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與薑蓉不僅認識,還可以算是好閨蜜,兩人年齡差不多,都上大四,並且學的也是經濟管理和金融,有很多共同語言。同時兩人都算容貌極美,但智商更高,自然有種惺惺相惜。
可是就算是這樣,對當年的事,文玲也是知之不多。畢竟當年分家的時候,薑蓉也不大,根本不了解內情。也不會有人告訴她什麽內情。
不過這不等於文玲就喜歡她三叔。
首先,帶頭分家的就是三叔,這就已經很讓她不喜了。更不喜的是,奶奶每年一家人聚在一起,都特別照顧三叔。
是,她也不是不理解,三叔的兒子丟了,三叔與三嬸又鬧分居。
可是還是會讓人不爽。
一輛黑色大眾開到了門口。
從車上走下來文明一家。
“媽!”
先是文修和薑曉雲叫媽。老太太點頭,樂開了花。然後是文明、薑蓉上去叫奶奶。
但是文明一下車便感應到了,森森的惡意。
這些應該都是文家人吧?從他們站的位置看應該不是叔伯,便是堂兄弟們吧?為什麽對我有這麽大的惡意?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家教很嚴的緣故,他們並沒有為難文明,更加沒有置疑文明的身份,隻是很冷淡罷了。
這樣也好,倒是省了自己表演了。
修真者除了修太上忘情的之外,並不是沒有感情。而是他們的感情內斂,修真所得,心境提升,感情是有,但卻不會太多流露。
這就像正常人會因為看喜劇哈哈大笑,看悲劇痛哭流涕。修真者卻不會。
這就使得修真者看上去不喜言談、不怎麽搭理人。
好在文明爺爺這支人丁並不算少。
大伯一家、二伯一家、小叔一家、大姑一家、小姑一家。
他們也不用非和自己聊天不可。
文明放眼望去,兩三百平米的待客大廳,竟然坐滿了人。政策之下,文家子女興旺的厲害,分布在各行各業,而且位置都不低。
隻不過他們親情中帶著一絲絲冷漠、嫉妒、羨慕。
不過,文明很快便明白了一點。
當奶奶回屋的時候,大伯、二伯他們都是起身相迎。換句話說,能讓老奶奶親自出迎的,估計隻有文明一家。
這是理所當然的,不說老小從小便在家中受寵,是最出色的孩子,更因為他娶了薑家女。
風水學上有祖運一說。當風水術點亮之後,自然“傳承祖運,積福如山”,也就成了應有之題。
說白了,也就是祭祖。
比如文家,他們能成為第一批的移民,其祖上出了一位文天祥,實在是加分不少。這樣的祖先難道不應該拜拜嗎?
這一拜,便成就了金陵文家。
也就是風水上所所說的“傳承祖運,積福如山”。
當然,這山有高低,祖運自然也便有高低之分。
像文天祥雖說很是不凡,但他老人家又怎麽比的上旺周八百年的薑老爺子相比。
當文家在金陵落葉生根,薑氏再入中樞後。
“傳承祖運,積福如山”也就正式成了人們的一種標準。
不僅新地球這樣,舊地球也是如此。
當然了,姓劉、姓李、姓朱,這些個帝王姓氏就不免受到了一點兒壓製。
沒辦法,誰讓風水術亮了。這萬一要是起來個帝王,怎麽辦?
舊地球到新地球,這距離,就是真有約束手段,也會沒什麽約束力了。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那些個祖上沒出過帝王的,也就發達了。
比如薑姓、蕭姓,都是非常受歡迎的。
文姓與薑姓結合,絕對是天大的喜事。可問題是,她帶著孩子,真的竟然帶著孩子上門了。
名望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它讓人得利,同樣也會束縛著人。
而薑曉雲當年幹的更絕。也不知道是看了本什麽樣的心靈雞湯。
大體上,差不多也就是母親與媳婦掉湖裏了,救哪個的心態。
她不僅想知道她未來的丈夫有多愛自己,同時還想知道如果她帶著孩子,一個不是自己丈夫的孩子,自己的丈夫會多愛自己。他又可以抵擋的住家人的壓力嗎?
