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祭過聖賢後,眾人被士兵們帶到屬於各自的考場號子裏,樣子極為簡陋,隻有木桌木椅,以及隔開考生的棚子,但坐在其中,卻如沐春風,哪怕是在夏日熾陽之下,也感覺到文思泉湧。
這乃是文氣到高階的手段,沐浴整個考場,隻怕是整個棲霞府文氣最強的書院院長的手段。
據說這位院長境界到了進士的地步,讓整個棲霞府為之仰望。
整個棲霞府秀才不過三百,舉人不過十,進士自然是鳳毛麟角。
此刻先走進考場的楚家七公子楚淩,卻是對這樣的棚子滿是嫌棄,好在周圍那些士兵對他戰戰兢兢,讓他平添了幾分得色。
不過他這些年來,本性紈絝,幾乎不曾讀書,他對這次的科舉並不抱什麽希望,畢竟他的大哥曾是秀才試第一,這便足夠了。
而當試卷分發出來後,他隻看了一眼,臉上忽然湧起了驚喜與得意。
題目是“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這是出自《孟子》裏的《盡心章句上》,說的是能夠竭盡他的善心,便是真正了解人的本善的天性;懂得了人的本善的天性,就是懂得了天命。
這是著名的人道天命說!
這一刻,楚淩幾乎要仰天大笑。
這些年來,他的母親雲大夫人百般壓迫楚雲亭。麵對這樣的挫折之下,楚雲亭不信命數、堅定本心之事,人人皆知。
而雲大夫人便曾用“人道天命說”數次貶斥楚雲亭。
所以他對人道天命說是耳熟能詳。
這人道天命說,其核心本義,便是用修身養性去等待天命,去順應天命,這便是安身立命之道。
這時,楚淩的嘴角泛起一絲冷笑來,仿佛能想象到楚雲亭愁思苦緒的樣子。
寫文章,最重本心,若是順應這個題目去回答,楚雲亭的本心就會受到影響,日後再也難以前進一步。
而若是不順應題目,必然直接罷黜。
這個題目,是對楚雲亭的殺手鐧。
哪怕楚雲亭恢複文運,也不可能破題。
楚淩幾乎要仰天大笑。
********************
幾乎同時,在拿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書院裏的文院院長與府君,臉上都露出一絲驚詫之色。
府君掌棲霞府大小事宜,這次正是主考官,此刻的他回神過來,不由怒目一軒:“既然這次的考題是人道天命說,那為什麽偏偏在這個時候,朝廷新增了秦玉為聖賢?離國向來沒有女性成聖之說,這次破格入聖,便是認定人定勝天!兩者如此相悖,真是荒謬!”
他曾經曆數十次軍陣廝殺,軍氣浩蕩之意濃厚,此刻見到這樣的題目,毫不遲疑地貶斥出聲。
當今離國左相據說與鬼蜮相交,勢力日盛,一手遮天,隻怕這便是左相用來禍亂離國的手段。
這時,文院院長卻是淡淡地說:“兩者相悖,卻又未必相悖。”
眼前府君乃是棲霞府地位最高之人,但文院超脫,卻不在府君管轄之所,兩人平時相交,都是平輩相待。
而他這般言詞從容,仿佛天崩而不動色,竟是讓這府君一怔,那衝天的怒意,竟是化成春水一般,平靜了下來。
但隨後他臉上茫然,喃喃著說:“相悖,又不相悖,這是什麽道理?你這是在打什麽啞謎?”
********************
便在同時,考場的一處角落裏,楚雲亭凝神正坐。
拿到試卷後,他並未翻閱,反而用清靜之心,在草紙上寫上“定”字。
筆跡遒勁端正,仿佛有洪水猛獸在前肆虐,他也從容不迫。
這便是養氣之道。
離國之中,任何一次的科舉,其實都是養氣、凝氣的過程。
離國每一府都設文院藏經閣,其收攏各種經學要義,用各種注解來繼承學說,追溯學問淵源,用沉香、檀木封存,乃是每一府學子夢寐以求想要進入的地方。
而離國都城,則設經香閣,收攏的經學要義包羅萬象,每到子時、午時,這些經書還會發出濃濃的香味,氣息與天地接壤,凝出一元文氣,同時每一年還會有大儒的神靈從仙界下來,視察一次,以示慎重,乃是整個離國所有人尊崇的聖地。
而任何一次科舉,本質上,都是把自身的文氣送入到藏經閣,看看是否能產生共鳴,引發香氣。
但想要做到這一步何等之難,有些大儒夜以繼日專研,也不曾有一絲香氣溢出。
而這養氣之道,便是凝出這經香的最前提條件。
寫完“定”字後,楚雲亭的心神變得越發寧靜,心如赤子,澄澈明淨。
然後這才取出考題來。
所以當注意到考題乃是人道天命說時,他臉上依舊是從容淡定,不曾有任何一絲慌亂。
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之前從嬌娜那裏了解過,這次的主考官乃是府君,曾統萬軍,兵鎮數府,從不信命。
而這次朝廷新設秦玉為聖賢,也是不信命數,崇尚軍功之道。
這與這次考題人道天命說顯然是相悖。
根本無法做到求同存異。
朝廷出這樣的題目,用意何在?
