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節忙碌起來了
石頭問完之後,不由也是尷尬的輕咳了一聲,顯然他自己也是反應了過來,這個問題問的實在沒有水準,在連飯都沒得吃的情況下,這些雞鴨哪裏還有生存的空間?恐怕一出現就被人抓去填了肚子,人在饑餓的情況下,連草根樹皮都會吃,又哪裏還有圈卷這些雞鴨的想法?
不過眾人倒是不以為意,顯然他們還沒有從趙娘子的話中回過神來,一想到以後將士們不僅能吃上白米飯還有肉吃,心裏就不由一陣激動,這年頭,能有這樣的生活實在是不易。尤其是石頭不僅給他們分田分地,還一門心思想著讓他們有飯吃,有肉吃,跟著這樣的上官還有什麽話說?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獨立團的將士們從上到下都徹底忙碌了起來,已經十月份了,到了秋糧收獲的季節,新糧入倉,自然是有得忙。接下來秋收之後,冬小麥的耕種也是不能有絲毫的耽擱。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如果冬小麥不能按時種下去,明年的四月顆粒無收,到時候吃什麽?總不能再借半年的糧食吧?更何況,免征米糧稅的時間隻有一年,這要是耽擱了,那就等於半年過去了。百姓們顯然都明白這其中的厲害關係,涉及到田地的收成,涉及到全家老小的吃喝,他們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整日忙碌在田間地頭之上,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獨立團的將士們也是忙碌了起來,鬼子雖然離開了,但宜豐各處的工事仍舊需要修建和完善,農忙的季節,老百姓們都到田裏忙活去了,各處的工事和陣地,自然將由他們自己來修建。好在前期的鋪墊和基礎工作都已經做完,他們的工作量也是減輕了許多,隻需要在關鍵的地方根據他們以往的作戰經驗加固一些地段和平整出寬敞的射擊視界即可,隻要陣地的一些關鍵地方能夠成型,即便鬼子現在就打過來,他們也不會有任何的擔憂。
與主力營的勞作不同,補充營則是完全以訓練為主,劉太平和伍頭這兩個正副營長,皆是打過大仗硬仗的悍將,尤其是伍頭,一路跟著石頭屍山血海殺過來,什麽樣的血腥場麵沒有見過?別的不說,單是他指揮二連死守京崗嶺山頭的那場仗,整個二連幾乎在山頭上打光了,但他帶著的那幫兄弟,最後硬是一刀一槍的跟鬼子血腥拚殺,也沒有讓小鬼子拿下山頭,確保了京崗嶺血戰的大捷。像他這樣的人,光是站在那裏渾身上下透露出來的那股淩厲殺氣,就足以讓人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更不要說當他扯掉上衣露出身上刀疤槍痕時給人的那種震撼了,一想到營附的腹腔中居然還有許多彈片取不出來,而這個漢子卻依舊時時挺著筆直的身軀,誰還敢有半點的怨言?
劉太平雖然是出了名的怪脾氣,衝撞上官就跟家常便飯一樣,但帶兵確實是一把好手。而他的帶兵思想也是頗為先進。為了不辜負石頭對他的信任,開練之前,他曾與石頭詳細探討了一些關鍵之處,而石頭對於他的想法也是大為讚同。
一般人以為,練兵就是鍛煉士兵各方麵的作戰技能和殺敵本領,讓一個普通人經過訓練之後變成一個能殺鬼子的戰士。然而,劉太平卻是認為,練兵練的應該是新兵的思想和意識,是讓他們從思想上得到改變,讓他們意識從今以後自己不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保家衛國的國家棟梁。劉太平覺得,身體上的改變固然需要,但不是必要,百戰老兵為什麽厲害?不是說他們的槍法就真的百發百中,不是說他們的個人搏殺能力就比其他人強出一大截。他們的強大,在於他們心理上的強大,在於他們思想上的強大,他們早已經熟悉了戰場,熟悉了廝殺,在混亂的戰場上,他們鎮定自若,可以和身旁的戰友一起配合,利用著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創造對已方有利的條件,從而給予敵人致命的打擊。
一般來說,一個士兵能將平常訓練的水平發揮出三成左右,便已經可以稱得上出色,但老兵們卻是憑借著他們強大的心理穩穩的發揮出七八成的實力,這是如天塹一般巨大的差距。也是百戰老兵比普通士兵戰力強悍的原因,而劉太平要做的,便是從一開始就改變他們的思想,從一開始就矯正他們的思想。
