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鋒一轉,楊嵐忽然問道:“薛娘子,我傷勢究竟如何,內力是否有望複原,還請你直言,我也好心中有數。”楊嵐昏迷次日便已醒來,在薛晴妙手靈藥的醫治之下,雖說胸口仍是隱隱作痛,但早就可以行動自如,唯獨每一提運真力,便覺體內真力不受控製胡亂奔湧,五內如沸。本以為是重傷未愈,誰知兩日間這種情況絲毫沒有好轉,再加上薛晴言辭閃爍,心中已有預感,此時突然問了出來。
李岩隻是聽薛晴隨口說了一句,才是也凝神靜聽究竟如何。
薛晴講故事時的神采暗了下去,半晌才道:“實不相瞞,我醫術淺陋,能恢複娘子傷勢已是我的極限,至於功力如何複原,卻是束手無策。不過好在娘子經脈未曾受損,內力也並未失去,隻是我嚐試用金針刺穴之法引動你真氣,卻發現完全不能控製,也不知是何故。”
楊嵐點點頭說道:“不錯,我自己也調動不了,一運真氣就覺得氣血奔湧。不過也好,至少不是經脈斷裂的惡劣局勢,人貴知足,此番保住性命已是僥天之幸,況且未至絕境。還是多謝薛娘子和諸位費心了。”說話之間神色淡然,雖有失落,但遠遠稱不上悲傷。
內力真氣對習武之人來說乃是攻敵自守的根本,若是尋常人陡然得知自己失去內力,呼天搶地有之,借酒澆愁有之,更何況楊嵐這樣年輕且可以稱得上宗師的高手。四人看她神情氣度,才知她能有今日成就絕非幸至,這般心胸絕然稱得上天下少有。
半晌宇文漣漪才歎道:“故龍武大將軍有女如此,想必九泉之下也無憾了。”
春風得意時看人,潦倒落拓時看人,都能見人心性。她心中對楊燁評價之高異於常人,適才聞得楊嵐必定震驚天下的戰績時也隻是驚詫而已,此時能發此言,足見感觸之深。
楊嵐沉默一會兒,忽道:“公主高義,楊嵐來日自有報答。但有一事自須言明,公主救了我跟師兄兩條性命,我便以三條還之。我曾立誓,有生之年必誅宇文信。如今我可承諾,無論何種境地,我都會放過宇文信三次。公主此時若是後悔,便將我一劍殺死在這裏,流光也不會向公主尋仇。”
宇文漣漪自打知道她是楊燁之女後,一直心存矛盾。憐她幼年失祜,敬她英風傲骨,卻又知她與自家仇怨絕非輕易可解。本意出言懇請,話到嘴邊隻道:“軍國之爭,生死存滅,各有各的命數。戰場之上刀槍無眼,如此謝過楊娘子了。”她也並非不諳世事,知曉自打父親走上這條路之後,必然會有因果循環。隻是理解歸理解,並不代表可以坦然接受,隻盼那一天能盡量晚一些時日到來。
旁邊的阿史那瑕道:“婉兒,我有一支樂曲,吹給你聽著試試。”其他人一怔,想不到楊嵐還有這麽一個柔弱的名字。楊嵐性格堅忍,她這個父母用來稱呼她的小名兒,自打雙親去世之後再也沒有人喊過,便是李湛也向來以“師妹”相稱,一時聽到竟有隔世之感。李岩顧不得驚訝,說道:“公主的‘飛天曲’向有奇效,師妹可以試下。”她知道阿史那瑕與楊嵐幼時便相識,自然可以稱呼她小名兒,自己可不敢唐突。楊嵐道:“那便多謝了。!”
