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的思想有三重境界。</p>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p>
在今天,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但卻同樣買了顧徹專輯的網友,在看完了節目組給顧徹剪輯的花絮後,都不由陷入了這三重境界發出靈魂拷問。</p>
【這是個人創作集錦花絮吧?】</p>
【不,這不是個人創作花絮,這分明講的是顧徹身為粵劇演員的日常!】</p>
【等等,顧徹就是粵劇演員啊,從小時候的八歲到現在的二十五歲,練習粵劇已經陪伴了他整整十七年!人生當中,又有多少個十七年能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做同樣一件事?】</p>
所以,顧徹無論創作才華有多優秀出色,無論是成為素人也好還是明星也好,“粵劇演員”這一身份已經緊緊烙印在了他身上,成為了他一個不可磨滅的標簽。</p>
於是,網友不由發出一聲感歎——</p>
【高還是節目組高啊!】</p>
隨著顧徹的創作花絮內容被越來越多的網友披露出去,再加上昨天掛在熱搜上的《我是唱作人3》特別企劃篇:夏天音樂會的餘韻加持。</p>
顧徹,終上熱搜!</p>
這次雖說有節目組加持,但畢竟節目已經做完,特別企劃篇也沒在跨洲播出,所以顧徹其實並沒有得到多少助力。</p>
就跟昨天《我是唱作人3》能以單洲的討論熱度上了熱搜,讓一些業內公司從業人士感歎這檔節目“真的是爆啊”一樣,今天顧徹專輯衝上熱搜,讓這些公司再次發現顧徹的迷之粉絲留存潛力。</p>
顧徹的粉絲,是真的多啊!</p>
顧徹的路人盤,也是真的大!</p>
在#顧徹專輯花絮#擠入熱搜榜前二十名時,某個向來喜歡湊熱鬧的X乎網上,也立刻發出了許多跟顧徹有關的帖子。</p>
</p>
某些男明星從出道開始,就特別受到網絡上某個平台的偏愛。</p>
前有“天涯四帥”,後有“虎撲四妹”,如今以顧徹在某乎上的人氣,恐怕能加上一條“某乎禦用代言人”了。</p>
跟“顧徹”相關的詢問,在過去兩個月裏反反複複上了某乎網上的熱門評論,簡直是病毒式的入侵。</p>
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會有跟顧徹相關的帖子發出來,並沒有隨著節目結束而降低頻率。</p>
顧徹,雖不是某乎網代言人,但勝似某乎網代言人!</p>
問:【如何看待顧徹靠著專輯花絮衝上熱搜這件事,他能否被稱為“雖還未出道,但已成為頂流的第一人?”】</p>
在這條熱門提問下,有許多人踴躍回答。</p>
【按照他的搜索度,頂流已經稱得上了,這兩個月裏誰能有顧徹火?但頂流第一人不至於,顧徹的粉絲沒有那些偶像粉絲凶,戰鬥力其實也沒想象中強悍。另外,顧徹明顯也不走偶像路線,死了這條心吧,他永遠都不會出道的。哪怕要出道,也絕對是原創音樂人的身份出道。】</p>
【偶像這條路就是青春飯,沒看當年的四大頂流現在都紛紛轉型,拍電影的拍電影,演電視劇的演電視劇。哪怕什麽都不行,那也成為了熱門跨洲綜藝的常駐嘉賓了,在我眼裏,顧徹雖未出道,但已經勝似出道了】</p>
【人家都火出圈了,你還在糾結要出道不出道[擦汗],他根本不需要在出道這件事上糾結啊,他跟“出道”這個詞完全不匹配了,別人是出道即巔峰,他是發歌即巔峰,一直發歌一直巔峰。】</p>
