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日子起始過著很愜意,看著不一樣的日升月落,吃著不一樣的食物,體會不一樣的風景。隻是再好的景色若是天天看到,感覺也不過爾爾,尤其是在這四周杳無人煙的海上。以往出海,一般距離終點不過數日航程。即便久遠,沿岸補給時少說也能看到人煙。而這杳無邊際的滄海之上,除了這麽一艘遠行船隻,哪裏還有什麽其他人了。
日複一日都是這樣,沒有任何的變化,那便無趣得多了。比方楊霞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問李岩“師父,我們還有多久到倭國”;比如李岩開始還有耐心回答她,後來便是直接攆她去打坐練功;比如李岩開始還有興趣陪楊超去使用牽星板觀察北極星,到後來已無聊到躺在甲板上數星星;甚至後來一向沉穩的樓明月和九娘麵對著日複一日相同的景色也變得焦躁起來。
楊超卻苦笑著跟大夥兒說,有這樣的日複一日的風景便是好的,至少說明天氣穩定,沒有風暴來襲,那等驚心動魄的緊急事件最好不要發生。隻是天不遂人願,或許是楊超烏鴉嘴的緣故,當夜便起了大風暴,日間平滑如境的海麵上小山大小的浪濤一個接一個,夾著陸上從沒有過的大顆雨滴鋪天蓋地而來。好在船既堅且巨,降了帆落了錨,舵手操著舵迎向浪峰,折騰了大半夜,才算平靜下來。隻是這麽一來,方向已經完全亂了,隻能根據印象中的洋流方向繼續前進。好在第二日太陽出來了,船上眾人一聲歡呼,終於不用再這般盲人騎瞎馬,迎著太陽升起的方向繼續前行。到了夜間北極星照常升起,楊超一測航行位置,已向南偏離許多,糾正了半夜的航向,才回到原有航線上。到了第二天,看著依然的風和日麗、碧空如洗,按道理又是一個無聊的晴天,隻是誰也埋怨不起來了。
無聊之餘,李岩便加緊時間練習武藝,用心體悟劍法、內功領會不到的境界。數日之間又有幾次晉入上次那種天人合一的境界,隻是一旦刻意去求取,卻是怎麽也不成。心知一旦能掌握這種境界,武學立刻能提升一階,來日東海擂上必然大有裨益,卻也清楚著急不得。於是便一麵練武,一麵調教楊霞的武藝,甚或撿了一些易入門的吐納功夫讓樓明月、九娘去練習。雖說她們此時習武已晚,不會有什麽成就,但勤習下去抵禦災病、延年益壽卻是有效果的。
到了後來,船上眾人都纏著他教授武藝,李岩無奈之餘,將鍛骨勁稍加變化,傳了給大夥兒。這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內功,練到哪一步隻能看自己的毅力與造化了。隻是這麽一來,所有人無聊的情緒都少了很多。這種每日都在忙碌卻又能感覺到每日都在進益的感覺,確實也不錯。李岩自己的劍法、內功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精進;而楊霞勤練之餘,也已能感受到體內氣息流動,也算是了不得的成就了,至於一路風入鬆的劍法更是使得有模有樣。
如此又行了十來日,李岩正在甲板上打坐,忽聽得楊霞一聲驚呼,連問她怎麽了。楊霞指著前麵一排船帆模樣的東西結結巴巴說不話來。船帆在海上不停遊動,便似有船隻在水下航行,隻將桅杆露出來一般。半晌楊霞才道:“難道是海龍王的船隊,不然怎麽會隻有桅杆在水麵上?”不等李岩回答,樓明月在旁說道:“那有什麽奇怪的,看見遠處船隻定然是先看到高高豎起的船桅船帆,之後才能看到船體。前麵應該是一支艦隊吧,距離咱們少說還有十多裏呢。”
小孩子問題卻是很多的,楊霞當下“哦”了一聲,又問道:“那為什麽我們會先看到船桅船帆,最後才能看到船體啊,船體更大一些,不是更容易看到麽?”樓明月笑道:“那我就不知道了,你什麽時候想明白了,告訴我就是了。”李岩若有所思,再想想以前跟盧先生學牽星術的時候提到的問題,忽然道:“我有個奇怪的想法,隻是不知道盧先生跟我想的一樣不一樣,如果是一樣的話,那就說得通了。”說著卻住了口,樓明月好奇心也上來了,問道:“你究竟要說什麽?”
