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上山的第十三個年頭的三月初三,是門派創建周年之日,也是五年一度的入門弟子較武之期。掌門人九嶷真人帶領門人弟子祭祀了曆代祖師,隨後又是眾位師兄師姐門中武功的演練。掌門宣布較武明日辰時正式開始,張大通還沉浸在蓮花峰眾位師姐表演的劍舞中,直到李岩將他肩膀拍得生疼,張大通才回過神來。李岩在他耳邊大聲道:“口水都流出來了!”此時若不大聲,張大通是聽不見的,因為周邊多數年輕弟子都在大聲鼓噪,不知是為了掌門人宣布較武開始,還是為了剛剛壓軸的大型劍舞。
忽地旁邊一人到:“都是浮淺之輩,買櫝而還珠,這麽好的陣法卻沒有人欣賞!”李岩轉頭望去,卻見是號稱這一代入門弟子中最強的司空飛天。李岩是知道司空飛天的,他大著李岩兩歲,卻跟李岩一起入門習的武,無論是內力、輕功、劍法,都是他們這一代弟子中的佼佼者,隻是為人嚴謹得近乎於古板,其他的弟子都不太喜歡他,即便內心裏同意他的看法也會有人與他抬杠,比如說嶽廉。果然司空飛天話音未落,嶽廉就出現了,張口就道:“司空青天,你不要汙蔑我們啊,我們就是為了蓮花峰師姐劍陣精妙才鼓掌的啊!李岩,你說是不是?”
嶽廉與司空飛天武功在伯仲之間,隻是行事風格完全不同,是個八麵玲瓏的人,跟大多數弟子關係都很好,隻要司空說話,就會找他話裏的破綻進行攻擊。他常喊“司空青天”,不無諷刺意味,還經常說“這個名字最配你,反正正式弟子要改名”。司空飛天卻不理他,哼了一聲,自行去了。嶽廉對他背影說了聲:“假正經,師姐們這麽漂亮,我就不信他隻看劍陣。”李岩這幾日常思考於九音的話,卻道:“那也未必,若他真是心底無私之人,那便是真正經;不然,便是假正經。依我看來,以他的性格脾氣,倒是實話居多;至於你,估計都在看師姐了吧,劍陣那是肯定沒看的。”嶽廉呸道:“他諷刺你們,你還幫他說話。”李岩笑道:“他說的是張大通,我卻是也在看劍陣的。”鬧得嶽廉瞠目結舌,良久才到:“無恥至極!”李岩卻回“過獎”。笑鬧之間,三人已隨著大部隊到了校場。
校場位於淩雲殿下不遠的一個穀地,中間平整,便是千人演武也不覺得擁擠,四處原本陡峭的石壁已被磨成斜坡,並且整了一級級的石階供人上下,也可就座觀武。此次較武以未入室弟子為主,往屆未曾通過較武的弟子也可參加,總計約有三百餘人,很有一些生麵孔,想來是往屆未通過的弟子。
較武不以勝負選人,同時進行八場,每場由三名“九”字輩長老判決。其中一場即使分出勝負也有可能兩人皆能選上,雙方勢均力敵也有可能雙雙絀落,隻是勝出之人可以選座師,落敗之人則隻能由座師選擇,若是多名座師選擇一人,可由自身意向決定。八個演武場中間有各位座師的名號,勝出者可將自己的名字寫於座師名下,表明將拜入門下之意。
