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薑國的議和進入了膠著狀態。葳蕤公主來尋秦涼的次數也少了。蘇錦音有意留心,就發現對方去找秦子初的次數很多。
這種頻繁,叫蘇錦音有些不安心。
她如今是奉命在秦涼身邊伺候,也不好在眾目睽睽之下回去找秦子初。還好,她還有個止薇。
趁著在廚房端菜的時候,蘇錦音與止薇碰了麵。她提了食盒,假意說要送個菜給秦子初,兩人並排而行。
“小姐,葳蕤公主每次過來,都並沒有停留多長時間。她是給二殿下送畫來的。”止薇行事細致,平日裏也慣會察言觀色,聽自家小姐這樣一問,就答得非常詳細了,“二殿下平日裏喜歡研讀醫書,葳蕤公主拿的畫都是與藥理相關的。近幾日兩人談的是,薑國的一種草藥。”
“葳蕤公主以前來的時間略長些,會與二殿下仔細談論一番藥理。不過兩人談論時候,奴婢進去奉茶就發現,多是二殿下在說,葳蕤公主隻是在聽。這幾日,留的時間是愈發短了。比如昨日,就親自來取了上次送來的畫,就走了。”止薇答完以後,又認真想了想,確定沒有什麽可以補充的內容了。
蘇錦音聽完這些,心中的不安更加多了。葳蕤公主對秦子初表現出來的,顯然不是之前對秦涼有過的熱烈好感。
但恰恰是這樣,其用心才讓覺得擔憂。
如若葳蕤公主熱烈追求,依照秦子初的性格,反而是要避開的。如今這相處模式,總有種摸準了秦子初命門的感覺。
雖然蘇錦音也知道這位二殿下喜愛醫理,可她卻是因由的前世經曆。在京城的時候,她與眾多大家閨秀來往交談,也不曾聽說過這一事。
蘇錦音想起秦涼說的京中有人與薑國有聯係,就不禁又懷疑起秦子言來。
她考慮過後,還是決定把葳蕤公主屢見秦子初的事情告訴秦涼。
依照秦涼對京中的調查,他應該不會覺得私通薑人的是秦子初。
蘇錦音考慮之後,就往秦涼院中走去。才至院門口,她就險些撞到人。
“抱歉。”她忙道歉。
對方也主動退後一步,答道:“無妨。你是過來給王爺布菜的?怎麽,廚房沒有告訴你嗎?”
蘇錦音抬頭看向麵前的人,此人是個太監裝束,麵孔甚是生疏。
她搖搖頭,翹首看了院子裏一眼。
院內站著好幾位兵士,看來有事在商討。
“不知道王爺今日用飯另有說明安排,麻煩公公告知下。”蘇錦音同麵前人道。
這公公倒也算好說話,有問就答:“聖上有旨,賞賜瓊漿給葳蕤公主。所以稍後會擺宴,王爺自然也是宴上用飯。”
方才她去廚房的時候,並沒有聽到啊?
“方才讓人去傳話的,你不知道也是常理。”那公公補充道。
蘇錦音也知道自己和止薇交談略耗了些時間,可廚房那邊派去傳話的人她沒遇到,二殿下秦子初那邊方才也沒有遇到傳話的人啊。
就在秦涼院中,蘇錦音倒也不是懷疑這個公公說假話。隻是她總覺得事情不是那麽簡單。
院中的正房房門被打開,秦涼率先走了出來。
蘇錦音見到他眸中一喜,可不待她走過去,心中的喜悅就完全消失殆盡。
秦涼身後一個霞姿月韻的男子走了出來。
他同秦涼正噙笑交談,目光掃視到蘇錦音身上的時候,略作了下停留。
“王叔要不要先用些飯菜,稍後觥籌交錯是避免不了的。”那人說這話就對他身邊的太監吩咐了一句,“四喜,幫著去旁邊布菜吧。”
那與蘇錦音說過話的公公就脆聲應了,然後主動來拿蘇錦音手中的食盒:“走吧,咱們去旁聽。”
蘇錦音都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點頭,又是怎麽邁開腳步的。
她完全是恍惚地跟在這位公公身後,又跟著他一起端菜放下。
這公公是個話多的,主動與蘇錦音交談問道:“以前在慶王身邊好似沒有見過你,你就是諾城人麽?”