阿史那瑕未帶胡笳,讓宇文漣漪幫忙尋了支洞簫來,試吹幾聲,示意楊嵐凝神靜聽。接下來一支悠揚樂曲響起。李岩聽得清楚,正是之前聽過兩次的“飛天曲”,隻是此刻自身真氣沒有任何感應,也不知阿史那瑕采用了什麽秘法,竟然可以讓樂曲僅僅影響到個人。
楊嵐聽在耳中樂曲截然不同,激越的曲調輕易就調動了她散亂在經脈各處的真氣,引導著走向各處重要竅穴。開始倒還正常,真氣一歸竅穴,不知為何如脫韁野馬一般亂竄起來,楊嵐臉色一白,吐出一口鮮血。阿史那瑕見狀趕忙停止吹奏,薛晴早就蓄勢待發,解開她衣襟以金針刺穴之法助他平息氣血,李岩趕忙轉過頭去。
阿史那瑕不料竟是這般結果,一時之間不知是該上前為楊嵐推宮過血,還是不要輕舉妄動,宇文漣漪也是如此。
薛晴出手飛快,認穴極準,片刻之間已刺下去二十餘支金針。隨著針越來越多,手上也越來越覺著吃力,覺著楊嵐體內似有一股極強的勁力抵抗一般。這次楊嵐的內息是由“飛天曲”引動,“飛天曲”本就有感應增強功力運轉的效果,此時竟停止不下來。楊嵐身上大汗淋漓,長發無風而動。阿史那瑕看著不對,上前一把將薛晴推開,幾乎在同時,紮在楊嵐身上的金針急速射出,隻聽破空之聲便知力道強勁,如同高手發射一般。
好在阿史那瑕有了準備,身如舞蹈一般飛旋一圈,掌上袖中已將射向薛晴的十餘支金針盡數收下,正是她的絕學“祈天舞”。另有幾支朝向李岩射去的金針也被宇文漣漪發出銀針擊落,薛晴本身精於暗器,“落梅風”更是天下一絕,此刻見宇文漣漪出手,竟是完全不落下風的高明手法,沒想到她也是暗器高手。
這時楊嵐身上奔湧的真氣停了下來,片刻之間汗水已濕透長衣。阿史那瑕很是愧疚,忙上前問楊嵐感覺如何,楊嵐說道比適才好了一些,隻是自己一運內力仍是氣血翻湧,看來還是不成。
薛晴又上去為她把脈,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麽原因,最後說道:“看來隻能讓阿爺診治一下看看什麽情況再說了,今日天色已晚,明日我便去三崤請阿爺出山。”楊嵐道:“不敢請問令尊何人?”薛晴說了。楊嵐道:“原來薛娘子竟是‘庸醫’傳人,怪不得醫術如此高明,楊嵐失敬了。”薛晴連道不敢。
楊嵐又道:“不敢勞薛前輩大駕,這兩日我身體已好得差不多,薛娘子指個去處,我自行去便是了。”李岩忽道:“家師當年功力被封,他後來憑借至純的‘三昧真火’將封鎖一一煉化,待過得兩日傷勢好轉,一麵護送師妹去三崤,一麵西去請教師尊,看他是否有辦法。咱們雙管齊下,定能治好師妹病痛。”宇文漣漪跟阿史那瑕都點頭說是。薛晴卻道:“你這傷勢我製至少要一兩個月才能好,阿爺若是肯出手,保你一個月好個差不多,你還是跟楊娘子一起去求醫,我自陪青山去見你們師父就是了。”
相比之下,薛晴的建議更為合理,眾人都稱讚起來。宇文漣漪見大家興致都好,便說道去張羅些飯菜,先去了。正好有些話不太好當著她說,大家這才商量起來。先是要讓張大通與翠屏回來,之後張大通與薛晴護送李、楊二人去三崤,翠屏便送去與韓琦團聚,順道告訴李湛楊嵐近況,省得他擔心。商量完畢,阿史那瑕安排了崒幹去辦妥此事。
