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瑕還未答複,崒幹已大聲道:“那還不容易麽,你跟我們去西州,閑暇之餘多向公主請教便是。”李岩隨口答道:“那倒是不錯啊,淩雲山以西我都還沒去過呢,來日我跟青山、天常商討一番,外間事了,便赴西州一行,順帶也增長下閱曆。”說完才發現崒幹對他擠眉弄眼,還頻頻向阿史那瑕示意,心知自己那點心思根本瞞不了崒幹,不由臉一紅,不再多說。
阿史那瑕哼了一聲,自顧回去撫琴。崒幹在後麵叫道:“公主,青崖武功高強,實是咱們平定內亂的一大助力,我將他邀來,當居首功啊。”阿史那瑕嗔道:“你們二人狼狽為奸……”話未說完,自己先笑了起來。
卻見崒幹拍了拍腦袋,苦惱地說了聲:“纏人的又來了。”話音未落,聽得宇文商的聲音道:“聽聞三位在此撫琴品茶,吾未經通報不請自來,還請見諒。”
阿史那瑕、李岩見了宇文商,也都起身施了一禮,崒幹卻自來熟的道:“趙王瞞得我們好苦啊。”宇文商笑道:“那可未必,想是公主早就猜到我的身份了,不然在乾陽宮時絲毫不見驚訝。”阿史那瑕正色說道:“初見趙王,但覺氣度恢弘,舉止合禮,雖未猜到真正身份,也知是長居高位之人。待在乾陽殿見得真身,方覺正該如此,有什麽好驚詫的。請上座。”
宇文商一麵入座一麵笑道:“公主如此直爽,之前倒是顯得宇文商小器了。今日過來也無特別的事情,隻是探望一下公主,本想請公主見諒隱瞞之罪,如今看來也無必要了。”
他言語中說道前來探望公主,正常情況下崒幹和李岩便要回避了,崒幹一貫以粗野形象示人,隻是裝作不知,還拉了李岩作陪。阿史那瑕看出氣氛尷尬,卻也不點破,更與崒幹說些西州情勢,崒幹趁機追問出兵相助之事,宇文商更無由頭趕他走了。其實宇文商樣貌俊秀,又溫文有禮,所知也多,與他談起話來如沐春風,實在是個讓人討厭不起來的人物。隻是崒幹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對他怎麽也不喜歡;李岩原本對宇文商頗有好感,隻是怎麽也接受不了他的處事方法,再加上心中莫名的情愫,麵對宇文商時就有一種隱隱的排斥。
一時之間,阿史那瑕完美得甚至有些過度的待客禮節,崒幹玩笑中的似近實遠,李岩在旁邊的默不作聲,都讓宇文商感到一種特異的氛圍在漫延。到得最後,宇文商說完了說有自己能想到的攀談的理由,隻得說道:“少時我還要進宮麵見陛下,但此來未曾聞得公主琴聲,實是不忍離去啊。”阿史那瑕輕笑道:“這有何難,且聽瑕為趙王奏上一曲送行。”說完平心靜氣,素手輕撥,一曲天籟似水般流淌出來。阿史那瑕琴藝高超,又精通諸般樂器,《送君歸》間雜各種手法心得,直聽得宇文商如癡如醉,崒幹和李岩這樣不通樂理之人也不禁陷於悠揚琴聲中不可自拔。
一曲終了,宇文商、崒幹、李岩三人如夢方醒,才發覺琴聲一起,時間竟過得如此之快。宇文商起身告辭。
送走了宇文商回到院中,阿史那瑕佯怒道:“別以為我看不出來,宇文商關乎平定部族內亂的大計,你們如此待他,也不怕耽誤大事。”崒幹卻道:“好似公主的待客之道便能拉攏住他一般。”二人互相瞪視,忽而都笑了起來。
李岩在旁看得清楚,發現宇文商雖有好逑之意,但阿史那瑕並無於飛之心,心中也是頗為歡喜。當下他又稱讚了公主這一曲《送君歸》,卻聽阿史那瑕道:“《送君歸》嘛,那也不算得什麽,送別真正重要的人,卻是要奏《訴離情》。”說著她悠然神往,神思竟似飛到天外了一般。李岩見了她神情,也不知該如何接下去。