他的想法得到了石頭的大力支持,論打仗,石頭那驚人的魄力和常人難及的敏銳直覺造就了他戰無不勝的神話,但在其他方麵,他還是有所欠缺,就如同此刻劉太平提出來的這些理論,就讓石頭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他驀然明白了為什麽老兵如此的重要。而既然劉太平在這方麵如此的有想法,他更是安心將訓練新兵的任務交由他負責,就如同林秀峰有處理地方政務上的能力一樣,石頭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喜歡放權的人。
以劉太平的情況,說實在的,換在別的部隊恐怕永遠就是掛個參謀職務,成為一個擺設般的人物,但在石頭這裏,他屢受石頭的重用,甚至在加入302團之後不久便擔任了騎兵營長這樣的重要職務,雖然最後因為當麵罵石頭而被調回了團部,但石頭卻仍舊毫無芥蒂的將他推上營長的位置,這種信任,除了這裏,還有哪裏能感受到?即便是劉太平的脾氣再怪,但他的腦子並沒有問題,好壞還是能分得出來的。這讓他不斷的告訴自己,一定不能辜負團長的信任,一定要幹出一點成績出來。
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嘛,輸什麽也不能輸了這口氣。
打定主意之後,劉太平將他在軍校學到的那些知識一項項的用了起來,他首先做的便是編撰訓練條例,從最基本的行姿站樁到體能訓練再到搏殺與小組戰術等等,隨著一項項訓練的深放,對於士兵們思想上的教育也是不斷的深入,一有閑暇的時間,便請老兵班長們講述從羅店血戰以來他們所經曆的一場場大戰,講述他們這兩年來跟在團長身後殺鬼子的英勇事跡,讓他們提前感受那種血與火的考驗。
而訓練條例的編撰則完全是為了獨立團的以後著想,有了條例,不管補充營以後的長官是誰,隻要按照條例練兵,那麽,隻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便能訓練出一批批合格的士兵出來補充到各個戰鬥營中。雖然在作戰技能方麵,這些新兵還遠不比那些百戰老兵,但他們的思想已經經過熏陶,已經有了上戰場殺鬼子的覺悟和準備,外加上從一開始便灌輸的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思想和極強的配合精神,讓他們以後將很容易融入到新的集體之中。隻需要經過一些戰火的熏陶,他們將很快成熟起來,成為真正的戰士,這種合理的練兵方式將大大減少新兵融入各支部隊的時間,極大的增強了獨立團的後續作戰能力。
很快,這種新奇的練兵方式在補充營中實施了開來,一開始眾人還持有懷疑的態度,像高大錘本身就是練兵的高手,聽到劉大炮在補充營“瞎搞”,不由也是三番五次的往城外的訓練場跑,不過,他很快便是發現了其中的不一樣,頓時像是著迷一般的拉著劉太平連連商討,並對他這種別出心裁的方式大為讚同。
眼看著補充營在極短的時間裏便上上下下擰成了一繩,那些原先的土匪盜賊們服服貼貼的練著隊列,所有人都對劉太平刮目相看,這個劉大炮,不光光是嘴巴厲害,帶兵也是真有本事啊!
石頭隻到城外的補充營看過一次,在大致了解了一下這邊的情況之後,便滿意的離開了。對他來說,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做,那就是獨立團的養雞大計!
大規模養雞的事情已經定了下來,但真正想要執行起來還是非常有難度的,雖然石頭已經知道大規模的養雞所需要發花的米糧並不多,但所需要做的事情還是非常多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合適的場地。
官山周圍自然是不錯的選擇,而且趙娘子已經在那裏有過養殖的經驗,地方都是現成的。但那裏的規模太小,恐怕不足以養出足夠四五千將士們食用的數量。石頭細想之後將目光放到了黃崗鄉的五峰山上,那裏曾經是“大義團”的地盤,山嶺縱橫,地方極大。另外一點則是“大義團”的行為方式與“天不管”截然不同,這些家夥什麽人都搶,也什麽人都殺人,所以附近的村子能搬的早就搬走了,方圓十幾裏之內都空蕩蕩的,這麽一大片地方,因為多山,所以能開墾的田地不多,與其閑置浪費了,還不如拿來養雞,而且山多對養雞來說也有好處。
地方是確定了,但現在缺人手啊,人都農忙去了,根本沒有空去清理地方,雖然養雞要在山裏養,但誰知道這麽深的山有沒有狼崽子?要是辛辛苦苦養肥的雞都便宜了這些玩意,那石頭可真是想哭都找不到地方,這些隱患自然都要及時的解決,另外就是劃出山頭把籬笆立起來,這都是比較費神的事情。另外還有一個很麻煩的事情,這麽多的雞,得去哪裏弄?