討論著討論著,樓歪到了顧徹到底要不要出道這一問題上。</p>
問:【如何看待《我是唱作人3》節目組對顧徹安排的創作花絮?】</p>
在這條問題下,終於沒人歪樓。</p>
那些一知半解地人,都認為這條花絮拍的非常不錯,將顧徹的個人特點糅合在了一起,是很精彩的一個花絮。</p>
【雖然,好看是好看,但跟創作有關的幹貨沒多少就是了[滄桑.jpg]】</p>
這條評論得到了網友熱烈點讚。</p>
剛開始看時,感覺是不是搞錯了。看到一半,才發現是真的搞錯了。但看完全場,又覺得自己沒搞錯,已經懵懵懂懂。</p>
這條花絮好像講了一大堆東西,但又好像什麽都沒講。</p>
或許,這就是剪輯的藝術?</p>
某個疑似業內人士開口,點名了《我是唱作人3》節目組的野心!</p>
【之前《王牌行動》給大家在綜藝上貢獻了專業級的舞台表演,舞台綜藝紛紛被嘲,引發新一輪內卷行動,請專家的請專家,請頂級的請頂級,拋棄頂流。</p>
現在《我是唱作人3》估計是想要效彷《王牌行動》試試水,看能不能在節目花絮裏給大家貢獻一個好的紀錄片!顧徹的花絮是所有選手中最不一樣的,以紀錄片的形式展開,但顯然時間太短了,剪輯的比較著急,有很多事情都沒說出來,感覺隻看了個大概。</p>
所以,或許我們看到的花絮,隻是黃啟新的一個想做紀錄片的野望,我們隻是看了一些序而已,看不懂是正常的。將花絮理解為紀錄片剪輯出來的宣傳花絮,是不是就很一目了然了?】</p>
行家一出手,就是不一樣,這條回答解釋了很多網友的疑惑。</p>
同時,節目組裏,黃啟新也放下了拿著手機的手,甩了甩,感覺拇指按著手機屏幕有點疼。</p>
人老了,他也好久沒這麽拚過了。</p>
黃啟新親自披馬甲下場解釋,連搞了好幾個小號,誇完節目組就誇導演,誇玩導演就誇顧徹,層層套娃層層誇,他感歎:</p>
“我真是太敬業了!”</p>
老哥我不搞小號已經很多年了!</p>
另一邊,全程看完紀錄片的朱淞,也不由心裏頭升起一股濃濃的茫然。</p>
她突然有了一個想法……</p>
現在去學粵劇,還來不來得及?</p>
哪怕不求能觸類旁通像顧徹那樣覺醒高超的創作天賦,練一下嗓子穩定氣息也是好的。</p>
再說了,現在是粵劇與流行音樂率先結合在了一起,但在以後,其他戲劇跟流行音樂結合,還會遠嗎?</p>
朱淞立馬打電話給Amy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p>
Amy姐不是歌手,也不太懂歌手怎麽練習唱功這方麵的事,朱淞一直都是自己練,很懂事也很上進,沒讓她操心過。</p>
現在不僅僅是通過練習戲劇而提升氣息這麽簡單,朱淞還提出了一個未來音樂潮流的猜想,這不得不引起Amy姐的強烈重視。</p>
“行,我發動一下人脈,看能不能給你找個粵劇老師。”她補充,“不管如何,你要做好準備,我覺得會有點困難,粵劇在南洲比較容易流行,也好找。我們在中洲,恐怕會有點困難。”</p>
朱淞想也不想地道:“那就找中洲流行的戲劇劇種老師就好了,真讓我學習粵劇,我不一定能學會。”</p>
畢竟粵劇是依托粵語在其上生長的,而粵語對她來說是一門完全陌生的語言。</p>
她這麽一說,連她自己都愣住了。</p>
中洲流行的戲劇劇種是什麽?</p>
是京劇啊!</p>
粵劇老師不好找,京劇老師還不好找嗎?在中洲可謂是在一條街上都能給你拽出那麽一兩個專業學京劇的。</p>
