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李勇的名聲
從三十而已開始的影視攻略 作者:極致風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有聖旨,但皇帝也不是說見就能見的。趙恒雖然文治武功其實都比較一般,但在宋朝的皇帝當中,已經算是比較拿得出手的,還有一點勤勉更是值得一提。
據說他每日很早就上朝,先在前殿處理政事堂、樞密院、三司、開封府、審刑院等申報的最重要的事情,然後才用早膳。
吃罷早膳,又在後殿處理其他事務,或檢閱考核軍兵,到正午停止。下午就比較靈活多樣,有時找大臣談話;入夜後,還同儒臣一起講讀經書,有時討論到很晚。
也是因此,自登基以來,趙恒可說是得到了朝野內外的一致稱頌,尤其是剛剛以勝仗結束親征凱旋以來,他在民間的威望也頗高,李勇他們一路過來都聽到不少讚頌今上、歡慶對遼勝利的言語。
自從雍熙之戰後,宋朝朝野內外都有了恐遼症,也可想而知他們多麽期許勝過遼國。
當然,一場戰役的勝利還遠遠不夠……等一行來到了高家堡,卻發現此處位置稍顯偏僻,附近正是汴梁城中四條河流之一的蔡河,也是僅次於汴河的第二大河流,流貫整個東京南部。
此時沿岸楊柳依依,初夏時節裏,風光倒是不錯。據說這是韓國夫人高氏的娘家人所辦,這高氏正是樞密使曹彬之妻。
曹彬乃是宋開國功臣,因雍熙三年太宗攻遼時輕敵冒進致宋軍大敗被降職,真宗臨朝後,以他為樞密使,重掌軍權。
不過此時曹彬已經年事已高,本就是為政局穩定拉出來臨時過渡的,去歲也就是鹹平二年,曹彬因病離世,年六十九,追贈中書令、濟陽郡王,諡號
“武惠”。趙恒更念其辛勞,對曹家子孫各有封賞,一直到仁宗、神宗時,曹家都屹立不倒,可以說曹家便是北宋最風光煊赫的一個將門,遠超演義中的楊家。
有這麽一層作保,這高家堡在東京也基本是無人敢惹,不過因曹彬治家嚴謹,這高家亦是得韓國夫人高氏叮嚀,不得假曹彬之名而得利。
故而這高家堡竟頗有幾分為來京的外地人廉價提供住所的義氣之風,李勇他們過來的時候甚至差點客滿,隻剩下了最後一個院子,還是他們準備給自己人預留的。
但是在知道了李勇身份之後,那掌櫃的態度便立刻有了些變化。
“原來是‘小臥龍’當麵!”那掌櫃高鼻深目,帶點兒異域風,看著李勇眼神熠熠,一臉的敬仰之色,拱手道:“既然李君名公子找來了,那我也擅自做主了,想必我家小主人得知了此事,也會高興。”
“哦,掌櫃也聽過我的名字?”李勇有些好奇,沒想到自己的名聲居然還傳到了東京來。
掌櫃嗬嗬笑道:“公子有所不知,若是在別的地方不好說,但公子的大名,如今除了江南那一代,就在兩個地方流傳甚廣,公子可知都是何處?”李勇嗬嗬笑道:“一個是西蜀,一個是東京?”
“不錯!”掌櫃恭維道:“不愧是‘小臥龍’,一語中的。”李勇擺擺手道:“掌櫃莫要說笑了,在下不過是個未及加冠的毛頭小子,哪裏敢與臥龍先生媲名?”其實他也反應過來了,那西蜀自不必說,楊懷忠可能是在圍剿王均的時候故意這麽宣傳,如此可動搖神衛軍軍心。
畢竟你們這所謂叛亂我朝一個少年在千裏之外都預判到了,朝廷亦是早有準備,所以兵變未開始就已經注定了失敗,何必垂死掙紮?
