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人a:哎呀,趕緊的吧,孩子下麵兒沒聲了,隻能救一個,快拿個主意吧。
元妮:都救,兩個都得救啊。
救援人b:哎呀,咋和你說不明白呢?一塊水泥板壓著倆孩子呢,這頭是閨女那頭是兒子,撬兒子這邊就壓閨女那邊,撬閨女這邊就壓兒子那邊,
你快拿個主意吧,隻能救一個呀。
元妮:兩個都得救,兩個都得救啊。
救援人b:哎呀,水泥板上那麽老多東西,隻能撬一頭!
元妮:我求求你們都救吧,我求求你們都救吧,我求求你們啊,都救啊!都救啊——求求你們啦——
(救援人b:你快拿個注意。)
(水泥板下方登拿著小石子一下一下的敲擊著地麵)
救援人b:快點兒吧孩子沒聲了,別猶豫啦,在猶豫兩個都沒啦。
元妮:都——救——
救援人:想好了嗎元妮兒,到底救哪個?
(路人甲背景音:這兒還有個活的呢,快來個人呐——)
救援人:我們上那邊救人去啦。
元妮(抱住救援人小腿):大哥……救弟弟。
救援人:救哪個?
元妮:救弟弟……救弟弟……
……
“曉曉,幫我倒杯咖啡。”
按下辦公用的呼叫器,俞豐合上劇本。
盡管他在極力克製,但顫抖的聲音還是出賣了他。
劇本和小說不同,沒有大片的渲染,沒有大片的心理描寫,更沒有大片的動作,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種直白文學,場景、人物對話、出場人物關係幾乎都是用這樣沒有任何修飾的文字描述出來。
可這也是劇本最大的魅力。
它給了演員無限的遐想和代入能力,也給閱讀者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當然,普通人其實很少接觸劇本,即便有也是學生時代閱讀莎翁這樣的史詩級編劇的著作,而且還是作為課本中的節選來欣賞。
這一段,在描寫手法上和所有劇本相同,光看文字蒼白無力。
可結合著大地震,結合著剛才的那溫馨的民間生活對比,元妮麵對兒女隻能救一個的抉擇,他這個當父親的心突然間像是被刀狠狠的紮了一樣。
兒子。
女兒。
手心手背都是肉,他救誰?
忽然間,俞豐仿佛眼前出現一副畫麵。
遍布瓦礫,斷壁殘垣的地震災區中,一個三十多歲左右的婦女跪在家坍塌的水泥板麵前渾身是血,目光呆滯,癡癡傻傻的想要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兩全。
她崩潰,她哭不出來,她望著自己的兒女。
一夜的守候,一夜的哀求,分分秒秒的如刀子般割在她的心上。
救弟弟。
這是她做出的抉擇,然而卻也是不得不去做出的抉擇,並非重男輕女,而是丈夫已經離去,方家要想繼續傳承下去,就必須有男丁。
有兒子,就會有方家的血脈。
可就這樣放棄女兒,她是有多麽的不甘心,不舍得,痛苦和內疚?
目光望著遠方,俞豐眉頭深皺,說不出的酸楚在心裏徘徊,將他的胃攪得一陣難受。
“俞總,您又胃痛了嗎?”
張曉曉端著咖啡走了進來,看到俞豐捂著胃,關切的道,“要不我幫您把藥找出來?”