當日再無事端,第二天巳時剛過半,李岩、崒幹正在阿史那瑕房中商討麵見李湛之事,便有人前來通稟,說是“太白居”的人來了。待得迎進院中,卻發現烏壓壓一片人,為首的正是店主,指著一個肥頭大耳朵的人說道:“這是咱們店的大廚,聽聞公主喜歡咱們這裏的‘蜜汁羊腿’,唯恐做好送來影響味道,非要來這裏現做,一應用具皆已搬來,公主隻需等候便是。”李岩卻見旁邊挑著餐具的正是李湛以及作男子打扮的楊嵐。李湛見他看了過來,便對他微微一笑,算是打過招呼。
當下阿史那瑕讓通事舍人幫忙安置,卻找機會引了李湛、楊嵐入室,隻留了崒幹在外警戒。方到室內,李湛便道:“九兒,多年不見,你也長大了。”阿史那瑕眼角有些濕潤,輕輕說道:“三哥,這些年來你過的可好?”李湛道了好,又讓楊嵐過來拜見,說是師父的女兒。其實她們幼時相識,隻是最後一次見麵時阿史那瑕五歲不到,楊嵐也隻三歲而已。阿史那瑕輕歎道:“第一次見的時候你還是個小不點,見楊叔父抱著我硬是不依不饒呢。如今你也出落得這般大了。我聽青崖說過,你曾擊殺號稱‘南槍王’的驚鴻槍江照晚,叔父後繼有人,實是可喜可賀。”說著又說了些舊時趣事。事隔經年,兩人的記憶都有些模糊了,但此番談來,往事竟似又曆曆在目。楊嵐心思通透,隻是不善言辭,多數時間都是阿史那瑕在說,楊嵐在聽。李湛在旁偶然插一句,幫助她二人糾正記憶。李岩倒徹底成了看客,平時阿史那瑕在他心中如同天人一般,如今聽她與舊友聊天,才知道原來這樣的人也會有幼時牽掛,看到兒時玩伴也會變回一個普通少女。
最後李湛方道:“九兒,你這般兒女情態,可作不得草原霸主。”阿史那瑕收斂神思,道:“說起正事,我可不會顧及這些情分的。”看神情儼然已回複到一部之主的身份。
李湛道:“我見了青崖在‘太白居’的留信,獲知九兒想要見我,不知道有什麽事情。”阿史那瑕想是早就打好腹稿,直接道:“不知道流光此番事了,是否還有實力助我平定部族內亂?”李湛笑道:“怎麽,我得到的消息是你已準備與宇文信結盟了,甚至於燕皇也有出兵的許諾,為何又找到我這個見不得光的人。”
阿史那瑕冷笑道:“與宇文信締結盟約無異於與虎謀皮。來日刀兵一起,宇文信必是首當其衝,無論哪方占得先手,都不會放過他;至於燕皇嘛,他要的是我替他鎮守西方,我們部族會死多少人都不會在他的考慮之中,或許死得越多越好呢,互相沒有信任可言,如何合作。”這般直承其短,說明自己並無更好選擇的談判方式實是奇特。
李湛想是對這些情形早已了然於胸,當即說道:“實不相瞞,十餘年來我並非坐困愁城,宇文信受限於財力兵力,根本無力圍困,早在七年前流光勢力便沿海至明州、泉州深入南方內地。即便這一次流光不保,我依然有實力拿出一支力量,來助你平定內亂……”說道此便住口不言,要看阿史那瑕作何承諾。
阿史那瑕道:“看來三哥也是誌懷高遠。如此我也實話實說,我族中情勢雖然惡劣,卻並非全無轉機。錯就錯在我還在,他們便妄起爭端,卻又實力分散,沒有任意一人有實力一統部族,這其中隻怕也有燕皇在推波助瀾。部族內戰甚久,人心思定,我隻需一支精銳,能夠擒賊擒王,拿下作亂的各個小汗即可,剩下我自有辦法收服。到時我們突厥實力仍在,可以互為臂助。到得天下生變,你趁勢而起,我們共擊楚、燕,最後你複故國,我得草原。至於之後如何,此刻也顧不得那麽多了。你看如何?”