李勇在了解到西蜀戰事的詳情之後,也肯定這神衛軍軍心動搖,是這麽快就被平亂的一個重要原因。
畢竟神衛軍無愧神衛之名,其戰力在西南那幾路當為翹楚,楊懷忠在早有準備,而且集結了將近七州聯合的兵馬情況下,依然勝得有些艱難。
若非是對方人心浮動,王均等人甚至在戰與降之間搖擺不定,沒能抓到符昭壽更是打亂了他們的計劃,恐怕還要更加艱難。
當然,李勇故意安排人提前在那一帶為自己揚名,以增強自己那錦囊的說服力,也是一個原因。
故而西蜀那一帶如今流傳著李勇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的傳說,甚至因為他們是親身經曆過兵變叛亂的,對於李勇又是從未見過,蒙著一層麵紗反倒更好想象,於是李勇在此的名聲比江南那邊還要喊得響亮。
據說有人開了一間鏢局,自稱是鎮南鏢局西南分局,幾次護鏢竟然都得了蜀中綠林通道的麵子,後來被楊懷忠親自帶人上門拿了,才被拆穿。
也可想見,如今李勇這名頭在此地之響亮。而在東京汴梁這裏,據這掌櫃所說,還是近一個月才傳揚開來的。
這一個是蜀州平亂的消息傳過來,皇帝的聖旨南下又加了一把火,還一個,卻是《三國演義》也終於在李勇並沒有刻意往這裏推廣的情況下傳過來了。
這其實也是李勇有意為之,因為東京此地與其他地方不同,作為如今大宋都城、天下中心,東京不僅常住人口多,每日來往流動的人更多,而且此處商貿繁盛、娛樂發達,如三國這樣的經典故事,如何能不受到歡迎?
既然有市場,那肯定就會有人開始說,說的人多了,流傳越廣,又形成了一定的風尚。
所以根本都不需要他主動助推,自然而然就會在此流行起來。根據掌櫃的說法,如今東京汴梁城裏,大到教坊瓦市,小到茶樓酒館,反正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談論三國的故事。
說書先生無疑是最高興的,因為李勇為了故事的流行,最開始免費的給錢塘那些說書人發冊子——這也導致故事流傳的過程中逐漸
“失真”,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版本來,有不少人因各種原因往裏麵加料。
現在東京比較通行的一個版本,跟李勇的
“原版”都相距很遠了。無他,三國本是金戈鐵馬、男兒熱血為主的故事,可是從五代十國混戰過來的大宋百姓,實在是太渴望平靜穩當的日子了,對於故事中的戰亂反倒沒有那麽大的熱情。
不過英雄故事從來少不了受眾,再加上三國本就是江山美人,隻是他們將美人的那一塊增加了一些,倒也正符合這大宋潮流。
所以這個版本不像是原版,倒是更像是後世網絡裏麵那種早期王霸之氣一甩,各路小弟紛紛來投,然後再加上紅顏知己、美人多嬌。
嗯,有點兒像是三國、水滸和紅樓的結合體。其實宋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是迎合了這種想法,隻是矯枉過正罷了。
這就好像西漢開國之時,一度也是以黃老之學休養生息,並且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若非是有此鋪墊,有文景兩人積攢下來的家底,就以漢武劉徹那種霍霍的能力,可能都等不到劉病己出來給他兜底了。
但不管怎麽說,這三國的故事流傳,成了許多商家攬客的手段,高家堡同樣不例外。
雖說他們是以廉價著稱,但地方確實也偏了點,而且畢竟不怎麽盈利,也拿不出多少錢來修繕,所以設施都顯得老舊,服務嘛也就那樣,對於大部分來京不管是做生意、考試、尋求門路,還是別的什麽事情的外地客人,絕對是比較次的選擇。
這種情況下,能多一個招攬客人的方式自然是好事。從這個角度來說,就算不談李勇那
“小臥龍”的名頭和聖旨的事情,這掌櫃也有理由對他心懷感激。李勇原本還以為這裏客滿是因為名聲好又便宜,沒想到竟然還有自己的原因,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實際上,三國的故事在民間一直都有流傳,將關羽
