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可入皇城司
從三十而已開始的影視攻略 作者:極致風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未知官家可曾聽聞,交趾有一處地名為占城者?”
趙恒指了指李勇,笑道:“君名有什麽話直說便是,何須與朕繞彎子?”
當趙恒主動提出避開與遼、夏的戰事這些“傷心事”,謀求些發展之計後,卻發現李勇在這方麵竟是頗得他的心意,提出的許多建議與他不謀而合,甚至想得還要更深更具體些。
到此時,在趙恒心裏對於李勇的評價自然又提升了許多,甚至超過了先前要召見對方時心裏的期待。
若說及天下形勢,李勇或許隻是紙上談兵,可在內政方麵,能高屋建瓴提出這些方略來,在趙恒看來已是殊為不易。
更不用說,他還談到了一些具體的方針政策,比如在最重要的增加人口一項上,他卻說到了幾個最實際的方法,包括接下來的這個。
“草民不敢,草民隻是讀了太多演義故事,便習慣了如此一驚一乍來引開話題,還望官家見諒則個……”李勇苦笑一聲,臉色卻很坦然。
趙恒一揚袍袖,哈哈大笑道:“君名說話果然有趣,那朕也不催促了,你便慢慢道來。”
“是……”李勇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其實正要說到了,這占城處,有一種稻穀,姑且稱為占城稻。此稻耐旱且並不擇地而生,高產又早熟,若是能夠在江淮、兩浙等路推而廣之,與晚稻合為雙季,定能使民間穀物產量大大增加,百姓收成好了,能吃飽的多了,自然能添丁進口……”
趙恒微微一愣,立刻追問道:“那占城稻,是隻在那交趾占城所有,還是……”
古人早知道“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道理,這雖被引申成因地製宜、因材施教之類的道理,但也說明在農桑方麵,已經知道了分地種植的道理,更不用說熟成這些早就總結的經驗。
李勇自信笑道:“官家可放心,這占城稻,如今在福建便有人種植,收獲頗豐。官家可差遣人到那兒去細問之,若能得用,便取稻種在江南推廣,等來年自然就能見到收成。”
趙恒眼前微亮,點了點頭,心裏立刻思忖起來。
若說這封建王朝的根基,便在於人口,人是一切的前提要素,而要增加人口,那就得能吃飽飯,所以農事是立國之本、是朝廷從來都放在重中之重的國家大事。
所謂士農工商,農僅次於士大夫階層,本身也說明了其重要。
隻不過重要歸重要,該收割時卻也是毫不留情,不管是此時還是後世,這就不必贅言了。
實際上就算沒有李勇的建言,等再過幾年,宋真宗自己也會開始推廣種植占城稻。
因江淮、兩浙幾路幹旱少雨,作物欠收,正好得知福建有一種稻苗耐旱且高產,便引入了三萬斛過去,由是解決了大半的旱災影響。
於是等到南宋時,占城稻便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
曆史上宋朝人口也正是在真宗朝開始爆發,自太宗時的三千多萬,到北宋末年,已是膨脹至過億人口,而占城稻在其中占據了極大的作用。
所以宋真宗晚年越發膨脹,沉迷於東封西祀,認為自己是功在千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他到底還是做了一些實事,即便是澶淵之盟,客觀而論在當時也算是功大於過。
不知不覺,這一番麵聖,卻是近三個時辰過去,李勇說得是口幹舌燥,趙恒卻還是聽得津津有味。
旁邊李神福從一開始時不時稀奇一下,到此時已經有些麻木了。
他沒想到眼前這個江南而來的平民少年,竟然能與皇帝相談甚歡,甚至令他廢寢忘食。
外邊天都已經黑了,殿內也適時地點上了蠟燭,不過不管是本身視力就非凡的李勇,還是越聽越入神的趙恒,兩人眼睛都很亮,完全不受那昏暗光線的影響。
而此時李勇卻是又開始向趙恒介紹起了自己“發明”的那幾款產品來,實際上這種玩意兒自然早有人拿過來呈現給皇帝了,李勇這時候拿出來,一則是證明一下這些東西都出自自己之手,再為自己加一道光環。
若是此次麵聖之前,皇帝可能還會有所懷疑,但談及此處,趙恒雖談不上對李勇信任有加,卻也是認可了他的才能。
而以此時的觀念,這些創造不過是奇技淫巧小道爾,在文武方麵皆有建樹的大才,又怎麽會屑於去冒領這等小功呢?