李湛歎道:“九兒確實長大了。雖然你我所圖必然困難重重,但既然選了這條路,又何懼艱險。罷了罷了,到時我便精選高手,由師妹帶領,對手便是有宗師高手坐鎮也不懼。”阿史那瑕點了點頭:“如此甚好,那便等流光之戰結束,看看能在暗中幫得到你什麽,此刻便任由他們自己鬥去。”
李湛與阿史那瑕事情商量完畢,問起了天樞的情形。
阿史那瑕歎了口氣,說道:“非要取回‘黃龍泣血’不可麽?”待他看到李湛與楊嵐不容置疑的眼神,退而求其次道:“也許再過幾年,你便能光明正大重入天都,到時候取回不是易如反掌麽?”李湛歎了口氣,道:“可惜了,二十年之期已不足三年了。當日師父戰至最後,立下誓言廿載之內取回‘黃龍泣血’,我們便一定要做到。即便為了明哲保身,有些事情也必須去做,恰好這便是一件。”或許對多數胸懷大誌的人來說,為了最終的目標,沒有什麽是不可以妥協的,李湛卻有自己的堅持,李岩最敬佩李湛的就是這被大多數人稱之為“傻”的一點。
眼看沒有轉圜的餘地,阿史那瑕示意李岩據實已告。李岩仔細回想了一下當時的情景,逐漸將天樞的情況說了出來:整個天樞廣場沒有任何遮擋物,天樞周邊三丈方圓應該設有警示機關,一旦觸及,處於皇城上的射聲軍便會引弓發箭。普通弩箭也就算了,但是伏遠弩射程既遠,威力又大,被這等大殺器盯上便是九死一生。另天樞側應有地下藏兵之所,上次就是佛心宗鏡海出來阻擋,此外不知還有多少高手藏匿其中。
上有弓弩,注定不能大批人手靠近天樞,不然就是活生生的靶子;下麵又有鏡海那樣的高手守衛,單打獨鬥又有誰能在頃刻之間將他解決,一旦纏鬥起來,便是想脫身也難了。李湛、楊嵐聽李岩說完情況,一時之間也不知從何下手,隻能從從長計議。
又考慮到一時難以定計,今日計策可一不可再,實是不便商談,最好能有夜間通行之法,巡夜金吾還好說,都有固定路線,隻是設在各坊的武侯鋪中常備兵士就很難瞞過了。李岩上次夜間行走,便是先被隱在鋪中的武侯發現,後又被巡夜金吾給圍上,若是沒有蘇憲的令牌便是一場牢獄之災。看來最穩妥的方法莫過於取得通行令牌,宇文商府上肯定是有的,隻是卻不能問他要,一時很是發愁,隻得說容後各想辦法了。
阿史那瑕忽地笑道:“今日雖有事情不順遂,卻也有一樁好事。送你一件東西,得了必然歡喜。”不顧驚詫,說著從箱中取出一柄長劍遞給李湛。李湛一看,驚呼道:“湛盧!怎麽會在你這裏?”阿史那瑕道:“你卻了不起,我半晌才確定是湛盧,你一看就知道了。”
李湛搖頭道:“這柄劍我再熟悉不過了,本是祖上傳下來的帝王佩劍,隻是近三代都未曾佩帶過,一直放在武庫,也逐漸不為人知了。小時候我跟師父學了武功,喜歡在武庫出沒,當時便很喜歡這柄劍。有一次我給這柄劍偷偷換了個劍鞘,想蒙混著帶出去,結果被師父發現了,便罰我站槍樁三個時辰,最後告訴我說此劍為王者之劍,隻有帝王才可佩帶。隻是送回去的時候我找不著原來的劍鞘了,結果又被師父罰了一次。因此我隻要看到這個劍鞘,就知道是湛盧了。至於帶你看到這把劍,那就是後來的事情,你還能記得此劍,已算極為了得了。至於後來天都淪陷,出走時太過匆忙,也沒來的攜帶,就此不知所蹤,想來落在了宇文信的手中,今日竟又見到。”說完輕輕將長劍抽了出來,注入內力,輕輕舞動,柔和剛正的劍氣激發而出。
阿史那瑕道:“實話說來我也不敢居功。前日裏青崖在文成殿與武瀛比武贏得個滿堂彩,結果宇文信就將此劍賜了給他,他聽說此劍是你祖上之物,便有意歸還。隻是青崖仁厚,不願自己落你人情,便讓我轉交與你了。”李湛心情大好,看著李岩扭捏的申請,哈哈大笑,:“我本來就認為青崖來日必非池中之物,早想為你說門親事,如今看來是不必了。”阿史那瑕嗔道:“你若再胡說八道,此劍還我!”李湛道:“送出去的東西還想要回來麽?”
