範。
六罪不義,得孔聖恩澤,掌握聖器,不顧好言相勸,不管天下讀書人之安危,毫無大義可言,自私自利。
七罪不忠,聖上旨意,公然違背,眼中無君,視為不忠,君臣之道,猶如廢紙。
八罪不孝,國公出征,為大夏而戰,建立軍工,保家衛國,爾為其孫,不念長輩辛苦,胡作非為,引來內亂,此乃不孝。
九罪無德,目無尊長,欺師滅祖,違背儒道核心,魔道門徒不過如此。
十罪暴戾,心胸狹隘,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隻因幾句爭吵,削人儒位,爭鬥之下,輕則削儒,重則殺人,暴戾無比,怎配聖器?
這是周家的文章。
十大問罪。
每一條都有邏輯,每一條都是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去怒斥顧錦年,去抨擊顧錦年。
狂妄,跋扈,不仁,殺戮,虛偽,不義,不忠,不孝,無德,暴戾。
罵的極其難聽,也罵的極其狠毒。
果然,聖人世家就是聖人世家,一出手便是如此驚天的文章。
此文章一出,瞬間讓這件事情達到一個高潮。
本來隨著京都,江寧郡,江陵郡三處的辯解,外加上一些大儒出麵澄清和解釋。
讓這件事情起了一些爭議,以致於不少人開始沉思,包括有些人不敢再繼續開口。
可隨著這篇文章出來後,猶如是一場狂歡。
連大金王朝的讀書人都開始參與了,畢竟第二個聖人世家出麵抨擊,他們也忍不住出聲。
文人相輕,何況在他們眼中看來,顧錦年又如何年輕呢?
如若顧錦年再老個四十歲,這件事情反而不會如此,怪就怪顧錦年太過於年輕,怪就怪顧錦年如此年輕的情況下,又如此優秀。
“聖人世家,字字珠璣,十罪之下,顧錦年你還敢嘴硬狡辯?”
“十罪當中,這不義二字,說到某心坎之中,無論這件事情到底如何,敢問顧錦年,這聖器你為何不交出來?正楠先生,讓你交出聖器,並非是要搶奪。”
“而是擔心有賊子惦記,竊走聖器,倘若聖器被竊走,落入魔道中人手中,那我等是不是遭遇不幸?這事關天下讀書人的安危,你卻因心中自私,而惱羞成怒。”
“這一點,不管你之前做了多少好事,都無法洗清你自私自利之行為。”
“你無德無義。”
謾罵聲鋪天蓋地,很多人都抓住聖器這個點。
罵顧錦年也罵爽了,接下來才是重要的事情。
對於顧錦年,大部分人是心生嫉妒,但罵兩句也差不多了,這一次為什麽這麽多人會直接一麵倒去辱罵。
完完全全是因為,聖器之事。
如果顧錦年僅僅隻是作詩厲害,詩成千古,他們即便是罵了,也沒什麽用。
畢竟罵一萬句顧錦年,人家明天照樣寫出一首千古詩詞,反而自己成為了最大的笑話。
周家雖然寫了十罪,可問題是,大部分的東西,都是可圈可點,非要往這方麵去說也行,但不往這方麵去說也行。
公道自在人心,等個幾個月,其實這件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
但最讓他們心裏不是滋味的事情。
就是聖器。
顧錦年才不過十七歲啊,爺爺是鎮國公,父親是臨陽侯,自己馬上也要封侯,皇帝是他舅舅。
如今更是儒道聖子,還是仙道仙靈根,所有的榮耀都集中在了他一個人身上,擱誰誰不眼紅?
現在更是得到傳說當中的儒道九大聖器之一,這讓天下讀書人極其的不服。
尤其是扶羅王朝和大金王朝不少讀書人都覺得不公平,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王朝當中,也有比顧錦年更優秀的人。
年輕一代是沒有,但老一輩也有一些為民伸冤的人,可為什麽沒有得到聖器?
