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卻是知道來龍去脈,他於山上無親無故,說得上關係的也僅帶他上山的曲九雲,幼年玩得近的周青冥,以及常年同住的張大通等寥寥數人。他生於困厄,心智成熟已遠遠超出同齡少年,見對方來意不善,又礙於同門不願翻臉,便對張大通道:“我們走!”
張敬誠使了個眼色,身後轉出一人,對張大通抱拳道:“張師弟,我見你劍法精熟,不由見獵心喜,想討教一二。”不待張大通答應,便拔出劍來,滿臉不屑之色,想是“劍法精熟”雲雲,不過是隨口一說罷了。
李岩識得此人,名喚沈馳,與李岩同時入門,卻比他大著幾歲,都是江九風傳的武藝,劍法著實了得,李岩、張大通年齡小著幾歲,習劍較晚,確實不是對手。原都是貧苦人家的孩子,隻是等張敬誠一上山,便攀附了過去,成為張敬誠的死黨兼打手,平日裏在入門弟子中倒也橫行無忌。一則還未正式拜入師門,二則張敬誠家裏負責為山上采購糧食,與打理門中俗務的魏九常關係尚好,倒也無人管他們,反使他們更加肆無忌憚。
張敬誠身後眾人見沈馳邀戰,紛紛鼓噪起來。
原本同門切磋也算尋常,少有到此境地仍避而不戰的。
當下張大通便要上前,李岩卻趕他前麵,拔出劍來施了一禮,道:“沈師兄劍法了得,李岩向來欽佩,今日便向沈師兄討教!”他知道沈馳劍法既高,鍛骨勁也有小成,輕功不佳倒是一個弱點,便打起了遊鬥的念頭,想來不至速敗。
沈馳知他與周青冥交好,不敢過分,便回頭看向張敬誠,見得張敬誠臉色陰沉,向他點頭示意,便回頭向李岩道:“請指教。”原來魏九常與曲九雲向來不和,張敬誠知曉李岩來曆,真讓人傷了李岩,自然有魏九常為他說話。沈馳知自己輕功不如對手,當下便定下穩紮穩打的策略。
李岩見沈馳步履沉凝,劍法法度森嚴,直取中宮,當下有心一試,起手便是風入鬆中的“萬壑驚雷”。風入鬆為入門劍法,本身不以套路為主,各招式多是後續進階劍法中的主要架勢,練得好了後續習劍便事半功倍,“萬壑驚雷”卻是其中少有的一套殺招,腕力、內力缺一不可。
沈馳見他使出“萬壑驚雷”,也露出訝異之色,當下也是“萬壑驚雷”中的一個變招“燎天”,自下至上向刺來的長劍磕去,這下用了全力,便要李岩長劍脫手,出個大醜。李岩原本使的是“萬壑驚雷”的第一個變招“輕行”,以疾刺為主,當下變為第七個變化“斷嶽”,招式立刻由劍的輕靈化為刀的霸烈。
雙劍相交,李岩直覺一股大力從劍上傳來,長劍險些脫手,趕忙後退幾步,以上重樓輕功中的“穿花式”繞往沈馳後方,以內力疏導麻木的右手經脈,左手掐指成訣,刺向沈馳後背,落手之處,已籠罩“肩井”、“乘風”、“天宗”、“曲垣”數穴。以他的年齡,腕力本來就不如沈馳,此刻還不能完全掌握將內力運到劍上的技巧,以力相搏自然不是沈馳對手。
沈馳也感覺手臂一陣酸麻,本震驚於李岩劍上的力道,又見他不守反攻,更是惱怒,聽得背後風聲,回劍斜斬,正是“負鋏聽鬆”,順勢右轉,左手成拳,以“猛虎式”反擊。李岩不再力拚,隻是在沈馳劍尖不易著力處一引,變化了劈來的方向,左手“落英指”已和沈馳的虎爪對拆了數招,見占不得便宜,立刻施展輕功,再次使用“穿花式”繞到沈馳身後,複又攻來。沈馳也是以不變應萬變,見招拆招,轉眼間已經過了數十招。
李岩身材雖已長成,畢竟比不得沈馳這樣二十來歲的少年,且力不如沈馳,隻能以輕功躲避重手,體力消耗更劇,數十招一過,所繞行的距離遠多於沈馳,隻是仗著內功根底還能支撐。
沈馳對李岩的弱點心知肚明,不由得加緊攻勢,定要將他製於劍下。
兩人又鬥了二十餘招,李岩始終被壓在下風,隻能采取守勢,眼見劣勢越來越大,沈馳正欲大展神威,在眾人麵前製服李岩,李岩忽地疾攻幾劍,趁著沈馳防守之際,施展輕功向後跳出圈外,不待沈馳追擊,當下抱拳道:“沈師兄武藝高強,李岩不是對手,甘拜下風。”
江湖規矩,雙方切磋武藝,一旦一方認輸,另一方便不能死纏爛打,更何況同門比劍。沈馳隻能抱拳還禮道:“承讓!”