不同粵劇在南洲有點及及可危,京劇在中洲被保護的很好,氛圍也濃。</p>
Amy姐爽快道:“那行,立馬給你安排!”</p>
……</p>
“專輯銷量如何了?”羅明理好奇地問顧徹。</p>
此時已經距離專輯發行過了五個小時,他們完成了下午的排練,兩人準備一起吃完飯。</p>
至於陳星,在今天早上就離開南洲了。</p>
他說怕看到專輯銷量太低,打擊得太嚴重,所以決定先去其他州嗨皮一下,嗨完再看,順便趁這段時間放鬆放鬆心情,想想以後的道路。</p>
顧徹尊重他的決定,也叫他別那麽著急,旅遊完回來再決定要簽約公司還是怎麽走。</p>
在中午時,顧徹還抽空發了一條博客,大概就是新專輯上線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專輯裏的花絮很精彩雲雲。</p>
他對成績不是很在意,發完就去吃飯、排練,到現在才算閑下來。</p>
要不是羅明理問起,顧徹也沒把專輯這件事放心上,正想著《白蛇傳·情》之後陸續上線的推廣安排。</p>
羅明理比他這個原創者還要更著急一些,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才是發歌者。</p>
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監急”心態。</p>
顧徹拿出手機刷新了下企鵝音樂的創作者後台。</p>
他們這些創作者在音樂平台認證了身份後,就能看到歌曲售賣的數據,包括是在線聽歌時常、單曲銷售分成比例、打款日期等這些詳細數據。</p>
這麽做創作者直接對標平台,雖然還會經過簽約公司這個分銷商,另外扣一層比例下來,但數據總體而言公開透明,很難渾水摸魚。</p>
不看不知道,一看顧徹就眉頭緊皺,似是遇到了什麽不解的事。</p>
羅明理心裏一驚,“不會是銷售很低吧?”</p>
說完,他也眉頭緊皺,這不對勁啊!</p>
顧徹的歌曲一直都是熱門歌曲,那些沒有發行成為單曲的歌,質量都不錯,要是一旦作為單曲發行,那絕對是能衝上新歌榜前十的存在。</p>
說實在的,他覺得顧徹那幾首歌作為專輯去發行,那還虧了咧!</p>
專輯因為之前有的歌已經發過了,再買一遍人家覺得虧,所以很多人不打算入手專輯,但單獨發行,大家的購買欲又上來了。</p>
雖然大家都知道其實整張專輯買下來是最劃算的,但奈何大家前期已經買過一些歌,心理上接受不了重複購買。</p>
這是一種浪費行為,即便有抵扣補貼,那也是浪費。更不說別貼力度不大,畢竟這是按照專輯銷售價來計算的。</p>
顧徹忽然歎了口氣:“倒也不是銷售很低。”</p>
他轉頭看向羅明理,問:“我帥嗎?”</p>
羅明理不明所以:“你這不是個廢話嗎,更何況,你帥不帥跟你專輯賣的不好有毛關係?”</p>
顧徹抬起頭,45°角仰望天空,無比憂桑道:“那還是不一樣的,帥哥有助於拔高專輯銷售。”</p>
他摸了摸下巴,“一定是我這張帥氣的臉,讓專輯打出了個很與眾不同的銷售潮。”</p>
羅明理心裏一鬆,原來是虛驚一場。他沒好氣地說:“別賣關子了,到底賣了多少?”</p>
顧徹不答反問:“我記得今年有一位一線歌手發行了專輯,取得的成績很好,他當天賣了多少張來著?”</p>
羅明理因為顧徹專輯要出來的事,還查過一些專輯的售賣數據,立刻脫口而出了一個數字:“一百萬。”</p>
“那張專輯當天賣出了一百萬,創下了近三年來最好的專輯第一天售賣記錄,而且人家那是從零點開始計算,你隻是從十二點開始算,跟他比當日數據很吃虧……”</p>