不多時宇文漣漪說道在自己房中擺好宴席,讓楊嵐、李岩換了身衣服好掩人耳目。李岩倒沒什麽,由於包紮的緣故,頂多是身材臃腫了些。楊嵐換完衣服出來,大家直接驚呆了。她身材與宇文漣漪相若,此時穿了一件她的霓裳,臉上薄施脂粉,頭上長發挽起插著一支步搖,薛晴又用眉筆輕輕將她原本英挺的長眉畫彎,這下又多了一絲柔媚。李岩原本端著一杯茶水在喝,他本非登徒浪子,一則楊嵐這個造型確實美比姑射仙人,二則與她之前妝容相比反差也太大,結果一愣之下,茶水沒喝進嘴裏多少,多數都灑在衣服上,登時遭了薛晴無數白眼,引得宇文漣漪跟阿史那瑕掩口而笑。
其實宇文漣漪跟阿史那瑕也有些看呆了。阿史那瑕看她這身裝束,才將十餘年前自己見到就欺負的那個粉妝玉琢的女孩與當前這個人重疊起來,此次天都重逢,大多數見到的她都是身上帶著一股鋒銳之氣,心裏描繪她的時候也隻能想到“傲骨”、“鋒芒”等詞匯,她的經曆終將使她與當年那個有人嗬護的女孩漸行漸遠,直到再也不像一個人。
宇文漣漪隻是由衷的讚歎,忍不住脫口而出:“娘子這麽一出來,我見到的那些佳麗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她一跟頭發絲兒。”她卻是見過不少美人的,不說後宮三千,便是王侯將相的夫人侍妾也見過不少,哪一個不是少有的佳人,卻是真真也拍馬難及。
大家這麽一來,強如宗師也敢直麵的楊嵐竟有些害羞,最終還是薛晴道自己早就餓了,吵著入席,才緩解了尷尬。席間李岩問起賑災的情況,宇文漣漪說道效果尚可,雖然近日大雨連降,由於準備充足也沒有釀成禍患,加上今日各方捐獻,糧食也夠撐上個把月,朝中也在商議從難民中選出精壯修築河堤的事情,一切都在朝好的局勢發展。李岩才放下心來。阿史那瑕道:“就你操心多,還是養好自己的傷是正經。”李岩聞言一笑也不狡辯。
薛晴與宇文漣漪似是察覺什麽苗頭,不住打趣二人。李岩有些招架不住,阿史那瑕卻是神態自若。隻有楊嵐看著李岩,若有所思。她聽聞李岩一直在賑災充當重要角色,隻道是一時善心發作。此時他自己都好不利索,還能惦記城外難民,也算是異數了。
第二日李岩的身體又稍微好了些,已經能夠自己下地走動,隻是動作稍微劇烈一點就疼得厲害。他提出要去拜會一下魏璿,過兩日就要離開天都,世事多變,之後還能不能再見要看天意了,雖然事情未成,他也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楊嵐聽了也說要同去,拜會一下亡父故友。之後阿史那瑕也說同去,最終宇文漣漪安排了一輛馬車,拉上三人去往建春門。
卻說前日夜間,得知兩名受了重傷的敵手突然消失,宇文信大發雷霆。天亮後在那一段水域也沒有打撈出屍體,上下有兩處是有人製造混亂,但是無論身形武功都不是那兩人,也不可能有人受了那般重的傷還能鬧出好大動靜。當時各鋪武侯全都調動起來,禁軍在城中各坊市街道不斷巡邏搜查,始終沒有發現任何蹤跡,兩名年輕高手就是莫名消失在附近不見了。
褚北辰做了最大膽的猜測——逃犯極有可能躲在了最易藏身的順平公主府。他上府去搜查卻被公主一口回絕,無奈之餘去向皇帝請命,宇文信卻懷疑他推卸責任,怒斥一頓了事。最後反應過來,也隻是叮囑他偷偷派人在府外盯著便是。