他們不服,心中產生了不平衡的想法。
最酸的還是大夏王朝讀書人,畢竟是一個王朝的,他們現在不想說太多,就是希望顧錦年能將聖器交出來。
如果顧錦年交出聖器的話,那一切好說,交給孔家他們更加開心,雖然他們知道一但交給孔家,想要拿回來估計很難。
可那又如何?反正不是自己的東西,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讓別人得到,很典型是這種心理。
如此一來,聲勢才會如此浩蕩。
“聖器,有德之人可獲,如若無德,怎配聖器?倘若顧錦年認為,這件事情你蒙受不白之冤,那你將聖器交出來,交給孔家。”
“孔家乃是聖人世家,有三件聖器,不可能會貪圖你的聖器,我等也願意為你做個擔保,共同見證,如若你不交,你便是自私之人,沒有品德,配不上聖器。”
“沒錯,而且還是這種聖器,對我等讀書人來說,威脅太大,如若你顧錦年有品德,我等無懼,可就怕你胡作非為。”
“交出聖器,這件事情可以到此為止,我等也敬佩世子殿下功德無量,為天下讀書人著想,至於其他的事情,另算。”
一道道聲音響起。
矛頭瞬間指向聖器,要讓顧錦年交出聖器。
這裏麵要是沒有人在暗中推動,鬼才相信。
麵對這樣的聲音,大夏京都讀書人的反應就不一樣了。
“憑什麽交出聖器?聖器是世子殿下偷來的嗎?當真是可笑。”
這是王富貴的聲音,他第一時間開口,給予回應,也氣的不行。
“交聖器出來?孔家配嗎?已經擁有了三件聖器,還想將第四件聖器占為己有?可笑不已。”
江葉舟的聲音也響起,他更是氣不過,直接辱罵孔家。
然而有人拉住他,讓他不要亂語,說歸說,不要牽扯到孔家,隻是自從與顧錦年結識後,他的性格也有些變化。
故而他沒有在乎,進行回應。
可以說,大夏書院的學生,一個個都是主力軍,在京都當中展開罵戰,對外麵的一些言論進行抨擊,而且到處去演講。
就是擔心被有心之人帶偏思維。
“顧錦年有沒有德行,我等說了不算,爾等說了也不算,聖器選擇顧錦年,那就代表顧錦年有德行。”
關鍵時刻,有一道聲音響起,給予最強的回應。
是大夏禮部尚書。
楊開。
是的。
沒有人會想到,關鍵時刻,楊開的聲音會響起,而且還選擇幫助顧錦年。
不過楊開說的話沒有問題,有沒有德行,不是別人說了算,而是聖器說了算,聖器有靈,如若顧錦年沒有德行。
聖器會選擇顧錦年嗎?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有人說過,可效果不佳,因為身份問題,沒有人在乎。
可楊開一出聲就不一樣,他一開口,算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讓顧錦年的風評得到巨大扭轉。
不得不說,這段時間,整個大夏王朝無比熱鬧,所有百姓都在吃瓜。
東荒所有王朝也都在關注這件事情,甚至中洲境內也有人關注此事。
爭議太大了。
而大夏書院上空,烏雲凝聚,的確有些可怕,令人心中生畏。
關鍵時刻,有人開口,希望孔家出麵,給予一個答複。
這件事情,如若孔家人不出麵的話,很難取得絕對性的勝利,畢竟顧錦年之前為民伸冤,得到了巨大的名望,想要抹黑顧錦年很難。
必須要真正的大人物出麵,這樣的話,才可以有效進行抨擊。
麵對諸多讀書人的聲音。
但孔家也在翌日做出回應。