張敬誠自然不欲看到如此結果,走到沈馳身邊,悄悄說道:“繼續跟張大蠢打,一定讓他見點血。”眼見沈馳麵有憂色,畢竟同門之間講究互敬互愛,切磋時失手傷人的事情師門確是明令禁止的,便給他壯膽:“不用擔心,有什麽事我都頂著,你隻管去做。”沈馳隻得上前挑戰張大通。
張大通被李岩扯著,本欲躲開,不料又被沈馳攔住,一再避戰卻顯得過於懦弱了,便拎了長劍上前應戰。李岩見張、沈二人咄咄逼人,也不禁有些著惱。
張大通、沈馳一交手,便吃了暗虧。沈馳不願留下口實,盡量以長劍壓製張大通武器,尋空隙以拳腳招呼張大通身體肉厚之處。兩人甫一交手,張大通便挨了十餘拳腳,還好身體結實,鍛骨勁內功也頗有根底,也能支撐得住。張敬誠臉色卻越來越難看,重重咳嗽了幾聲。沈馳聞聲,知道僅止於此肯定完結不了,當下長劍一領,使了半招“危崖聳立”,劍走偏鋒,刺向張大通左肋。張大通自然而然使出常用的拆解招數“亂影婆娑”,劍影森森,趁對手勁力未發之際搶占先機。
這本是風入鬆劍法的常見拆解法門,且“亂影婆娑”一式剛得李岩詳細講解,練過數遍,張大通使得並無偏差。但是李岩劍法造詣遠勝張大通,他見沈馳出招時劍勢淩厲,但劍上的力道明明未曾使足,便知要糟。果然沈馳長劍使到中途,招式一緩,恰好避過張大通長劍,緊接著劍化“萬壑驚雷”的第十般變化“驚雷”,劍勢激蕩,挾帶風雷,隻取張大通左肩。
李岩叫聲“不好”,他長劍本未歸鞘,當下也使了一式“驚雷”,繞過張大通,刺向沈馳胸口。隻是沈馳早有算計,方才他見張大通練習“亂影婆娑”很是純熟,心中便有計較;他知李岩是個勁敵,又怕他插手幹涉,故意在張大通隔在他和李岩之間時出手。此刻李岩招數雖至,他依然行有餘力,先是在張大通左肩刺入寸許,才揮劍擋開開李岩攻擊。
李岩為張大通點穴止血,將他護在身後。他知張敬誠才是罪魁禍首,向他怒目而視。張敬誠越發囂張:“看什麽看,擅自插手同門切磋,你還有理了?”後麵數人便與他一唱一和,渾然不覺己方傷人不對在先。
李岩忽地上前,一個耳光打的張敬誠眼冒金星,之後抓住他手腕,腳下一拌,摔了他一個跟頭,登時鼻青臉腫,額頭還磕破一塊,鮮血長流。張敬誠本就是草包一個,武功低微,隻是仗著有人護著才能作威作福,不然早就自己動手教訓張大通了。這下子摔得狠了,一時沒緩過氣來,在地上直哼哼。李岩又在張敬誠身上狠狠踹了幾腳,沈馳他們才圍了上來。李岩跟張大通使個眼色,道:“先走,他們抓不住我。”兩人分路而逃。此時張敬誠爬了起來,已不顧張大通,隻是指著李岩吼道:“給我打死他,出了事我負責!”