這一天他得到消息,說是公主府閉門幾日,今日出來一輛馬車,奔建春門去了。褚北辰隻道對方要從建春門逃走,考慮到公主府的車駕向來無人敢攔,他也不顧路上行人,隻是快馬加鞭趕到,至於在道上遭了多少惡毒咒罵卻是管不了了。好在在車駕剛過南市向東沒多遠就趕上了,他問了跟蹤的軍士,確定中途無人下車,才策馬上前攔住去路。也不待馬夫嗬斥,上前一把掀起車簾,口中說道:“公主,陛下有急事召請……”
然則車中情形大出意料。阿史那瑕居中而坐,冷冷盯著他;李岩五指虛握,似欲動手,卻被阿史那瑕出手按住;另一邊坐著一個絕色美人,眉若遠山含黛,目似秋水橫波,頭上步搖一晃一晃,盡顯嬌弱,隻看身形便知沒有內力在身。
一男一女倒是對得上,男子像是李岩,女子卻絕不會是阿史那瑕,另一個女子身上沒有武功,更是不可能,看來此番確是懷疑錯了。褚北辰心念電轉之間,也不顧日後公主會在陛下麵前找他麻煩,哈哈一笑道:“懷瑜公主也在啊,在下找的卻是順平公主。既然順平公主不在,在下別處尋找便了。”說著不待對方出言諷刺,下車策馬一溜煙走了。車內阿史那瑕笑道:“以後婉兒就這身裝束出去,任是誰也識不出你的真正身份了。還好我今日堅持讓你如此穿著,不然隻怕要惹那廝懷疑,那可糟糕了。”
三人說話之間,馬車已經到了建春門魏璿家中,門卻是鎖著,隻道是他出去辦事了,結果等了半天,也沒見人回來。向路人詢問,又都三緘其口,李岩更是疑惑,直接去坊內武侯鋪詢問。
本來武侯見他衣著光鮮還挺客氣,待問起魏璿行蹤時,武侯眉毛都斜了起來,恨不得將他趕出去。還好臨行前宇文漣漪怕有麻煩,給了她一麵公主府的令牌,李岩出示了下,武侯看著四周沒人,萬般無奈之下才吞吞吐吐說了出來。說道前幾天收到上麵傳下來的命令,說是夜間早點關閉坊門,聽到什麽動靜也莫要多事。他本來覺著好奇,隨口多問了幾句,結果挨了好一頓訓斥。當天晚上便聽到魏璿家中有動靜,第二日去看時,魏璿院門緊鎖,他大著膽子翻牆進去,屋中又是血跡又是翻得一片狼藉,魏璿蹤影全無。他當時害怕得厲害就趕緊走了。後來賭輸了錢,手頭有點緊,就想著去魏璿家裏看看有什麽值錢的東西,翻牆進去卻發現血跡沒有了,翻成一片的屋子也收拾得整整齊齊的,覺著事情不簡單,什麽東西也沒敢拿就出來了。
李岩聽到此處皺了皺眉,問道:“會不會是魏璿去而複返,自己收拾好屋子離開的?”武侯搖頭搖得撥浪鼓一般,說道:“絕無可能,即便是魏璿回來,以他邋遢的性子也不可能收拾得那般整潔。”李岩想了想幾次見魏璿時的情景,確實如此,謝過武侯去了。
回到車內,他將此事說與二人聽。阿史那瑕沉思一會,道:“走,咱們回去。”李岩雖想進去一探究竟,但也知道光天化日之下行動多有不便,隻能回轉。路上想起上次分別時魏璿說的話,隻怕他已經猜到自己接下來的遭遇,提前做好了準備。一念至此,李岩歸心似箭,恨不得插翅飛回去,找出魏璿給他的留書,看看上麵到底交代了何事。阿史那瑕、楊嵐見他心事重重,定有事情,且路上眼多耳雜,也隻是岔開話題說了些別的。