其實每名座師都有自己的絕學,一味跟風並無好處。比如掌管戒律的盧九章一脈向來人數眾多,每次較武拜入其門下的都不少,隻是盧九章執法一視同仁,從不以是自己門下而從輕發落,也從不以是與自己不合的王九州門下而從重處分,偶爾還因犯錯的是自己的門人而罪加一等。且由於他門下弟子太多,自己無暇授徒,倒是他的幾個親傳弟子代他傳授武藝的時間居多。這樣說來,入他門下之人倒也不知是禍是福。李岩望了下場中擇師之處,赫然有一處寫著“問道坡任俠居”,竟是於九音破多年之例開始收徒了。其他長老多有交頭接耳,但麵上了無訝色,想是早就知道的。
李岩向張大通示意,張大通道:“於師叔是個好人,我要入於師叔門下。”李岩笑道:“誰又不是好人了。想要入於師叔門下,那你要能通過較武才行。”張大通道:“我一定會通過的。”李岩見他麵露堅毅之色,觀他近來言行,心中已了然。張大通資質魯鈍,向為師長不喜,風入鬆劍法不得其門而入,上重樓輕功隻能用於長途跋涉,唯一值得稱道的便是鍛骨勁根基深厚,然則隻懂下死力勤練鍛骨勁,反而成了他“張大蠢”名號的來曆。這許多年來,隻有於九音“意誌堅定、難以動搖”、“即便不能縱橫天下,亦可獨當一麵”的評語是他獲得過的最大讚許。近日李岩見張大通經常練功至深夜不輟,想是心中已有決定,當下也不多說,隻是拍了拍他肩膀。
嶽廉卻不知道他們說的是於九音,以為說的是掌管膳食的餘九善師叔,當下奇道:“餘師叔膳堂缺人了麽,實際上去膳堂也不錯啊,跟你說啊,各脈座師吃的飯菜都不定是他們膳堂吃剩的呢,大通你真有眼光,到時候別忘了兄弟啊。”張大通不願搭理他。
之後便是抽簽,李岩抽到了三百三十六號簽,屬於比較靠後的了,張大通抽到第二十五簽,嶽廉抽到五十六簽。較武規定,緊鄰的單數簽與雙數簽為較武雙方,若依每個場地每天四場較武算來,張、嶽二人第一天便要全部上場,李岩要到第六日也就是最後一日了。抽簽時還起了一出鬧劇,個別較武弟子抽簽結果已出就交換簽位,結果盧九章的大弟子張青遠神目如電,將作弊的幾人當場拿獲,驅逐山下,永不錄用,立刻震懾了眾人。之後張青遠安排人將剩餘的三百五十四人按簽位順序等記登記造冊並公布於眾,則所有對陣情況一目了然。
嶽廉滿不在乎,無論對上誰,不敢說定有勝算,至少不會輸。這個“至少”裏實際上也就司空飛天等寥寥數人罷了。李岩、張大通二人一看對陣榜單,卻感壓力不小。原來張大通對陣的是二十六號簽的沈馳,可謂冤家路窄;李岩對陣的卻是號稱這一次較武中最強的司空飛天。嶽廉哈哈一笑:“我去刺探下軍情。”留下二人自行去了。
據掌門人之命,若是較武失敗,除非有座師願意接收,不然隻能任由指派,多數會被派往門人弟子較少的座師處,真說不定膳堂少人,會被指往餘九霄處那就不妙了;不然,隻能等待五年之後的下一次較武。
李岩見張大通麵有憂色,便安慰他道:“不要擔心,沈馳武功雖強,但是隻要你能把近來練習的武功招式盡情施展,必不至於速敗。待得他心浮氣躁,便會有破綻出現。”張大通點點頭,道:“我一定不會輸!”