李岩仗著輕功精熟,圍他的人除了沈馳武功皆不如他,便與他們周旋起來,好讓張大通逃遠。追他的幾個人,輕功好的追上了要被他打,武功好的如沈馳卻追不上他,幾番下來,李岩沒吃到什麽虧,圍堵他的幾人卻多了幾個鼻青臉腫的。李岩抽空施展上重樓的輕功到張敬誠身邊,又重重打了他幾個耳光。一麵打一麵嘴裏念叨:“早就看你不順眼了,讓你作威作福!”他手上力道本來就重,隻打得張敬誠哭爹喊娘,原本還算耐看的一張臉腫得豬頭一般。待得沈馳他們圍過來,李岩又逃得遠了些。
眾人正在發愁,卻見張大通又在樹後探頭探腦的出現了。原來他不知道該去稟報師叔師兄,卻又不放心李岩,便轉了回來看看形勢。李岩心想“糟糕”,果然已經有人去追張大通。剛才一番交手,幾人中不缺好手,李岩隻得過去幫忙。這下子沈馳幾人一下子就將二人圍在中間
李岩見張大通肩膀還在流血,臉上又挨了幾拳,眼圈也黑了一個,鼻血長流,不由得又是生氣又是感動:“你還回來幹什麽,你不回來我就跑了。”張大通卻道:“我怕他們打你啊,都是我引起的,怕他們打你啊……”
此時眾人各持兵器在手,張敬誠在後麵指揮,向二人攻來。李、張二人雙拳難敵四手,轉眼間挨了拳腳無數,肉厚的地方也挨了幾劍,想是對方怕出事,隻管找不是緊要的部位下手。
李岩心想這樣不是辦法,拚著多挨了幾下重的,直覺痛入骨髓,卻奮起餘勇,拉著張大勇落荒而逃,後麵眾人緊緊追趕。沈馳看他們逃跑的方向,卻是九嶷真人的觀星崖方向,害怕惹出事端,對張敬誠耳語幾句,張敬誠便派兩人抄小路去前麵圍堵,結果追到近前,二人在路口一轉,卻逃向了問道坡。
由於問道坡較為偏僻,眾人不常來此處,李岩卻隨周青冥來過不久,逐漸距離拉開,最後直接失去了二人蹤跡,隻得悻悻而歸。
剛才突圍時尚不覺得,倒得追兵漸遠,李岩方才發現後背幾處痛的厲害,伸手一摸全是血,連番惡戰下來,氣息也頗為不穩,內息至胸口處便凝滯不前;而張大通心中內疚,拚命擋在前麵,受外傷更重。李岩心中焦急,發現前麵不遠便是於九音的琴心別院,便上前敲門。
出來應門的還是上次的小童,一見二人形狀,立刻入內通秉。於九音讓小童引二人入內,院內空房甚多,選了一間偏房安置二人,於九音施展妙手,點穴止血,敷藥裹傷,頃刻間便結束停當。
想是於九音醫術高明,二人本也是皮外傷,不多時就恢複過來,李岩直覺傷處冰涼舒服,想是上好的傷藥已起作用,張大通也好轉過來。二人報了姓名,謝過於九音,於九音卻道:“李師侄今日內力運轉過劇,你且打坐調息,我來助你一臂,免得影響日後進境。”李岩依言盤坐,運轉鍛骨勁內功疏導經脈凝滯之處。於九音一手搭上李岩後背“靈台”穴,一股精純內息透體而入,上至“陶道”、“大椎”、“百會“,接著延任脈諸穴向下至小腹,經“會陰”、“尾閭”向上,最後歸於靈台,完成小周天搬運,之後督脈連接之手足三陽、陽維諸脈,任脈連接之手足三陰、陰維諸脈,內力一一助他運行。