回到府中還沒來得及收拾,有下人前來通稟說,晚會兒趙王和公主一同回來,邀懷瑜公主赴宴。李岩、阿史那瑕對視一眼,趙王有幾日沒來糾纏,今日怎麽又來了。阿史那瑕沉思片刻,讓李岩、楊嵐作好出席的準備,今日照了麵不被趙王懷疑,日後在天都行走,無過錯的情況下便是京兆尹也管不了。
別過二女,李岩回到房中,取出魏璿留書讀了起來,越看越是心中鬱積。書中寫道:“如晤:君觀此信時想必吾已遭不測。吾一生未曾行過善事,然能得見紅顏,結識英雄,上天眷顧多矣。吾生平別無所長,唯奇技淫巧而已,如今卻也因此罪人,恐將死無葬身之地。所慮者,一身所學所傳非人,一身所學絕於吾後。劉方此子狼子野心,得我技藝十之七八,日後若為害天下,勿忘昔日之言。吾一身所學精要已錄成冊,藏於坊內西北井下十五塊青磚內,君為我選良才傳之,九泉之下無憾矣。德才之辯從古而今,吾已嚐惡果,君務必慎重。”落款是“知名不具”。
李岩隻是聽薛晴隨口說了一句,才是也凝神靜聽究竟如何。
薛晴講故事時的神采暗了下去,半晌才道:“實不相瞞,我醫術淺陋,能恢複娘子傷勢已是我的極限,至於功力如何複原,卻是束手無策。不過好在娘子經脈未曾受損,內力也並未失去,隻是我嚐試用金針刺穴之法引動你真氣,卻發現完全不能控製,也不知是何故。”
楊嵐點點頭說道:“不錯,我自己也調動不了,一運真氣就覺得氣血奔湧。不過也好,至少不是經脈斷裂的惡劣局勢,人貴知足,此番保住性命已是僥天之幸,況且未至絕境。還是多謝薛娘子和諸位費心了。”說話之間神色淡然,雖有失落,但遠遠稱不上悲傷。
內力真氣對習武之人來說乃是攻敵自守的根本,若是尋常人陡然得知自己失去內力,呼天搶地有之,借酒澆愁有之,更何況楊嵐這樣年輕且可以稱得上宗師的高手。四人看她神情氣度,才知她能有今日成就絕非幸至,這般心胸絕然稱得上天下少有。
半晌宇文漣漪才歎道:“故龍武大將軍有女如此,想必九泉之下也無憾了。”
春風得意時看人,潦倒落拓時看人,都能見人心性。她心中對楊燁評價之高異於常人,適才聞得楊嵐必定震驚天下的戰績時也隻是驚詫而已,此時能發此言,足見感觸之深。
楊嵐沉默一會兒,忽道:“公主高義,楊嵐來日自有報答。但有一事自須言明,公主救了我跟師兄兩條性命,我便以三條還之。我曾立誓,有生之年必誅宇文信。如今我可承諾,無論何種境地,我都會放過宇文信三次。公主此時若是後悔,便將我一劍殺死在這裏,流光也不會向公主尋仇。”
宇文漣漪自打知道她是楊燁之女後,一直心存矛盾。憐她幼年失祜,敬她英風傲骨,卻又知她與自家仇怨絕非輕易可解。本意出言懇請,話到嘴邊隻道:“軍國之爭,生死存滅,各有各的命數。戰場之上刀槍無眼,如此謝過楊娘子了。”她也並非不諳世事,知曉自打父親走上這條路之後,必然會有因果循環。隻是理解歸理解,並不代表可以坦然接受,隻盼那一天能盡量晚一些時日到來。
旁邊的阿史那瑕道:“婉兒,我有一支樂曲,吹給你聽著試試。”其他人一怔,想不到楊嵐還有這麽一個柔弱的名字。楊嵐性格堅忍,她這個父母用來稱呼她的小名兒,自打雙親去世之後再也沒有人喊過,便是李湛也向來以“師妹”相稱,一時聽到竟有隔世之感。李岩顧不得驚訝,說道:“公主的‘飛天曲’向有奇效,師妹可以試下。”她知道阿史那瑕與楊嵐幼時便相識,自然可以稱呼她小名兒,自己可不敢唐突。楊嵐道:“那便多謝了。!”