李岩趕緊把話岔開:“要說此劍能到師兄手裏,可真是太過巧合。昨日裏我在南市遇到順平公主,她說楚帝原本賞賜的不是這柄劍,這柄劍是她挑選的。還說她本來選的是赤霄,之後一個叫洪連的太監不準,才又換了不太起眼的此劍。”
楊嵐一直默不作聲,此時說道:“或許這便是天意,要讓湛盧回到它主人手中。有了此劍,將來起事便更加名正言順了。”
李湛收劍入鞘,恭恭敬敬向阿史那瑕行了一禮,又向李岩行了一禮。阿史那瑕坦然受了,李岩要躲開,卻被阿史那瑕拽住,受完這一禮。李湛起身對李岩道:“這柄劍對吾等而言,絕非一柄劍而已,就好比‘黃龍泣血’一樣。你是受得起這一禮的。”又對阿史那瑕說:“九兒,贈劍之情李湛永遠銘刻在心,將來無論何種境地,我都不會對你兵刃相向。”阿史那瑕正色道:“我也希望來日能和平相處,決不會以此為要挾,來觸你底線。”
此番李湛與阿史那瑕曆經波折終於見麵,三言兩語之間訂立盟約,或許過不得許多年,雙方都將成為宰割天下的霸主。到時也不知道他們是否都還記得,那個風虎雲龍的開端,僅僅是在天都四方館的驛居之內發生,旁觀的也僅僅隻有李岩與楊嵐而已。
此後雙方各自介紹了一些自身兵力的情況,互道些別來之情,不覺午時正中。各種菜肴已準備就緒,阿史那瑕吩咐一聲,充滿西域風情的“蜜汁羊腿”被端了上來,阿史那瑕麾下眾武士見了不由得饞涎欲滴。來到天都以後雖然比往日風餐露宿好了許多,四方館一應供應俱全,但是這些純正故土風味的食物卻不易吃得上。阿史那瑕一聲令下,眾武士蜂擁而上,將端上來的五條羊腿哄搶一空,接著“太白居”大廚做出的符合大夥口味的菜肴一一端了上來,胡餅美味,胡羹鮮香,後來上的羌煮貊炙、羊盤腸雌解更是大受讚賞,店主又著人抬上兩壇上了保存許久的葡萄酒,然後對阿史那瑕施禮道:“公主看上咱們‘太白居’,那是‘太白居’的榮幸,今日的菜肴小店免費贈送,還請各位盡情品嚐。”阿史那瑕客套了幾句,店主才下去了。
午後李湛等人回太白居,各自叮囑想辦法搞到夜間通行令牌。李岩見阿史那瑕倦了,也便回屋休息,思量是不是要找周二想想辦法。不多時聽得屋外敲門之聲,李岩打開房門,陳九見了他,問道:“公子事務繁忙,平日都無閑暇,在下知曉公子說要學習樂曲是救人的借口,卻也不敢懈怠,公子若有需求,隻管吩咐便是。”
李岩心中一動,他自幼讀書習劍,哪裏起過學習樂曲的心思,隻是如今長隨阿史那瑕,若是一竅不通太也說不過去了,正好閑來無事,便向陳九請教一些樂理。陳九的水準與阿史那瑕相比,其差距又豈能以道裏計,不過用來教授李岩卻是正好,便如學武也要從根基練起一樣。
約莫過了半個多時辰,李岩可以洞簫簡單吹上幾個連串音節,陳九擦了一把汗,心道據說這位李公子是個武學好手,學樂器的資質可真不怎麽樣,當下說道:“公子也不必著急,跟這個資質嘛……跟這個勤加練習還是有關係的,日後循序漸進練習便是了。”
李岩尷尬地丟下洞簫,他自詡資質尚可,不料學樂器時卻受到如此打擊,好在他也隻是想在阿史那瑕撫琴時能聽得明白便是,倒沒想過於此一道上有所發展。卻聽得陳九又道:“方才在下見公子麵色鬱鬱,若有什麽憂慮之處盡管說起,在下未必能為公子分憂,說不定也能給公子小小的啟發。”