過得片刻,李岩吐出淤血,隻覺奇經八脈暖洋洋的,似欲羽化登仙一般舒坦,便知內傷盡去。於九音也收回手掌,命他依序搬運內力,運轉十二周天,李岩依言而行,於九音在一旁護法,心中卻道:“想不到他小小年紀,內力已登堂入室。”
之後於九音訝異於二人為何如此狼狽,張大通盡為皮外傷,修養即可,便趁機以實相告。
待得李岩運功完畢,自覺諸脈內息澎湃,顯是內功又有精進,便跪下向於九音磕頭道謝。於九音笑道:“我可不敢居功,隻是助你將修煉的內力激發出來而已。你切謹記,世上絕無食得希世奇珍而內力大進,或是得人傳功而成絕頂高手之事。蓋因每人經脈所能承受之力有限,其上限即你全力運功時經脈之負荷。隨著內力精進,經脈負荷之力也會緩慢提升,若是陡然間有不能承受之力加於己身經脈,何談助己內力修行,不撐破經脈便是幸運了,經脈一破,若想恢複舊觀,那可比重練一身內力困難得多了。”
李岩若有所悟,忽道:“我明白了,便如一隻水桶,也隻能乘一桶水;又或者天河年年泛濫,便是河道不能容納夏季雪山融水的緣故。那麽想容納更多的水,要麽換隻較大的水桶,要麽要更深的河道,更堅固的河堤。”天河是境內一條大河,自西南雪山東流入東海,年年夏季便發洪水,朝廷稍一鬆懈便會釀成澇災。
於九音笑道:“孺子可教,繼續說下去。”
張大通聽得二人討論水桶啊、河堤啊,直覺的頭昏腦脹,卻又不敢插話,隻得枯坐靜聽。
張敬誠使了個眼色,身後轉出一人,對張大通抱拳道:“張師弟,我見你劍法精熟,不由見獵心喜,想討教一二。”不待張大通答應,便拔出劍來,滿臉不屑之色,想是“劍法精熟”雲雲,不過是隨口一說罷了。
李岩識得此人,名喚沈馳,與李岩同時入門,卻比他大著幾歲,都是江九風傳的武藝,劍法著實了得,李岩、張大通年齡小著幾歲,習劍較晚,確實不是對手。原都是貧苦人家的孩子,隻是等張敬誠一上山,便攀附了過去,成為張敬誠的死黨兼打手,平日裏在入門弟子中倒也橫行無忌。一則還未正式拜入師門,二則張敬誠家裏負責為山上采購糧食,與打理門中俗務的魏九常關係尚好,倒也無人管他們,反使他們更加肆無忌憚。
張敬誠身後眾人見沈馳邀戰,紛紛鼓噪起來。
原本同門切磋也算尋常,少有到此境地仍避而不戰的。
當下張大通便要上前,李岩卻趕他前麵,拔出劍來施了一禮,道:“沈師兄劍法了得,李岩向來欽佩,今日便向沈師兄討教!”他知道沈馳劍法既高,鍛骨勁也有小成,輕功不佳倒是一個弱點,便打起了遊鬥的念頭,想來不至速敗。