大致內容十分簡單,初聞此事,實乃不願相信,世子殿下才華橫溢,為儒道聖子,有不世之才華,更願為百姓伸冤。
此乃孔家後輩皆願學習之處,故而其中定然有一定誤會,孔成之所以被削儒位,也必然是孔成有些地方做錯了,非常希望各方都應當消消氣,冷靜下來,好好想想這件事情。
同時隔空邀請顧錦年參加孔家家宴,願意在家宴之上,盛請各地名儒,前來一聚,孔家願意出麵調和彼此之間的矛盾。
倘若有誤會之地,可以當麵說清,解釋清楚來。
至於聖器之事,孔家認為天下讀書人心中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可也能明白,世子殿下畢竟年少,得到孔聖恩澤,給予聖器。
自然不願放下,所以孔家願意等顧錦年參加孔家家宴後,進行協商,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不希望傷了和氣。
孔家不希望顧錦年有任何損失,畢竟顧錦年乃是儒道聖子,是未來儒道的扛旗者,容不得半點閃失。
這就是孔家表達的意思。
可以說,這個回答,幾乎是將孔家仁義推崇到極高之地。
顧錦年削孔成儒位,結果孔家以德報怨,竟然沒有半點惱怒,甚至願意主動出麵調和,希望不要因為一件這樣的事情,引來爭鬥。
邀請顧錦年前往孔家,參加家宴。
無論是言論還是行為,孔家做的都很不錯,至少在天下人看來,孔家極其的大度。
但這般的言論,傳到了一些人耳中,卻引來了冷笑。
孔家這話說的多漂亮?
可實際上卻將顧錦年置於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步,如果顧錦年不去,那就是心虛,沒有膽量。
可如若顧錦年去了,這孔家家宴,也必然是一場鴻門宴啊。
孔家以退為進,使得顧錦年進退兩難。
孔家表態結束後。
一時之間,天下讀書人的目光全部聚焦在大夏王朝。
聚集在大夏書院。
他們等待著顧錦年的回答。
隻是,大夏書院內,眾多學子有些心急了,孔家的言論,讓他們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畢竟顧錦年在悟道,沒有人敢去打擾顧錦年,萬一不小心破壞了顧錦年悟道,那當真是罪該萬死啊。
可如若不回應的話,又會被人說是心虛。
到最後,蘇文景替顧錦年回答了。
“世子殿下正在潛心悟道,孔家家宴,難以赴宴,老夫會替顧錦年前去一趟。”
這是蘇文景的回答。
他要替顧錦年去一趟孔家家宴。
孔家家宴於下個月舉行,顧錦年悟道還不知道具體是什麽情況,不可能因為去參加這個家宴,而耽誤悟道。
隻是蘇文景的回應,瞬間得到了無數回聲。
“需要你替他去嗎?這件事情是顧錦年惹出來的,文景先生這趟去,是為了給顧錦年求情嗎?”
“爺爺在的時候靠爺爺,爺爺不在的時候靠老師?這就是儒道聖子嗎?真是有夠可笑的。”
“此事還輪不到文景先生為顧錦年出麵吧?您又不是顧錦年的老師,隻是先生罷了。”
“什麽悟道不悟道?他得聖器,難道還不能悟道?我看啊,就是在找理由,無非就是不敢去孔家家宴,怕被人羞辱。”
“之前我還不相信這些事情是真的,如今顧錦年做賊心虛,我算是徹底明白了。”
“若心中無愧,為何不敢去?還要請人替之?可笑至極。”
“悟道?早不悟道,晚不悟道?偏偏在這個時候悟道?”
“真當我等是傻子嗎?”
