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自己中軍部分的老營精銳還沒有徹底崩潰,李自成無奈地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鶴翼陣最考驗的便是中軍的防禦能否扛住敵軍的進攻,李自成怎麽也沒有想到,自己冒著生命危險衝殺在第一線,生生頂住了明軍的進攻,卻仍然敗了。


    如今,順軍的左翼已經分崩離析, 中軍也被迫開始撤退,唯一還在戰場上堅持的隻有右翼的李過部。由於明軍的壓力優先給了左翼和中軍,因此右翼的順軍還保持了比較完整的建製。


    因此,在察覺到戰場的變化後,李過便跟著李自成的中軍開始了有序的撤離,勉強算是為順軍保留住了一部分有生力量。


    在無數老營精銳用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殿後的情況下,李自成成功地撤出了戰場。這裏麵也有一些明軍並沒有窮追猛打的原因。縱使是明軍有玩家的指揮能力,也已經是精疲力竭, 到了極限了。


    大巴山一戰, 就這樣以雙方兩敗俱傷,明軍慘勝而告終。


    獲得勝利的明軍連戰兩陣,先後擊敗了左良玉部和李自成親自統帥的順軍精銳,原味饅頭自此徹底名震華夏。


    在聽聞李自成戰敗的消息後,在西安的田見秀絕望投降。原味饅頭並沒有為難他,而是讓他和他的屬下裏仍然忠於闖王的人在放下武器後離開陝西,準許他們自己去投奔李自成。


    而那些願意投效明軍的,則吸納入明軍,希望卸甲歸田的,也都計口授田,發給農具,妥善安置。


    如此一來,晉王係的玩家們便徹底收複了陝西,坐擁山西、陝西兩省,成為了實至名歸的大明第一實權派。


    接下來的時間裏,原味饅頭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處理內政上。陝西是明末第一個亂起來的省份, 經曆了多年的戰亂, 百姓流離失所, 大量人口逃亡外鄉或者隱匿戶口,賬麵上的戶籍資料十室九空,社會秩序基本上全麵崩潰。


    雖然李自成在陝西的時候做了一些恢複生產的工作,但因為他急於征戰,而且統治的時間實在太短,因此還有大量他沒有完成的工作等待著玩家們。


    幸好,玩家中有不少都是選擇的領主作為生活職業,有他們的幫助,農業經濟的恢複還算順利。


    除了內政,軍事方麵,原味饅頭主要是加固了陝北的長城沿線的防禦,警惕蒙古和建奴可能的騷擾,以及出兵消滅留守武昌的左良玉餘部。


    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晉軍便控製了原來左良玉的地盤。不過根據係統設置的規則,所有現有的明朝土地都不能劃歸玩家所有,所以晉軍將這一大塊湖廣地區的地盤都交還給了大明朝廷。


    這一舉動也讓本來對他敵意甚濃的朝廷大臣們對他稍微有了一點改觀,起碼不至於一天到晚反賊反賊地叫他了。


    而李自成則是在收攏了殘兵後,朝著四川方向逃去。入川以後,他和張獻忠留在川中的殘部交戰, 經曆了各種波折後終於一統四川, 成了蜀中的主人。其中種種,在此便不做贅述。


    李自成獲得蜀川後,痛定思痛,終於決定安安心心地建設好一個根據地,徹底擺脫流寇戰法。他在蜀中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打壓豪強,保護百姓。


    在他在蜀川執政的十餘年裏,他真正踐行了當初均田的承諾,雖然沒有免賦,但也是輕徭薄賦,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尤其是去除了大量明朝的苛捐雜稅和貪官汙吏的各種攤派,讓天府之國再度出現了往日的繁華。


    針對大戶豪強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現象,他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農民,極大地打擊了土地兼並的現象。為了防止日後這種現象再次滋生,他采納宋獻策的建議,實施了攤丁入畝的政策,廢除了人頭稅,將其並入了田產之中,讓富者承擔更多的納稅義務。


    同時,他廣開科舉,廢除僵化的八股文,改為寬鬆自由的文體以吸納人才,一改往日鄙視和仇恨知識分子的態度,吸引了大量蜀中才俊投效。但在重用知識分子的同時,他廢除了士紳優待,規定官紳一體納糧。


    作為補償,他擴大了門蔭製度的範圍,規定四品以上的官員隻要足額繳納了賦稅,就可以為自己的子孫謀取一個低級的官位。


    雖然這個製度同樣有利有弊,但至少大大減少了改革的阻力,使得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得以順利實施。


    玩家的出現,鬼使神差地改變了曆史的走向,也讓這位闖王找回了初心,從一個曆史上的失敗者變成了流芳百世的仁義之君。


    當明朝忙於和關外清朝作戰時,眼見蜀川日漸富強,牛金星等一幹文武大臣紛紛向李自成上書,請他下詔出兵,再次爭奪天下。


    坐在成都的大殿之上的李自成,卻微微一笑。他的身上少了一絲霸氣,多了一絲平和。


    望著下麵信心滿滿的文武大臣,他麵色和善地說道:“再起兵戈,必致百姓生靈塗炭,蜀中百姓的日子剛剛好過一點,又何必如此呢?”


    聽到這個回答,除了麵露讚賞之色的宋獻策外,人人麵麵相覷。牛金星道:“陛下,如今天賜良機,萬萬不可錯過呀,天下黎民,都在等著陛下拯救他們於水火呢!”


    李自成依然麵帶微笑,他和顏悅色地說道:“明朝之善政,與我大順相比,有過之而不及,百姓人人安居樂業,何人要朕去解救?你們還是好好學學人家的良法善政,多多想想如何為百姓謀福吧!”


    牛金星啞口無言,隻能退下。


    見群臣依然有人不服氣,李自成長歎一聲,說道:“當年在大巴山,流的血已經夠多了!朕過去起兵討明,是為了天下蒼生,如今中原已有英主在位,百姓生活富足。諸位愛卿不要再言伐明之事了。隻要能夠保這蜀中一方百姓太平,朕心願已足!”


    “傳朕旨意,晉王出征遼東,是為解救遼東漢人於水火,我大順亦為華夏子民,著令有司贈晉王糧五十萬石,戰馬一千匹,白銀十萬兩,以表我諸夏一體,共禦外侮之心!”


    李自成鏗鏘有力的話久久回蕩在大殿之上,再也無人出言反駁。


    史載:李自成入蜀十餘年,蜀中大定。自此明順再無戰事,雙方貿易往來,交流繁盛,親密無間。自成壽終正寢,駕崩於成都乾清宮。太子李泰即位,改元興寧,是為順末帝。


    興寧二年,明廷邀末帝赴京共賀新年。末帝手捧玉璽入京,向明廷稱臣,去帝號,改稱順王。明廷大悅,賓主盡歡。五月,順王返回成都。


    七月,明廷改封順王為魯王,賜其封地五府四十八縣,合計口一百五十二萬七千四百三十五人。著令其即日啟程赴魯就藩。順王欣然接旨,以蜀中全地降明。


    <a id="wzsy" href="http://www.ddxs.com">ddxs.com</a>


    自此,天下重歸一統。


    魯王壽六十有四,善終。其子請棄王號,去封地。明廷不許,次年又請,明廷仍不許。


    又一年,再請。明廷許之,改封魯國公,賜京師府邸一座,賞金萬兩,布帛十萬匹。


    從此往後,自成一脈,世襲魯國公,傳十七代,至共和方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想拯救大明但係統卻讓我做吉祥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斷更驚鴻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斷更驚鴻客並收藏想拯救大明但係統卻讓我做吉祥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