嗬嗬,不得不說隻要是女人,不管這個女人到底是不是女強人,她們都會有一顆作死的心。
丈夫站在自己一邊,薑曉雲可謂贏了,但是當文明一丟,那真是所有的矛盾都爆發出來了。
就像是母親與妻子一起掉河中,先救哪個的問題一樣。
如果一切都沒有發生,平平安安的過完了一生還好。
但是如果哪一天,那個假設真的發生了。不管是先救了老娘,還是先救了妻子,裂痕總會出現在不注意的地方。
甚至如果嚴重一些,有一個沒有救上來,這個家也就可以不要了。
正因為這個問題隱患實大,所以才會是作死的問題。
兒子的丟失,本就非常痛苦,再受到幾個兄弟姐妹隱隱的排斥,薑曉雲也隻能把更多的心力放在事業上,而且她還沒有辦法去怪別人。因為這本就是她自己造的。
如果不是找回來了文明,恐怕她這一輩子都別想回文家了。
文明回來後,便是儀式,去晦氣的儀式,跳火盤什麽的,是免不了的。柚子葉洗澡也是有的。
甚至據說奶奶還想開祖廟,告訴祖宗與爺爺,孫子已經找回來了。
不過被大伯攔下,說是春節祭祖的時候再一起告訴好了。這不年不節的,驚擾祖先並不好。
大伯到底是不是這個意思,文明不知道,因為他當時已經去洗柚子澡了。
但是耳聰目明的文明還是聽到了一些不好的爭吵。
比如奶奶就說大伯太自私,不願意分祖運給文明。
祖運在新地球確實存在,但是祖運卻從來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繼承的。
不要忘了,這些曆史上留名的人物,要麽沒有血緣斷絕,要麽真的不要是太多。
比如朱元璋,到明朝滅亡有多少朱氏子孫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分封兒子們為王,朱元璋的本意是不想讓子孫後代在像他一樣吃苦。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後代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到了明朝末年,這些人達到了好幾十萬,甚至有說法認為超過了100萬。
可是就算是這樣,對當年的事,文玲也是知之不多。畢竟當年分家的時候,薑蓉也不大,根本不了解內情。也不會有人告訴她什麽內情。
不過這不等於文玲就喜歡她三叔。
首先,帶頭分家的就是三叔,這就已經很讓她不喜了。更不喜的是,奶奶每年一家人聚在一起,都特別照顧三叔。
是,她也不是不理解,三叔的兒子丟了,三叔與三嬸又鬧分居。
可是還是會讓人不爽。
一輛黑色大眾開到了門口。
從車上走下來文明一家。
“媽!”
先是文修和薑曉雲叫媽。老太太點頭,樂開了花。然後是文明、薑蓉上去叫奶奶。
但是文明一下車便感應到了,森森的惡意。
這些應該都是文家人吧?從他們站的位置看應該不是叔伯,便是堂兄弟們吧?為什麽對我有這麽大的惡意?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家教很嚴的緣故,他們並沒有為難文明,更加沒有置疑文明的身份,隻是很冷淡罷了。
這樣也好,倒是省了自己表演了。
修真者除了修太上忘情的之外,並不是沒有感情。而是他們的感情內斂,修真所得,心境提升,感情是有,但卻不會太多流露。
這就像正常人會因為看喜劇哈哈大笑,看悲劇痛哭流涕。修真者卻不會。
這就使得修真者看上去不喜言談、不怎麽搭理人。
好在文明爺爺這支人丁並不算少。
大伯一家、二伯一家、小叔一家、大姑一家、小姑一家。
他們也不用非和自己聊天不可。
文明放眼望去,兩三百平米的待客大廳,竟然坐滿了人。政策之下,文家子女興旺的厲害,分布在各行各業,而且位置都不低。
隻不過他們親情中帶著一絲絲冷漠、嫉妒、羨慕。
不過,文明很快便明白了一點。
當奶奶回屋的時候,大伯、二伯他們都是起身相迎。換句話說,能讓老奶奶親自出迎的,估計隻有文明一家。
這是理所當然的,不說老小從小便在家中受寵,是最出色的孩子,更因為他娶了薑家女。
風水學上有祖運一說。當風水術點亮之後,自然“傳承祖運,積福如山”,也就成了應有之題。
說白了,也就是祭祖。
比如文家,他們能成為第一批的移民,其祖上出了一位文天祥,實在是加分不少。這樣的祖先難道不應該拜拜嗎?