正說著,沈馳、張敬誠數人行了過來。張敬誠本就武功低微,這次上歸雲洞麵壁想是受了不少苦,看起來病怏怏的,不過他爹送他上山學武本就沒指望他能成為入室弟子,隻是盡量結交些朋友以備將來而已。張敬誠一看到二人便怒了起來,隻是礙於門規不敢造次,對二人低聲道:“看你們還敢告密,這次要你們好看!”李岩正色道:“張師兄等違反門規,比武傷人不說,還以多淩少,圍毆同門師弟,如此受到懲罰,難道不應悔過麽?卻來怪罪他人告密。實話說來,本次不是我稟報的掌門真人,我卻因此而頗感後悔,若師兄再有不當之行,我便依師兄之言,前往告密也不遲。”
張敬誠本以為當麵揭穿二人告密之舉,必然使二人羞愧難當,好趁機奚落他們一通。聽他如此說,更是惱怒,想要還擊,卻不知道怎麽開口,沈馳過來道:“休逞口舌之利,較武中見真章吧,我一定不會手下留情!”張敬誠想到等下就能看到張大通出醜,不由得轉怒為喜,也出口諷刺一通。不外是張大通無自知之明,敢來較武中獻醜,必然讓他出個大醜;李岩對上司空飛天,說不定幾招就被打出擂台雲雲。之後揚長而去,便如自己已出手將二人擊敗一般,留下李、張二人麵麵相覷。
嶽廉轉了回來,卻沒看到剛才那一幕,隻是對李岩道:“李岩,這下你慘了。據說司空飛天武功人品都極受盧師叔青睞,要收他做關門弟子呢。盧師叔多年來都不肯自己授徒了,司空飛天如此受到重視,必然非同一般。要是我嘛,倒是還能跟他走上幾個回合,你就自求多福吧。別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後去陪餘師叔掌管膳堂。沒過幾年,玉樹臨風的李師弟變成和餘師叔一樣的大胖子,那就好玩多了。”據說掌管膳堂的餘九霄師叔年少時也是一表人才,隻是掌管膳堂之後體型大變,眾弟子不敢明著說,私下裏說起來也經常心有戚戚焉,以“較武失敗便隨餘師叔去掌管膳堂”來互相督促,卻成了大家勤學苦練的動機。
隻是嶽廉話音未落,背後一聲怒吼:“你說什麽!”聲若九霄之落雷。今日為門派創建周年之日,餘九霄見天色已晚,來安排晚間宴席。他為人仔細,安排完淩雲大殿掌門人與眾位長老的宴席之後來校場觀察此處進展,正好聽見嶽廉背後議論。他生平最討厭有人叫他“胖子”,當下拿住嶽廉就是一頓猛揍。餘九霄身材高大威猛,隻是橫向發展的太厲害,便如一隻大皮球一般,擺治嶽廉更是拳拳到肉,隻打得嶽廉殺豬般大叫。
嶽廉是海棠居嶽九臨的兒子,嶽九臨不喜江湖紛爭,常年足不出戶,卻跟餘九霄是過命的交情。如今餘九霄代嶽九臨教訓嶽廉,那是名正而言順,幾個師叔師伯在旁邊看著都覺著肉疼,卻又不便插手阻攔。良久餘九霄打完嶽廉,直接帶回了海棠居告狀去了,想來嶽廉又要度過一個難忘的夜晚。李岩、張大通雖沒遭池魚之殃,晚宴也不敢吃了,趕緊落荒而逃。
第二日李岩、張大通起個大早,運了幾趟內功,活動了下拳腳,用了早膳,便奔校場而去。大老遠看到嶽廉精神萎靡站在校場邊上,見著周邊無人,便上前問詢。嶽廉苦著臉道:“別說了,我爹數落我半夜,最後餘師叔心滿意足了才放過我。結果餘師叔說膳堂人手緊張,我比武又沒壓力,讓我去膳堂幫忙幾天。”二人連道:“節哀,節哀!”被嶽廉連打帶罵趕走了。
辰時較武正式開始。與李岩、張大通同時入門的約有百餘人參加,還有在二人之前便入門的二百餘人,總計三百五十四人。八個擂台同時進行較武,每個擂台一天進行四場比試,約需六天才能比試完畢,。平日裏各自練武,每名座師授徒風格又不同,眾弟子沒有過多交流機會,趁著較武的時機,不僅僅是入門弟子,很多入室弟子也在閑暇之時進行比武切磋,讓大家大開眼界。掌門真人安排總計為時六日的較武,隻怕也有趁機加強各脈交流的心思。
當下每一場比試,都有眾多弟子圍觀,評論較武弟子武學得失,內視自省,截長補短,增強進益。
張大通第二輪就要上場,在“艮”字擂台對陣沈馳。沈馳施展上重樓輕功,輕飄飄落在丈許高的擂台上,引得周圍一陣喝彩。李岩走到張大通身邊,看似為他打氣,隻是在他耳邊輕聲說:“記住,三百招內,不許進攻,穩紮穩打,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張大通一點頭,也施展上重樓輕功,落上擂台,隻是落地時“嘭”得一聲響,與沈馳的輕功造詣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頓時引起一陣“噓”聲。張大通卻是臉色變也不變,隻是抱拳對沈馳道:“張大通請沈師兄指教!”