沈馳知他與周青冥交好,不敢過分,便回頭看向張敬誠,見得張敬誠臉色陰沉,向他點頭示意,便回頭向李岩道:“請指教。”原來魏九常與曲九雲向來不和,張敬誠知曉李岩來曆,真讓人傷了李岩,自然有魏九常為他說話。沈馳知自己輕功不如對手,當下便定下穩紮穩打的策略。
李岩見沈馳步履沉凝,劍法法度森嚴,直取中宮,當下有心一試,起手便是風入鬆中的“萬壑驚雷”。風入鬆為入門劍法,本身不以套路為主,各招式多是後續進階劍法中的主要架勢,練得好了後續習劍便事半功倍,“萬壑驚雷”卻是其中少有的一套殺招,腕力、內力缺一不可。
沈馳見他使出“萬壑驚雷”,也露出訝異之色,當下也是“萬壑驚雷”中的一個變招“燎天”,自下至上向刺來的長劍磕去,這下用了全力,便要李岩長劍脫手,出個大醜。李岩原本使的是“萬壑驚雷”的第一個變招“輕行”,以疾刺為主,當下變為第七個變化“斷嶽”,招式立刻由劍的輕靈化為刀的霸烈。
雙劍相交,李岩直覺一股大力從劍上傳來,長劍險些脫手,趕忙後退幾步,以上重樓輕功中的“穿花式”繞往沈馳後方,以內力疏導麻木的右手經脈,左手掐指成訣,刺向沈馳後背,落手之處,已籠罩“肩井”、“乘風”、“天宗”、“曲垣”數穴。以他的年齡,腕力本來就不如沈馳,此刻還不能完全掌握將內力運到劍上的技巧,以力相搏自然不是沈馳對手。
沈馳也感覺手臂一陣酸麻,本震驚於李岩劍上的力道,又見他不守反攻,更是惱怒,聽得背後風聲,回劍斜斬,正是“負鋏聽鬆”,順勢右轉,左手成拳,以“猛虎式”反擊。李岩不再力拚,隻是在沈馳劍尖不易著力處一引,變化了劈來的方向,左手“落英指”已和沈馳的虎爪對拆了數招,見占不得便宜,立刻施展輕功,再次使用“穿花式”繞到沈馳身後,複又攻來。沈馳也是以不變應萬變,見招拆招,轉眼間已經過了數十招。
李岩身材雖已長成,畢竟比不得沈馳這樣二十來歲的少年,且力不如沈馳,隻能以輕功躲避重手,體力消耗更劇,數十招一過,所繞行的距離遠多於沈馳,隻是仗著內功根底還能支撐。
沈馳對李岩的弱點心知肚明,不由得加緊攻勢,定要將他製於劍下。
兩人又鬥了二十餘招,李岩始終被壓在下風,隻能采取守勢,眼見劣勢越來越大,沈馳正欲大展神威,在眾人麵前製服李岩,李岩忽地疾攻幾劍,趁著沈馳防守之際,施展輕功向後跳出圈外,不待沈馳追擊,當下抱拳道:“沈師兄武藝高強,李岩不是對手,甘拜下風。”
江湖規矩,雙方切磋武藝,一旦一方認輸,另一方便不能死纏爛打,更何況同門比劍。沈馳隻能抱拳還禮道:“承讓!”