越說下去,羅明理的聲音就越小,腦海某個念頭越發清晰。</p>
他眼睛瞪得極大,“臥槽”一聲,“你不要跟我說,你隻是五個小時就趕上那一線歌手的當日專輯銷售量啊?”</p>
那可就好玩了。</p>
驚天大瓜!</p>
明天的娛樂頭條他都替顧徹想好了,就叫“原創歌手出道即巔峰,首張專輯售賣五小時就破紀錄!”</p>
或者叫“新興原創歌手出道即一線?”</p>
或許還可以弄成“一線歌手比不上綜藝選秀出來的歌手?”,這種火藥味會更加濃一點。</p>
羅明理已經能想象到,明天,哦,不是,今晚的娛樂頭條,會很精彩。</p>
顧徹聳了聳肩:“倒也不至於五個小時就打破別人一天的銷量。”</p>
沒等羅明理鬆口氣,他下一秒就微笑道:“還差那麽五六萬吧。”</p>
羅明理:……</p>
按照夏國龐大的人口數目來算,專輯認證為“銀唱片”,銷量得是五十萬張。</p>
認證為“金唱片”,銷量要一百萬張。</p>
而在往上的“白金唱片”,銷量得要五百萬張。</p>
比“白金唱片”更為牛皮的“鑽石唱片”,銷量得要三千萬張!</p>
這期間的差距,如隔山海呐。</p>
另外,專輯唱片認證期限為五年,這是根據消費者保護費法跟專輯行業規則法定來定的。</p>
收錄進入專輯裏的歌曲,要五年內不得再單獨發行,免得專輯行業被單曲破壞得太厲害。</p>
雖然現在製作專輯的歌手很少,很多都選擇發單曲來試水,但總歸有歌手仍然選擇發行專輯。</p>
要是沒有五年保護期,恐怕“發行專輯”就真的名不副實,隻是純粹作為歌手紀念品來製作了。</p>
羅明理怔怔地說:“所以你是……開局一張金唱片,還有望衝擊白金嗎?”</p>
顧徹無比謙虛地說:“好像是的。”</p>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p>
在今天,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但卻同樣買了顧徹專輯的網友,在看完了節目組給顧徹剪輯的花絮後,都不由陷入了這三重境界發出靈魂拷問。</p>
【這是個人創作集錦花絮吧?】</p>
【不,這不是個人創作花絮,這分明講的是顧徹身為粵劇演員的日常!】</p>
【等等,顧徹就是粵劇演員啊,從小時候的八歲到現在的二十五歲,練習粵劇已經陪伴了他整整十七年!人生當中,又有多少個十七年能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做同樣一件事?】</p>
所以,顧徹無論創作才華有多優秀出色,無論是成為素人也好還是明星也好,“粵劇演員”這一身份已經緊緊烙印在了他身上,成為了他一個不可磨滅的標簽。</p>
於是,網友不由發出一聲感歎——</p>
【高還是節目組高啊!】</p>
隨著顧徹的創作花絮內容被越來越多的網友披露出去,再加上昨天掛在熱搜上的《我是唱作人3》特別企劃篇:夏天音樂會的餘韻加持。</p>
顧徹,終上熱搜!</p>
這次雖說有節目組加持,但畢竟節目已經做完,特別企劃篇也沒在跨洲播出,所以顧徹其實並沒有得到多少助力。</p>
就跟昨天《我是唱作人3》能以單洲的討論熱度上了熱搜,讓一些業內公司從業人士感歎這檔節目“真的是爆啊”一樣,今天顧徹專輯衝上熱搜,讓這些公司再次發現顧徹的迷之粉絲留存潛力。</p>
顧徹的粉絲,是真的多啊!</p>
顧徹的路人盤,也是真的大!</p>