石頭問完之後,不由也是尷尬的輕咳了一聲,顯然他自己也是反應了過來,這個問題問的實在沒有水準,在連飯都沒得吃的情況下,這些雞鴨哪裏還有生存的空間?恐怕一出現就被人抓去填了肚子,人在饑餓的情況下,連草根樹皮都會吃,又哪裏還有圈卷這些雞鴨的想法?
不過眾人倒是不以為意,顯然他們還沒有從趙娘子的話中回過神來,一想到以後將士們不僅能吃上白米飯還有肉吃,心裏就不由一陣激動,這年頭,能有這樣的生活實在是不易。尤其是石頭不僅給他們分田分地,還一門心思想著讓他們有飯吃,有肉吃,跟著這樣的上官還有什麽話說?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獨立團的將士們從上到下都徹底忙碌了起來,已經十月份了,到了秋糧收獲的季節,新糧入倉,自然是有得忙。接下來秋收之後,冬小麥的耕種也是不能有絲毫的耽擱。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如果冬小麥不能按時種下去,明年的四月顆粒無收,到時候吃什麽?總不能再借半年的糧食吧?更何況,免征米糧稅的時間隻有一年,這要是耽擱了,那就等於半年過去了。百姓們顯然都明白這其中的厲害關係,涉及到田地的收成,涉及到全家老小的吃喝,他們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整日忙碌在田間地頭之上,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獨立團的將士們也是忙碌了起來,鬼子雖然離開了,但宜豐各處的工事仍舊需要修建和完善,農忙的季節,老百姓們都到田裏忙活去了,各處的工事和陣地,自然將由他們自己來修建。好在前期的鋪墊和基礎工作都已經做完,他們的工作量也是減輕了許多,隻需要在關鍵的地方根據他們以往的作戰經驗加固一些地段和平整出寬敞的射擊視界即可,隻要陣地的一些關鍵地方能夠成型,即便鬼子現在就打過來,他們也不會有任何的擔憂。
與主力營的勞作不同,補充營則是完全以訓練為主,劉太平和伍頭這兩個正副營長,皆是打過大仗硬仗的悍將,尤其是伍頭,一路跟著石頭屍山血海殺過來,什麽樣的血腥場麵沒有見過?別的不說,單是他指揮二連死守京崗嶺山頭的那場仗,整個二連幾乎在山頭上打光了,但他帶著的那幫兄弟,最後硬是一刀一槍的跟鬼子血腥拚殺,也沒有讓小鬼子拿下山頭,確保了京崗嶺血戰的大捷。像他這樣的人,光是站在那裏渾身上下透露出來的那股淩厲殺氣,就足以讓人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更不要說當他扯掉上衣露出身上刀疤槍痕時給人的那種震撼了,一想到營附的腹腔中居然還有許多彈片取不出來,而這個漢子卻依舊時時挺著筆直的身軀,誰還敢有半點的怨言?
劉太平雖然是出了名的怪脾氣,衝撞上官就跟家常便飯一樣,但帶兵確實是一把好手。而他的帶兵思想也是頗為先進。為了不辜負石頭對他的信任,開練之前,他曾與石頭詳細探討了一些關鍵之處,而石頭對於他的想法也是大為讚同。
一般人以為,練兵就是鍛煉士兵各方麵的作戰技能和殺敵本領,讓一個普通人經過訓練之後變成一個能殺鬼子的戰士。然而,劉太平卻是認為,練兵練的應該是新兵的思想和意識,是讓他們從思想上得到改變,讓他們意識從今以後自己不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保家衛國的國家棟梁。劉太平覺得,身體上的改變固然需要,但不是必要,百戰老兵為什麽厲害?不是說他們的槍法就真的百發百中,不是說他們的個人搏殺能力就比其他人強出一大截。他們的強大,在於他們心理上的強大,在於他們思想上的強大,他們早已經熟悉了戰場,熟悉了廝殺,在混亂的戰場上,他們鎮定自若,可以和身旁的戰友一起配合,利用著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創造對已方有利的條件,從而給予敵人致命的打擊。
一般來說,一個士兵能將平常訓練的水平發揮出三成左右,便已經可以稱得上出色,但老兵們卻是憑借著他們強大的心理穩穩的發揮出七八成的實力,這是如天塹一般巨大的差距。也是百戰老兵比普通士兵戰力強悍的原因,而劉太平要做的,便是從一開始就改變他們的思想,從一開始就矯正他們的思想。