“侯而帝,帝而王,王而聖”的封神曆程,便是從宋時開始,宋徽宗開了這個頭,南宋乃至後世曆朝曆代便一直不斷將其抬高。
甚至在元、清這兩個異族政權當政時期,關羽的地位都是有增無減。而且形象逐漸豐滿,忠義逐漸成為了關羽的標簽,還有諸如武財神之類的名號。
《三國演義》的故事其實也是從各種民間傳說中雜糅、匯編而來,從文學性來說,這本書肯定是在四大名著裏敬陪末座的。
但三國的故事完美契合民間的喜好,江山美人、兄弟情義、英雄小人、康慨悲歌,甚至因為最後魏蜀吳三國紛紛寂滅,反倒給司馬晉做了嫁衣,讓這個遺憾的故事永遠留在了諸多人心中。
不過不管版本有多少,現在這個故事都與李勇深度綁定了,甚至那掌櫃在看到李勇身邊還圍繞著宋琦君、俞敏這些女子時,還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在親自將他們帶到了那小院安置下來後,掌櫃又跟李勇說起了在這的一些忌諱,例如過了一定時間便不能在外亂跑,而且最好帶上路引之類能夠證明身份的物件,否則讓皇城司的人碰上的話,也許就當是宵小甚至是流犯抓走了。
同樣地,聖旨也得放在身邊隨時帶好,不然難說會不會讓人盜走。雖說盜了聖旨的罪責肯定不小,但把聖旨弄丟的也同樣會被責難。
“也不敢瞞騙公子,咱們這高家堡,雖說有曹家的名聲鎮著,可往來都是些身家一般甚至窮困潦倒的白丁,似公子這樣,一看就知道身家不菲的,怕是早讓一些人盯上了。”說到這兒,他還壓低了聲音,湊到李勇跟前說道:“李公子是不知,官家禦駕親征時那倆月,東京出了一夥竊賊,專盜各處驛館、旅店的行商旅客,至今都還沒有被拿歸桉。若是尋常小偷小摸,我高家堡還能管一管,那夥膽大包天,連趙家的旅店都敢去光顧的,我們也徒之奈何。”
據說他每日很早就上朝,先在前殿處理政事堂、樞密院、三司、開封府、審刑院等申報的最重要的事情,然後才用早膳。
吃罷早膳,又在後殿處理其他事務,或檢閱考核軍兵,到正午停止。下午就比較靈活多樣,有時找大臣談話;入夜後,還同儒臣一起講讀經書,有時討論到很晚。
也是因此,自登基以來,趙恒可說是得到了朝野內外的一致稱頌,尤其是剛剛以勝仗結束親征凱旋以來,他在民間的威望也頗高,李勇他們一路過來都聽到不少讚頌今上、歡慶對遼勝利的言語。
自從雍熙之戰後,宋朝朝野內外都有了恐遼症,也可想而知他們多麽期許勝過遼國。
當然,一場戰役的勝利還遠遠不夠……等一行來到了高家堡,卻發現此處位置稍顯偏僻,附近正是汴梁城中四條河流之一的蔡河,也是僅次於汴河的第二大河流,流貫整個東京南部。
此時沿岸楊柳依依,初夏時節裏,風光倒是不錯。據說這是韓國夫人高氏的娘家人所辦,這高氏正是樞密使曹彬之妻。
曹彬乃是宋開國功臣,因雍熙三年太宗攻遼時輕敵冒進致宋軍大敗被降職,真宗臨朝後,以他為樞密使,重掌軍權。
不過此時曹彬已經年事已高,本就是為政局穩定拉出來臨時過渡的,去歲也就是鹹平二年,曹彬因病離世,年六十九,追贈中書令、濟陽郡王,諡號
“武惠”。趙恒更念其辛勞,對曹家子孫各有封賞,一直到仁宗、神宗時,曹家都屹立不倒,可以說曹家便是北宋最風光煊赫的一個將門,遠超演義中的楊家。
有這麽一層作保,這高家堡在東京也基本是無人敢惹,不過因曹彬治家嚴謹,這高家亦是得韓國夫人高氏叮嚀,不得假曹彬之名而得利。
故而這高家堡竟頗有幾分為來京的外地人廉價提供住所的義氣之風,李勇他們過來的時候甚至差點客滿,隻剩下了最後一個院子,還是他們準備給自己人預留的。
但是在知道了李勇身份之後,那掌櫃的態度便立刻有了些變化。
“原來是‘小臥龍’當麵!”那掌櫃高鼻深目,帶點兒異域風,看著李勇眼神熠熠,一臉的敬仰之色,拱手道:“既然李君名公子找來了,那我也擅自做主了,想必我家小主人得知了此事,也會高興。”
“哦,掌櫃也聽過我的名字?”李勇有些好奇,沒想到自己的名聲居然還傳到了東京來。
掌櫃嗬嗬笑道:“公子有所不知,若是在別的地方不好說,但公子的大名,如今除了江南那一代,就在兩個地方流傳甚廣,公子可知都是何處?”李勇嗬嗬笑道:“一個是西蜀,一個是東京?”