俞豐擺擺手。
“拿著杯咖啡……”
張曉曉看了看手裏的咖啡,喝咖啡對胃不好。
“沒事,你把咖啡放著,”俞豐有些虛弱的開口,“六點半了,你下班回去吧,一個女孩子在外麵不容易,每天不要太晚回家,不安全。”
“沒事的俞總,我七點鍾下班也不晚。”張曉曉笑道。
俞豐雖然貴為華夏十大企業家之一,但為人卻很和善,對待下屬也不錯,所以很多人都願意為裕興企業賣命,她這個當秘書的更是近距離感受到了俞豐的勤奮。
呆久了,她也不斷的激勵著自己要像俞豐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
“現在已經沒事了,七點鍾太晚,我看完這個劇本以後要去趟老爺子那裏,沒辦法讓司機送你回家,現在收拾東西下班,這次是命令。”俞豐道。
“好的俞總。”
張曉曉也不再堅持。
她雖然是秘書,但也是下屬。
轉身離去,辦公室裏隻剩下俞豐一個人,緩和了半天,他繼續看著劇本。
救兒子和救女兒的抉擇後,故事正式拉開序幕,抱著女兒屍體的元妮最終還是在眾人的勸說下帶著兒子去找醫生,她背負著內疚和痛苦走在同樣孤苦無依的大隊伍中。
而此時,原本已經死去的女兒卻奇跡般的活了下來。
年幼無助的她被解放軍帶到了震後安置區,沒過多久,方登就被一對解放軍夫婦看中收養。
故事從這裏正是開始,方達獲救,卻失去了一條胳膊,方登被收養,卻變得沉默寡言,姐弟倆在不同的環境裏成長,一個在母親身邊,一個在部隊。
長大後,方達不願意讀書,願意出門做生意,而方登學習好,卻堅持想要學醫。
高考過後,方登如願考入了大學,方達則做起了山輪車生意,栽的第一個顧客就是方登的養父,緣分交錯,姐弟倆卻沒有見麵。
漸漸地大學生活,方登喜歡上了一個男人,為愛癡狂,為愛懷孕,為愛失蹤,原本的天之驕女變成了單親媽媽,嫁了大十幾歲的外國老公。
而在另一邊,方登成為了大老板,有了漂亮媳婦。
可他始終無法說服母親離開老家和自己享福,元妮願意留在家鄉,守著故土,守著死去的丈夫和女兒,幾十年如一日般的守著她心裏的廢墟。
時間線在流動。
然而元妮的內心卻始終停留在地震那一天。
她拒絕了求愛者,拒絕了一切的歡樂,把自己封閉在高樓之中懺悔。
直到方登帶著女兒回到養父家過年,在陪養父過年的時候,方登終於說出了那個困擾她十幾年的噩夢,在廢墟下,虛弱的她聽到母親的話。
救弟弟……救弟弟!
“……爸,我不是不記得,我是忘不掉……”
“我懂,登啊,可你要記得,親人終究是親人啊。”
“可是我就是忘不掉!”
父女倆對話戛然而止,無限流白。
元妮:都救,兩個都得救啊。
救援人b:哎呀,咋和你說不明白呢?一塊水泥板壓著倆孩子呢,這頭是閨女那頭是兒子,撬兒子這邊就壓閨女那邊,撬閨女這邊就壓兒子那邊,
你快拿個主意吧,隻能救一個呀。
元妮:兩個都得救,兩個都得救啊。
救援人b:哎呀,水泥板上那麽老多東西,隻能撬一頭!
元妮:我求求你們都救吧,我求求你們都救吧,我求求你們啊,都救啊!都救啊——求求你們啦——
(救援人b:你快拿個注意。)
(水泥板下方登拿著小石子一下一下的敲擊著地麵)
救援人b:快點兒吧孩子沒聲了,別猶豫啦,在猶豫兩個都沒啦。
元妮:都——救——
救援人:想好了嗎元妮兒,到底救哪個?
(路人甲背景音:這兒還有個活的呢,快來個人呐——)
救援人:我們上那邊救人去啦。
元妮(抱住救援人小腿):大哥……救弟弟。
救援人:救哪個?
元妮:救弟弟……救弟弟……
……
“曉曉,幫我倒杯咖啡。”
按下辦公用的呼叫器,俞豐合上劇本。
盡管他在極力克製,但顫抖的聲音還是出賣了他。
劇本和小說不同,沒有大片的渲染,沒有大片的心理描寫,更沒有大片的動作,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種直白文學,場景、人物對話、出場人物關係幾乎都是用這樣沒有任何修飾的文字描述出來。
可這也是劇本最大的魅力。
它給了演員無限的遐想和代入能力,也給閱讀者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當然,普通人其實很少接觸劇本,即便有也是學生時代閱讀莎翁這樣的史詩級編劇的著作,而且還是作為課本中的節選來欣賞。
這一段,在描寫手法上和所有劇本相同,光看文字蒼白無力。
可結合著大地震,結合著剛才的那溫馨的民間生活對比,元妮麵對兒女隻能救一個的抉擇,他這個當父親的心突然間像是被刀狠狠的紮了一樣。
兒子。
女兒。
手心手背都是肉,他救誰?
