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這一輩子是永遠也無法實現父親的願望了!


    緊緊的握了一下雙掌,宇文辰逸心深深的歎了一口氣,裏就像壓了一塊巨大的石頭,說不出的鬱悶與難受。ΔΔ


    這時,如水的月光,從客房的窗戶外,洋洋灑灑的灑落了進來,投在客房的木質地板上,好似一層淡淡的薄霜,越勾起了他心中的愁緒。


    宇文辰逸心思浮動,忍不住移步到窗前,抬眼遠眺,但見窗戶之外,冷月高懸,遠處的山坡上,滿山的樹林層層疊疊,山風過處,林海起伏,如大海波濤般極為壯觀。


    他自幼便跟隨父親久居塞北邊陲,哪裏見到過這般壯麗的景象,心下頓時為之一寬,看得淡淡的出了神。


    心頭隨著這如波濤一般湧動的林海,自然而然的冒出了心經上的一句口訣:“凝神於虛,養氣於靜,行氣如江河,歸氣如湖海,一塵不染,一念不生,生生不息。”


    他天資聰穎,立時便心有所得,心裏暗道:“原來修煉這門功法的關鍵,在於平心靜氣,順其自然,功法隻是手段,心靜才是根本!”


    他實在是聰明絕頂,一語道破天機,道家內氣的修煉之法,正是講究道法自然,靜心內觀,與萬物相應,順其而為,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也。


    頓時如撥雲見日,心中的煙霾一掃而空,再次在房中盤腿而坐,依法修煉了起來,這一次他沒有刻意的追求,心中無念無想,隻是一味的靜坐,慢慢的,他的心緒便安寧了下來。


    心中的諸般煩惱雜念,也在凝神靜坐之中,一絲一縷的被逐漸排除在了腦外,這原本是很難的一件事,但他入世未深,心中並沒有多少雜念,達到這一步,並沒有遇到太多的阻力。


    坐了一炷香左右的時間,他就漸漸的進入了狀態,腦海裏浮現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隻見天地混沌,蒼穹浩渺,四周皆是無盡的虛空。


    隻有隨處飄蕩的靈氣,環繞在天地之間,而他自己,則盤腿坐於這虛無縹緲的虛空之中,全身上下一絲不掛,與心經上所畫的情景一模一樣。


    此種境界,在修行界裏有一個很精確的定義:禪定


    一切法門的修行,都離不開禪定,隻有摒棄一切雜念,達到心境合一的地步,才能進入禪定,修煉起來方可事半功倍,剛剛接觸修行的宇文辰逸,雖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卻得了這個意境。


    他在沒有名師指點的情況下,自己悟得其中的奧妙,可謂是天資卓絕,要知道,修真一途,資質最為重要,所謂“天才一朝悟道,即勝過百年修行”。


    關鍵就在一個“悟”字上!


    同樣一本修煉心法,不同的人理解起來,也會有截然不同的意思,手拿道書,看個三年五載,不解其意的也大有人在,修煉起來自然就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麽,即使是修習相同道術的同門師兄弟,有的人能修成無上大道,有的人卻是皓窮經,也隻得皮毛,關鍵就在於悟性的不同,也就是所謂的資質高低了。


    隨著口訣的引動,四周的靈氣,在他身旁不斷匯聚,形成一圈淡淡的白氣,他的胸膛微微起伏,呼吸吐納之間,一絲淡淡的白氣,順著口鼻,流入到了他的身體之中。


    宇文辰逸連忙意沉丹田,肚臍下方的丹田氣海內頓時傳來一絲若有若無的涼意,由於他全無內功根基,體內的經脈還沒貫通,隻能用意念控製靈氣在任督二脈中行進。


    任督二脈為人體的主脈絡,任脈主血,為陰脈之海;督脈主氣,為陽脈之海,修行的第一步,便是要打通體內的任督二脈,使靈氣以小周天的方式在人體內運行流轉,與人體的先天之精凝練結合,化為先天真氣。


    先天真氣也叫靈力,乃是修行的根基,萬法的根本!而一切的靈力,都來源於天地間的靈氣!


    感受到這絲沁人心魄的靈氣之後,宇文辰逸心裏禁不住一陣大喜,任督二脈中的那一絲清涼,立馬消失得無影無蹤,連在他身前匯聚而成的靈氣,也瞬間煙消雲散。


    宇文辰逸知道自己走心了,打坐煉氣,心不可動,心動則氣動,氣動則氣散,連忙收斂心神,再次凝神靜坐,片刻之後,天地間漂浮的靈氣,又再次匯聚在了他的身前。


    隨著心法的引動,一絲絲飄蕩的靈氣,被引入到了氣海丹田內,在他的任脈內緩緩的流動了起來,宇文辰逸心中無喜無憂,凝神靜氣,繼續引導這一絲靈氣在任脈內緩緩行進


    任脈穴位甚多,經脈走勢卻是筆直的一條,十分的簡易,宇文辰逸用意念引導這一絲靈氣,沿著經脈,一個穴位,一個穴道的緩緩流動。


    當這一絲靈氣,沿著任脈上行到頭頂的百會穴,再下行到口腔上顎的齦交穴時,竟然化做了一口甘甜的“精津”流進了他的嘴裏。


    宇文辰逸按照心經上的口訣所示,將其緩緩吞入腹中,丹田氣海內頓時傳來一股熱氣,這便是道家內丹修煉之法中的煉精化氣,這股甘美的精津,一入腹中,便化成了一口先天真氣,流進了丹田氣海。