阿史那瑕未帶胡笳,讓宇文漣漪幫忙尋了支洞簫來,試吹幾聲,示意楊嵐凝神靜聽。接下來一支悠揚樂曲響起。李岩聽得清楚,正是之前聽過兩次的“飛天曲”,隻是此刻自身真氣沒有任何感應,也不知阿史那瑕采用了什麽秘法,竟然可以讓樂曲僅僅影響到個人。
楊嵐聽在耳中樂曲截然不同,激越的曲調輕易就調動了她散亂在經脈各處的真氣,引導著走向各處重要竅穴。開始倒還正常,真氣一歸竅穴,不知為何如脫韁野馬一般亂竄起來,楊嵐臉色一白,吐出一口鮮血。阿史那瑕見狀趕忙停止吹奏,薛晴早就蓄勢待發,解開她衣襟以金針刺穴之法助他平息氣血,李岩趕忙轉過頭去。
阿史那瑕不料竟是這般結果,一時之間不知是該上前為楊嵐推宮過血,還是不要輕舉妄動,宇文漣漪也是如此。
薛晴出手飛快,認穴極準,片刻之間已刺下去二十餘支金針。隨著針越來越多,手上也越來越覺著吃力,覺著楊嵐體內似有一股極強的勁力抵抗一般。這次楊嵐的內息是由“飛天曲”引動,“飛天曲”本就有感應增強功力運轉的效果,此時竟停止不下來。楊嵐身上大汗淋漓,長發無風而動。阿史那瑕看著不對,上前一把將薛晴推開,幾乎在同時,紮在楊嵐身上的金針急速射出,隻聽破空之聲便知力道強勁,如同高手發射一般。
好在阿史那瑕有了準備,身如舞蹈一般飛旋一圈,掌上袖中已將射向薛晴的十餘支金針盡數收下,正是她的絕學“祈天舞”。另有幾支朝向李岩射去的金針也被宇文漣漪發出銀針擊落,薛晴本身精於暗器,“落梅風”更是天下一絕,此刻見宇文漣漪出手,竟是完全不落下風的高明手法,沒想到她也是暗器高手。
這時楊嵐身上奔湧的真氣停了下來,片刻之間汗水已濕透長衣。阿史那瑕很是愧疚,忙上前問楊嵐感覺如何,楊嵐說道比適才好了一些,隻是自己一運內力仍是氣血翻湧,看來還是不成。
薛晴又上去為她把脈,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麽原因,最後說道:“看來隻能讓阿爺診治一下看看什麽情況再說了,今日天色已晚,明日我便去三崤請阿爺出山。”楊嵐道:“不敢請問令尊何人?”薛晴說了。楊嵐道:“原來薛娘子竟是‘庸醫’傳人,怪不得醫術如此高明,楊嵐失敬了。”薛晴連道不敢。
楊嵐又道:“不敢勞薛前輩大駕,這兩日我身體已好得差不多,薛娘子指個去處,我自行去便是了。”李岩忽道:“家師當年功力被封,他後來憑借至純的‘三昧真火’將封鎖一一煉化,待過得兩日傷勢好轉,一麵護送師妹去三崤,一麵西去請教師尊,看他是否有辦法。咱們雙管齊下,定能治好師妹病痛。”宇文漣漪跟阿史那瑕都點頭說是。薛晴卻道:“你這傷勢我製至少要一兩個月才能好,阿爺若是肯出手,保你一個月好個差不多,你還是跟楊娘子一起去求醫,我自陪青山去見你們師父就是了。”
相比之下,薛晴的建議更為合理,眾人都稱讚起來。宇文漣漪見大家興致都好,便說道去張羅些飯菜,先去了。正好有些話不太好當著她說,大家這才商量起來。先是要讓張大通與翠屏回來,之後張大通與薛晴護送李、楊二人去三崤,翠屏便送去與韓琦團聚,順道告訴李湛楊嵐近況,省得他擔心。商量完畢,阿史那瑕安排了崒幹去辦妥此事。
不多時宇文漣漪說道在自己房中擺好宴席,讓楊嵐、李岩換了身衣服好掩人耳目。李岩倒沒什麽,由於包紮的緣故,頂多是身材臃腫了些。楊嵐換完衣服出來,大家直接驚呆了。她身材與宇文漣漪相若,此時穿了一件她的霓裳,臉上薄施脂粉,頭上長發挽起插著一支步搖,薛晴又用眉筆輕輕將她原本英挺的長眉畫彎,這下又多了一絲柔媚。李岩原本端著一杯茶水在喝,他本非登徒浪子,一則楊嵐這個造型確實美比姑射仙人,二則與她之前妝容相比反差也太大,結果一愣之下,茶水沒喝進嘴裏多少,多數都灑在衣服上,登時遭了薛晴無數白眼,引得宇文漣漪跟阿史那瑕掩口而笑。