“不是。”蘇錦音下意識就回答了,“我是二殿下……”
話說一半,她卻悔了。
也許說自己就是諾城本城人會好很多。
那公公沒有發現,直接說了下去:“我其實也算半個諾城人。我娘是諾城的。不過,她死了好多年了。”
“咦,慶王爺不是不喜甜食嗎?”那公公的注意力突然轉移到了菜上。
他滿是詫異地問道:“莫非王爺是早就知道這次來傳旨的是咱們殿下?”
這次的話不用蘇錦音答了,因為秦涼走了進來。
他目光在蘇錦音身上隻是一掃而過,轉而落在菜肴之上:“子言什麽時候換了口味?”
“與王叔大概是不約而同了吧。”秦子言緊跟在秦涼身後走了進來。
他這次的目光並沒有再落在廳內的蘇錦音身上。畢竟一個書童,實在沒有什麽需要注意的。若不是聽說這書童原是他二哥身邊的,秦子言連最初的一個眼神都不會給予對方。
入席就坐後,秦子言身邊的公公就主動上前布菜。
蘇錦音也慢慢往前挪。
秦涼開口道:“不必了,你不是昨日著涼了嗎,別傳染給了本王。”
“下去吧。今日不必你伺候了。”秦涼揮了揮手,似乎有些不耐煩。
蘇錦音卻明白他的用意,立刻應聲邁步,出門之後才敢露出如釋重負的神情。
秦子言的聲音在她身後傳來:“王叔,聽說薑國這位公主是因為看上了您,才久久不肯離去?”
“你自己去見見?”秦涼的回答很是冷漠。
秦子言的笑聲傳出來:“王叔何必這樣拒人於千裏之外,我隻不過是關切您罷了。您不喜歡就算了,這薑國的女子,可不是誰都消受得起的……”
後麵的話蘇錦音已經聽不分明了。她如今隻想遠遠地躲開。
與秦子言之間這筆賬,至她假死之日就已經結束。蘇錦音不想再與這個人有任何的瓜葛。
之後的宴會,她就躲在自己的房中,完全沒有去參加。
而這件事,成為了她之後的悔痛。
這種頻繁,叫蘇錦音有些不安心。
她如今是奉命在秦涼身邊伺候,也不好在眾目睽睽之下回去找秦子初。還好,她還有個止薇。
趁著在廚房端菜的時候,蘇錦音與止薇碰了麵。她提了食盒,假意說要送個菜給秦子初,兩人並排而行。
“小姐,葳蕤公主每次過來,都並沒有停留多長時間。她是給二殿下送畫來的。”止薇行事細致,平日裏也慣會察言觀色,聽自家小姐這樣一問,就答得非常詳細了,“二殿下平日裏喜歡研讀醫書,葳蕤公主拿的畫都是與藥理相關的。近幾日兩人談的是,薑國的一種草藥。”
“葳蕤公主以前來的時間略長些,會與二殿下仔細談論一番藥理。不過兩人談論時候,奴婢進去奉茶就發現,多是二殿下在說,葳蕤公主隻是在聽。這幾日,留的時間是愈發短了。比如昨日,就親自來取了上次送來的畫,就走了。”止薇答完以後,又認真想了想,確定沒有什麽可以補充的內容了。
蘇錦音聽完這些,心中的不安更加多了。葳蕤公主對秦子初表現出來的,顯然不是之前對秦涼有過的熱烈好感。
但恰恰是這樣,其用心才讓覺得擔憂。
如若葳蕤公主熱烈追求,依照秦子初的性格,反而是要避開的。如今這相處模式,總有種摸準了秦子初命門的感覺。
雖然蘇錦音也知道這位二殿下喜愛醫理,可她卻是因由的前世經曆。在京城的時候,她與眾多大家閨秀來往交談,也不曾聽說過這一事。
蘇錦音想起秦涼說的京中有人與薑國有聯係,就不禁又懷疑起秦子言來。
她考慮過後,還是決定把葳蕤公主屢見秦子初的事情告訴秦涼。
依照秦涼對京中的調查,他應該不會覺得私通薑人的是秦子初。
蘇錦音考慮之後,就往秦涼院中走去。才至院門口,她就險些撞到人。
“抱歉。”她忙道歉。
對方也主動退後一步,答道:“無妨。你是過來給王爺布菜的?怎麽,廚房沒有告訴你嗎?”