李岩笑道:“那我便當做笑話說了啊,可不許嘲笑我。”然後正色道:“姑姑,你常年出海,每次看到船都是這樣。我們離島時也是島上最高的建築最後消失,去陸上時也是最先到看最高的東西。有沒有想過,咱們居住的這方土地,實際上是個圓球呢?這樣的話,我們用來測定航線的牽星術也有解釋了,因為我們根本就是在沿著弧線航行,所以才能與北極星等距。”
樓明月拍拍心口:“你這孩子可不要嚇我,如果是一個圓球的話,頭朝下的人豈不是掉下去了。”楊霞卻道:“說不定師父說的是真的,也許這個球太大,我們個人顯得太小,所以根本感覺不出來。至於說掉下去嘛,說不定有什麽方法將我們吸住了,掉不下去。我覺得很可能是,不然為什麽師父輕功高明,也飛不到天上去?”
李岩若有所思,樓明月笑道:“我這個腦子可跟不上你們,這些東西你們師徒二人去想便是了,想明白了,能解釋清楚了,再說出來,不然旁人聽了可受不了。”又對九娘說道:“看看你這閨女,跟著她師父一段,說的話咱們都逐漸聽不明白了。”九娘卻笑道:“無論如何,總比做個像我這樣的愚昧女子強得多,真是多虧了李公子和盧先生。”樓明月聞言也是一笑:“你這一說,還真要多謝謝他們。青崖就不用說了,至於盧先生,等回去多燒幾個菜給他下酒就好了。”
說話之間,距離前麵的船隊越來越近,已漸漸看得清楚,卻是兩邊正在激戰。一麵有十餘艘,另一麵隻有五艘戰艦,隻是明顯比對麵的要堅實許多,船帆上、旗幟上滿是藤狀的紋飾。海麵上有數艘大型沉船漸漸沒入水麵,足見慘烈。隻是再看了一陣,流光眾人已了無興趣。
對麵戰艦打得看似慘烈,其實也隻是弓箭互射,還有簡單的投石器械拋擲石彈,準頭既差威力又小。擁有五艘高大戰艦的一方在敵艦夾擊中絲毫不落下風,每每處於危難時便駕舟衝擊,沒過多大一會,又有一艘敵艦被攔腰撞上,敵艦登時攔腰裂開一個大縫,海水猛灌了進去,船上眾人紛紛跳水逃命,斷裂的船隻漸漸沉下。
楊超在旁邊指指點點,說道這應是倭國的戰艦了,不結實不說,連水密艙都沒有,難怪一處進水便漸漸沉沒,莫說跟咱們流光的戰船想比,便是比起無礙堡,也不止差了一星半點兒。
如此又纏鬥了一會兒,船隻較多的一方損傷頗重,最後隻得退卻,匆忙走了。藤紋旗幟的船隻也隻剩下四艘,見取得勝利,都歡呼了起來。然後就看到了李岩乘坐的漸漸駛近的船隻。
應是方才的激戰極大鼓舞了士氣,對麵船上軍士見到來船大聲鼓噪起來,然後一艘船排眾而出,船上有人開始向這邊喊話,雖不明白對方喊的什麽,但看表情甚是無理。樓明月顯然也看出來,皺眉問了旁邊通曉倭語的船員。船員道:“對麵讓咱們降帆投降,接受檢查。”樓明月道:“不必管他,繞行便是。”
此時已看到前方陸地,按日期算應該便是倭國。舵手聽到命令,轉舵向北,要繞過去。誰知對方軍艦仍是不依不饒,仗著撞角鋒銳,直直撞了過來。流光戰艦改裝的商船靈活無比,舵手輕輕操縱,便閃了過去。這下子對麵戰艦有些惱了,又有一艘在正麵截了過來。