阿史那瑕哼了一聲,自顧回去撫琴。崒幹在後麵叫道:“公主,青崖武功高強,實是咱們平定內亂的一大助力,我將他邀來,當居首功啊。”阿史那瑕嗔道:“你們二人狼狽為奸……”話未說完,自己先笑了起來。
卻見崒幹拍了拍腦袋,苦惱地說了聲:“纏人的又來了。”話音未落,聽得宇文商的聲音道:“聽聞三位在此撫琴品茶,吾未經通報不請自來,還請見諒。”
阿史那瑕、李岩見了宇文商,也都起身施了一禮,崒幹卻自來熟的道:“趙王瞞得我們好苦啊。”宇文商笑道:“那可未必,想是公主早就猜到我的身份了,不然在乾陽宮時絲毫不見驚訝。”阿史那瑕正色說道:“初見趙王,但覺氣度恢弘,舉止合禮,雖未猜到真正身份,也知是長居高位之人。待在乾陽殿見得真身,方覺正該如此,有什麽好驚詫的。請上座。”
宇文商一麵入座一麵笑道:“公主如此直爽,之前倒是顯得宇文商小器了。今日過來也無特別的事情,隻是探望一下公主,本想請公主見諒隱瞞之罪,如今看來也無必要了。”
他言語中說道前來探望公主,正常情況下崒幹和李岩便要回避了,崒幹一貫以粗野形象示人,隻是裝作不知,還拉了李岩作陪。阿史那瑕看出氣氛尷尬,卻也不點破,更與崒幹說些西州情勢,崒幹趁機追問出兵相助之事,宇文商更無由頭趕他走了。其實宇文商樣貌俊秀,又溫文有禮,所知也多,與他談起話來如沐春風,實在是個讓人討厭不起來的人物。隻是崒幹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對他怎麽也不喜歡;李岩原本對宇文商頗有好感,隻是怎麽也接受不了他的處事方法,再加上心中莫名的情愫,麵對宇文商時就有一種隱隱的排斥。
一時之間,阿史那瑕完美得甚至有些過度的待客禮節,崒幹玩笑中的似近實遠,李岩在旁邊的默不作聲,都讓宇文商感到一種特異的氛圍在漫延。到得最後,宇文商說完了說有自己能想到的攀談的理由,隻得說道:“少時我還要進宮麵見陛下,但此來未曾聞得公主琴聲,實是不忍離去啊。”阿史那瑕輕笑道:“這有何難,且聽瑕為趙王奏上一曲送行。”說完平心靜氣,素手輕撥,一曲天籟似水般流淌出來。阿史那瑕琴藝高超,又精通諸般樂器,《送君歸》間雜各種手法心得,直聽得宇文商如癡如醉,崒幹和李岩這樣不通樂理之人也不禁陷於悠揚琴聲中不可自拔。
一曲終了,宇文商、崒幹、李岩三人如夢方醒,才發覺琴聲一起,時間竟過得如此之快。宇文商起身告辭。
送走了宇文商回到院中,阿史那瑕佯怒道:“別以為我看不出來,宇文商關乎平定部族內亂的大計,你們如此待他,也不怕耽誤大事。”崒幹卻道:“好似公主的待客之道便能拉攏住他一般。”二人互相瞪視,忽而都笑了起來。
李岩在旁看得清楚,發現宇文商雖有好逑之意,但阿史那瑕並無於飛之心,心中也是頗為歡喜。當下他又稱讚了公主這一曲《送君歸》,卻聽阿史那瑕道:“《送君歸》嘛,那也不算得什麽,送別真正重要的人,卻是要奏《訴離情》。”說著她悠然神往,神思竟似飛到天外了一般。李岩見了她神情,也不知該如何接下去。