回應聲響起,似乎比之前還要激烈,這很不尋常,因為出麵的人是蘇文景,清流之首,按理說蘇文景的名望很高。
他開口了,理應不會有這麽多聲音,可大夏王朝內的聲音很多。
比之前還要多。
顯然,是有人不希望蘇文景代替顧錦年前往孔家家宴。
孔家要的是聖器。
而不是誰過來。
蘇文景來不來無所謂,但顧錦年必須要來,所以這種聲音很強烈,必須要顧錦年親自出麵。
這種聲音很多。
但蘇文景沒有給予理會,他知道這幫人暗藏什麽壞心,不過蘇文景還是去了一趟顧家和皇宮。
傳遞出一個信息。
無論如何,等顧錦年悟道結束後再說,不能因為這件事情,幹擾到顧錦年悟道。
顧家同意,也沒有理會這件事情。
永盛大帝也同意這個抉擇。
無論如何,現在什麽都不做,讓他們去說,反正悟道最為重要。
如此,連續過了五六天,罵聲依舊有,可的確比之前要弱了很多,畢竟顧錦年在悟道,從頭到尾都沒有去回應。
蘇文景回應之後,也沒有任何話說,任憑外麵人是如何猜測,不回應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可就在這件事情逐漸平息下來之後。
一則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也將這件事情,徹徹底底引爆。
“孫正楠先生自盡了。”
隨著消息傳播出去。
整個大夏王朝直接炸鍋了。
尤其是江南書院。
當江南書院所有讀書人知曉此事後,這些讀書人徹底坐不住了。
誰能想到,在這個時候,孫正楠自盡了。
而且孫正楠死後,留下遺書一封。
其中內容是對顧錦年的痛斥。
遺書內容洋洋灑灑三四千字,先是說明自己這一生所作所為,無愧於心,隻認為自己過於直來直往,有些得罪人,但這就是自己的品行。
卻沒想到晚年之時,因為自己這個品行,惹來天大的恥辱。
身為大儒,桃李滿天下,教書育人,辛辛苦苦幾十年,就因為怒斥了顧錦年幾句,從而被削去大儒之位。
淪為普通人,這讓他感到極大的恥辱。
故而,痛斥顧錦年盡千字,最終也說明自己不願留在這世上,希望天下讀書人能為自己討要一個公道。
而後離世自盡。
孫正楠的死,成為這件事情的引爆點,原本這件事情已經快平息下來,可誰能想到,孫正楠竟然會選擇自盡呢?
但一時之間,有諸多消息傳出。
孫正楠被削去大儒才氣,身體衰敗不堪,而且因為氣火攻心,導致有些中風跡象,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他本就八十多歲,靠著才氣滋養肉身,如今才氣沒了,身體衰敗,各種病痛襲來,令他叫苦連天。
最終一怒之下,無顏於世,上吊自殺。
隨著這些消息傳出,罵聲如海嘯一般襲來。
“顧錦年,你不得好死啊。”
“可憐我孫老,一世英名,為國為民,教書育人,卻抵不過權貴狠辣,顧錦年,你還是人嗎?”
“一兩句言論,便削人才氣,這等聖器在你手中,我等讀書人寢食難安。”
“堂堂大儒,晚年不得善終,可悲可歎,可悲可歎啊,顧錦年你身為罪魁禍首,你還不認錯?”
“無論你有怎樣的榮耀,逼死大儒,你不為人子。”
罵聲如海嘯一般。
原本平靜下來的大夏王朝,在這一刻徹底爆發。
畢竟死了一個人,而且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
在諸多人眼中看來,這就是被顧錦年逼死的,孫正楠以自己的死,來索要一個公道,討要一個公道。
這群讀書人如何不響應?
站在道德製高點上,開始瘋狂抨擊顧錦年。
而且這一次,比之前要凶猛太多太多了。
原因無他,之前抨擊,終究沒有鬧出人命,無非就是顧錦年太凶了一點,而且整件事情到底誰對誰錯,大家都說不清楚。
典型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現在不一樣了。
孫正楠死了,人都有同情心,一個老儒,德高望重,前半生兢兢業業,為民為國,晚年就因為爭鬥一場,就算有錯,有什麽地方做的不好。
可最終落了個不得善終,自然會引起人的同情與可憐。
這回,沉寂了幾天的讀書人們,是徹底坐不住了。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如若這不鬧大點的話,往後就真的鬧不起來了。
罵聲如雷。
映照在大夏書院當中。
後山上,烏雲更加濃厚,甚至已經開始電閃雷鳴了。
這是聖罰,根據天下讀書人的意誌,所產生的異象。
之前都有些消退的感覺。
可隨著孫正楠一死,烏雲更加濃厚,雷霆閃爍,而且還傳來了一道道聲音。
是天下讀書人的咒罵之聲。
這種聲音,響徹在大夏書院當中。
蘇文景得知孫正楠自盡,也不由驚訝,他千算萬算,沒想到孫正楠會自盡。
以自己的命為由,要讓顧錦年遭受如此之罰。
第一時間,蘇文景離開了大夏書院,他要去一趟江南書院,去祭拜孫正楠,同時想要查一查情況。
隻是,當蘇文景離開大夏書院後。
後山當中。
原本一直在潛心悟道的顧錦年,突然被一道道聲音打斷了。
“顧錦年,你不為人子。”
“可憐我孫儒,竟然死在你這種人手中,他當真是可悲啊,顧錦年,你還是個人嗎?”