其實宇文漣漪跟阿史那瑕也有些看呆了。阿史那瑕看她這身裝束,才將十餘年前自己見到就欺負的那個粉妝玉琢的女孩與當前這個人重疊起來,此次天都重逢,大多數見到的她都是身上帶著一股鋒銳之氣,心裏描繪她的時候也隻能想到“傲骨”、“鋒芒”等詞匯,她的經曆終將使她與當年那個有人嗬護的女孩漸行漸遠,直到再也不像一個人。
宇文漣漪隻是由衷的讚歎,忍不住脫口而出:“娘子這麽一出來,我見到的那些佳麗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她一跟頭發絲兒。”她卻是見過不少美人的,不說後宮三千,便是王侯將相的夫人侍妾也見過不少,哪一個不是少有的佳人,卻是真真也拍馬難及。
大家這麽一來,強如宗師也敢直麵的楊嵐竟有些害羞,最終還是薛晴道自己早就餓了,吵著入席,才緩解了尷尬。席間李岩問起賑災的情況,宇文漣漪說道效果尚可,雖然近日大雨連降,由於準備充足也沒有釀成禍患,加上今日各方捐獻,糧食也夠撐上個把月,朝中也在商議從難民中選出精壯修築河堤的事情,一切都在朝好的局勢發展。李岩才放下心來。阿史那瑕道:“就你操心多,還是養好自己的傷是正經。”李岩聞言一笑也不狡辯。
薛晴與宇文漣漪似是察覺什麽苗頭,不住打趣二人。李岩有些招架不住,阿史那瑕卻是神態自若。隻有楊嵐看著李岩,若有所思。她聽聞李岩一直在賑災充當重要角色,隻道是一時善心發作。此時他自己都好不利索,還能惦記城外難民,也算是異數了。
第二日李岩的身體又稍微好了些,已經能夠自己下地走動,隻是動作稍微劇烈一點就疼得厲害。他提出要去拜會一下魏璿,過兩日就要離開天都,世事多變,之後還能不能再見要看天意了,雖然事情未成,他也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楊嵐聽了也說要同去,拜會一下亡父故友。之後阿史那瑕也說同去,最終宇文漣漪安排了一輛馬車,拉上三人去往建春門。
卻說前日夜間,得知兩名受了重傷的敵手突然消失,宇文信大發雷霆。天亮後在那一段水域也沒有打撈出屍體,上下有兩處是有人製造混亂,但是無論身形武功都不是那兩人,也不可能有人受了那般重的傷還能鬧出好大動靜。當時各鋪武侯全都調動起來,禁軍在城中各坊市街道不斷巡邏搜查,始終沒有發現任何蹤跡,兩名年輕高手就是莫名消失在附近不見了。
褚北辰做了最大膽的猜測——逃犯極有可能躲在了最易藏身的順平公主府。他上府去搜查卻被公主一口回絕,無奈之餘去向皇帝請命,宇文信卻懷疑他推卸責任,怒斥一頓了事。最後反應過來,也隻是叮囑他偷偷派人在府外盯著便是。
這一天他得到消息,說是公主府閉門幾日,今日出來一輛馬車,奔建春門去了。褚北辰隻道對方要從建春門逃走,考慮到公主府的車駕向來無人敢攔,他也不顧路上行人,隻是快馬加鞭趕到,至於在道上遭了多少惡毒咒罵卻是管不了了。好在在車駕剛過南市向東沒多遠就趕上了,他問了跟蹤的軍士,確定中途無人下車,才策馬上前攔住去路。也不待馬夫嗬斥,上前一把掀起車簾,口中說道:“公主,陛下有急事召請……”
