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定主意,邊走邊向張子祥問道:“真人,弟子對於武道修行一途,完全不懂,能向你請教一些問題麽?”
張子祥笑道:“有何不可,武學一道,最怕的便是不懂裝懂,你有什麽問題但問無妨。”
宇文辰逸聞言,心裏更是歡喜,暗想:張真人氣度非凡,當真是天下少有。對其更是敬仰,開口問道:“陰陽之術,何謂正,何謂反?”
張子祥知道他是想了解鬼穀奇術為何與眾不同,這個問題也隻有對鬼穀奇術有所了解的人才能回答。
當下娓娓而道:“道家內功,講究性命雙修,煉養陰陽,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修煉內氣的目的,就是要使得陰陽調和,滋養元氣,而在修煉的功法上,便有了正反一說,正者為陽氣,指生氣,陽氣始上,故萬物生,反者為陰,指的是死氣,陰氣治下,故萬物收。
但生死枯榮,陰陽消長乃是天道運行的法則,想要煉道長生,必使陰陽合一,轉化為元氣,元是開始的意思,也就是說元氣是萬事萬物的根源。
各家各派在修行上都有不同的見解,根據門派不同,所持論調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又不同,功法亦千變萬化,可謂是百家爭鳴。
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世間的修煉方法雖有萬千種,卻都是先從陽氣入手,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長、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
所謂‘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陽氣完全耗盡,人就會死亡,因此各家各派都主張先煉養陽氣,以陽化陰,溫養元氣,這便是正陰陽之術。
而鬼穀子則反其道而行之,以修煉陰氣為主,認為陰極陽生,所以你修煉的這套功法,乃天下至陰至柔之功,不能修煉別派的內功,否則水火不能相容,後患無窮。”
宇文辰逸恍然大悟,喃喃說道:“難怪心法上說不能修煉別派的功法,否則便會走火入魔,原來是這麽一回事。”
張子祥點了點頭,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眼神中閃過一絲凝重之色:“你修煉了這套功法,既是機緣巧合,也是凶險萬分,稍有差池,便會有性命之憂。”
宇文辰逸聞言,心中一悸,有些茫然道:“這是為何?”
張子祥凝聲道:“這門功法因是逆轉陰陽,修習到一定程度之後,全身竅門會自動吸收陰氣,會使得修習者體內陰氣大盛,輕則身受寒毒之症,重則外邪入侵,產生心魔幻境。
而魔由心生,最是凶險不過,修煉之時,愛、憎、怨、恨、貪、念、嗔、癡、將會一齊來犯,唯有心智堅定的大定力者,才能守住本心,修成不滅真身,反之則會萬劫不複!”
宇文辰逸原本以為撿了大寶,卻沒有想到修煉這門功法會有這麽大的危機,聽得背脊涼,冷汗涔涔而下,顫聲道:“這可如何是好,可不可以換其他的內功修煉?”
張子祥搖了搖頭,說道:“內功豈是可以隨便換著練的,我通過你的身體使用借力打力之法時,便感覺到你的氣海內已經凝結出了玄陰之氣,這說明你每日勤修這門功法,已有百日之功,如何還能夠修習別家之法。”
宇文辰逸連連搖手道:“我修習這門煉氣功法,不過區區三日的功夫,而且隻在晚上住店的時候,才有空閑修煉。”
“什麽,你隻修煉了三個晚上!”
張子祥聞言,臉色微變,眼中精光一閃,兩道銳利的眼神在他的身上掃過,捋須歎道:“果然如此,你這娃娃根骨奇佳,百年難得一遇,可惜了”
被這兩道銳利的目光掃過,宇文辰逸覺得自己就像被人看了一個通透一般,不自覺的杵了一下,不解的問道:“可惜什麽?”
張子祥擺了一下手中的拂塵,臉上閃過一絲失落之情,微微笑道:“貧道是可惜了你這麽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竟然與我失之交臂,卻入了鬼穀子的門下。”
這是張子祥的一塊心病,天師府的法訣道術,隻能傳於子孫後代的門規,使得門派的展受限非常的大,到得他這一代時,門中子弟更是人才凋零。
大有被其他道家門派趕之勢,尤其是茅山宗,廣開門路,出了很多驚才絕豔的人物,如司馬承禎,潘師正,王知遠等人皆是道行高深之輩。
張子祥骨子裏流的是天師府的血脈,自然不願天師一脈就此沒落,也想勵精圖治,振興天師府,他雖不能改弦易張,否定祖製,但卻心思活絡。
一直在暗中物色資質上佳的人選,隻要符合要求,便將其收為義子,令其改名換姓,這樣既不違反祖製,又可以令天師府門庭光大,可惜卻始終沒有如願。
眼前這個少年,天庭飽滿,兩眼含光,一股聰慧之氣,由裏而外的散出來,實在是一塊不可多得的美玉,他是修道有成的高士,目光如炬,哪裏看不出來。
宇文辰逸雖然不明白張子祥的心思,聞言,心中也是煩惱異常,呐呐一笑,連想死的心都有了。
好不容易得了一篇殘卷,竟然還有這麽大的“副作用”,充滿了危機不說,還不能修習其他門派的功法,以至於錯失了這麽好的一個師父。
張子祥見他神情低落,立時猜到了他的心意,灑然笑道:“不必煩惱,萬事皆有緣法,你我能在此地相見,也算是一段奇緣了,等到了長安,我自有一套功法傳給你。”
宇文辰逸一聽此言,頓時大喜,拱手朝張子祥行禮道謝,說道:“弟子多謝真人厚意,能蒙真人垂青,實是三生有幸。”
張子祥朗聲道:“等到了長安再謝我吧,我們追上前麵那蠻小子,可別在路上出什麽岔子。”
宇文辰逸嗯了一聲,說道:“好。”
張子祥笑道:“有何不可,武學一道,最怕的便是不懂裝懂,你有什麽問題但問無妨。”
宇文辰逸聞言,心裏更是歡喜,暗想:張真人氣度非凡,當真是天下少有。對其更是敬仰,開口問道:“陰陽之術,何謂正,何謂反?”