張敬誠自然不欲看到如此結果,走到沈馳身邊,悄悄說道:“繼續跟張大蠢打,一定讓他見點血。”眼見沈馳麵有憂色,畢竟同門之間講究互敬互愛,切磋時失手傷人的事情師門確是明令禁止的,便給他壯膽:“不用擔心,有什麽事我都頂著,你隻管去做。”沈馳隻得上前挑戰張大通。
張大通被李岩扯著,本欲躲開,不料又被沈馳攔住,一再避戰卻顯得過於懦弱了,便拎了長劍上前應戰。李岩見張、沈二人咄咄逼人,也不禁有些著惱。
張大通、沈馳一交手,便吃了暗虧。沈馳不願留下口實,盡量以長劍壓製張大通武器,尋空隙以拳腳招呼張大通身體肉厚之處。兩人甫一交手,張大通便挨了十餘拳腳,還好身體結實,鍛骨勁內功也頗有根底,也能支撐得住。張敬誠臉色卻越來越難看,重重咳嗽了幾聲。沈馳聞聲,知道僅止於此肯定完結不了,當下長劍一領,使了半招“危崖聳立”,劍走偏鋒,刺向張大通左肋。張大通自然而然使出常用的拆解招數“亂影婆娑”,劍影森森,趁對手勁力未發之際搶占先機。
這本是風入鬆劍法的常見拆解法門,且“亂影婆娑”一式剛得李岩詳細講解,練過數遍,張大通使得並無偏差。但是李岩劍法造詣遠勝張大通,他見沈馳出招時劍勢淩厲,但劍上的力道明明未曾使足,便知要糟。果然沈馳長劍使到中途,招式一緩,恰好避過張大通長劍,緊接著劍化“萬壑驚雷”的第十般變化“驚雷”,劍勢激蕩,挾帶風雷,隻取張大通左肩。
李岩叫聲“不好”,他長劍本未歸鞘,當下也使了一式“驚雷”,繞過張大通,刺向沈馳胸口。隻是沈馳早有算計,方才他見張大通練習“亂影婆娑”很是純熟,心中便有計較;他知李岩是個勁敵,又怕他插手幹涉,故意在張大通隔在他和李岩之間時出手。此刻李岩招數雖至,他依然行有餘力,先是在張大通左肩刺入寸許,才揮劍擋開開李岩攻擊。
李岩為張大通點穴止血,將他護在身後。他知張敬誠才是罪魁禍首,向他怒目而視。張敬誠越發囂張:“看什麽看,擅自插手同門切磋,你還有理了?”後麵數人便與他一唱一和,渾然不覺己方傷人不對在先。
李岩忽地上前,一個耳光打的張敬誠眼冒金星,之後抓住他手腕,腳下一拌,摔了他一個跟頭,登時鼻青臉腫,額頭還磕破一塊,鮮血長流。張敬誠本就是草包一個,武功低微,隻是仗著有人護著才能作威作福,不然早就自己動手教訓張大通了。這下子摔得狠了,一時沒緩過氣來,在地上直哼哼。李岩又在張敬誠身上狠狠踹了幾腳,沈馳他們才圍了上來。李岩跟張大通使個眼色,道:“先走,他們抓不住我。”兩人分路而逃。此時張敬誠爬了起來,已不顧張大通,隻是指著李岩吼道:“給我打死他,出了事我負責!”
李岩仗著輕功精熟,圍他的人除了沈馳武功皆不如他,便與他們周旋起來,好讓張大通逃遠。追他的幾個人,輕功好的追上了要被他打,武功好的如沈馳卻追不上他,幾番下來,李岩沒吃到什麽虧,圍堵他的幾人卻多了幾個鼻青臉腫的。李岩抽空施展上重樓的輕功到張敬誠身邊,又重重打了他幾個耳光。一麵打一麵嘴裏念叨:“早就看你不順眼了,讓你作威作福!”他手上力道本來就重,隻打得張敬誠哭爹喊娘,原本還算耐看的一張臉腫得豬頭一般。待得沈馳他們圍過來,李岩又逃得遠了些。
眾人正在發愁,卻見張大通又在樹後探頭探腦的出現了。原來他不知道該去稟報師叔師兄,卻又不放心李岩,便轉了回來看看形勢。李岩心想“糟糕”,果然已經有人去追張大通。剛才一番交手,幾人中不缺好手,李岩隻得過去幫忙。這下子沈馳幾人一下子就將二人圍在中間