“因一念自私,害我孫儒葬身於此,顧錦年,你當真該死啊。”
咒罵聲極其刺耳。
使得顧錦年從悟道狀態之中醒來。
醒來之後。
周圍一片漆黑。
抬頭看去,烏雲遮天,電閃雷鳴,宛若末日降臨一般。
天下讀書人的威壓,在這一刻形成了恐怖絕倫的聖威,使得顧錦年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聽著一道道聲音在耳邊響起。
顧錦年大致知道發生什麽事情了。
隻是,顧錦年沒有理會,而是深吸一口氣,繼續潛心悟道。
轉眼之間,三天過去。
孫正楠之事,鬧的沸沸揚揚,各地大儒皆然寫下訃文,祭奠孫正楠,有些大儒原本是不想參與。
可故人去世,難免有些難受,故而也痛斥顧錦年一番。
隨著這些原本中立的大儒出麵,一時之間,更多的聲音響起。
不少人打著為孫正楠請命的由頭,痛罵顧錦年。
而大夏書院當中。
顧錦年也的的確確陷入了深層次悟道。
這聖人之書,他來來回回看了三遍。
明白聖人之道。
可還未有想明白。
很多道理,聽起來一下子就明白了,可要真正悟透卻極其之難。
知聖立言。
何為聖意?
誰說的才是對的?
第一代聖人,以人禮為主,那什麽叫做禮?倘若見到小人,也要以禮相待嗎?
第二代聖人,以君禮為主,這個君並非是君王,而是君子,君子遠小人也,應當如白玉一般,不染一絲汙穢,可有些人也有大義,也有君子氣節,隻是因為身份等等原因,難道這種就不是君子嗎?
第三代聖人,以國禮為主,國家有氣節,有君子之禮,有大國氣概,才為王朝,但如若一個國家,屬於溫和而治,能讓百姓吃飽喝,這種國家就不算王朝嗎?
第四代聖人,以儒學為主,認為想要造福百姓,就必須要擁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如此一來的話,自身的言論,才可以被更多人知曉。
出發點是好的,但有的讀書人,沒有一官半職,可卻心係蒼生,他無法改變什麽大局,卻能幫助每一個他所能幫助之人,這種算不算儒者?
聖人的道理,太過於深奧,有多種意思,需要去解釋,需要闡述。
顧錦年現在就處於‘知’階段,他要給自己一個闡述。
如若隻是簡單的明白聖人道理。
再去立言,這並非是他想要的。
要徹底明白,方可立言。
如此,關鍵時刻,顧錦年再度從悟道當中醒來。
“坐在這裏,始終悟不出任何事情。”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我需要感悟,更多的感悟,否則的話,毫無作用。”
這一刻,顧錦年明白,自己必須要行萬裏之路,才可以明悟許多道理。
獨坐此地,便會被束縛。
想到這裏。
顧錦年起身,直接朝著書院走去。
而天穹上的烏雲,卻始終跟著他,顯得十分可怕。
“顧兄,你悟道成功了嗎?”