這一拜,便成就了金陵文家。
也就是風水上所所說的“傳承祖運,積福如山”。
當然,這山有高低,祖運自然也便有高低之分。
像文天祥雖說很是不凡,但他老人家又怎麽比的上旺周八百年的薑老爺子相比。
當文家在金陵落葉生根,薑氏再入中樞後。
“傳承祖運,積福如山”也就正式成了人們的一種標準。
不僅新地球這樣,舊地球也是如此。
當然了,姓劉、姓李、姓朱,這些個帝王姓氏就不免受到了一點兒壓製。
沒辦法,誰讓風水術亮了。這萬一要是起來個帝王,怎麽辦?
舊地球到新地球,這距離,就是真有約束手段,也會沒什麽約束力了。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那些個祖上沒出過帝王的,也就發達了。
比如薑姓、蕭姓,都是非常受歡迎的。
文姓與薑姓結合,絕對是天大的喜事。可問題是,她帶著孩子,真的竟然帶著孩子上門了。
名望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它讓人得利,同樣也會束縛著人。
而薑曉雲當年幹的更絕。也不知道是看了本什麽樣的心靈雞湯。
大體上,差不多也就是母親與媳婦掉湖裏了,救哪個的心態。
她不僅想知道她未來的丈夫有多愛自己,同時還想知道如果她帶著孩子,一個不是自己丈夫的孩子,自己的丈夫會多愛自己。他又可以抵擋的住家人的壓力嗎?
嗬嗬,不得不說隻要是女人,不管這個女人到底是不是女強人,她們都會有一顆作死的心。
丈夫站在自己一邊,薑曉雲可謂贏了,但是當文明一丟,那真是所有的矛盾都爆發出來了。
就像是母親與妻子一起掉河中,先救哪個的問題一樣。
如果一切都沒有發生,平平安安的過完了一生還好。
但是如果哪一天,那個假設真的發生了。不管是先救了老娘,還是先救了妻子,裂痕總會出現在不注意的地方。
甚至如果嚴重一些,有一個沒有救上來,這個家也就可以不要了。
正因為這個問題隱患實大,所以才會是作死的問題。
兒子的丟失,本就非常痛苦,再受到幾個兄弟姐妹隱隱的排斥,薑曉雲也隻能把更多的心力放在事業上,而且她還沒有辦法去怪別人。因為這本就是她自己造的。
如果不是找回來了文明,恐怕她這一輩子都別想回文家了。
文明回來後,便是儀式,去晦氣的儀式,跳火盤什麽的,是免不了的。柚子葉洗澡也是有的。
甚至據說奶奶還想開祖廟,告訴祖宗與爺爺,孫子已經找回來了。
不過被大伯攔下,說是春節祭祖的時候再一起告訴好了。這不年不節的,驚擾祖先並不好。
大伯到底是不是這個意思,文明不知道,因為他當時已經去洗柚子澡了。
但是耳聰目明的文明還是聽到了一些不好的爭吵。
比如奶奶就說大伯太自私,不願意分祖運給文明。
祖運在新地球確實存在,但是祖運卻從來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繼承的。
不要忘了,這些曆史上留名的人物,要麽沒有血緣斷絕,要麽真的不要是太多。
比如朱元璋,到明朝滅亡有多少朱氏子孫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分封兒子們為王,朱元璋的本意是不想讓子孫後代在像他一樣吃苦。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後代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到了明朝末年,這些人達到了好幾十萬,甚至有說法認為超過了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