蘇錦音抬頭看向麵前的人,此人是個太監裝束,麵孔甚是生疏。
她搖搖頭,翹首看了院子裏一眼。
院內站著好幾位兵士,看來有事在商討。
“不知道王爺今日用飯另有說明安排,麻煩公公告知下。”蘇錦音同麵前人道。
這公公倒也算好說話,有問就答:“聖上有旨,賞賜瓊漿給葳蕤公主。所以稍後會擺宴,王爺自然也是宴上用飯。”
方才她去廚房的時候,並沒有聽到啊?
“方才讓人去傳話的,你不知道也是常理。”那公公補充道。
蘇錦音也知道自己和止薇交談略耗了些時間,可廚房那邊派去傳話的人她沒遇到,二殿下秦子初那邊方才也沒有遇到傳話的人啊。
就在秦涼院中,蘇錦音倒也不是懷疑這個公公說假話。隻是她總覺得事情不是那麽簡單。
院中的正房房門被打開,秦涼率先走了出來。
蘇錦音見到他眸中一喜,可不待她走過去,心中的喜悅就完全消失殆盡。
秦涼身後一個霞姿月韻的男子走了出來。
他同秦涼正噙笑交談,目光掃視到蘇錦音身上的時候,略作了下停留。
“王叔要不要先用些飯菜,稍後觥籌交錯是避免不了的。”那人說這話就對他身邊的太監吩咐了一句,“四喜,幫著去旁邊布菜吧。”
那與蘇錦音說過話的公公就脆聲應了,然後主動來拿蘇錦音手中的食盒:“走吧,咱們去旁聽。”
蘇錦音都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點頭,又是怎麽邁開腳步的。
她完全是恍惚地跟在這位公公身後,又跟著他一起端菜放下。
這公公是個話多的,主動與蘇錦音交談問道:“以前在慶王身邊好似沒有見過你,你就是諾城人麽?”
“不是。”蘇錦音下意識就回答了,“我是二殿下……”
話說一半,她卻悔了。
也許說自己就是諾城本城人會好很多。
那公公沒有發現,直接說了下去:“我其實也算半個諾城人。我娘是諾城的。不過,她死了好多年了。”
“咦,慶王爺不是不喜甜食嗎?”那公公的注意力突然轉移到了菜上。
他滿是詫異地問道:“莫非王爺是早就知道這次來傳旨的是咱們殿下?”
這次的話不用蘇錦音答了,因為秦涼走了進來。
他目光在蘇錦音身上隻是一掃而過,轉而落在菜肴之上:“子言什麽時候換了口味?”
“與王叔大概是不約而同了吧。”秦子言緊跟在秦涼身後走了進來。
他這次的目光並沒有再落在廳內的蘇錦音身上。畢竟一個書童,實在沒有什麽需要注意的。若不是聽說這書童原是他二哥身邊的,秦子言連最初的一個眼神都不會給予對方。
入席就坐後,秦子言身邊的公公就主動上前布菜。
蘇錦音也慢慢往前挪。
秦涼開口道:“不必了,你不是昨日著涼了嗎,別傳染給了本王。”
“下去吧。今日不必你伺候了。”秦涼揮了揮手,似乎有些不耐煩。
蘇錦音卻明白他的用意,立刻應聲邁步,出門之後才敢露出如釋重負的神情。
秦子言的聲音在她身後傳來:“王叔,聽說薑國這位公主是因為看上了您,才久久不肯離去?”
“你自己去見見?”秦涼的回答很是冷漠。
秦子言的笑聲傳出來:“王叔何必這樣拒人於千裏之外,我隻不過是關切您罷了。您不喜歡就算了,這薑國的女子,可不是誰都消受得起的……”
後麵的話蘇錦音已經聽不分明了。她如今隻想遠遠地躲開。
與秦子言之間這筆賬,至她假死之日就已經結束。蘇錦音不想再與這個人有任何的瓜葛。
之後的宴會,她就躲在自己的房中,完全沒有去參加。
而這件事,成為了她之後的悔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