沈馳也不答話,劍尖下垂,劍柄向外,正是風入鬆的起手式“清風入懷”。張大通橫劍身前,使了一招“明月相照”的守勢。沈馳當下變招“千枝萬葉”攻了過來,這一劍直接籠罩了張大通的上三路,一般應對都是“疾風細雨”,以快製快,攻敵必救,沈馳自忖劍法遠勝對手,對手拆招之餘必然中門大開,接下來就以“萬壑風雷”中的“驚雷”直接拿下這一局。
張大通卻是依然使了一招“明月相照”,盡取守勢。沈馳見他不上當,隻得收回劍勢,改為“秋聲斷續”,劍勢兼有快慢緩急,卷起一團銀光,直向張大通籠罩過去。張大通出招“簾幕重重”,身前落一道劍影便退後一步,連使了九次,退了九步,終於將所有劍勢化解。隻是他退後時注意腳步,盡量走斜線,還不至於被逼出擂台。沈馳見他不為求勝,隻求不敗,便越想他敗得難堪,殺招層出不窮,向張大通攻去,張大通卻是左支右絀,將來勢盡數化解。
正常比武,向來是取守勢之人消耗心力體力為巨,蓋因攻勢為主動,欲守得固若金湯,便要料敵於先,待敵攻勢稍出便要先出招封鎖,則敵劍勢稍變己方就要立刻應對以求萬全,整體下來消耗體力比攻方隻多不少。然而沈馳並不懂得這般劍理,每一招都使足勁力,欲求一招破敵,再加上風入鬆劍法本就是入門劍法,招式雖多,大多為進階劍法之基礎架勢,用於實戰並不很強,導致他遲遲不能拿下對手。
忽地旁邊一人到:“都是浮淺之輩,買櫝而還珠,這麽好的陣法卻沒有人欣賞!”李岩轉頭望去,卻見是號稱這一代入門弟子中最強的司空飛天。李岩是知道司空飛天的,他大著李岩兩歲,卻跟李岩一起入門習的武,無論是內力、輕功、劍法,都是他們這一代弟子中的佼佼者,隻是為人嚴謹得近乎於古板,其他的弟子都不太喜歡他,即便內心裏同意他的看法也會有人與他抬杠,比如說嶽廉。果然司空飛天話音未落,嶽廉就出現了,張口就道:“司空青天,你不要汙蔑我們啊,我們就是為了蓮花峰師姐劍陣精妙才鼓掌的啊!李岩,你說是不是?”
