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早,張雲起上了將軍嶺。


    雲溪的產業他管顧的少,難得回老家一次,想去合作社的農業種養殖基地看看。


    張海軍陪他一起去的,兩人先是來到方圓辣椒種植基地,辣椒早在秋天時就已采摘完了,這時節的地畔地楞已經被勞工們全部拿钁頭挖了一遍,滿山的梯田整得像棉花包一般鬆軟,邊畔刮得像狗舔得一般幹淨,現在就等出了春節育苗下辣椒秧。


    兩人一路閑聊。張海軍指著規規正正的田畔笑道:“還是你搞的政策好呀,你看,雖然講咱們村裏的人在基地裏務工,但和城裏的工人不一樣,他們不僅能夠領工資,而且都是股東,這些辣椒的效益跟他們的股份分紅直接掛鉤,所以幹活賣力,跟整自留地一樣。”


    張雲起笑:“海軍叔,我也就是嘴巴上打江山,種植基地的經營,村裏的發展,還得靠你們。今年我們村子裏要大力發展封陽壇子肉、靈烏鴨、方圓辣椒這些特色農業產業,同時還要把大豆的散種統銷政策在全鎮範圍內推廣下去,涉及到幾千戶農戶,你這個理事長身上的擔子就更重了。”


    其實以前雲溪村采取的是基於包銷合同的散種統銷模式,村裏人自己種大豆、花生和菜籽油等原材料,然後通過包銷合同賣給龍景園罐頭廠,但是張雲起覺得這種粗放模式隻適合構建龍景園大供應鏈的前期,眼下龍景園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雲溪村也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那就必須精耕細作,控製住原料端的生產,所以他調整了方向,在家庭聯產承包製的大前提下,雲溪村的耕地、荒地全部收回村集體,然後統一發包給村股份製合作社,合作社下麵成立一家子公司。


    子公司是去年年中成立的,叫華豐種養殖有限公司,涉及到專業種養殖,肯定需要專業的種養殖技術人員,張雲起對農業種養殖行業的認知十分有限,主要的經營管理人員全都是李季林聘請的,他在這一塊搞了半輩子,各方麵都很熟悉,人脈也廣。


    <a id="wzsy" href="http://www.yqxsw.org">yqxsw.org</a>


    李季林外聘的華豐總經理叫譚勝和,麵試終審的時候張雲起見了一麵,這人之前是湘南農業大學的副教授,後來辭職下海,加入了湘南長青發農業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後來被李季林撬了過來。


    在譚勝和之下,華豐由他搭建了三套運營班子,一個負責方圓辣椒種植基地,另外兩個負責生豬和靈烏鴨養殖基地,村民們可以在基地打工。


    當然,這麽一搞,以後雲溪村的人就沒耕地可種了,他們的耕地經營權全部以入股的形式流轉給了合作社,而合作社也徹底成為了一個董事會,具體的業務經營剝離出來,由合作社全資控股的華豐生產經營,雲溪村的村民每年按股分紅。


    至於大豆花生、菜籽油等原材料,張雲起以散種統銷的形式,發包給了龍灣鎮其他村的村民。


    眼下龍景園罐頭廠月銷售額已經突破了2500萬元,需要的大豆達到1800噸,辣椒1500噸。單單大豆這一項,全部采取包銷合同的形式發包,起碼就需要3600戶農戶來種植。這也就意味著,這個項目每年起碼可以給3600個普通農戶家庭帶來不低於1500元收入。


    計劃自然是相當龐大的,要知道,龍灣鎮像雲溪村這樣的自然村,農戶數量才勉強80多戶,可想而知,3600戶將覆蓋龍灣鎮多少個自然村落,但其他村並沒有雲溪村股份製合作社這樣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以需要鎮政府和下麵的村委會統籌對接,包銷到戶。


    眼下聯盛的盤子越來越大,張雲起並沒有什麽精力去操持細節,他做的隻能是掌舵,確定公司發展方向。按照他的規劃,眼下整個聯盛大供應鏈體係已經初具規模,華豐負責原材料生產、龍景園產業園負責原材料加工、聯盛負責罐頭產品營銷體係搭建。