在#顧徹專輯花絮#擠入熱搜榜前二十名時,某個向來喜歡湊熱鬧的X乎網上,也立刻發出了許多跟顧徹有關的帖子。</p>
</p>
某些男明星從出道開始,就特別受到網絡上某個平台的偏愛。</p>
前有“天涯四帥”,後有“虎撲四妹”,如今以顧徹在某乎上的人氣,恐怕能加上一條“某乎禦用代言人”了。</p>
跟“顧徹”相關的詢問,在過去兩個月裏反反複複上了某乎網上的熱門評論,簡直是病毒式的入侵。</p>
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會有跟顧徹相關的帖子發出來,並沒有隨著節目結束而降低頻率。</p>
顧徹,雖不是某乎網代言人,但勝似某乎網代言人!</p>
問:【如何看待顧徹靠著專輯花絮衝上熱搜這件事,他能否被稱為“雖還未出道,但已成為頂流的第一人?”】</p>
在這條熱門提問下,有許多人踴躍回答。</p>
【按照他的搜索度,頂流已經稱得上了,這兩個月裏誰能有顧徹火?但頂流第一人不至於,顧徹的粉絲沒有那些偶像粉絲凶,戰鬥力其實也沒想象中強悍。另外,顧徹明顯也不走偶像路線,死了這條心吧,他永遠都不會出道的。哪怕要出道,也絕對是原創音樂人的身份出道。】</p>
【偶像這條路就是青春飯,沒看當年的四大頂流現在都紛紛轉型,拍電影的拍電影,演電視劇的演電視劇。哪怕什麽都不行,那也成為了熱門跨洲綜藝的常駐嘉賓了,在我眼裏,顧徹雖未出道,但已經勝似出道了】</p>
【人家都火出圈了,你還在糾結要出道不出道[擦汗],他根本不需要在出道這件事上糾結啊,他跟“出道”這個詞完全不匹配了,別人是出道即巔峰,他是發歌即巔峰,一直發歌一直巔峰。】</p>
討論著討論著,樓歪到了顧徹到底要不要出道這一問題上。</p>
問:【如何看待《我是唱作人3》節目組對顧徹安排的創作花絮?】</p>
在這條問題下,終於沒人歪樓。</p>
那些一知半解地人,都認為這條花絮拍的非常不錯,將顧徹的個人特點糅合在了一起,是很精彩的一個花絮。</p>
【雖然,好看是好看,但跟創作有關的幹貨沒多少就是了[滄桑.jpg]】</p>
這條評論得到了網友熱烈點讚。</p>
剛開始看時,感覺是不是搞錯了。看到一半,才發現是真的搞錯了。但看完全場,又覺得自己沒搞錯,已經懵懵懂懂。</p>
這條花絮好像講了一大堆東西,但又好像什麽都沒講。</p>
或許,這就是剪輯的藝術?</p>
某個疑似業內人士開口,點名了《我是唱作人3》節目組的野心!</p>
【之前《王牌行動》給大家在綜藝上貢獻了專業級的舞台表演,舞台綜藝紛紛被嘲,引發新一輪內卷行動,請專家的請專家,請頂級的請頂級,拋棄頂流。</p>
現在《我是唱作人3》估計是想要效彷《王牌行動》試試水,看能不能在節目花絮裏給大家貢獻一個好的紀錄片!顧徹的花絮是所有選手中最不一樣的,以紀錄片的形式展開,但顯然時間太短了,剪輯的比較著急,有很多事情都沒說出來,感覺隻看了個大概。</p>
所以,或許我們看到的花絮,隻是黃啟新的一個想做紀錄片的野望,我們隻是看了一些序而已,看不懂是正常的。將花絮理解為紀錄片剪輯出來的宣傳花絮,是不是就很一目了然了?】</p>
行家一出手,就是不一樣,這條回答解釋了很多網友的疑惑。</p>
同時,節目組裏,黃啟新也放下了拿著手機的手,甩了甩,感覺拇指按著手機屏幕有點疼。</p>
人老了,他也好久沒這麽拚過了。</p>
黃啟新親自披馬甲下場解釋,連搞了好幾個小號,誇完節目組就誇導演,誇玩導演就誇顧徹,層層套娃層層誇,他感歎:</p>