但幾乎同時,楚雲亭從沉思裏頓悟,眼神一動,點頭說:“既相悖,又不相悖嗎?”
陰與晴相悖,喜與怒相悖。
都城的錦繡公子,想要野外狩獵,逢漂泊大雨,自然心情不美。
而幹旱百裏的民眾,田裏生計全無,逢漂泊大雨,便是磕頭狂喜。
位置不同,心情不同,麵對同樣的事情,便會產生不同的感觸,區別隻是立場。
而對“秦玉逆天改命成神”與“人道天命論”的破題,便是從秦玉的立場與民眾的立場分別出發,便輕鬆可解。
想到這裏,楚雲亭毫不遲疑,筆尖一錯,便寫下:“天地之生才,乃是補救氣數,然一人之力何如?”
一人之力,可以逆天改命,這便是秦玉的經曆。
但她成神,是順應了民意,順應了天意,這才能成為聖賢,非她一人能做到。
同樣是天地生才之說,之前他用來撼動那太真夫人的心神,而現在,卻隻是成為這裏的引題。
便在這時,他的文氣釋放出去,滲透進文院的深層,仿佛引發了某一種共鳴一般。
幾乎同時,遠處的那文院院長與府君,感知到了變化,臉上露出驚喜著的表情,齊齊向楚雲亭的方向看來。
那府君已經脫口而出:“這是藏經閣的共鳴,居然有考生能做到這樣的地步,難道他領悟出了相悖而不相悖之道?什麽樣的考生有這般睿智?”
剛說到一半,他的身形已經掠起,向著楚雲亭的方向大邁步走去,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這乃是文氣到高階的手段,沐浴整個考場,隻怕是整個棲霞府文氣最強的書院院長的手段。
據說這位院長境界到了進士的地步,讓整個棲霞府為之仰望。
整個棲霞府秀才不過三百,舉人不過十,進士自然是鳳毛麟角。
此刻先走進考場的楚家七公子楚淩,卻是對這樣的棚子滿是嫌棄,好在周圍那些士兵對他戰戰兢兢,讓他平添了幾分得色。
不過他這些年來,本性紈絝,幾乎不曾讀書,他對這次的科舉並不抱什麽希望,畢竟他的大哥曾是秀才試第一,這便足夠了。
而當試卷分發出來後,他隻看了一眼,臉上忽然湧起了驚喜與得意。
題目是“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這是出自《孟子》裏的《盡心章句上》,說的是能夠竭盡他的善心,便是真正了解人的本善的天性;懂得了人的本善的天性,就是懂得了天命。
這是著名的人道天命說!
這一刻,楚淩幾乎要仰天大笑。
這些年來,他的母親雲大夫人百般壓迫楚雲亭。麵對這樣的挫折之下,楚雲亭不信命數、堅定本心之事,人人皆知。
而雲大夫人便曾用“人道天命說”數次貶斥楚雲亭。
所以他對人道天命說是耳熟能詳。
這人道天命說,其核心本義,便是用修身養性去等待天命,去順應天命,這便是安身立命之道。
這時,楚淩的嘴角泛起一絲冷笑來,仿佛能想象到楚雲亭愁思苦緒的樣子。
寫文章,最重本心,若是順應這個題目去回答,楚雲亭的本心就會受到影響,日後再也難以前進一步。
而若是不順應題目,必然直接罷黜。
這個題目,是對楚雲亭的殺手鐧。
哪怕楚雲亭恢複文運,也不可能破題。
楚淩幾乎要仰天大笑。
********************
幾乎同時,在拿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書院裏的文院院長與府君,臉上都露出一絲驚詫之色。
府君掌棲霞府大小事宜,這次正是主考官,此刻的他回神過來,不由怒目一軒:“既然這次的考題是人道天命說,那為什麽偏偏在這個時候,朝廷新增了秦玉為聖賢?離國向來沒有女性成聖之說,這次破格入聖,便是認定人定勝天!兩者如此相悖,真是荒謬!”
