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興趣大減
從三十而已開始的影視攻略 作者:極致風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宋宮城的正門宣德門,墩台平麵呈倒凹字形,上部由正麵門樓、斜廊和兩翼朵樓、穿廊、闕樓組成,正樓為單簷廡殿頂,朵樓為單簷歇山頂的形象。
李勇一路過來,雖然也算守禮,目不斜視,但那閑庭信步、沉穩坦然的表現,卻讓前邊引路的宮廷內侍看了都暗自點頭,讚歎這少年果然不凡。
世上果有生而知之者?
而一行拾階而上,跨過了宣德門,便正式進入大宋宮廷中。
這座宮城是在唐汴州衙城基礎上,彷洛陽宮殿改建的。
布局沿襲“前朝後寢”之製,略呈東西短、南北長的長方形,又由東、西華門橫街劃分為南北二部。
南部中軸線上建大朝大慶殿,北部建日朝紫辰殿。
又在西側並列一南北軸線,南部為帶日朝性質的文德殿,北部為帶常朝性質的垂拱殿。
再向西,則是皇室治喪之用的皇儀殿,與廣政殿,亦是最靠近西華門之處,乃是皇帝策試進士和每年舉行春秋大宴的場所。
而這次趙恒會見李勇的所在,卻正是在垂拱殿的偏殿中。
當終於來到了垂拱殿門前時,那傳旨太監幾個卻是到此止步,而換做了另外一批內侍來,繼續給李勇引路。
當頭的一個,身形頗偉,麵色卻是微黑,雙目炯然有神。
這是大內宦官、昭宣使李神福,曆經太祖、太宗,到如今已是三代,趙恒繼位後,對他亦是倚重有加。
去年秋,趙恒在東郊閱兵,便授命他為大內都部署,全權負責安排皇帝的起居行止程序。
先前禦駕親征時,也是命他與潛邸時的心腹王繼英同為行宮使,負責來往途中的生活住宿等事務,可謂一時榮寵至極。
話說這兩宋之間的宦官,還真是出了不少了不得的人物,這大概與趙匡胤本就是以外戚的出身掠奪了權柄有關。
】
在這舊時王朝的體製裏,皇帝能夠支使的力量攏共也就那麽幾支,文官武將屬於外臣,身份上到底隔著一層,故而很多時候,宗室外戚、內侍太監就是皇帝最為親近和倚重的兩股力量。
而且一個王朝總是會從前朝吸取教訓,但也隻會吸取一部分,甚至可能矯枉過正。
如秦最後幾乎是毀於宦官之手,於是兩漢宗室、外戚的力量便空前強大;唐毀於地方割據,到宋時便將大權獨攬於中央,削弱地方軍權、政權,由中央委派地方官,部署兵馬防務。
而宋的前身,北周便是亡於趙匡胤這個外戚,太宗皇帝趙匡義又是以弟及兄,故而自宋真宗趙恒開始,對宗室、外戚多有限製,反倒內侍、宦官多有倚重者。
當然,宋朝有多位位高權重的太後,包括真宗的皇後劉娥,這就是另一碼事了。
李神福聲音卻是頗具磁性,並無李勇印象中太監的那種尖利刺耳,而他在介紹完自己後,瞥了李勇一眼,卻也沒有多談,隻在前邊靜靜領路。
先前在外頭的時候,李勇就經曆過了一輪搜身。
但來到了這裏,在正式進入殿內之前,卻還要一輪搜身。
李勇並無什麽不耐,大丈夫立於天地間,豈能……不是,是當能屈能伸,該忍的時候就得忍。
何況這些宮廷侍衛也知道李勇是得了皇帝親自召見,多少要給他點麵子,雖不至於得過且過,卻也沒有太過分,點到為止。
之後李勇才隨著那李神福繼續往前,在殿前先行等候,由李神福上前去提醒一聲:“官家,錢塘李君名帶到了。”
“哦?”在正前方那明黃色的書桌後邊,正俯首翻閱奏折的皇帝抬起頭來,對著剛剛跨過那道高高門檻的李勇這頭仔仔細細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不由擊掌笑道:“好個少年英傑,卻是聞名不如見麵。”
李勇在那李神福的指點下,也已經行了禮,自稱“草民”,卻又聽皇帝笑嗬嗬道:“朕早早將你叫來,卻一直沒有見你,你倒也是沉得住氣……”
李勇並不意外,趙恒不會無緣無故就放自己鴿子,原先也在想著他是不是別有目的,如今不過是驗證了猜想而已。
當然,可能也是確實沒時間,順帶來試探一下他罷了。
所以這幾日李勇其實一直在想著搞事情,因為對皇帝來說,這沉得住氣有沉得住氣的說法,沉不住氣也有沉不住氣的說法,究竟哪種更好,取決於將他看做了什麽人。
在李勇看來,當然是令自己的存在感越強越好,強到讓皇帝無法忽視。
從趙恒的履曆來看,在執政初期,他還是一個比較開明的皇帝,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登基之初,地位尚未穩固,所以隻能壓住性子,而多倚重一些老臣。
但隨著時間推移,地位穩固,趙恒在用人上大膽了不少,包括他在潛邸時的那些心腹,都逐漸得到了重用。
在即位之初,新老勢力的交錯是一個恒久不變的主題,這就正是他這種人出頭的好時機,前提是要能先入了皇帝的眼。
而隻是被召見,顯然還不夠。
“來人,給他賜座。”
“謝官家!”李勇倒也是老實不客氣,坐下之後腰杆挺得筆直,卻叫趙恒笑了起來,說道:“李君名,你可知道,為何朕要將你召來?”