    在90年代中期,已經掌控了上中下遊的聯盛,具備的成本優勢、原材料優勢、產品優勢、市場營銷優勢,幾乎沒有競爭對手能夠匹敵。


    下一步,張雲起的計劃是將64家承包經營的市屬區屬國營罐頭廠實行優化重組,並入龍景園產業園體係當中,一方麵是進一步擴大產能,另一方麵是為了配合市國投推動全市國營企業改製。


    想著這些,張雲起和張海軍兩人穿過了辣椒種植基地,來到將軍嶺上的靈烏鴨養殖基地。


    放眼望去,張雲起看到密密麻麻連成一片的鴨棚坐落在山間上,旁邊是一個大湖,位置選的不錯,地勢高、背風、光照充足,而且周圍有著充足幹淨的水源。


    鴨棚是拱棚形式的,高度在兩米左右,鋪設了草簾,蓋了薄膜和防曬網。此刻十幾個工作人員正在撤草簾。因為冬天天氣冷,大棚飼養鴨的時候,早晚都要做好保溫工作,將大棚蓋嚴,白天出了太陽,得撤掉草簾,讓鴨子適當接受光照照射,做好通風工作。


    工人們看到張海軍下來,都打招呼:“理事長來了!早上好。”


    “早上好,早上好。”張海軍笑嗬嗬地應了一聲,眼下他是雲溪村合作社的理事長,華豐是雲溪村合作社全資控股的,所以他也被張雲起任命為華農種養殖公司的董事長,但並不參與華農的具體業務經營,他現在主要管的是合作社在龍灣鎮散種統銷這一塊的業務。


    “景山,你過來一下。”張海軍和張雲起下了坡來到養殖基地前坪,朝一個正從鴨棚裏出來的青年人招手。


    青年三十歲上下,身材高高瘦瘦的,戴著眼鏡,雖然皮膚黝黑,但有一股書卷味,他聽到張海軍的招呼,一路小跑過來:“理事長來了,這位是?”


    張海軍笑著說:“咱們的大老板,總公司聯盛的董事長張雲起。”


    張海軍又對張雲起說:“這位是譚勝和譚總帶過來的技術專家,叫王景山,湘南農業大學畢業的,像咱們養鴨場的規劃、養鴨場免疫程序製定、引種指導、管理流程修訂、飼料選擇,都是景山一手操持的,其他的工人都是咱們村子裏的人,在這兒務工,跟著景山學習養鴨技術。”


    張雲起朝青年伸手:“你好。”


    王景山尷尬地擦了擦沾了鴨屎的手:“董事長好,歡迎來養殖基地指導工作!”


    張雲起笑著說道:“談不上什麽指導,我就來參觀參觀,你們是專業人士,做的都很好。”


    “開飯了!大家過來吃早飯了!”這時候基地門前的一排冒著炊煙的平房裏,傳來一道中年婦人的聲音。


    養殖基地的食堂開餐了。


    基地裏的工人陸陸續續聚了過去,張雲起大清早就和張海軍兩人一起出來了,還沒吃早餐,在工人們的熱情邀請下,混了一頓便宜早飯。


    工人們幹的都是賣力氣的活,早上得吃白米飯,要不然上午容易餓,菜隻有一道,剁辣椒燉豬肉加大白菜,簡單紮實,酸酸辣辣,又有大片的肥肉,特別下飯,對那個年代的莊稼人的胃口。


    吃飯的時候,張雲起、張海軍和村裏的工人們一樣,打了飯菜就端著碗蹲在平房前麵的草地上,有幾個工人還開了散裝白酒,三五幾人聚成一堆,坐在板凳上邊吃邊喝,一個個滿嘴粗魯話,但氣氛愜意。


    這樣的畫麵,讓張雲起突然就想起了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裏麵的一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對廚子,飯館打烊之後,他們在後廚自己給自己炒了盤菜,找點小酒,愜意地飲食一番,舒服那一兩個時辰。


    古龍說,他們還活著,就是因為一天還有那麽一兩個時辰。


    或許平凡人就是這樣。


    活著,就是為了找到那能夠讓自己心情和順的一兩個時辰。


    張雲起收回目光,問王景山說:“你是那裏人?”