“不錯!”掌櫃恭維道:“不愧是‘小臥龍’,一語中的。”李勇擺擺手道:“掌櫃莫要說笑了,在下不過是個未及加冠的毛頭小子,哪裏敢與臥龍先生媲名?”其實他也反應過來了,那西蜀自不必說,楊懷忠可能是在圍剿王均的時候故意這麽宣傳,如此可動搖神衛軍軍心。
畢竟你們這所謂叛亂我朝一個少年在千裏之外都預判到了,朝廷亦是早有準備,所以兵變未開始就已經注定了失敗,何必垂死掙紮?
李勇在了解到西蜀戰事的詳情之後,也肯定這神衛軍軍心動搖,是這麽快就被平亂的一個重要原因。
畢竟神衛軍無愧神衛之名,其戰力在西南那幾路當為翹楚,楊懷忠在早有準備,而且集結了將近七州聯合的兵馬情況下,依然勝得有些艱難。
若非是對方人心浮動,王均等人甚至在戰與降之間搖擺不定,沒能抓到符昭壽更是打亂了他們的計劃,恐怕還要更加艱難。
當然,李勇故意安排人提前在那一帶為自己揚名,以增強自己那錦囊的說服力,也是一個原因。
故而西蜀那一帶如今流傳著李勇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的傳說,甚至因為他們是親身經曆過兵變叛亂的,對於李勇又是從未見過,蒙著一層麵紗反倒更好想象,於是李勇在此的名聲比江南那邊還要喊得響亮。
據說有人開了一間鏢局,自稱是鎮南鏢局西南分局,幾次護鏢竟然都得了蜀中綠林通道的麵子,後來被楊懷忠親自帶人上門拿了,才被拆穿。
也可想見,如今李勇這名頭在此地之響亮。而在東京汴梁這裏,據這掌櫃所說,還是近一個月才傳揚開來的。
這一個是蜀州平亂的消息傳過來,皇帝的聖旨南下又加了一把火,還一個,卻是《三國演義》也終於在李勇並沒有刻意往這裏推廣的情況下傳過來了。
這其實也是李勇有意為之,因為東京此地與其他地方不同,作為如今大宋都城、天下中心,東京不僅常住人口多,每日來往流動的人更多,而且此處商貿繁盛、娛樂發達,如三國這樣的經典故事,如何能不受到歡迎?