李岩見對方無禮,持劍而起,樓明月卻讓他稍安勿躁,直接命戰艦出擊。然後對李岩說道:“倭國便是這樣,你跟他講道理是沒用的,除非比他強,一下子將他打疼了,才會老老實實講道理,兩百年前一直是這樣,想來現在也不差。”李岩卻擔心寡不敵眾,誰知船上眾軍一反常態,聽聞樓明月的吩咐,都興奮了起來。
楊超本就兼著副綱首的位置,此時一聲令下,完全不避,調轉船頭也撞了過去。船上卻是未曾裝備大型石炮,也不用弓弩,隻是高高豎起拍杆。轟隆一聲,前麵與敵船相撞,李岩隻感到船身微微一震,便如撞上海上一個浪頭一般,隨即平靜下來。對方的戰船整個船頭凹了進去。兩船同時向中間使力,對方船隻中間漸漸鼓起,最後哢吧一聲巨響,斷為兩截。
這一幕直接讓對方剩餘的三船看呆了。方才與敵船相撞的“龍王丸”號可是他們艦隊中最堅固的戰艦,方才已經撞沉了來襲三艘戰艦,此刻與對麵這艘如同普通商船一樣的船隻一撞之下,竟如紙糊一般。
側麵過來的敵艦見狀趕忙轉舵,擦著商船船尾險險過去,應是對手見他們躲閃,才手下留情,沒有將豎起的拍杆砸下來。樓明月不理他們一麵命令船隻繼續前進,一麵讓李岩向對方喊話。李岩道:“我可不會倭國語言。”樓明月卻道:“你隻管喊就是,他們聽得明白。”
李岩聞言,大聲說道:“我等來自大唐流光城,前來此處貿易通商,並無惡意。”他有意立威,喊話中運上了內力,看似聲音不大,卻如同滾滾天雷一般,在對方耳邊炸裂。顯然對方船上也有高手,見他年紀輕輕有此內力修為,不由得麵露異色。
商船一路前行,敵艦不敢追,漸漸遠離。不料過了一會兒,三艘軍艦竟然又追了上來,船上眾軍全神戒備,楊超卻是做過功課的,笑道:“這次定然是來示好的。”果不其然,一艘船領先在前,一麵追逐一麵大喊:“大唐商船莫走,藤原氏拜上。”雖說口音有些怪異,卻是不折不扣的漢話。李岩大是驚奇,樓明月道:“之前多有倭國人在天都定居,學習中原文化,亦能吟詩作賦。提起故土之時,百年間交流,均說家鄉以會說漢話為美,因此那裏很多人都會說上幾句的。”之後令人放慢船速。
不多時,高豎藤紋旗幟的戰船追了上來,與商船並行,不斷喊話,示意並無惡意,請求與船上首領對話。樓明月令搭了繩梯,對方幾個人沿繩梯上了商船。為首一人比李岩大著幾歲,麵貌倒是頗為耐看,頭戴立烏帽,身著淨衣,應是剛剛換過,看上去一塵不染;兩名隨從戴垂纓冠,著褐衣,背背長弓箭壺,腰插三柄長短不同的刀,都有四十來歲的年紀,滿麵彪悍之色,應是武官無疑。
楊霞偷偷對李岩道:“那兩個人帶的武器比你都多,看樣子很像高手。”李岩瞪她一眼,卻見兩名武士也向她看去,心道隻怕這兩人武功還真不弱。
眼見樓明月雍容華貴,居中而立,便猜出她是首領,公子模樣的人上前躬身一禮,竟是施的唐禮,口中道:“藤原家藤原紀平,見過大唐貴客。方才誤會之處,還望見諒。”說得漢話也是字正腔圓,倒真讓人刮目相看了。