然則車中情形大出意料。阿史那瑕居中而坐,冷冷盯著他;李岩五指虛握,似欲動手,卻被阿史那瑕出手按住;另一邊坐著一個絕色美人,眉若遠山含黛,目似秋水橫波,頭上步搖一晃一晃,盡顯嬌弱,隻看身形便知沒有內力在身。
一男一女倒是對得上,男子像是李岩,女子卻絕不會是阿史那瑕,另一個女子身上沒有武功,更是不可能,看來此番確是懷疑錯了。褚北辰心念電轉之間,也不顧日後公主會在陛下麵前找他麻煩,哈哈一笑道:“懷瑜公主也在啊,在下找的卻是順平公主。既然順平公主不在,在下別處尋找便了。”說著不待對方出言諷刺,下車策馬一溜煙走了。車內阿史那瑕笑道:“以後婉兒就這身裝束出去,任是誰也識不出你的真正身份了。還好我今日堅持讓你如此穿著,不然隻怕要惹那廝懷疑,那可糟糕了。”
三人說話之間,馬車已經到了建春門魏璿家中,門卻是鎖著,隻道是他出去辦事了,結果等了半天,也沒見人回來。向路人詢問,又都三緘其口,李岩更是疑惑,直接去坊內武侯鋪詢問。
本來武侯見他衣著光鮮還挺客氣,待問起魏璿行蹤時,武侯眉毛都斜了起來,恨不得將他趕出去。還好臨行前宇文漣漪怕有麻煩,給了她一麵公主府的令牌,李岩出示了下,武侯看著四周沒人,萬般無奈之下才吞吞吐吐說了出來。說道前幾天收到上麵傳下來的命令,說是夜間早點關閉坊門,聽到什麽動靜也莫要多事。他本來覺著好奇,隨口多問了幾句,結果挨了好一頓訓斥。當天晚上便聽到魏璿家中有動靜,第二日去看時,魏璿院門緊鎖,他大著膽子翻牆進去,屋中又是血跡又是翻得一片狼藉,魏璿蹤影全無。他當時害怕得厲害就趕緊走了。後來賭輸了錢,手頭有點緊,就想著去魏璿家裏看看有什麽值錢的東西,翻牆進去卻發現血跡沒有了,翻成一片的屋子也收拾得整整齊齊的,覺著事情不簡單,什麽東西也沒敢拿就出來了。
李岩聽到此處皺了皺眉,問道:“會不會是魏璿去而複返,自己收拾好屋子離開的?”武侯搖頭搖得撥浪鼓一般,說道:“絕無可能,即便是魏璿回來,以他邋遢的性子也不可能收拾得那般整潔。”李岩想了想幾次見魏璿時的情景,確實如此,謝過武侯去了。
回到車內,他將此事說與二人聽。阿史那瑕沉思一會,道:“走,咱們回去。”李岩雖想進去一探究竟,但也知道光天化日之下行動多有不便,隻能回轉。路上想起上次分別時魏璿說的話,隻怕他已經猜到自己接下來的遭遇,提前做好了準備。一念至此,李岩歸心似箭,恨不得插翅飛回去,找出魏璿給他的留書,看看上麵到底交代了何事。阿史那瑕、楊嵐見他心事重重,定有事情,且路上眼多耳雜,也隻是岔開話題說了些別的。
回到府中還沒來得及收拾,有下人前來通稟說,晚會兒趙王和公主一同回來,邀懷瑜公主赴宴。李岩、阿史那瑕對視一眼,趙王有幾日沒來糾纏,今日怎麽又來了。阿史那瑕沉思片刻,讓李岩、楊嵐作好出席的準備,今日照了麵不被趙王懷疑,日後在天都行走,無過錯的情況下便是京兆尹也管不了。
別過二女,李岩回到房中,取出魏璿留書讀了起來,越看越是心中鬱積。書中寫道:“如晤:君觀此信時想必吾已遭不測。吾一生未曾行過善事,然能得見紅顏,結識英雄,上天眷顧多矣。吾生平別無所長,唯奇技淫巧而已,如今卻也因此罪人,恐將死無葬身之地。所慮者,一身所學所傳非人,一身所學絕於吾後。劉方此子狼子野心,得我技藝十之七八,日後若為害天下,勿忘昔日之言。吾一身所學精要已錄成冊,藏於坊內西北井下十五塊青磚內,君為我選良才傳之,九泉之下無憾矣。德才之辯從古而今,吾已嚐惡果,君務必慎重。”落款是“知名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