張子祥知道他是想了解鬼穀奇術為何與眾不同,這個問題也隻有對鬼穀奇術有所了解的人才能回答。
當下娓娓而道:“道家內功,講究性命雙修,煉養陰陽,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修煉內氣的目的,就是要使得陰陽調和,滋養元氣,而在修煉的功法上,便有了正反一說,正者為陽氣,指生氣,陽氣始上,故萬物生,反者為陰,指的是死氣,陰氣治下,故萬物收。
但生死枯榮,陰陽消長乃是天道運行的法則,想要煉道長生,必使陰陽合一,轉化為元氣,元是開始的意思,也就是說元氣是萬事萬物的根源。
各家各派在修行上都有不同的見解,根據門派不同,所持論調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又不同,功法亦千變萬化,可謂是百家爭鳴。
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世間的修煉方法雖有萬千種,卻都是先從陽氣入手,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長、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
所謂‘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陽氣完全耗盡,人就會死亡,因此各家各派都主張先煉養陽氣,以陽化陰,溫養元氣,這便是正陰陽之術。
而鬼穀子則反其道而行之,以修煉陰氣為主,認為陰極陽生,所以你修煉的這套功法,乃天下至陰至柔之功,不能修煉別派的內功,否則水火不能相容,後患無窮。”
宇文辰逸恍然大悟,喃喃說道:“難怪心法上說不能修煉別派的功法,否則便會走火入魔,原來是這麽一回事。”
張子祥點了點頭,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眼神中閃過一絲凝重之色:“你修煉了這套功法,既是機緣巧合,也是凶險萬分,稍有差池,便會有性命之憂。”
宇文辰逸聞言,心中一悸,有些茫然道:“這是為何?”
張子祥凝聲道:“這門功法因是逆轉陰陽,修習到一定程度之後,全身竅門會自動吸收陰氣,會使得修習者體內陰氣大盛,輕則身受寒毒之症,重則外邪入侵,產生心魔幻境。
而魔由心生,最是凶險不過,修煉之時,愛、憎、怨、恨、貪、念、嗔、癡、將會一齊來犯,唯有心智堅定的大定力者,才能守住本心,修成不滅真身,反之則會萬劫不複!”
宇文辰逸原本以為撿了大寶,卻沒有想到修煉這門功法會有這麽大的危機,聽得背脊涼,冷汗涔涔而下,顫聲道:“這可如何是好,可不可以換其他的內功修煉?”
張子祥搖了搖頭,說道:“內功豈是可以隨便換著練的,我通過你的身體使用借力打力之法時,便感覺到你的氣海內已經凝結出了玄陰之氣,這說明你每日勤修這門功法,已有百日之功,如何還能夠修習別家之法。”
宇文辰逸連連搖手道:“我修習這門煉氣功法,不過區區三日的功夫,而且隻在晚上住店的時候,才有空閑修煉。”
“什麽,你隻修煉了三個晚上!”
張子祥聞言,臉色微變,眼中精光一閃,兩道銳利的眼神在他的身上掃過,捋須歎道:“果然如此,你這娃娃根骨奇佳,百年難得一遇,可惜了”
被這兩道銳利的目光掃過,宇文辰逸覺得自己就像被人看了一個通透一般,不自覺的杵了一下,不解的問道:“可惜什麽?”
張子祥擺了一下手中的拂塵,臉上閃過一絲失落之情,微微笑道:“貧道是可惜了你這麽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竟然與我失之交臂,卻入了鬼穀子的門下。”
這是張子祥的一塊心病,天師府的法訣道術,隻能傳於子孫後代的門規,使得門派的展受限非常的大,到得他這一代時,門中子弟更是人才凋零。
大有被其他道家門派趕之勢,尤其是茅山宗,廣開門路,出了很多驚才絕豔的人物,如司馬承禎,潘師正,王知遠等人皆是道行高深之輩。
張子祥骨子裏流的是天師府的血脈,自然不願天師一脈就此沒落,也想勵精圖治,振興天師府,他雖不能改弦易張,否定祖製,但卻心思活絡。
一直在暗中物色資質上佳的人選,隻要符合要求,便將其收為義子,令其改名換姓,這樣既不違反祖製,又可以令天師府門庭光大,可惜卻始終沒有如願。
眼前這個少年,天庭飽滿,兩眼含光,一股聰慧之氣,由裏而外的散出來,實在是一塊不可多得的美玉,他是修道有成的高士,目光如炬,哪裏看不出來。
宇文辰逸雖然不明白張子祥的心思,聞言,心中也是煩惱異常,呐呐一笑,連想死的心都有了。
好不容易得了一篇殘卷,竟然還有這麽大的“副作用”,充滿了危機不說,還不能修習其他門派的功法,以至於錯失了這麽好的一個師父。
張子祥見他神情低落,立時猜到了他的心意,灑然笑道:“不必煩惱,萬事皆有緣法,你我能在此地相見,也算是一段奇緣了,等到了長安,我自有一套功法傳給你。”
宇文辰逸一聽此言,頓時大喜,拱手朝張子祥行禮道謝,說道:“弟子多謝真人厚意,能蒙真人垂青,實是三生有幸。”
張子祥朗聲道:“等到了長安再謝我吧,我們追上前麵那蠻小子,可別在路上出什麽岔子。”
宇文辰逸嗯了一聲,說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