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破解人牆
想拯救大明但係統卻讓我做吉祥物 作者:斷更驚鴻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多鐸行軍到靠近釜山的時候,他打開了第一個錦囊。
隻見上麵寫著:
南蠻沽名釣譽,不傷百姓。戰時可以朝鮮人為前驅,其必投鼠忌器,我軍戰必勝之。
多鐸看後哈哈大笑,他暗笑兄長搞得神神秘秘,想要效彷諸葛亮, 結果卻是借花獻佛,而且還是借的他多鐸的花。
事實上此計正是他在鐵山城用來對付遼軍的,此時再用自然是駕輕就熟。
於是多鐸命人依計而行,將附近的百姓抓捕過來,組成了一條長長的人牆。
原本就生計艱難的朝鮮百姓又怎麽會自願去戰場上給侵略者當替死鬼?
於是,又是一陣血腥的殺戮在各地不斷發生。在八旗兵帶血的屠刀和皮鞭的威逼下,多鐸終於湊齊了所需要的人數。
衣衫襤褸,被傷病和饑餓折磨的朝鮮百姓, 組成了一條長長的移動長城,而八旗兵則躲在後麵,就這樣向著釜山城進發。
在靠近釜山後,多鐸忽然發現,前麵原本逆來順受的百姓中突然發生了不小的騷亂。
“去看看怎麽回事。”多鐸對一旁的一名親兵說道。
“是。”親兵低頭領命,然後快步朝前跑去。
很快,那名親兵便回到了多鐸的身邊,他一拱手,說道:
“主子,前麵不知怎麽的,路上竟有大量的米糧,這些朝鮮人不聽號令,正在哄搶。”
“大量米糧?速速詳細說來。”多鐸微微皺了皺眉頭。
在此時的朝鮮,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餓死街頭,又怎麽會還有米糧扔在路上沒人要呢?
“是。”親兵走到多鐸身邊, 然後娓娓道來, “奴才看到, 前麵路上有數千袋打開的米糧, 而且都是精米, 就這樣倒在前麵的路上,無人看守。”
親兵向多鐸匯報之際,朝鮮的百姓們正在瘋狂地搶奪米糧。他們用自己隨身攜帶的包袱,以及脫下的衣物不住地將米糧包起來抱在自己的懷裏。
任由身後八旗兵高高舉起的皮鞭如何揮舞,饑餓難耐的朝鮮百姓都毫不在意,隻是一個勁兒地哄搶地上潔白無瑕的精米。
得知前方正在發生的一切後,多鐸冷笑道:“這肯定是明國人的陰謀,他們想用米糧來阻止這些朝鮮人的前進。”
說到這,他捋了捋自己的胡須,得意地說:“既然如此,我們便笑納了明國上貢的這些米糧吧!派人去阻止這些朝鮮人,將米糧都收起來,供我們滿洲的勇士享用!”
多鐸派出手下軍士,衝上前去,對朝鮮百姓連砍帶打,將還在地上撿米糧的百姓驅趕到一邊,然後開始收集這些無主的米糧。
被八旗兵趕到一旁的百姓雖然憤恨, 但無奈胳膊擰不過大腿, 紛紛敢怒不敢言, 隻能在一旁望米興歎。
看著不斷落入八旗兵手中的糧食,多鐸哈哈大笑,他對身旁的將領說:
“你們說,這是不是他們漢人說的‘賠了夫人又折兵?’哈哈哈哈!”
“豫親王英明!”