    打坐煉氣口內自然生出精津,為人養生之寶,蓋當可化真氣,潤澤周身,謂之煉津化氣,肺主氣屬金,金能生水,水為腎主精,所以又稱為煉精化氣。


    此為道家修煉之捷法,隨著修煉功夫的長進,精津愈加甘美無比,道家修真之士,將其喻為“長生酒”,曰:“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當然,這隻是修行的第一步,能夠煉精化氣,才有了修行的資格,隻有煉化先天真氣,打通全身的經脈,使得百脈暢通,才能百病皆除,日後運氣調元,方可毫無阻滯。


    煉化了數十口先天真氣之後,宇文辰逸漸漸覺得一股熱氣從丹田氣海中騰騰升起,沿著血脈向著全身流轉了過去,遍體奇熱難耐,先是五髒六腑,如開水滾過,再是四肢百骸,滾燙無比。


    他在禪定之中看到的景象,也立時由混沌的蒼穹變成了無邊的火域,隻覺自己被無邊的烈焰包圍,四周的空氣全都沸騰翻滾,好似煮開了水一般翻滾不停。


    這是什麽情況?!


    宇文辰逸心裏一驚,識海中的火域更加一不可收拾,整個蒼穹頓時騰騰燃起了漫天大火,全身如墜火爐,炙熱的疼痛遍布全身。


    雖不明白是怎麽回事,宇文辰逸卻在這關鍵時刻冷靜了下來,越是處境危急越要冷靜,這是他在生與死的疆場上磨煉出來的心境和定力。


    眼見虛空之中無處可逃,隻得把心一橫,凝神靜誌,冥心用氣,強自忍受火焰的炙烤,挺過一時三刻,這股滔天火焰竟然消退了下去,整個識海漸漸恢複了清明。


    丹田氣海中噴湧出來的那一股熱氣,也在血脈之中流轉了一個來回之後,被身體吸收殆盡,整個人頓時如沐溫泉一般,渾身通泰,說不出的舒適與愜意。


    心裏禁不住一陣喜悅,當下又繼續用功,他當然不知道,自己剛剛已在生死的邊緣走了一遭,這修真煉氣,最易受心魔的侵蝕。


    大凡越是高深玄妙的功法,修煉的過程就越是艱險,越為鬼神所妒,意誌不堅定者,輕則毀壞道基,從此無法修煉,重者走火入魔,萬劫不複!


    所以大部分的修行者在修煉功法之前,必先修元神心性,特別是擁有道統和師門的修行者,在初期修習時都會有門中師長在一旁護持和點化,即便如此,仍是行百裏而廢九十,能夠修成大道者不過十之一二。


    對於修行一道來說,宇文辰逸完完全全是一張白紙,他才剛剛找到修行的竅門,自然還不知道這其中的艱難,正在刻苦用功的修煉。


    在他的世界觀裏,隻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和動力,才是成功的關鍵。


    其實,這天底下的事情,有哪樣事,是輕輕鬆鬆便能做好的,要成大器,必須經過艱難困苦的磨練,正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上到古往今來的聖賢大家,下到名留青史的曆史名人,抑或是小有成就的凡夫俗子,俱都有過艱苦奮鬥的經曆,宇文辰逸自小熟讀典籍,深知這個道理。


    他的整個童年,都是在孜孜不倦的學習中度過的,嚴厲的父親,教會了他人生之中最為重要的兩樣東西:毅力和勤奮,正是這兩樣寶貴的東西,才使得他遠比大多數的同齡人都來得優秀。


    他此刻正沉浸在禪定的玄妙境界裏,不能自拔,一呼一吸之間,漸漸形成了完美的循環。


    每一次的呼吸吐納之間,都有一絲乳白的氣流,被吸入到了他的身體之中,隨之化成一絲溫熱的先天真氣,源源不斷的流入到了丹田氣海內。


    然而,他的丹田氣海內卻是沒有絲毫的靈力,被煉化出來的先天真氣,幾乎全被身體吸收了,他的身體就像一片久旱的幹涸土地,瘋狂的吞噬著每一絲如甘霖般的精純靈力。


    時間飛快的在少年的呼吸吐納之間,悄然溜走,一眨眼已是東方泛起魚白,橘紅色的太陽,從地平線上緩緩升起,溫暖的陽光,從窗戶斜斜的投進客房,照在少年的身上,泛起一層淡淡的金光。


    肖文鋒一個翻身,從床榻之上坐起,張大了嘴巴,兩眼直直的盯著盤腿而坐的宇文辰逸,隻見他的全身上下,都籠罩在一片乳白色的霧氣之中。


    使勁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肖文鋒滿臉驚詫的叫道:“我這是見鬼了嗎,宇文,你這大清早的,練的什麽妖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劍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上蒼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上蒼穹並收藏大唐劍歌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