忽然間,俞豐仿佛眼前出現一副畫麵。
遍布瓦礫,斷壁殘垣的地震災區中,一個三十多歲左右的婦女跪在家坍塌的水泥板麵前渾身是血,目光呆滯,癡癡傻傻的想要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兩全。
她崩潰,她哭不出來,她望著自己的兒女。
一夜的守候,一夜的哀求,分分秒秒的如刀子般割在她的心上。
救弟弟。
這是她做出的抉擇,然而卻也是不得不去做出的抉擇,並非重男輕女,而是丈夫已經離去,方家要想繼續傳承下去,就必須有男丁。
有兒子,就會有方家的血脈。
可就這樣放棄女兒,她是有多麽的不甘心,不舍得,痛苦和內疚?
目光望著遠方,俞豐眉頭深皺,說不出的酸楚在心裏徘徊,將他的胃攪得一陣難受。
“俞總,您又胃痛了嗎?”
張曉曉端著咖啡走了進來,看到俞豐捂著胃,關切的道,“要不我幫您把藥找出來?”
俞豐擺擺手。
“拿著杯咖啡……”
張曉曉看了看手裏的咖啡,喝咖啡對胃不好。
“沒事,你把咖啡放著,”俞豐有些虛弱的開口,“六點半了,你下班回去吧,一個女孩子在外麵不容易,每天不要太晚回家,不安全。”
“沒事的俞總,我七點鍾下班也不晚。”張曉曉笑道。
俞豐雖然貴為華夏十大企業家之一,但為人卻很和善,對待下屬也不錯,所以很多人都願意為裕興企業賣命,她這個當秘書的更是近距離感受到了俞豐的勤奮。
呆久了,她也不斷的激勵著自己要像俞豐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
“現在已經沒事了,七點鍾太晚,我看完這個劇本以後要去趟老爺子那裏,沒辦法讓司機送你回家,現在收拾東西下班,這次是命令。”俞豐道。
“好的俞總。”
張曉曉也不再堅持。
她雖然是秘書,但也是下屬。
轉身離去,辦公室裏隻剩下俞豐一個人,緩和了半天,他繼續看著劇本。
救兒子和救女兒的抉擇後,故事正式拉開序幕,抱著女兒屍體的元妮最終還是在眾人的勸說下帶著兒子去找醫生,她背負著內疚和痛苦走在同樣孤苦無依的大隊伍中。
而此時,原本已經死去的女兒卻奇跡般的活了下來。
年幼無助的她被解放軍帶到了震後安置區,沒過多久,方登就被一對解放軍夫婦看中收養。
故事從這裏正是開始,方達獲救,卻失去了一條胳膊,方登被收養,卻變得沉默寡言,姐弟倆在不同的環境裏成長,一個在母親身邊,一個在部隊。
長大後,方達不願意讀書,願意出門做生意,而方登學習好,卻堅持想要學醫。
高考過後,方登如願考入了大學,方達則做起了山輪車生意,栽的第一個顧客就是方登的養父,緣分交錯,姐弟倆卻沒有見麵。
漸漸地大學生活,方登喜歡上了一個男人,為愛癡狂,為愛懷孕,為愛失蹤,原本的天之驕女變成了單親媽媽,嫁了大十幾歲的外國老公。
而在另一邊,方登成為了大老板,有了漂亮媳婦。
可他始終無法說服母親離開老家和自己享福,元妮願意留在家鄉,守著故土,守著死去的丈夫和女兒,幾十年如一日般的守著她心裏的廢墟。
時間線在流動。
然而元妮的內心卻始終停留在地震那一天。
她拒絕了求愛者,拒絕了一切的歡樂,把自己封閉在高樓之中懺悔。
直到方登帶著女兒回到養父家過年,在陪養父過年的時候,方登終於說出了那個困擾她十幾年的噩夢,在廢墟下,虛弱的她聽到母親的話。
救弟弟……救弟弟!
“……爸,我不是不記得,我是忘不掉……”
“我懂,登啊,可你要記得,親人終究是親人啊。”
“可是我就是忘不掉!”
父女倆對話戛然而止,無限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