嶽廉與司空飛天武功在伯仲之間,隻是行事風格完全不同,是個八麵玲瓏的人,跟大多數弟子關係都很好,隻要司空說話,就會找他話裏的破綻進行攻擊。他常喊“司空青天”,不無諷刺意味,還經常說“這個名字最配你,反正正式弟子要改名”。司空飛天卻不理他,哼了一聲,自行去了。嶽廉對他背影說了聲:“假正經,師姐們這麽漂亮,我就不信他隻看劍陣。”李岩這幾日常思考於九音的話,卻道:“那也未必,若他真是心底無私之人,那便是真正經;不然,便是假正經。依我看來,以他的性格脾氣,倒是實話居多;至於你,估計都在看師姐了吧,劍陣那是肯定沒看的。”嶽廉呸道:“他諷刺你們,你還幫他說話。”李岩笑道:“他說的是張大通,我卻是也在看劍陣的。”鬧得嶽廉瞠目結舌,良久才到:“無恥至極!”李岩卻回“過獎”。笑鬧之間,三人已隨著大部隊到了校場。
校場位於淩雲殿下不遠的一個穀地,中間平整,便是千人演武也不覺得擁擠,四處原本陡峭的石壁已被磨成斜坡,並且整了一級級的石階供人上下,也可就座觀武。此次較武以未入室弟子為主,往屆未曾通過較武的弟子也可參加,總計約有三百餘人,很有一些生麵孔,想來是往屆未通過的弟子。
較武不以勝負選人,同時進行八場,每場由三名“九”字輩長老判決。其中一場即使分出勝負也有可能兩人皆能選上,雙方勢均力敵也有可能雙雙絀落,隻是勝出之人可以選座師,落敗之人則隻能由座師選擇,若是多名座師選擇一人,可由自身意向決定。八個演武場中間有各位座師的名號,勝出者可將自己的名字寫於座師名下,表明將拜入門下之意。
其實每名座師都有自己的絕學,一味跟風並無好處。比如掌管戒律的盧九章一脈向來人數眾多,每次較武拜入其門下的都不少,隻是盧九章執法一視同仁,從不以是自己門下而從輕發落,也從不以是與自己不合的王九州門下而從重處分,偶爾還因犯錯的是自己的門人而罪加一等。且由於他門下弟子太多,自己無暇授徒,倒是他的幾個親傳弟子代他傳授武藝的時間居多。這樣說來,入他門下之人倒也不知是禍是福。李岩望了下場中擇師之處,赫然有一處寫著“問道坡任俠居”,竟是於九音破多年之例開始收徒了。其他長老多有交頭接耳,但麵上了無訝色,想是早就知道的。
李岩向張大通示意,張大通道:“於師叔是個好人,我要入於師叔門下。”李岩笑道:“誰又不是好人了。想要入於師叔門下,那你要能通過較武才行。”張大通道:“我一定會通過的。”李岩見他麵露堅毅之色,觀他近來言行,心中已了然。張大通資質魯鈍,向為師長不喜,風入鬆劍法不得其門而入,上重樓輕功隻能用於長途跋涉,唯一值得稱道的便是鍛骨勁根基深厚,然則隻懂下死力勤練鍛骨勁,反而成了他“張大蠢”名號的來曆。這許多年來,隻有於九音“意誌堅定、難以動搖”、“即便不能縱橫天下,亦可獨當一麵”的評語是他獲得過的最大讚許。近日李岩見張大通經常練功至深夜不輟,想是心中已有決定,當下也不多說,隻是拍了拍他肩膀。
嶽廉卻不知道他們說的是於九音,以為說的是掌管膳食的餘九善師叔,當下奇道:“餘師叔膳堂缺人了麽,實際上去膳堂也不錯啊,跟你說啊,各脈座師吃的飯菜都不定是他們膳堂吃剩的呢,大通你真有眼光,到時候別忘了兄弟啊。”張大通不願搭理他。
之後便是抽簽,李岩抽到了三百三十六號簽,屬於比較靠後的了,張大通抽到第二十五簽,嶽廉抽到五十六簽。較武規定,緊鄰的單數簽與雙數簽為較武雙方,若依每個場地每天四場較武算來,張、嶽二人第一天便要全部上場,李岩要到第六日也就是最後一日了。抽簽時還起了一出鬧劇,個別較武弟子抽簽結果已出就交換簽位,結果盧九章的大弟子張青遠神目如電,將作弊的幾人當場拿獲,驅逐山下,永不錄用,立刻震懾了眾人。之後張青遠安排人將剩餘的三百五十四人按簽位順序等記登記造冊並公布於眾,則所有對陣情況一目了然。
嶽廉滿不在乎,無論對上誰,不敢說定有勝算,至少不會輸。這個“至少”裏實際上也就司空飛天等寥寥數人罷了。李岩、張大通二人一看對陣榜單,卻感壓力不小。原來張大通對陣的是二十六號簽的沈馳,可謂冤家路窄;李岩對陣的卻是號稱這一次較武中最強的司空飛天。嶽廉哈哈一笑:“我去刺探下軍情。”留下二人自行去了。
據掌門人之命,若是較武失敗,除非有座師願意接收,不然隻能任由指派,多數會被派往門人弟子較少的座師處,真說不定膳堂少人,會被指往餘九霄處那就不妙了;不然,隻能等待五年之後的下一次較武。
李岩見張大通麵有憂色,便安慰他道:“不要擔心,沈馳武功雖強,但是隻要你能把近來練習的武功招式盡情施展,必不至於速敗。待得他心浮氣躁,便會有破綻出現。”張大通點點頭,道:“我一定不會輸!”