樓明月也還了一禮,口中道:“大唐流光城副城主樓明月,攜商隊行經此處。得罪之處實非本心,還請入內奉茶。”兩名武士聞言臉色微微緊張,藤原紀平卻神態自若,在樓明月引領下進入艙內,閑聊中見九娘生好炭爐,將盛滿清水的鐵壺放上燒著,打開一個精致的小盒,露出裏麵一個綢緞包,又淨手完畢,才小心翼翼展開,露出一塊茶餅,輕輕切下一塊,放在一個白玉般的瓷盆中。不多時水燒開,九娘用一塊淨布墊著,拎起鐵壺將滾水在盆中淋了下去,隻一下,便成了碧綠茶湯。九娘趕忙用一個細鐵絲編成的小網將茶餅撈出,小心翼翼放進一個細紗織就的小袋,放在一個瓷壺中,之後端起瓷盆。
藤原紀平出身富貴,卻也少見到這般精細的器具,更遑論看盒子就知道千金難買的茶餅,見九娘動作,還道“入內奉茶”就是這麽一盆茶呢,多是多了點,隻看碧綠顏色就喜人之極,也顧不得那麽多,站起身來伸手欲接。九娘奇怪地看他一眼,樓明月卻道:“藤原公子切莫著急。此茶雖為極品,卻也難免包含雜質,第一遍是要清洗的。”藤原紀平有些尷尬,又坐了下來。
九娘捧著瓷盆,將水倒了。又開始燒水,這次不待水沸騰,便澆在了瓷壺內。略微等了一會兒,斟了兩盞,給了樓明月、藤原紀平一人一盞,另外三盞卻是給了兩名武士與李岩,正好倒磬。
樓明月端起茶盞,道了聲:“請!”一飲而盡,藤原紀平看著盞中茶清澈明亮,碧綠中帶著嫩黃,看著就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也有樣學樣,一飲而盡,但覺滋味鮮爽,濃鬱茶香帶著甘甜,忍不住讚道:“好茶!”樓明月道:“蒙頂石花當配好泉,若有泉水烹茶,隻怕味道更勝。”李岩也端起茶盞向兩名武士示意,先行飲了,那兩人卻是不肯喝。九娘繼續煮水添茶。
藤原紀平喝了幾盞茶,不由問道:“請問樓城主,這是什麽茶,色鮮味美,回味無窮不說,卻又予人以心曠神怡的清爽之感,我之前卻是無福嚐過。”樓明月道:“蒙頂石花,顧渚紫筍,乃是唐之名茶,今日公子所飲便是號稱茶中帝王的蒙頂石花了。此茶珍稀,我往來販茶久矣,所藏不過數斤而已。在我大唐國土,等量黃金易之也不可得。”
藤原紀平讚歎不已,又細問了此來詳情,攜帶了哪些貨物,意欲何往雲雲。樓明月一一解答,她久經商場,如何看不出他對這批貨物頗為意動,最後說道:“久聞貴國平安京富庶繁華,想必運到那裏定然能賣個好價錢。”大唐的貨物在倭國向來緊俏得很,此時還不待價而沽,更待何時。
藤原紀平略略沉思,說道:“貴客可能不知,家兄藤原義平協助天皇攝政,在下忝為家主幼弟,還是有些地位的。隻是我也不懂經商,貴客到了平安京,請務必聯絡我,這批貨物當由藤原家盡數接下,價格必比他處要高。又或者我等巡狩完畢,貴客與我等一起返回平安京如何?”
樓明月故意猶豫一下,才道:“如此恭敬不如從命了。”藤原紀平聞言大喜,道了聲:“蘇我君,讓咱們的船前頭帶路,返回平安京。”一名武士“嗨”了一聲,出去傳訊,轉瞬即回。李岩也去吩咐,讓楊超指揮商船跟上。
又聊了一會兒,藤原紀平說道:“雖說我國數十年前已不派遣唐使前往貴國,仍是有消息傳來,說道大唐已在二十載前亡國了。貴客如何還自稱大唐,卻是不知何故?”樓明月道:“大唐太子今在流光,楚帝數度來攻均铩羽而歸,因此國祚仍在。想來不日太子將起兵罰楚,重奪中原。想來公子也見了我此來載貨商船,不知有何感想?”