他的想法得到了石頭的大力支持,論打仗,石頭那驚人的魄力和常人難及的敏銳直覺造就了他戰無不勝的神話,但在其他方麵,他還是有所欠缺,就如同此刻劉太平提出來的這些理論,就讓石頭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他驀然明白了為什麽老兵如此的重要。而既然劉太平在這方麵如此的有想法,他更是安心將訓練新兵的任務交由他負責,就如同林秀峰有處理地方政務上的能力一樣,石頭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喜歡放權的人。
以劉太平的情況,說實在的,換在別的部隊恐怕永遠就是掛個參謀職務,成為一個擺設般的人物,但在石頭這裏,他屢受石頭的重用,甚至在加入302團之後不久便擔任了騎兵營長這樣的重要職務,雖然最後因為當麵罵石頭而被調回了團部,但石頭卻仍舊毫無芥蒂的將他推上營長的位置,這種信任,除了這裏,還有哪裏能感受到?即便是劉太平的脾氣再怪,但他的腦子並沒有問題,好壞還是能分得出來的。這讓他不斷的告訴自己,一定不能辜負團長的信任,一定要幹出一點成績出來。
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嘛,輸什麽也不能輸了這口氣。
打定主意之後,劉太平將他在軍校學到的那些知識一項項的用了起來,他首先做的便是編撰訓練條例,從最基本的行姿站樁到體能訓練再到搏殺與小組戰術等等,隨著一項項訓練的深放,對於士兵們思想上的教育也是不斷的深入,一有閑暇的時間,便請老兵班長們講述從羅店血戰以來他們所經曆的一場場大戰,講述他們這兩年來跟在團長身後殺鬼子的英勇事跡,讓他們提前感受那種血與火的考驗。
而訓練條例的編撰則完全是為了獨立團的以後著想,有了條例,不管補充營以後的長官是誰,隻要按照條例練兵,那麽,隻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便能訓練出一批批合格的士兵出來補充到各個戰鬥營中。雖然在作戰技能方麵,這些新兵還遠不比那些百戰老兵,但他們的思想已經經過熏陶,已經有了上戰場殺鬼子的覺悟和準備,外加上從一開始便灌輸的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思想和極強的配合精神,讓他們以後將很容易融入到新的集體之中。隻需要經過一些戰火的熏陶,他們將很快成熟起來,成為真正的戰士,這種合理的練兵方式將大大減少新兵融入各支部隊的時間,極大的增強了獨立團的後續作戰能力。
很快,這種新奇的練兵方式在補充營中實施了開來,一開始眾人還持有懷疑的態度,像高大錘本身就是練兵的高手,聽到劉大炮在補充營“瞎搞”,不由也是三番五次的往城外的訓練場跑,不過,他很快便是發現了其中的不一樣,頓時像是著迷一般的拉著劉太平連連商討,並對他這種別出心裁的方式大為讚同。
眼看著補充營在極短的時間裏便上上下下擰成了一繩,那些原先的土匪盜賊們服服貼貼的練著隊列,所有人都對劉太平刮目相看,這個劉大炮,不光光是嘴巴厲害,帶兵也是真有本事啊!
石頭隻到城外的補充營看過一次,在大致了解了一下這邊的情況之後,便滿意的離開了。對他來說,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做,那就是獨立團的養雞大計!
大規模養雞的事情已經定了下來,但真正想要執行起來還是非常有難度的,雖然石頭已經知道大規模的養雞所需要發花的米糧並不多,但所需要做的事情還是非常多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合適的場地。
官山周圍自然是不錯的選擇,而且趙娘子已經在那裏有過養殖的經驗,地方都是現成的。但那裏的規模太小,恐怕不足以養出足夠四五千將士們食用的數量。石頭細想之後將目光放到了黃崗鄉的五峰山上,那裏曾經是“大義團”的地盤,山嶺縱橫,地方極大。另外一點則是“大義團”的行為方式與“天不管”截然不同,這些家夥什麽人都搶,也什麽人都殺人,所以附近的村子能搬的早就搬走了,方圓十幾裏之內都空蕩蕩的,這麽一大片地方,因為多山,所以能開墾的田地不多,與其閑置浪費了,還不如拿來養雞,而且山多對養雞來說也有好處。
地方是確定了,但現在缺人手啊,人都農忙去了,根本沒有空去清理地方,雖然養雞要在山裏養,但誰知道這麽深的山有沒有狼崽子?要是辛辛苦苦養肥的雞都便宜了這些玩意,那石頭可真是想哭都找不到地方,這些隱患自然都要及時的解決,另外就是劃出山頭把籬笆立起來,這都是比較費神的事情。另外還有一個很麻煩的事情,這麽多的雞,得去哪裏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