李勇猶豫一下,說道:“是因草民給蜀州的那幾個錦囊?”
趙恒不置可否道:“可與朕說說,你究竟是如何隔著千裏外,得知此事的?難不成,你真是那臥龍諸葛亮的轉世?”
李勇苦笑道:“那不過是故事戲言爾,不能當真。至於草民是如何知道,其實也不外乎就是一個猜字。”
“哦,猜?”趙恒澹澹道:“你隻是憑著猜想,就能知道千裏之外即將發生的事情?”
“實不相瞞,草民倒也並非是瞎猜,我雖從未去過益州,卻有幸有兩個教習師傅,正是蜀中人士,對那兒的情況頗有見地。
“且我家的營生也正打算入蜀經營,卻不想無意中觸動到了一些秘聞,草民七拚八湊,才有此一想。而後便想到了借由那諸葛臥龍的錦囊妙計,來警醒蜀中諸位達官顯貴,期望他們能夠調查一番。
“倒是沒想到,懷忠公竟是將草民那些揣測十分看重,並以此果真揭開了那神衛軍兵變之事,提前布置以將此事扼殺……”
趙恒臉色看起來似乎還有些失望,或許他更希望從李勇這裏聽到的,是他憑借什麽風水、天時、八卦易理而推斷出來,或者是夢中受到什麽老仙人的讖語也行,哪想到就這麽樸實無華。
這也讓李勇在他眼中一下變成了一個僥幸獲利之人,包括什麽“小臥龍”和錦囊妙計,也都不過是運氣好湊巧罷了,瞬間興趣大減。
李勇一路過來,雖然也算守禮,目不斜視,但那閑庭信步、沉穩坦然的表現,卻讓前邊引路的宮廷內侍看了都暗自點頭,讚歎這少年果然不凡。
世上果有生而知之者?
而一行拾階而上,跨過了宣德門,便正式進入大宋宮廷中。
這座宮城是在唐汴州衙城基礎上,彷洛陽宮殿改建的。
布局沿襲“前朝後寢”之製,略呈東西短、南北長的長方形,又由東、西華門橫街劃分為南北二部。
南部中軸線上建大朝大慶殿,北部建日朝紫辰殿。
又在西側並列一南北軸線,南部為帶日朝性質的文德殿,北部為帶常朝性質的垂拱殿。
再向西,則是皇室治喪之用的皇儀殿,與廣政殿,亦是最靠近西華門之處,乃是皇帝策試進士和每年舉行春秋大宴的場所。
而這次趙恒會見李勇的所在,卻正是在垂拱殿的偏殿中。
當終於來到了垂拱殿門前時,那傳旨太監幾個卻是到此止步,而換做了另外一批內侍來,繼續給李勇引路。
當頭的一個,身形頗偉,麵色卻是微黑,雙目炯然有神。
這是大內宦官、昭宣使李神福,曆經太祖、太宗,到如今已是三代,趙恒繼位後,對他亦是倚重有加。
去年秋,趙恒在東郊閱兵,便授命他為大內都部署,全權負責安排皇帝的起居行止程序。
先前禦駕親征時,也是命他與潛邸時的心腹王繼英同為行宮使,負責來往途中的生活住宿等事務,可謂一時榮寵至極。
話說這兩宋之間的宦官,還真是出了不少了不得的人物,這大概與趙匡胤本就是以外戚的出身掠奪了權柄有關。
】
在這舊時王朝的體製裏,皇帝能夠支使的力量攏共也就那麽幾支,文官武將屬於外臣,身份上到底隔著一層,故而很多時候,宗室外戚、內侍太監就是皇帝最為親近和倚重的兩股力量。
而且一個王朝總是會從前朝吸取教訓,但也隻會吸取一部分,甚至可能矯枉過正。
如秦最後幾乎是毀於宦官之手,於是兩漢宗室、外戚的力量便空前強大;唐毀於地方割據,到宋時便將大權獨攬於中央,削弱地方軍權、政權,由中央委派地方官,部署兵馬防務。
而宋的前身,北周便是亡於趙匡胤這個外戚,太宗皇帝趙匡義又是以弟及兄,故而自宋真宗趙恒開始,對宗室、外戚多有限製,反倒內侍、宦官多有倚重者。
當然,宋朝有多位位高權重的太後,包括真宗的皇後劉娥,這就是另一碼事了。
李神福聲音卻是頗具磁性,並無李勇印象中太監的那種尖利刺耳,而他在介紹完自己後,瞥了李勇一眼,卻也沒有多談,隻在前邊靜靜領路。