他曾經曆數十次軍陣廝殺,軍氣浩蕩之意濃厚,此刻見到這樣的題目,毫不遲疑地貶斥出聲。
當今離國左相據說與鬼蜮相交,勢力日盛,一手遮天,隻怕這便是左相用來禍亂離國的手段。
這時,文院院長卻是淡淡地說:“兩者相悖,卻又未必相悖。”
眼前府君乃是棲霞府地位最高之人,但文院超脫,卻不在府君管轄之所,兩人平時相交,都是平輩相待。
而他這般言詞從容,仿佛天崩而不動色,竟是讓這府君一怔,那衝天的怒意,竟是化成春水一般,平靜了下來。
但隨後他臉上茫然,喃喃著說:“相悖,又不相悖,這是什麽道理?你這是在打什麽啞謎?”
********************
便在同時,考場的一處角落裏,楚雲亭凝神正坐。
拿到試卷後,他並未翻閱,反而用清靜之心,在草紙上寫上“定”字。
筆跡遒勁端正,仿佛有洪水猛獸在前肆虐,他也從容不迫。
這便是養氣之道。
離國之中,任何一次的科舉,其實都是養氣、凝氣的過程。
離國每一府都設文院藏經閣,其收攏各種經學要義,用各種注解來繼承學說,追溯學問淵源,用沉香、檀木封存,乃是每一府學子夢寐以求想要進入的地方。
而離國都城,則設經香閣,收攏的經學要義包羅萬象,每到子時、午時,這些經書還會發出濃濃的香味,氣息與天地接壤,凝出一元文氣,同時每一年還會有大儒的神靈從仙界下來,視察一次,以示慎重,乃是整個離國所有人尊崇的聖地。
而任何一次科舉,本質上,都是把自身的文氣送入到藏經閣,看看是否能產生共鳴,引發香氣。
但想要做到這一步何等之難,有些大儒夜以繼日專研,也不曾有一絲香氣溢出。
而這養氣之道,便是凝出這經香的最前提條件。
寫完“定”字後,楚雲亭的心神變得越發寧靜,心如赤子,澄澈明淨。
然後這才取出考題來。
所以當注意到考題乃是人道天命說時,他臉上依舊是從容淡定,不曾有任何一絲慌亂。
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之前從嬌娜那裏了解過,這次的主考官乃是府君,曾統萬軍,兵鎮數府,從不信命。
而這次朝廷新設秦玉為聖賢,也是不信命數,崇尚軍功之道。
這與這次考題人道天命說顯然是相悖。
根本無法做到求同存異。
朝廷出這樣的題目,用意何在?
但幾乎同時,楚雲亭從沉思裏頓悟,眼神一動,點頭說:“既相悖,又不相悖嗎?”
陰與晴相悖,喜與怒相悖。
都城的錦繡公子,想要野外狩獵,逢漂泊大雨,自然心情不美。
而幹旱百裏的民眾,田裏生計全無,逢漂泊大雨,便是磕頭狂喜。
位置不同,心情不同,麵對同樣的事情,便會產生不同的感觸,區別隻是立場。
而對“秦玉逆天改命成神”與“人道天命論”的破題,便是從秦玉的立場與民眾的立場分別出發,便輕鬆可解。
想到這裏,楚雲亭毫不遲疑,筆尖一錯,便寫下:“天地之生才,乃是補救氣數,然一人之力何如?”
一人之力,可以逆天改命,這便是秦玉的經曆。
但她成神,是順應了民意,順應了天意,這才能成為聖賢,非她一人能做到。
同樣是天地生才之說,之前他用來撼動那太真夫人的心神,而現在,卻隻是成為這裏的引題。
便在這時,他的文氣釋放出去,滲透進文院的深層,仿佛引發了某一種共鳴一般。
幾乎同時,遠處的那文院院長與府君,感知到了變化,臉上露出驚喜著的表情,齊齊向楚雲亭的方向看來。
那府君已經脫口而出:“這是藏經閣的共鳴,居然有考生能做到這樣的地步,難道他領悟出了相悖而不相悖之道?什麽樣的考生有這般睿智?”
剛說到一半,他的身形已經掠起,向著楚雲亭的方向大邁步走去,他已經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