日複一日都是這樣,沒有任何的變化,那便無趣得多了。比方楊霞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問李岩“師父,我們還有多久到倭國”;比如李岩開始還有耐心回答她,後來便是直接攆她去打坐練功;比如李岩開始還有興趣陪楊超去使用牽星板觀察北極星,到後來已無聊到躺在甲板上數星星;甚至後來一向沉穩的樓明月和九娘麵對著日複一日相同的景色也變得焦躁起來。
楊超卻苦笑著跟大夥兒說,有這樣的日複一日的風景便是好的,至少說明天氣穩定,沒有風暴來襲,那等驚心動魄的緊急事件最好不要發生。隻是天不遂人願,或許是楊超烏鴉嘴的緣故,當夜便起了大風暴,日間平滑如境的海麵上小山大小的浪濤一個接一個,夾著陸上從沒有過的大顆雨滴鋪天蓋地而來。好在船既堅且巨,降了帆落了錨,舵手操著舵迎向浪峰,折騰了大半夜,才算平靜下來。隻是這麽一來,方向已經完全亂了,隻能根據印象中的洋流方向繼續前進。好在第二日太陽出來了,船上眾人一聲歡呼,終於不用再這般盲人騎瞎馬,迎著太陽升起的方向繼續前行。到了夜間北極星照常升起,楊超一測航行位置,已向南偏離許多,糾正了半夜的航向,才回到原有航線上。到了第二天,看著依然的風和日麗、碧空如洗,按道理又是一個無聊的晴天,隻是誰也埋怨不起來了。
無聊之餘,李岩便加緊時間練習武藝,用心體悟劍法、內功領會不到的境界。數日之間又有幾次晉入上次那種天人合一的境界,隻是一旦刻意去求取,卻是怎麽也不成。心知一旦能掌握這種境界,武學立刻能提升一階,來日東海擂上必然大有裨益,卻也清楚著急不得。於是便一麵練武,一麵調教楊霞的武藝,甚或撿了一些易入門的吐納功夫讓樓明月、九娘去練習。雖說她們此時習武已晚,不會有什麽成就,但勤習下去抵禦災病、延年益壽卻是有效果的。
到了後來,船上眾人都纏著他教授武藝,李岩無奈之餘,將鍛骨勁稍加變化,傳了給大夥兒。這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內功,練到哪一步隻能看自己的毅力與造化了。隻是這麽一來,所有人無聊的情緒都少了很多。這種每日都在忙碌卻又能感覺到每日都在進益的感覺,確實也不錯。李岩自己的劍法、內功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精進;而楊霞勤練之餘,也已能感受到體內氣息流動,也算是了不得的成就了,至於一路風入鬆的劍法更是使得有模有樣。
如此又行了十來日,李岩正在甲板上打坐,忽聽得楊霞一聲驚呼,連問她怎麽了。楊霞指著前麵一排船帆模樣的東西結結巴巴說不話來。船帆在海上不停遊動,便似有船隻在水下航行,隻將桅杆露出來一般。半晌楊霞才道:“難道是海龍王的船隊,不然怎麽會隻有桅杆在水麵上?”不等李岩回答,樓明月在旁說道:“那有什麽奇怪的,看見遠處船隻定然是先看到高高豎起的船桅船帆,之後才能看到船體。前麵應該是一支艦隊吧,距離咱們少說還有十多裏呢。”
小孩子問題卻是很多的,楊霞當下“哦”了一聲,又問道:“那為什麽我們會先看到船桅船帆,最後才能看到船體啊,船體更大一些,不是更容易看到麽?”樓明月笑道:“那我就不知道了,你什麽時候想明白了,告訴我就是了。”李岩若有所思,再想想以前跟盧先生學牽星術的時候提到的問題,忽然道:“我有個奇怪的想法,隻是不知道盧先生跟我想的一樣不一樣,如果是一樣的話,那就說得通了。”說著卻住了口,樓明月好奇心也上來了,問道:“你究竟要說什麽?”