當日再無事端,第二天巳時剛過半,李岩、崒幹正在阿史那瑕房中商討麵見李湛之事,便有人前來通稟,說是“太白居”的人來了。待得迎進院中,卻發現烏壓壓一片人,為首的正是店主,指著一個肥頭大耳朵的人說道:“這是咱們店的大廚,聽聞公主喜歡咱們這裏的‘蜜汁羊腿’,唯恐做好送來影響味道,非要來這裏現做,一應用具皆已搬來,公主隻需等候便是。”李岩卻見旁邊挑著餐具的正是李湛以及作男子打扮的楊嵐。李湛見他看了過來,便對他微微一笑,算是打過招呼。
當下阿史那瑕讓通事舍人幫忙安置,卻找機會引了李湛、楊嵐入室,隻留了崒幹在外警戒。方到室內,李湛便道:“九兒,多年不見,你也長大了。”阿史那瑕眼角有些濕潤,輕輕說道:“三哥,這些年來你過的可好?”李湛道了好,又讓楊嵐過來拜見,說是師父的女兒。其實她們幼時相識,隻是最後一次見麵時阿史那瑕五歲不到,楊嵐也隻三歲而已。阿史那瑕輕歎道:“第一次見的時候你還是個小不點,見楊叔父抱著我硬是不依不饒呢。如今你也出落得這般大了。我聽青崖說過,你曾擊殺號稱‘南槍王’的驚鴻槍江照晚,叔父後繼有人,實是可喜可賀。”說著又說了些舊時趣事。事隔經年,兩人的記憶都有些模糊了,但此番談來,往事竟似又曆曆在目。楊嵐心思通透,隻是不善言辭,多數時間都是阿史那瑕在說,楊嵐在聽。李湛在旁偶然插一句,幫助她二人糾正記憶。李岩倒徹底成了看客,平時阿史那瑕在他心中如同天人一般,如今聽她與舊友聊天,才知道原來這樣的人也會有幼時牽掛,看到兒時玩伴也會變回一個普通少女。
最後李湛方道:“九兒,你這般兒女情態,可作不得草原霸主。”阿史那瑕收斂神思,道:“說起正事,我可不會顧及這些情分的。”看神情儼然已回複到一部之主的身份。
李湛道:“我見了青崖在‘太白居’的留信,獲知九兒想要見我,不知道有什麽事情。”阿史那瑕想是早就打好腹稿,直接道:“不知道流光此番事了,是否還有實力助我平定部族內亂?”李湛笑道:“怎麽,我得到的消息是你已準備與宇文信結盟了,甚至於燕皇也有出兵的許諾,為何又找到我這個見不得光的人。”
阿史那瑕冷笑道:“與宇文信締結盟約無異於與虎謀皮。來日刀兵一起,宇文信必是首當其衝,無論哪方占得先手,都不會放過他;至於燕皇嘛,他要的是我替他鎮守西方,我們部族會死多少人都不會在他的考慮之中,或許死得越多越好呢,互相沒有信任可言,如何合作。”這般直承其短,說明自己並無更好選擇的談判方式實是奇特。
李湛想是對這些情形早已了然於胸,當即說道:“實不相瞞,十餘年來我並非坐困愁城,宇文信受限於財力兵力,根本無力圍困,早在七年前流光勢力便沿海至明州、泉州深入南方內地。即便這一次流光不保,我依然有實力拿出一支力量,來助你平定內亂……”說道此便住口不言,要看阿史那瑕作何承諾。
阿史那瑕道:“看來三哥也是誌懷高遠。如此我也實話實說,我族中情勢雖然惡劣,卻並非全無轉機。錯就錯在我還在,他們便妄起爭端,卻又實力分散,沒有任意一人有實力一統部族,這其中隻怕也有燕皇在推波助瀾。部族內戰甚久,人心思定,我隻需一支精銳,能夠擒賊擒王,拿下作亂的各個小汗即可,剩下我自有辦法收服。到時我們突厥實力仍在,可以互為臂助。到得天下生變,你趁勢而起,我們共擊楚、燕,最後你複故國,我得草原。至於之後如何,此刻也顧不得那麽多了。你看如何?”