“顧兄,出大事了,孫正楠孫儒自盡了。”
“顧兄,這段時間你千萬不要離開大夏書院,文景先生有所交代,你要是出去了,會惹來麻煩的。”
隨著顧錦年走出後山,一道道熟悉的身影出現,他們圍著顧錦年。
王富貴,江葉舟他們紛紛開口,十分關心顧錦年。
“還未悟道成功。”
“我要行萬裏。”
“悟聖人真諦。”
顧錦年給予回答,告知眾人自己要做什麽,隨後繼續開口。
“此事諸位不要管了。”
“我已經料到這個地步,一切都因聖器惹來。”
“諸位的幫襯,顧某心懷感恩,但這件事情你們不要在參與了,否則會給你們帶來麻煩。”
顧錦年出聲,他雖然沒想到孫正楠會自盡,但也料到這件事情會鬧到什麽程度。
孔家對自己的聖器勢在必得,會想盡一切辦法爭搶聖器。
鬧到滿城風雨不算什麽,舉國皆知,顧錦年都覺得很正常。
隻是,他心中無愧,莫說孫正楠自盡了,就算是當日所有大儒自盡,他也無懼。
死了就死了。
又能如何?
老而昏聵,這種人死不足惜。
“顧兄,這........”
王富貴開口,他想要說什麽,卻被顧錦年直接打斷。
“不要參與了。”
“你們參與不了。”
“而且很難幫到我,很有可能會帶來麻煩。”
顧錦年出聲。
態度很堅定。
這件事情,鬧到這個程度已經差不多了,如果王富貴他們再進來參與的話,指不定孔家會報複他們。
如若當真如此。
反而對自己來說是麻煩,還要去幫襯他們。
倒不是不願意,而是既然知道對方的意圖,何必自找麻煩?
果然,隨著顧錦年這樣開口,王富貴與江葉舟也就沒有多說什麽了。
隻是。
就在這一刻。
一道身影快速跑來,顯得火急火燎。
“大事不好了,世子殿下。”
“京都城門外,聚集數萬讀書人,從江南郡趕來的,說是要讓您以命償命啊。”
隨著聲音響起。
書院內,眾人紛紛睜大了眼睛。
“聚集數萬人?他們怎麽敢?”
“京都之下,他們敢這樣?”
“這背後肯定有人,數萬讀書人,不可能自發前來。”
眾人皺眉,但也知道,這事情徹底鬧大了。
數萬讀書人聚集大夏京都。
這可不是什麽好事,而且還要讓顧錦年以命償命,這要是鬧起來了,皇帝都不好解決。
打壓這幫讀書人?
那保證大夏王朝要鬧出更大的事情,權貴打壓,皇權無情?
不打壓這幫讀書人。
任憑他們這樣鬧,事情隻會越來越惡劣。
這手段當真是一波接著一波啊。
“世子殿下,你去哪裏?”
也就在眾人皺眉時,卻發現顧錦年已經朝著書院外走去了。
“去會一會他們。”
顧錦年開口。
麵色平靜。
當下,眾人不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緊接著有人選擇跟了過去,也有人沒有跟過去。
這件事情的確牽扯太大了。
與此同時。
大夏京都內,一道道官兵的影子出現,朝著北城門外趕往。
數萬讀書人,齊齊穿著喪服,他們立在城門之外,舉著橫幅,橫幅之上更是血書。
要顧錦年以命償命。
如此浩蕩的舉動,也引來京都百姓紛紛圍觀。
“顧錦年,還我先生命來。”
有人開口,大聲吼道。
刹那間,數萬人齊齊跟著怒吼。
其聲音震耳欲聾。
穿透了整個大夏京都。
震散天穹之上的白雲。
他們一個個露出憤怒之色,給人一種,顧錦年要是在他們麵前,他們就要將顧錦年大卸八塊的感覺。
可就在此時。
京都上空。
恐怖的烏雲浮現。
準確點來說,是恐怖的烏雲在移動。
大約半刻鍾後。
一道身影,出現在北城城牆之上。
是顧錦年的身影。
------題外話------
這章是昨天的。
今天還會有兩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