其餘將領連忙應和,紛紛恭維起多鐸來。
就在多鐸得意洋洋之時,突然,隻聽四周殺聲四起,從八旗軍的後方左右兩側殺出兩支騎兵。
兩支騎兵全都高舉明朝的旗幟,如秋冬的野火般迅猛地席卷而來。
八旗兵毫無準備,被殺得措手不及。而那些被派去收集米糧的士兵此時也難以回到隊伍中,極大地削弱了八旗的兵力。
原來,原味饅頭早就料到了滿清又會故技重施,因此預先派出騎兵埋伏於道路兩旁,並在路上放置了大量米糧。
等到百姓們因為哄搶米糧而開始混亂起來以後,清兵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到了騷亂的人群身上。
而當清兵派人參與了搶奪米糧之後,八旗的兵力便被百姓龐大的隊伍給分隔成了兩端。
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長城,此時反倒成了清軍自身的阻礙。
明軍騎兵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而清軍的身後全都是百姓,連跑都無處可跑,一時間傷亡慘重。
不過明軍的騎兵終究人數不多,所以衝殺一陣後就趁著八旗軍陣混亂,還沒有回過神來便立即撤出了戰場。
當清軍重新整好隊形,發現明軍已經不見了蹤影。而他們好不容易抓來的老百姓,也趁亂跑了個一幹二淨,連帶著糧食也帶走了大半。
<a href="http://m.1200ksw.net" id="wzsy">1200ksw.net</a>
利用百姓作為人牆的這一招,被原味饅頭給輕易地破解了。
損兵折將的多鐸氣急敗壞,隻好率兵尋了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安營紮寨,再圖大計。
收拾好殘兵後的多鐸越想越氣,心中對明軍恨得是咬牙切齒,可麵對堅固的釜山城卻又無計可施。於是他又打開了第二個錦囊。
看完錦囊,多鐸心中滿腔的憤懣如撥雲見日般消失得一幹二淨,取而代之的是狂妄而勝券在握的表情。
釜山城,東萊都護府官邸。
尹光錫步履匆忙地走進了已經被明軍臨時征用的官邸,在這個明軍的核心要害之地,他是唯一一個能夠自由進出的朝鮮人。
因為他是釜山當地最大的豪族,東萊尹氏的當家人,同時也是當地第一個向明軍投誠的人,而且他還散盡家財,用來招募了一支朝鮮義軍幫助明軍作戰。
如今,他位列要職,成為了明軍和釜山當地士紳溝通的橋梁,同時也是釜山的朝鮮義軍的統帥。
他穿過庭院,來到了書房。這裏現在是晉王原味饅頭的辦公地點。即便是他,也必須得到允許後才能進入。因此他在門口站住,向兩名守衛謙卑地作了個揖。
因為尹光錫常來的緣故,兩名守衛顯然已經和他十分熟絡,見到是他來都十分客氣地回了個抱拳禮。
“尹大人今日又下田幹農活了?”左邊的衛兵笑著說道。
“嗬嗬,是啊。如今戰況吃緊,前來釜山投靠天兵的百姓又多,我這老邁之身上不了戰場,便想著多去田裏幹幹活,也好為大明天兵還有一方百姓做點實事。”
尹光錫身為當地豪族,此時卻是粗布衣服打扮,腿上還沾了些沒洗淨的泥。他的臉因為被太陽炙烤而顯得紅撲撲的,顯然是剛剛從田地裏回來。
這位不顧身份,與百姓同甘共苦的貴族,明軍上下都對他高看一眼,這也是為什麽他能在明軍中吃得如此開的原因。
“不知道尹大人今日前來所為何事?”另一名衛兵恭敬地問道。
說起正事,尹光錫和藹的麵龐變得嚴肅起來:“我有要緊的軍情,要立即呈報給晉王殿下!”
隻見上麵寫著:
南蠻沽名釣譽,不傷百姓。戰時可以朝鮮人為前驅,其必投鼠忌器,我軍戰必勝之。
多鐸看後哈哈大笑,他暗笑兄長搞得神神秘秘,想要效彷諸葛亮, 結果卻是借花獻佛,而且還是借的他多鐸的花。
事實上此計正是他在鐵山城用來對付遼軍的,此時再用自然是駕輕就熟。
於是多鐸命人依計而行,將附近的百姓抓捕過來,組成了一條長長的人牆。
原本就生計艱難的朝鮮百姓又怎麽會自願去戰場上給侵略者當替死鬼?
於是,又是一陣血腥的殺戮在各地不斷發生。在八旗兵帶血的屠刀和皮鞭的威逼下,多鐸終於湊齊了所需要的人數。
衣衫襤褸,被傷病和饑餓折磨的朝鮮百姓, 組成了一條長長的移動長城,而八旗兵則躲在後麵,就這樣向著釜山城進發。
在靠近釜山後,多鐸忽然發現,前麵原本逆來順受的百姓中突然發生了不小的騷亂。
“去看看怎麽回事。”多鐸對一旁的一名親兵說道。
“是。”親兵低頭領命,然後快步朝前跑去。
很快,那名親兵便回到了多鐸的身邊,他一拱手,說道:
“主子,前麵不知怎麽的,路上竟有大量的米糧,這些朝鮮人不聽號令,正在哄搶。”
“大量米糧?速速詳細說來。”多鐸微微皺了皺眉頭。
在此時的朝鮮,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餓死街頭,又怎麽會還有米糧扔在路上沒人要呢?
“是。”親兵走到多鐸身邊, 然後娓娓道來, “奴才看到, 前麵路上有數千袋打開的米糧, 而且都是精米, 就這樣倒在前麵的路上,無人看守。”
親兵向多鐸匯報之際,朝鮮的百姓們正在瘋狂地搶奪米糧。他們用自己隨身攜帶的包袱,以及脫下的衣物不住地將米糧包起來抱在自己的懷裏。
任由身後八旗兵高高舉起的皮鞭如何揮舞,饑餓難耐的朝鮮百姓都毫不在意,隻是一個勁兒地哄搶地上潔白無瑕的精米。
得知前方正在發生的一切後,多鐸冷笑道:“這肯定是明國人的陰謀,他們想用米糧來阻止這些朝鮮人的前進。”
說到這,他捋了捋自己的胡須,得意地說:“既然如此,我們便笑納了明國上貢的這些米糧吧!派人去阻止這些朝鮮人,將米糧都收起來,供我們滿洲的勇士享用!”