所以趙恒根本不用多想就確認了,看完之後還對著李勇歎了口氣,說道:“李君名,你果真是讓朕驚喜,不枉朕對此次會麵期待許久。”
李勇卻是苦笑著一拱手道:“官家謬讚了,方才草民多有得意忘形之時,說到興處卻忘了自己身份,冒犯天顏,此時回想來,實在是惶恐不安。”
趙恒指著他哈哈笑道:“你啊你,朕可不信你當真會惶恐。”
若是個無用廢物,那德行方麵自然要注意些,可是有才無德,卻多少能讓為君者多一些寬容,畢竟他要用的是才能,又不是德行。
何況李勇雖有些不敬的表現,對於以仁德之君自居的趙恒來說,卻完全在可接受範圍內。
若是連這點都不能容忍,那他去麵對朝堂之上那些真正的崢臣,豈不是早就該發作了。
這時趙恒沉吟一番,卻是突然問了一句:“李君名,你說,朕該如何用你?”
李勇愣了一下,連忙起身道:“草民能得這一次麵聖的機會,將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盡述,已是逞了心意。草民自知才學淺薄、不堪大用,不敢求官家恩賞,隻求官家能與我入邊軍一展抱負。
】
“其實草民一直有個心願,便是為我大宋重奪燕雲十六州,以全太宗皇帝執念。不過草民也知曉,宋軍此時正當積蓄勢力,也正合我此時尚無經驗,須經過磨礪曆練,待再過十年八年,倒是正好……”
趙恒看了他一眼,輕笑一聲道:“你有此心,也無愧那臥龍之誌。不過朕也不是識人不明的,以你之才,如今不過欠缺資曆經驗,怎麽當真放你如軍中去消磨?”
李勇當然也不是真想跑到邊軍之中去,畢竟以大宋這個環境,待到宋遼之戰結束,在軍中就沒有多少發展的機會了。
想要在地方廂軍中形成割據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如益州神衛軍那樣的情況,在整個兩宋都不多見。
李勇想要快速進步發展,那就必須要留在東京,最好還是留在趙恒身側。
既然得了趙恒的賞識,那麽以幸進之臣得以登堂入室,就能少了許多中間的蹉跎,當然這樣一來根基也不太穩,在朝堂上恐怕是立不足,去禁軍的話,往後升遷又不易。
這時趙恒卻突然問了一句:“若朕招你入皇城司,你可願意?”
趙恒指了指李勇,笑道:“君名有什麽話直說便是,何須與朕繞彎子?”
當趙恒主動提出避開與遼、夏的戰事這些“傷心事”,謀求些發展之計後,卻發現李勇在這方麵竟是頗得他的心意,提出的許多建議與他不謀而合,甚至想得還要更深更具體些。
到此時,在趙恒心裏對於李勇的評價自然又提升了許多,甚至超過了先前要召見對方時心裏的期待。
若說及天下形勢,李勇或許隻是紙上談兵,可在內政方麵,能高屋建瓴提出這些方略來,在趙恒看來已是殊為不易。
更不用說,他還談到了一些具體的方針政策,比如在最重要的增加人口一項上,他卻說到了幾個最實際的方法,包括接下來的這個。
“草民不敢,草民隻是讀了太多演義故事,便習慣了如此一驚一乍來引開話題,還望官家見諒則個……”李勇苦笑一聲,臉色卻很坦然。
趙恒一揚袍袖,哈哈大笑道:“君名說話果然有趣,那朕也不催促了,你便慢慢道來。”
“是……”李勇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其實正要說到了,這占城處,有一種稻穀,姑且稱為占城稻。此稻耐旱且並不擇地而生,高產又早熟,若是能夠在江淮、兩浙等路推而廣之,與晚稻合為雙季,定能使民間穀物產量大大增加,百姓收成好了,能吃飽的多了,自然能添丁進口……”
趙恒微微一愣,立刻追問道:“那占城稻,是隻在那交趾占城所有,還是……”
古人早知道“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道理,這雖被引申成因地製宜、因材施教之類的道理,但也說明在農桑方麵,已經知道了分地種植的道理,更不用說熟成這些早就總結的經驗。
李勇自信笑道:“官家可放心,這占城稻,如今在福建便有人種植,收獲頗豐。官家可差遣人到那兒去細問之,若能得用,便取稻種在江南推廣,等來年自然就能見到收成。”
趙恒眼前微亮,點了點頭,心裏立刻思忖起來。
若說這封建王朝的根基,便在於人口,人是一切的前提要素,而要增加人口,那就得能吃飽飯,所以農事是立國之本、是朝廷從來都放在重中之重的國家大事。