李岩笑道:“那我便當做笑話說了啊,可不許嘲笑我。”然後正色道:“姑姑,你常年出海,每次看到船都是這樣。我們離島時也是島上最高的建築最後消失,去陸上時也是最先到看最高的東西。有沒有想過,咱們居住的這方土地,實際上是個圓球呢?這樣的話,我們用來測定航線的牽星術也有解釋了,因為我們根本就是在沿著弧線航行,所以才能與北極星等距。”
樓明月拍拍心口:“你這孩子可不要嚇我,如果是一個圓球的話,頭朝下的人豈不是掉下去了。”楊霞卻道:“說不定師父說的是真的,也許這個球太大,我們個人顯得太小,所以根本感覺不出來。至於說掉下去嘛,說不定有什麽方法將我們吸住了,掉不下去。我覺得很可能是,不然為什麽師父輕功高明,也飛不到天上去?”
李岩若有所思,樓明月笑道:“我這個腦子可跟不上你們,這些東西你們師徒二人去想便是了,想明白了,能解釋清楚了,再說出來,不然旁人聽了可受不了。”又對九娘說道:“看看你這閨女,跟著她師父一段,說的話咱們都逐漸聽不明白了。”九娘卻笑道:“無論如何,總比做個像我這樣的愚昧女子強得多,真是多虧了李公子和盧先生。”樓明月聞言也是一笑:“你這一說,還真要多謝謝他們。青崖就不用說了,至於盧先生,等回去多燒幾個菜給他下酒就好了。”
說話之間,距離前麵的船隊越來越近,已漸漸看得清楚,卻是兩邊正在激戰。一麵有十餘艘,另一麵隻有五艘戰艦,隻是明顯比對麵的要堅實許多,船帆上、旗幟上滿是藤狀的紋飾。海麵上有數艘大型沉船漸漸沒入水麵,足見慘烈。隻是再看了一陣,流光眾人已了無興趣。
對麵戰艦打得看似慘烈,其實也隻是弓箭互射,還有簡單的投石器械拋擲石彈,準頭既差威力又小。擁有五艘高大戰艦的一方在敵艦夾擊中絲毫不落下風,每每處於危難時便駕舟衝擊,沒過多大一會,又有一艘敵艦被攔腰撞上,敵艦登時攔腰裂開一個大縫,海水猛灌了進去,船上眾人紛紛跳水逃命,斷裂的船隻漸漸沉下。
楊超在旁邊指指點點,說道這應是倭國的戰艦了,不結實不說,連水密艙都沒有,難怪一處進水便漸漸沉沒,莫說跟咱們流光的戰船想比,便是比起無礙堡,也不止差了一星半點兒。
如此又纏鬥了一會兒,船隻較多的一方損傷頗重,最後隻得退卻,匆忙走了。藤紋旗幟的船隻也隻剩下四艘,見取得勝利,都歡呼了起來。然後就看到了李岩乘坐的漸漸駛近的船隻。
應是方才的激戰極大鼓舞了士氣,對麵船上軍士見到來船大聲鼓噪起來,然後一艘船排眾而出,船上有人開始向這邊喊話,雖不明白對方喊的什麽,但看表情甚是無理。樓明月顯然也看出來,皺眉問了旁邊通曉倭語的船員。船員道:“對麵讓咱們降帆投降,接受檢查。”樓明月道:“不必管他,繞行便是。”
此時已看到前方陸地,按日期算應該便是倭國。舵手聽到命令,轉舵向北,要繞過去。誰知對方軍艦仍是不依不饒,仗著撞角鋒銳,直直撞了過來。流光戰艦改裝的商船靈活無比,舵手輕輕操縱,便閃了過去。這下子對麵戰艦有些惱了,又有一艘在正麵截了過來。