多鐸派出手下軍士,衝上前去,對朝鮮百姓連砍帶打,將還在地上撿米糧的百姓驅趕到一邊,然後開始收集這些無主的米糧。
被八旗兵趕到一旁的百姓雖然憤恨, 但無奈胳膊擰不過大腿, 紛紛敢怒不敢言, 隻能在一旁望米興歎。
看著不斷落入八旗兵手中的糧食,多鐸哈哈大笑,他對身旁的將領說:
“你們說,這是不是他們漢人說的‘賠了夫人又折兵?’哈哈哈哈!”
“豫親王英明!”
其餘將領連忙應和,紛紛恭維起多鐸來。
就在多鐸得意洋洋之時,突然,隻聽四周殺聲四起,從八旗軍的後方左右兩側殺出兩支騎兵。
兩支騎兵全都高舉明朝的旗幟,如秋冬的野火般迅猛地席卷而來。
八旗兵毫無準備,被殺得措手不及。而那些被派去收集米糧的士兵此時也難以回到隊伍中,極大地削弱了八旗的兵力。
原來,原味饅頭早就料到了滿清又會故技重施,因此預先派出騎兵埋伏於道路兩旁,並在路上放置了大量米糧。
等到百姓們因為哄搶米糧而開始混亂起來以後,清兵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到了騷亂的人群身上。
而當清兵派人參與了搶奪米糧之後,八旗的兵力便被百姓龐大的隊伍給分隔成了兩端。
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長城,此時反倒成了清軍自身的阻礙。
明軍騎兵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而清軍的身後全都是百姓,連跑都無處可跑,一時間傷亡慘重。
不過明軍的騎兵終究人數不多,所以衝殺一陣後就趁著八旗軍陣混亂,還沒有回過神來便立即撤出了戰場。
當清軍重新整好隊形,發現明軍已經不見了蹤影。而他們好不容易抓來的老百姓,也趁亂跑了個一幹二淨,連帶著糧食也帶走了大半。
<a href="http://m.1200ksw.net" id="wzsy">1200ksw.net</a>
利用百姓作為人牆的這一招,被原味饅頭給輕易地破解了。
損兵折將的多鐸氣急敗壞,隻好率兵尋了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安營紮寨,再圖大計。
收拾好殘兵後的多鐸越想越氣,心中對明軍恨得是咬牙切齒,可麵對堅固的釜山城卻又無計可施。於是他又打開了第二個錦囊。
看完錦囊,多鐸心中滿腔的憤懣如撥雲見日般消失得一幹二淨,取而代之的是狂妄而勝券在握的表情。
釜山城,東萊都護府官邸。
尹光錫步履匆忙地走進了已經被明軍臨時征用的官邸,在這個明軍的核心要害之地,他是唯一一個能夠自由進出的朝鮮人。
因為他是釜山當地最大的豪族,東萊尹氏的當家人,同時也是當地第一個向明軍投誠的人,而且他還散盡家財,用來招募了一支朝鮮義軍幫助明軍作戰。
如今,他位列要職,成為了明軍和釜山當地士紳溝通的橋梁,同時也是釜山的朝鮮義軍的統帥。
他穿過庭院,來到了書房。這裏現在是晉王原味饅頭的辦公地點。即便是他,也必須得到允許後才能進入。因此他在門口站住,向兩名守衛謙卑地作了個揖。
因為尹光錫常來的緣故,兩名守衛顯然已經和他十分熟絡,見到是他來都十分客氣地回了個抱拳禮。
“尹大人今日又下田幹農活了?”左邊的衛兵笑著說道。
“嗬嗬,是啊。如今戰況吃緊,前來釜山投靠天兵的百姓又多,我這老邁之身上不了戰場,便想著多去田裏幹幹活,也好為大明天兵還有一方百姓做點實事。”
尹光錫身為當地豪族,此時卻是粗布衣服打扮,腿上還沾了些沒洗淨的泥。他的臉因為被太陽炙烤而顯得紅撲撲的,顯然是剛剛從田地裏回來。
這位不顧身份,與百姓同甘共苦的貴族,明軍上下都對他高看一眼,這也是為什麽他能在明軍中吃得如此開的原因。
“不知道尹大人今日前來所為何事?”另一名衛兵恭敬地問道。
說起正事,尹光錫和藹的麵龐變得嚴肅起來:“我有要緊的軍情,要立即呈報給晉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