正說著,沈馳、張敬誠數人行了過來。張敬誠本就武功低微,這次上歸雲洞麵壁想是受了不少苦,看起來病怏怏的,不過他爹送他上山學武本就沒指望他能成為入室弟子,隻是盡量結交些朋友以備將來而已。張敬誠一看到二人便怒了起來,隻是礙於門規不敢造次,對二人低聲道:“看你們還敢告密,這次要你們好看!”李岩正色道:“張師兄等違反門規,比武傷人不說,還以多淩少,圍毆同門師弟,如此受到懲罰,難道不應悔過麽?卻來怪罪他人告密。實話說來,本次不是我稟報的掌門真人,我卻因此而頗感後悔,若師兄再有不當之行,我便依師兄之言,前往告密也不遲。”
張敬誠本以為當麵揭穿二人告密之舉,必然使二人羞愧難當,好趁機奚落他們一通。聽他如此說,更是惱怒,想要還擊,卻不知道怎麽開口,沈馳過來道:“休逞口舌之利,較武中見真章吧,我一定不會手下留情!”張敬誠想到等下就能看到張大通出醜,不由得轉怒為喜,也出口諷刺一通。不外是張大通無自知之明,敢來較武中獻醜,必然讓他出個大醜;李岩對上司空飛天,說不定幾招就被打出擂台雲雲。之後揚長而去,便如自己已出手將二人擊敗一般,留下李、張二人麵麵相覷。
嶽廉轉了回來,卻沒看到剛才那一幕,隻是對李岩道:“李岩,這下你慘了。據說司空飛天武功人品都極受盧師叔青睞,要收他做關門弟子呢。盧師叔多年來都不肯自己授徒了,司空飛天如此受到重視,必然非同一般。要是我嘛,倒是還能跟他走上幾個回合,你就自求多福吧。別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後去陪餘師叔掌管膳堂。沒過幾年,玉樹臨風的李師弟變成和餘師叔一樣的大胖子,那就好玩多了。”據說掌管膳堂的餘九霄師叔年少時也是一表人才,隻是掌管膳堂之後體型大變,眾弟子不敢明著說,私下裏說起來也經常心有戚戚焉,以“較武失敗便隨餘師叔去掌管膳堂”來互相督促,卻成了大家勤學苦練的動機。
隻是嶽廉話音未落,背後一聲怒吼:“你說什麽!”聲若九霄之落雷。今日為門派創建周年之日,餘九霄見天色已晚,來安排晚間宴席。他為人仔細,安排完淩雲大殿掌門人與眾位長老的宴席之後來校場觀察此處進展,正好聽見嶽廉背後議論。他生平最討厭有人叫他“胖子”,當下拿住嶽廉就是一頓猛揍。餘九霄身材高大威猛,隻是橫向發展的太厲害,便如一隻大皮球一般,擺治嶽廉更是拳拳到肉,隻打得嶽廉殺豬般大叫。
嶽廉是海棠居嶽九臨的兒子,嶽九臨不喜江湖紛爭,常年足不出戶,卻跟餘九霄是過命的交情。如今餘九霄代嶽九臨教訓嶽廉,那是名正而言順,幾個師叔師伯在旁邊看著都覺著肉疼,卻又不便插手阻攔。良久餘九霄打完嶽廉,直接帶回了海棠居告狀去了,想來嶽廉又要度過一個難忘的夜晚。李岩、張大通雖沒遭池魚之殃,晚宴也不敢吃了,趕緊落荒而逃。