李岩見對方無禮,持劍而起,樓明月卻讓他稍安勿躁,直接命戰艦出擊。然後對李岩說道:“倭國便是這樣,你跟他講道理是沒用的,除非比他強,一下子將他打疼了,才會老老實實講道理,兩百年前一直是這樣,想來現在也不差。”李岩卻擔心寡不敵眾,誰知船上眾軍一反常態,聽聞樓明月的吩咐,都興奮了起來。
楊超本就兼著副綱首的位置,此時一聲令下,完全不避,調轉船頭也撞了過去。船上卻是未曾裝備大型石炮,也不用弓弩,隻是高高豎起拍杆。轟隆一聲,前麵與敵船相撞,李岩隻感到船身微微一震,便如撞上海上一個浪頭一般,隨即平靜下來。對方的戰船整個船頭凹了進去。兩船同時向中間使力,對方船隻中間漸漸鼓起,最後哢吧一聲巨響,斷為兩截。
這一幕直接讓對方剩餘的三船看呆了。方才與敵船相撞的“龍王丸”號可是他們艦隊中最堅固的戰艦,方才已經撞沉了來襲三艘戰艦,此刻與對麵這艘如同普通商船一樣的船隻一撞之下,竟如紙糊一般。
側麵過來的敵艦見狀趕忙轉舵,擦著商船船尾險險過去,應是對手見他們躲閃,才手下留情,沒有將豎起的拍杆砸下來。樓明月不理他們一麵命令船隻繼續前進,一麵讓李岩向對方喊話。李岩道:“我可不會倭國語言。”樓明月卻道:“你隻管喊就是,他們聽得明白。”
李岩聞言,大聲說道:“我等來自大唐流光城,前來此處貿易通商,並無惡意。”他有意立威,喊話中運上了內力,看似聲音不大,卻如同滾滾天雷一般,在對方耳邊炸裂。顯然對方船上也有高手,見他年紀輕輕有此內力修為,不由得麵露異色。
商船一路前行,敵艦不敢追,漸漸遠離。不料過了一會兒,三艘軍艦竟然又追了上來,船上眾軍全神戒備,楊超卻是做過功課的,笑道:“這次定然是來示好的。”果不其然,一艘船領先在前,一麵追逐一麵大喊:“大唐商船莫走,藤原氏拜上。”雖說口音有些怪異,卻是不折不扣的漢話。李岩大是驚奇,樓明月道:“之前多有倭國人在天都定居,學習中原文化,亦能吟詩作賦。提起故土之時,百年間交流,均說家鄉以會說漢話為美,因此那裏很多人都會說上幾句的。”之後令人放慢船速。
不多時,高豎藤紋旗幟的戰船追了上來,與商船並行,不斷喊話,示意並無惡意,請求與船上首領對話。樓明月令搭了繩梯,對方幾個人沿繩梯上了商船。為首一人比李岩大著幾歲,麵貌倒是頗為耐看,頭戴立烏帽,身著淨衣,應是剛剛換過,看上去一塵不染;兩名隨從戴垂纓冠,著褐衣,背背長弓箭壺,腰插三柄長短不同的刀,都有四十來歲的年紀,滿麵彪悍之色,應是武官無疑。
楊霞偷偷對李岩道:“那兩個人帶的武器比你都多,看樣子很像高手。”李岩瞪她一眼,卻見兩名武士也向她看去,心道隻怕這兩人武功還真不弱。
眼見樓明月雍容華貴,居中而立,便猜出她是首領,公子模樣的人上前躬身一禮,竟是施的唐禮,口中道:“藤原家藤原紀平,見過大唐貴客。方才誤會之處,還望見諒。”說得漢話也是字正腔圓,倒真讓人刮目相看了。
樓明月也還了一禮,口中道:“大唐流光城副城主樓明月,攜商隊行經此處。得罪之處實非本心,還請入內奉茶。”兩名武士聞言臉色微微緊張,藤原紀平卻神態自若,在樓明月引領下進入艙內,閑聊中見九娘生好炭爐,將盛滿清水的鐵壺放上燒著,打開一個精致的小盒,露出裏麵一個綢緞包,又淨手完畢,才小心翼翼展開,露出一塊茶餅,輕輕切下一塊,放在一個白玉般的瓷盆中。不多時水燒開,九娘用一塊淨布墊著,拎起鐵壺將滾水在盆中淋了下去,隻一下,便成了碧綠茶湯。九娘趕忙用一個細鐵絲編成的小網將茶餅撈出,小心翼翼放進一個細紗織就的小袋,放在一個瓷壺中,之後端起瓷盆。