“我真是太敬業了!”</p>
老哥我不搞小號已經很多年了!</p>
另一邊,全程看完紀錄片的朱淞,也不由心裏頭升起一股濃濃的茫然。</p>
她突然有了一個想法……</p>
現在去學粵劇,還來不來得及?</p>
哪怕不求能觸類旁通像顧徹那樣覺醒高超的創作天賦,練一下嗓子穩定氣息也是好的。</p>
再說了,現在是粵劇與流行音樂率先結合在了一起,但在以後,其他戲劇跟流行音樂結合,還會遠嗎?</p>
朱淞立馬打電話給Amy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p>
Amy姐不是歌手,也不太懂歌手怎麽練習唱功這方麵的事,朱淞一直都是自己練,很懂事也很上進,沒讓她操心過。</p>
現在不僅僅是通過練習戲劇而提升氣息這麽簡單,朱淞還提出了一個未來音樂潮流的猜想,這不得不引起Amy姐的強烈重視。</p>
“行,我發動一下人脈,看能不能給你找個粵劇老師。”她補充,“不管如何,你要做好準備,我覺得會有點困難,粵劇在南洲比較容易流行,也好找。我們在中洲,恐怕會有點困難。”</p>
朱淞想也不想地道:“那就找中洲流行的戲劇劇種老師就好了,真讓我學習粵劇,我不一定能學會。”</p>
畢竟粵劇是依托粵語在其上生長的,而粵語對她來說是一門完全陌生的語言。</p>
她這麽一說,連她自己都愣住了。</p>
中洲流行的戲劇劇種是什麽?</p>
是京劇啊!</p>
粵劇老師不好找,京劇老師還不好找嗎?在中洲可謂是在一條街上都能給你拽出那麽一兩個專業學京劇的。</p>
不同粵劇在南洲有點及及可危,京劇在中洲被保護的很好,氛圍也濃。</p>
Amy姐爽快道:“那行,立馬給你安排!”</p>
……</p>
“專輯銷量如何了?”羅明理好奇地問顧徹。</p>
此時已經距離專輯發行過了五個小時,他們完成了下午的排練,兩人準備一起吃完飯。</p>
至於陳星,在今天早上就離開南洲了。</p>
他說怕看到專輯銷量太低,打擊得太嚴重,所以決定先去其他州嗨皮一下,嗨完再看,順便趁這段時間放鬆放鬆心情,想想以後的道路。</p>
顧徹尊重他的決定,也叫他別那麽著急,旅遊完回來再決定要簽約公司還是怎麽走。</p>
在中午時,顧徹還抽空發了一條博客,大概就是新專輯上線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專輯裏的花絮很精彩雲雲。</p>
他對成績不是很在意,發完就去吃飯、排練,到現在才算閑下來。</p>
要不是羅明理問起,顧徹也沒把專輯這件事放心上,正想著《白蛇傳·情》之後陸續上線的推廣安排。</p>
羅明理比他這個原創者還要更著急一些,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才是發歌者。</p>
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監急”心態。</p>
顧徹拿出手機刷新了下企鵝音樂的創作者後台。</p>
他們這些創作者在音樂平台認證了身份後,就能看到歌曲售賣的數據,包括是在線聽歌時常、單曲銷售分成比例、打款日期等這些詳細數據。</p>
這麽做創作者直接對標平台,雖然還會經過簽約公司這個分銷商,另外扣一層比例下來,但數據總體而言公開透明,很難渾水摸魚。</p>
不看不知道,一看顧徹就眉頭緊皺,似是遇到了什麽不解的事。</p>
羅明理心裏一驚,“不會是銷售很低吧?”</p>