先前在外頭的時候,李勇就經曆過了一輪搜身。
但來到了這裏,在正式進入殿內之前,卻還要一輪搜身。
李勇並無什麽不耐,大丈夫立於天地間,豈能……不是,是當能屈能伸,該忍的時候就得忍。
何況這些宮廷侍衛也知道李勇是得了皇帝親自召見,多少要給他點麵子,雖不至於得過且過,卻也沒有太過分,點到為止。
之後李勇才隨著那李神福繼續往前,在殿前先行等候,由李神福上前去提醒一聲:“官家,錢塘李君名帶到了。”
“哦?”在正前方那明黃色的書桌後邊,正俯首翻閱奏折的皇帝抬起頭來,對著剛剛跨過那道高高門檻的李勇這頭仔仔細細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不由擊掌笑道:“好個少年英傑,卻是聞名不如見麵。”
李勇在那李神福的指點下,也已經行了禮,自稱“草民”,卻又聽皇帝笑嗬嗬道:“朕早早將你叫來,卻一直沒有見你,你倒也是沉得住氣……”
李勇並不意外,趙恒不會無緣無故就放自己鴿子,原先也在想著他是不是別有目的,如今不過是驗證了猜想而已。
當然,可能也是確實沒時間,順帶來試探一下他罷了。
所以這幾日李勇其實一直在想著搞事情,因為對皇帝來說,這沉得住氣有沉得住氣的說法,沉不住氣也有沉不住氣的說法,究竟哪種更好,取決於將他看做了什麽人。
在李勇看來,當然是令自己的存在感越強越好,強到讓皇帝無法忽視。
從趙恒的履曆來看,在執政初期,他還是一個比較開明的皇帝,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登基之初,地位尚未穩固,所以隻能壓住性子,而多倚重一些老臣。
但隨著時間推移,地位穩固,趙恒在用人上大膽了不少,包括他在潛邸時的那些心腹,都逐漸得到了重用。
在即位之初,新老勢力的交錯是一個恒久不變的主題,這就正是他這種人出頭的好時機,前提是要能先入了皇帝的眼。
而隻是被召見,顯然還不夠。
“來人,給他賜座。”
“謝官家!”李勇倒也是老實不客氣,坐下之後腰杆挺得筆直,卻叫趙恒笑了起來,說道:“李君名,你可知道,為何朕要將你召來?”
李勇猶豫一下,說道:“是因草民給蜀州的那幾個錦囊?”
趙恒不置可否道:“可與朕說說,你究竟是如何隔著千裏外,得知此事的?難不成,你真是那臥龍諸葛亮的轉世?”
李勇苦笑道:“那不過是故事戲言爾,不能當真。至於草民是如何知道,其實也不外乎就是一個猜字。”
“哦,猜?”趙恒澹澹道:“你隻是憑著猜想,就能知道千裏之外即將發生的事情?”
“實不相瞞,草民倒也並非是瞎猜,我雖從未去過益州,卻有幸有兩個教習師傅,正是蜀中人士,對那兒的情況頗有見地。
“且我家的營生也正打算入蜀經營,卻不想無意中觸動到了一些秘聞,草民七拚八湊,才有此一想。而後便想到了借由那諸葛臥龍的錦囊妙計,來警醒蜀中諸位達官顯貴,期望他們能夠調查一番。
“倒是沒想到,懷忠公竟是將草民那些揣測十分看重,並以此果真揭開了那神衛軍兵變之事,提前布置以將此事扼殺……”
趙恒臉色看起來似乎還有些失望,或許他更希望從李勇這裏聽到的,是他憑借什麽風水、天時、八卦易理而推斷出來,或者是夢中受到什麽老仙人的讖語也行,哪想到就這麽樸實無華。
這也讓李勇在他眼中一下變成了一個僥幸獲利之人,包括什麽“小臥龍”和錦囊妙計,也都不過是運氣好湊巧罷了,瞬間興趣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