藤原紀平出身富貴,卻也少見到這般精細的器具,更遑論看盒子就知道千金難買的茶餅,見九娘動作,還道“入內奉茶”就是這麽一盆茶呢,多是多了點,隻看碧綠顏色就喜人之極,也顧不得那麽多,站起身來伸手欲接。九娘奇怪地看他一眼,樓明月卻道:“藤原公子切莫著急。此茶雖為極品,卻也難免包含雜質,第一遍是要清洗的。”藤原紀平有些尷尬,又坐了下來。
九娘捧著瓷盆,將水倒了。又開始燒水,這次不待水沸騰,便澆在了瓷壺內。略微等了一會兒,斟了兩盞,給了樓明月、藤原紀平一人一盞,另外三盞卻是給了兩名武士與李岩,正好倒磬。
樓明月端起茶盞,道了聲:“請!”一飲而盡,藤原紀平看著盞中茶清澈明亮,碧綠中帶著嫩黃,看著就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也有樣學樣,一飲而盡,但覺滋味鮮爽,濃鬱茶香帶著甘甜,忍不住讚道:“好茶!”樓明月道:“蒙頂石花當配好泉,若有泉水烹茶,隻怕味道更勝。”李岩也端起茶盞向兩名武士示意,先行飲了,那兩人卻是不肯喝。九娘繼續煮水添茶。
藤原紀平喝了幾盞茶,不由問道:“請問樓城主,這是什麽茶,色鮮味美,回味無窮不說,卻又予人以心曠神怡的清爽之感,我之前卻是無福嚐過。”樓明月道:“蒙頂石花,顧渚紫筍,乃是唐之名茶,今日公子所飲便是號稱茶中帝王的蒙頂石花了。此茶珍稀,我往來販茶久矣,所藏不過數斤而已。在我大唐國土,等量黃金易之也不可得。”
藤原紀平讚歎不已,又細問了此來詳情,攜帶了哪些貨物,意欲何往雲雲。樓明月一一解答,她久經商場,如何看不出他對這批貨物頗為意動,最後說道:“久聞貴國平安京富庶繁華,想必運到那裏定然能賣個好價錢。”大唐的貨物在倭國向來緊俏得很,此時還不待價而沽,更待何時。
藤原紀平略略沉思,說道:“貴客可能不知,家兄藤原義平協助天皇攝政,在下忝為家主幼弟,還是有些地位的。隻是我也不懂經商,貴客到了平安京,請務必聯絡我,這批貨物當由藤原家盡數接下,價格必比他處要高。又或者我等巡狩完畢,貴客與我等一起返回平安京如何?”
樓明月故意猶豫一下,才道:“如此恭敬不如從命了。”藤原紀平聞言大喜,道了聲:“蘇我君,讓咱們的船前頭帶路,返回平安京。”一名武士“嗨”了一聲,出去傳訊,轉瞬即回。李岩也去吩咐,讓楊超指揮商船跟上。
又聊了一會兒,藤原紀平說道:“雖說我國數十年前已不派遣唐使前往貴國,仍是有消息傳來,說道大唐已在二十載前亡國了。貴客如何還自稱大唐,卻是不知何故?”樓明月道:“大唐太子今在流光,楚帝數度來攻均铩羽而歸,因此國祚仍在。想來不日太子將起兵罰楚,重奪中原。想來公子也見了我此來載貨商船,不知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