所謂士農工商,農僅次於士大夫階層,本身也說明了其重要。
隻不過重要歸重要,該收割時卻也是毫不留情,不管是此時還是後世,這就不必贅言了。
實際上就算沒有李勇的建言,等再過幾年,宋真宗自己也會開始推廣種植占城稻。
因江淮、兩浙幾路幹旱少雨,作物欠收,正好得知福建有一種稻苗耐旱且高產,便引入了三萬斛過去,由是解決了大半的旱災影響。
於是等到南宋時,占城稻便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
曆史上宋朝人口也正是在真宗朝開始爆發,自太宗時的三千多萬,到北宋末年,已是膨脹至過億人口,而占城稻在其中占據了極大的作用。
所以宋真宗晚年越發膨脹,沉迷於東封西祀,認為自己是功在千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他到底還是做了一些實事,即便是澶淵之盟,客觀而論在當時也算是功大於過。
不知不覺,這一番麵聖,卻是近三個時辰過去,李勇說得是口幹舌燥,趙恒卻還是聽得津津有味。
旁邊李神福從一開始時不時稀奇一下,到此時已經有些麻木了。
他沒想到眼前這個江南而來的平民少年,竟然能與皇帝相談甚歡,甚至令他廢寢忘食。
外邊天都已經黑了,殿內也適時地點上了蠟燭,不過不管是本身視力就非凡的李勇,還是越聽越入神的趙恒,兩人眼睛都很亮,完全不受那昏暗光線的影響。
而此時李勇卻是又開始向趙恒介紹起了自己“發明”的那幾款產品來,實際上這種玩意兒自然早有人拿過來呈現給皇帝了,李勇這時候拿出來,一則是證明一下這些東西都出自自己之手,再為自己加一道光環。
若是此次麵聖之前,皇帝可能還會有所懷疑,但談及此處,趙恒雖談不上對李勇信任有加,卻也是認可了他的才能。
而以此時的觀念,這些創造不過是奇技淫巧小道爾,在文武方麵皆有建樹的大才,又怎麽會屑於去冒領這等小功呢?
所以趙恒根本不用多想就確認了,看完之後還對著李勇歎了口氣,說道:“李君名,你果真是讓朕驚喜,不枉朕對此次會麵期待許久。”
李勇卻是苦笑著一拱手道:“官家謬讚了,方才草民多有得意忘形之時,說到興處卻忘了自己身份,冒犯天顏,此時回想來,實在是惶恐不安。”
趙恒指著他哈哈笑道:“你啊你,朕可不信你當真會惶恐。”
若是個無用廢物,那德行方麵自然要注意些,可是有才無德,卻多少能讓為君者多一些寬容,畢竟他要用的是才能,又不是德行。
何況李勇雖有些不敬的表現,對於以仁德之君自居的趙恒來說,卻完全在可接受範圍內。
若是連這點都不能容忍,那他去麵對朝堂之上那些真正的崢臣,豈不是早就該發作了。
這時趙恒沉吟一番,卻是突然問了一句:“李君名,你說,朕該如何用你?”
李勇愣了一下,連忙起身道:“草民能得這一次麵聖的機會,將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盡述,已是逞了心意。草民自知才學淺薄、不堪大用,不敢求官家恩賞,隻求官家能與我入邊軍一展抱負。
】
“其實草民一直有個心願,便是為我大宋重奪燕雲十六州,以全太宗皇帝執念。不過草民也知曉,宋軍此時正當積蓄勢力,也正合我此時尚無經驗,須經過磨礪曆練,待再過十年八年,倒是正好……”
趙恒看了他一眼,輕笑一聲道:“你有此心,也無愧那臥龍之誌。不過朕也不是識人不明的,以你之才,如今不過欠缺資曆經驗,怎麽當真放你如軍中去消磨?”
李勇當然也不是真想跑到邊軍之中去,畢竟以大宋這個環境,待到宋遼之戰結束,在軍中就沒有多少發展的機會了。
想要在地方廂軍中形成割據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如益州神衛軍那樣的情況,在整個兩宋都不多見。
李勇想要快速進步發展,那就必須要留在東京,最好還是留在趙恒身側。
既然得了趙恒的賞識,那麽以幸進之臣得以登堂入室,就能少了許多中間的蹉跎,當然這樣一來根基也不太穩,在朝堂上恐怕是立不足,去禁軍的話,往後升遷又不易。
這時趙恒卻突然問了一句:“若朕招你入皇城司,你可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