第二日李岩、張大通起個大早,運了幾趟內功,活動了下拳腳,用了早膳,便奔校場而去。大老遠看到嶽廉精神萎靡站在校場邊上,見著周邊無人,便上前問詢。嶽廉苦著臉道:“別說了,我爹數落我半夜,最後餘師叔心滿意足了才放過我。結果餘師叔說膳堂人手緊張,我比武又沒壓力,讓我去膳堂幫忙幾天。”二人連道:“節哀,節哀!”被嶽廉連打帶罵趕走了。
辰時較武正式開始。與李岩、張大通同時入門的約有百餘人參加,還有在二人之前便入門的二百餘人,總計三百五十四人。八個擂台同時進行較武,每個擂台一天進行四場比試,約需六天才能比試完畢,。平日裏各自練武,每名座師授徒風格又不同,眾弟子沒有過多交流機會,趁著較武的時機,不僅僅是入門弟子,很多入室弟子也在閑暇之時進行比武切磋,讓大家大開眼界。掌門真人安排總計為時六日的較武,隻怕也有趁機加強各脈交流的心思。
當下每一場比試,都有眾多弟子圍觀,評論較武弟子武學得失,內視自省,截長補短,增強進益。
張大通第二輪就要上場,在“艮”字擂台對陣沈馳。沈馳施展上重樓輕功,輕飄飄落在丈許高的擂台上,引得周圍一陣喝彩。李岩走到張大通身邊,看似為他打氣,隻是在他耳邊輕聲說:“記住,三百招內,不許進攻,穩紮穩打,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張大通一點頭,也施展上重樓輕功,落上擂台,隻是落地時“嘭”得一聲響,與沈馳的輕功造詣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頓時引起一陣“噓”聲。張大通卻是臉色變也不變,隻是抱拳對沈馳道:“張大通請沈師兄指教!”
沈馳也不答話,劍尖下垂,劍柄向外,正是風入鬆的起手式“清風入懷”。張大通橫劍身前,使了一招“明月相照”的守勢。沈馳當下變招“千枝萬葉”攻了過來,這一劍直接籠罩了張大通的上三路,一般應對都是“疾風細雨”,以快製快,攻敵必救,沈馳自忖劍法遠勝對手,對手拆招之餘必然中門大開,接下來就以“萬壑風雷”中的“驚雷”直接拿下這一局。
張大通卻是依然使了一招“明月相照”,盡取守勢。沈馳見他不上當,隻得收回劍勢,改為“秋聲斷續”,劍勢兼有快慢緩急,卷起一團銀光,直向張大通籠罩過去。張大通出招“簾幕重重”,身前落一道劍影便退後一步,連使了九次,退了九步,終於將所有劍勢化解。隻是他退後時注意腳步,盡量走斜線,還不至於被逼出擂台。沈馳見他不為求勝,隻求不敗,便越想他敗得難堪,殺招層出不窮,向張大通攻去,張大通卻是左支右絀,將來勢盡數化解。
正常比武,向來是取守勢之人消耗心力體力為巨,蓋因攻勢為主動,欲守得固若金湯,便要料敵於先,待敵攻勢稍出便要先出招封鎖,則敵劍勢稍變己方就要立刻應對以求萬全,整體下來消耗體力比攻方隻多不少。然而沈馳並不懂得這般劍理,每一招都使足勁力,欲求一招破敵,再加上風入鬆劍法本就是入門劍法,招式雖多,大多為進階劍法之基礎架勢,用於實戰並不很強,導致他遲遲不能拿下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