李湛歎道:“九兒確實長大了。雖然你我所圖必然困難重重,但既然選了這條路,又何懼艱險。罷了罷了,到時我便精選高手,由師妹帶領,對手便是有宗師高手坐鎮也不懼。”阿史那瑕點了點頭:“如此甚好,那便等流光之戰結束,看看能在暗中幫得到你什麽,此刻便任由他們自己鬥去。”
李湛與阿史那瑕事情商量完畢,問起了天樞的情形。
阿史那瑕歎了口氣,說道:“非要取回‘黃龍泣血’不可麽?”待他看到李湛與楊嵐不容置疑的眼神,退而求其次道:“也許再過幾年,你便能光明正大重入天都,到時候取回不是易如反掌麽?”李湛歎了口氣,道:“可惜了,二十年之期已不足三年了。當日師父戰至最後,立下誓言廿載之內取回‘黃龍泣血’,我們便一定要做到。即便為了明哲保身,有些事情也必須去做,恰好這便是一件。”或許對多數胸懷大誌的人來說,為了最終的目標,沒有什麽是不可以妥協的,李湛卻有自己的堅持,李岩最敬佩李湛的就是這被大多數人稱之為“傻”的一點。
眼看沒有轉圜的餘地,阿史那瑕示意李岩據實已告。李岩仔細回想了一下當時的情景,逐漸將天樞的情況說了出來:整個天樞廣場沒有任何遮擋物,天樞周邊三丈方圓應該設有警示機關,一旦觸及,處於皇城上的射聲軍便會引弓發箭。普通弩箭也就算了,但是伏遠弩射程既遠,威力又大,被這等大殺器盯上便是九死一生。另天樞側應有地下藏兵之所,上次就是佛心宗鏡海出來阻擋,此外不知還有多少高手藏匿其中。
上有弓弩,注定不能大批人手靠近天樞,不然就是活生生的靶子;下麵又有鏡海那樣的高手守衛,單打獨鬥又有誰能在頃刻之間將他解決,一旦纏鬥起來,便是想脫身也難了。李湛、楊嵐聽李岩說完情況,一時之間也不知從何下手,隻能從從長計議。
又考慮到一時難以定計,今日計策可一不可再,實是不便商談,最好能有夜間通行之法,巡夜金吾還好說,都有固定路線,隻是設在各坊的武侯鋪中常備兵士就很難瞞過了。李岩上次夜間行走,便是先被隱在鋪中的武侯發現,後又被巡夜金吾給圍上,若是沒有蘇憲的令牌便是一場牢獄之災。看來最穩妥的方法莫過於取得通行令牌,宇文商府上肯定是有的,隻是卻不能問他要,一時很是發愁,隻得說容後各想辦法了。
阿史那瑕忽地笑道:“今日雖有事情不順遂,卻也有一樁好事。送你一件東西,得了必然歡喜。”不顧驚詫,說著從箱中取出一柄長劍遞給李湛。李湛一看,驚呼道:“湛盧!怎麽會在你這裏?”阿史那瑕道:“你卻了不起,我半晌才確定是湛盧,你一看就知道了。”
李湛搖頭道:“這柄劍我再熟悉不過了,本是祖上傳下來的帝王佩劍,隻是近三代都未曾佩帶過,一直放在武庫,也逐漸不為人知了。小時候我跟師父學了武功,喜歡在武庫出沒,當時便很喜歡這柄劍。有一次我給這柄劍偷偷換了個劍鞘,想蒙混著帶出去,結果被師父發現了,便罰我站槍樁三個時辰,最後告訴我說此劍為王者之劍,隻有帝王才可佩帶。隻是送回去的時候我找不著原來的劍鞘了,結果又被師父罰了一次。因此我隻要看到這個劍鞘,就知道是湛盧了。至於帶你看到這把劍,那就是後來的事情,你還能記得此劍,已算極為了得了。至於後來天都淪陷,出走時太過匆忙,也沒來的攜帶,就此不知所蹤,想來落在了宇文信的手中,今日竟又見到。”說完輕輕將長劍抽了出來,注入內力,輕輕舞動,柔和剛正的劍氣激發而出。
阿史那瑕道:“實話說來我也不敢居功。前日裏青崖在文成殿與武瀛比武贏得個滿堂彩,結果宇文信就將此劍賜了給他,他聽說此劍是你祖上之物,便有意歸還。隻是青崖仁厚,不願自己落你人情,便讓我轉交與你了。”李湛心情大好,看著李岩扭捏的申請,哈哈大笑,:“我本來就認為青崖來日必非池中之物,早想為你說門親事,如今看來是不必了。”阿史那瑕嗔道:“你若再胡說八道,此劍還我!”李湛道:“送出去的東西還想要回來麽?”