說完,他也眉頭緊皺,這不對勁啊!</p>
顧徹的歌曲一直都是熱門歌曲,那些沒有發行成為單曲的歌,質量都不錯,要是一旦作為單曲發行,那絕對是能衝上新歌榜前十的存在。</p>
說實在的,他覺得顧徹那幾首歌作為專輯去發行,那還虧了咧!</p>
專輯因為之前有的歌已經發過了,再買一遍人家覺得虧,所以很多人不打算入手專輯,但單獨發行,大家的購買欲又上來了。</p>
雖然大家都知道其實整張專輯買下來是最劃算的,但奈何大家前期已經買過一些歌,心理上接受不了重複購買。</p>
這是一種浪費行為,即便有抵扣補貼,那也是浪費。更不說別貼力度不大,畢竟這是按照專輯銷售價來計算的。</p>
顧徹忽然歎了口氣:“倒也不是銷售很低。”</p>
他轉頭看向羅明理,問:“我帥嗎?”</p>
羅明理不明所以:“你這不是個廢話嗎,更何況,你帥不帥跟你專輯賣的不好有毛關係?”</p>
顧徹抬起頭,45°角仰望天空,無比憂桑道:“那還是不一樣的,帥哥有助於拔高專輯銷售。”</p>
他摸了摸下巴,“一定是我這張帥氣的臉,讓專輯打出了個很與眾不同的銷售潮。”</p>
羅明理心裏一鬆,原來是虛驚一場。他沒好氣地說:“別賣關子了,到底賣了多少?”</p>
顧徹不答反問:“我記得今年有一位一線歌手發行了專輯,取得的成績很好,他當天賣了多少張來著?”</p>
羅明理因為顧徹專輯要出來的事,還查過一些專輯的售賣數據,立刻脫口而出了一個數字:“一百萬。”</p>
“那張專輯當天賣出了一百萬,創下了近三年來最好的專輯第一天售賣記錄,而且人家那是從零點開始計算,你隻是從十二點開始算,跟他比當日數據很吃虧……”</p>
越說下去,羅明理的聲音就越小,腦海某個念頭越發清晰。</p>
他眼睛瞪得極大,“臥槽”一聲,“你不要跟我說,你隻是五個小時就趕上那一線歌手的當日專輯銷售量啊?”</p>
那可就好玩了。</p>
驚天大瓜!</p>
明天的娛樂頭條他都替顧徹想好了,就叫“原創歌手出道即巔峰,首張專輯售賣五小時就破紀錄!”</p>
或者叫“新興原創歌手出道即一線?”</p>
或許還可以弄成“一線歌手比不上綜藝選秀出來的歌手?”,這種火藥味會更加濃一點。</p>
羅明理已經能想象到,明天,哦,不是,今晚的娛樂頭條,會很精彩。</p>
顧徹聳了聳肩:“倒也不至於五個小時就打破別人一天的銷量。”</p>
沒等羅明理鬆口氣,他下一秒就微笑道:“還差那麽五六萬吧。”</p>
羅明理:……</p>
按照夏國龐大的人口數目來算,專輯認證為“銀唱片”,銷量得是五十萬張。</p>
認證為“金唱片”,銷量要一百萬張。</p>
而在往上的“白金唱片”,銷量得要五百萬張。</p>
比“白金唱片”更為牛皮的“鑽石唱片”,銷量得要三千萬張!</p>
這期間的差距,如隔山海呐。</p>
另外,專輯唱片認證期限為五年,這是根據消費者保護費法跟專輯行業規則法定來定的。</p>
收錄進入專輯裏的歌曲,要五年內不得再單獨發行,免得專輯行業被單曲破壞得太厲害。</p>
雖然現在製作專輯的歌手很少,很多都選擇發單曲來試水,但總歸有歌手仍然選擇發行專輯。</p>
要是沒有五年保護期,恐怕“發行專輯”就真的名不副實,隻是純粹作為歌手紀念品來製作了。</p>
羅明理怔怔地說:“所以你是……開局一張金唱片,還有望衝擊白金嗎?”</p>
顧徹無比謙虛地說:“好像是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