    王景山說:“衡東的。”


    張雲起道:“今年不回家過年?”


    張海軍接話說道:“基地要留一名技術人員,景山自告奮勇留了下來。董事長,回頭過年記得給他封個大紅包。”


    王景山倒不好意思起來。


    張雲起笑:“你們每天主要幹些什麽?”


    王景山說道:“要幹的事兒可多了,董事長,五點鍾我們工人們就要起來撿鴨蛋,不然鴨子會來回踩壞,太陽出來後,得掀草簾,清理鴨糞,打掃衛生,對了,今天咱們的養鴨池塘要清塘撈魚,趁著年前這段時間必須挖掉淤泥,這可是方圓辣椒的天然肥料,到時候,咱們還要按比例往池塘裏放魚放蝦和田螺,除了這些自然放養時利用的雜草、魚蝦、田螺等天然飼料,每天鴨子還要有一定比例的喂食,一般來說,豬隻要把飼料投放進食槽裏,但是鴨子不行,鴨子喂食麻煩多了,需要工人們快速地將飼料均勻快速地灑在水泥地上,讓鴨在地上吃食。這麽做主要是為了讓每隻鴨子都能均勻的吃到飼料,如果喂食用盆子,那麽強壯的鴨子能搶到食,而瘦弱的母鴨搶不到食吃,這不僅會導致鴨子的均勻度出現問題,而且母鴨產蛋率下降,隻有不足60%……”


    王景山說起這些有點滔滔不絕,張雲起也不打斷他,隻是笑著聽他講完,才伸手指了指他碗裏還沒吃幾口的飯:“邊說邊吃吧,等下冷了……對了,景山,你當初讀大學為啥會選擇農業相關的專業?”


    王景山扒拉了幾口飯,笑道:“高中畢業那會兒不曉事,啥也不懂,以為學農業就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現在看看,天天都是和雞屎鴨屎豬屎打交道。”


    這個理由倒是十分樸素,但讓張雲起不太好下飯。王景山卻吃得津津有味,三口兩口就把碗裏的飯扒拉完,還說:“董事長,你在城裏麵辦的事業那麽大,為什麽還要回到農村興辦農業企業?”


    張雲起把碗擱在平地上,起身點了一根煙,笑道:“說的現實一點,我這是為了鞏固聯盛的市場競爭優勢,打造聯盛大供應鏈體係,所以你們這個種養殖基地就是整個供應鏈的源頭,活水,重中之重。隻有你們的原材料價優味美,我們下遊的那一批產業才能夠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別人競爭不過我們,所以呢,景山,雖然我很少回雲溪,對你們的了解和關心不夠,但是你要相信我們的這個事業大有可為!你跟著譚勝和譚總放心大膽的幹,做出好產品來,在全國範圍內打出龍景園靈烏鴨的名氣。”


    說到這裏,張雲起抽了一口煙,看著神情似乎有幾分心潮澎湃的王景山,突然覺得自己也挺適合當一名船銷頭子:“當然,我做這些事情也有一點個人的理想主義,我相信你們這些幹農業的人也會有這樣的理想主義。記得以前在鎮上讀書的那會兒,我經常帶著書爬到這個山上,其實在山上的時候,我想的最多的不是學知識,而是怎麽賺錢,現在我有點兒小錢了,有時候又會想,能不能力所能及的多做一點,讓家鄉父老也擺脫這樣貧苦的生活呢?”


    張雲起望向山下那破舊的老村莊,在寒冬的樹林和薄霧裏若隱若現:“我記得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雨露降而歲功不登,寒暑遷而年穀無獲,富者益以多畜,貧者無能以自存。農民,從來都是最苦的,我佩服你們這些選擇幹農業的人。”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檔少年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鄧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鄧丁並收藏回檔少年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