李岩趕緊把話岔開:“要說此劍能到師兄手裏,可真是太過巧合。昨日裏我在南市遇到順平公主,她說楚帝原本賞賜的不是這柄劍,這柄劍是她挑選的。還說她本來選的是赤霄,之後一個叫洪連的太監不準,才又換了不太起眼的此劍。”
楊嵐一直默不作聲,此時說道:“或許這便是天意,要讓湛盧回到它主人手中。有了此劍,將來起事便更加名正言順了。”
李湛收劍入鞘,恭恭敬敬向阿史那瑕行了一禮,又向李岩行了一禮。阿史那瑕坦然受了,李岩要躲開,卻被阿史那瑕拽住,受完這一禮。李湛起身對李岩道:“這柄劍對吾等而言,絕非一柄劍而已,就好比‘黃龍泣血’一樣。你是受得起這一禮的。”又對阿史那瑕說:“九兒,贈劍之情李湛永遠銘刻在心,將來無論何種境地,我都不會對你兵刃相向。”阿史那瑕正色道:“我也希望來日能和平相處,決不會以此為要挾,來觸你底線。”
此番李湛與阿史那瑕曆經波折終於見麵,三言兩語之間訂立盟約,或許過不得許多年,雙方都將成為宰割天下的霸主。到時也不知道他們是否都還記得,那個風虎雲龍的開端,僅僅是在天都四方館的驛居之內發生,旁觀的也僅僅隻有李岩與楊嵐而已。
此後雙方各自介紹了一些自身兵力的情況,互道些別來之情,不覺午時正中。各種菜肴已準備就緒,阿史那瑕吩咐一聲,充滿西域風情的“蜜汁羊腿”被端了上來,阿史那瑕麾下眾武士見了不由得饞涎欲滴。來到天都以後雖然比往日風餐露宿好了許多,四方館一應供應俱全,但是這些純正故土風味的食物卻不易吃得上。阿史那瑕一聲令下,眾武士蜂擁而上,將端上來的五條羊腿哄搶一空,接著“太白居”大廚做出的符合大夥口味的菜肴一一端了上來,胡餅美味,胡羹鮮香,後來上的羌煮貊炙、羊盤腸雌解更是大受讚賞,店主又著人抬上兩壇上了保存許久的葡萄酒,然後對阿史那瑕施禮道:“公主看上咱們‘太白居’,那是‘太白居’的榮幸,今日的菜肴小店免費贈送,還請各位盡情品嚐。”阿史那瑕客套了幾句,店主才下去了。
午後李湛等人回太白居,各自叮囑想辦法搞到夜間通行令牌。李岩見阿史那瑕倦了,也便回屋休息,思量是不是要找周二想想辦法。不多時聽得屋外敲門之聲,李岩打開房門,陳九見了他,問道:“公子事務繁忙,平日都無閑暇,在下知曉公子說要學習樂曲是救人的借口,卻也不敢懈怠,公子若有需求,隻管吩咐便是。”
李岩心中一動,他自幼讀書習劍,哪裏起過學習樂曲的心思,隻是如今長隨阿史那瑕,若是一竅不通太也說不過去了,正好閑來無事,便向陳九請教一些樂理。陳九的水準與阿史那瑕相比,其差距又豈能以道裏計,不過用來教授李岩卻是正好,便如學武也要從根基練起一樣。
約莫過了半個多時辰,李岩可以洞簫簡單吹上幾個連串音節,陳九擦了一把汗,心道據說這位李公子是個武學好手,學樂器的資質可真不怎麽樣,當下說道:“公子也不必著急,跟這個資質嘛……跟這個勤加練習還是有關係的,日後循序漸進練習便是了。”
李岩尷尬地丟下洞簫,他自詡資質尚可,不料學樂器時卻受到如此打擊,好在他也隻是想在阿史那瑕撫琴時能聽得明白便是,倒沒想過於此一道上有所發展。卻聽得陳九又道:“方才在下見公子麵色鬱鬱,若有什麽憂慮之處盡管說起,在下未必能為公子分憂,說不定也能給公子小小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