李岩見張大通肩膀還在流血,臉上又挨了幾拳,眼圈也黑了一個,鼻血長流,不由得又是生氣又是感動:“你還回來幹什麽,你不回來我就跑了。”張大通卻道:“我怕他們打你啊,都是我引起的,怕他們打你啊……”
此時眾人各持兵器在手,張敬誠在後麵指揮,向二人攻來。李、張二人雙拳難敵四手,轉眼間挨了拳腳無數,肉厚的地方也挨了幾劍,想是對方怕出事,隻管找不是緊要的部位下手。
李岩心想這樣不是辦法,拚著多挨了幾下重的,直覺痛入骨髓,卻奮起餘勇,拉著張大勇落荒而逃,後麵眾人緊緊追趕。沈馳看他們逃跑的方向,卻是九嶷真人的觀星崖方向,害怕惹出事端,對張敬誠耳語幾句,張敬誠便派兩人抄小路去前麵圍堵,結果追到近前,二人在路口一轉,卻逃向了問道坡。
由於問道坡較為偏僻,眾人不常來此處,李岩卻隨周青冥來過不久,逐漸距離拉開,最後直接失去了二人蹤跡,隻得悻悻而歸。
剛才突圍時尚不覺得,倒得追兵漸遠,李岩方才發現後背幾處痛的厲害,伸手一摸全是血,連番惡戰下來,氣息也頗為不穩,內息至胸口處便凝滯不前;而張大通心中內疚,拚命擋在前麵,受外傷更重。李岩心中焦急,發現前麵不遠便是於九音的琴心別院,便上前敲門。
出來應門的還是上次的小童,一見二人形狀,立刻入內通秉。於九音讓小童引二人入內,院內空房甚多,選了一間偏房安置二人,於九音施展妙手,點穴止血,敷藥裹傷,頃刻間便結束停當。
想是於九音醫術高明,二人本也是皮外傷,不多時就恢複過來,李岩直覺傷處冰涼舒服,想是上好的傷藥已起作用,張大通也好轉過來。二人報了姓名,謝過於九音,於九音卻道:“李師侄今日內力運轉過劇,你且打坐調息,我來助你一臂,免得影響日後進境。”李岩依言盤坐,運轉鍛骨勁內功疏導經脈凝滯之處。於九音一手搭上李岩後背“靈台”穴,一股精純內息透體而入,上至“陶道”、“大椎”、“百會“,接著延任脈諸穴向下至小腹,經“會陰”、“尾閭”向上,最後歸於靈台,完成小周天搬運,之後督脈連接之手足三陽、陽維諸脈,任脈連接之手足三陰、陰維諸脈,內力一一助他運行。
過得片刻,李岩吐出淤血,隻覺奇經八脈暖洋洋的,似欲羽化登仙一般舒坦,便知內傷盡去。於九音也收回手掌,命他依序搬運內力,運轉十二周天,李岩依言而行,於九音在一旁護法,心中卻道:“想不到他小小年紀,內力已登堂入室。”
之後於九音訝異於二人為何如此狼狽,張大通盡為皮外傷,修養即可,便趁機以實相告。
待得李岩運功完畢,自覺諸脈內息澎湃,顯是內功又有精進,便跪下向於九音磕頭道謝。於九音笑道:“我可不敢居功,隻是助你將修煉的內力激發出來而已。你切謹記,世上絕無食得希世奇珍而內力大進,或是得人傳功而成絕頂高手之事。蓋因每人經脈所能承受之力有限,其上限即你全力運功時經脈之負荷。隨著內力精進,經脈負荷之力也會緩慢提升,若是陡然間有不能承受之力加於己身經脈,何談助己內力修行,不撐破經脈便是幸運了,經脈一破,若想恢複舊觀,那可比重練一身內力困難得多了。”
李岩若有所悟,忽道:“我明白了,便如一隻水桶,也隻能乘一桶水;又或者天河年年泛濫,便是河道不能容納夏季雪山融水的緣故。那麽想容納更多的水,要麽換隻較大的水桶,要麽要更深的河道,更堅固的河堤。”天河是境內一條大河,自西南雪山東流入東海,年年夏季便發洪水,朝廷稍一鬆懈便會釀成澇災。
於九音笑道:“孺子可教,繼續說下去。”
張大通聽得二人討論水桶啊、河堤啊,直覺的頭昏腦脹,卻又不敢插話,隻得枯坐靜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