既然有市場,那肯定就會有人開始說,說的人多了,流傳越廣,又形成了一定的風尚。
所以根本都不需要他主動助推,自然而然就會在此流行起來。根據掌櫃的說法,如今東京汴梁城裏,大到教坊瓦市,小到茶樓酒館,反正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談論三國的故事。
說書先生無疑是最高興的,因為李勇為了故事的流行,最開始免費的給錢塘那些說書人發冊子——這也導致故事流傳的過程中逐漸
“失真”,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版本來,有不少人因各種原因往裏麵加料。
現在東京比較通行的一個版本,跟李勇的
“原版”都相距很遠了。無他,三國本是金戈鐵馬、男兒熱血為主的故事,可是從五代十國混戰過來的大宋百姓,實在是太渴望平靜穩當的日子了,對於故事中的戰亂反倒沒有那麽大的熱情。
不過英雄故事從來少不了受眾,再加上三國本就是江山美人,隻是他們將美人的那一塊增加了一些,倒也正符合這大宋潮流。
所以這個版本不像是原版,倒是更像是後世網絡裏麵那種早期王霸之氣一甩,各路小弟紛紛來投,然後再加上紅顏知己、美人多嬌。
嗯,有點兒像是三國、水滸和紅樓的結合體。其實宋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是迎合了這種想法,隻是矯枉過正罷了。
這就好像西漢開國之時,一度也是以黃老之學休養生息,並且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若非是有此鋪墊,有文景兩人積攢下來的家底,就以漢武劉徹那種霍霍的能力,可能都等不到劉病己出來給他兜底了。
但不管怎麽說,這三國的故事流傳,成了許多商家攬客的手段,高家堡同樣不例外。
雖說他們是以廉價著稱,但地方確實也偏了點,而且畢竟不怎麽盈利,也拿不出多少錢來修繕,所以設施都顯得老舊,服務嘛也就那樣,對於大部分來京不管是做生意、考試、尋求門路,還是別的什麽事情的外地客人,絕對是比較次的選擇。
這種情況下,能多一個招攬客人的方式自然是好事。從這個角度來說,就算不談李勇那
“小臥龍”的名頭和聖旨的事情,這掌櫃也有理由對他心懷感激。李勇原本還以為這裏客滿是因為名聲好又便宜,沒想到竟然還有自己的原因,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實際上,三國的故事在民間一直都有流傳,將關羽
“侯而帝,帝而王,王而聖”的封神曆程,便是從宋時開始,宋徽宗開了這個頭,南宋乃至後世曆朝曆代便一直不斷將其抬高。
甚至在元、清這兩個異族政權當政時期,關羽的地位都是有增無減。而且形象逐漸豐滿,忠義逐漸成為了關羽的標簽,還有諸如武財神之類的名號。
《三國演義》的故事其實也是從各種民間傳說中雜糅、匯編而來,從文學性來說,這本書肯定是在四大名著裏敬陪末座的。
但三國的故事完美契合民間的喜好,江山美人、兄弟情義、英雄小人、康慨悲歌,甚至因為最後魏蜀吳三國紛紛寂滅,反倒給司馬晉做了嫁衣,讓這個遺憾的故事永遠留在了諸多人心中。
不過不管版本有多少,現在這個故事都與李勇深度綁定了,甚至那掌櫃在看到李勇身邊還圍繞著宋琦君、俞敏這些女子時,還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在親自將他們帶到了那小院安置下來後,掌櫃又跟李勇說起了在這的一些忌諱,例如過了一定時間便不能在外亂跑,而且最好帶上路引之類能夠證明身份的物件,否則讓皇城司的人碰上的話,也許就當是宵小甚至是流犯抓走了。
同樣地,聖旨也得放在身邊隨時帶好,不然難說會不會讓人盜走。雖說盜了聖旨的罪責肯定不小,但把聖旨弄丟的也同樣會被責難。
“也不敢瞞騙公子,咱們這高家堡,雖說有曹家的名聲鎮著,可往來都是些身家一般甚至窮困潦倒的白丁,似公子這樣,一看就知道身家不菲的,怕是早讓一些人盯上了。”說到這兒,他還壓低了聲音,湊到李勇跟前說道:“李公子是不知,官家禦駕親征時那倆月,東京出了一夥竊賊,專盜各處驛館、旅店的行商旅客,至今都還沒有被拿歸桉。若是尋常小偷小摸,我高家堡還能管一管,那夥膽大包天,連趙家的旅店都敢去光顧的,我們也徒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