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板山又有些擔心起來,擰緊了眉頭:“估計這二天也不要去山上了,這二天應該很多人去山上找蜂蜜去了。”
劉氏也知道現在地裏麵沒什麽事情,村裏頭的孩子估計都會去找,碰到就麻煩了。不免有些惋惜,征求大家都意見:“那我們不要去摘茶籽嗎?”
董平安低沉著眉頭說道:“擔心一兩天應該沒有關係,不過我們現在不用這麽大張旗鼓的摘,可以拿個小袋子摘一點是一點。也當作去找蜂蜜了。”
董如意看哥哥說了這話,怕他們還有些擔心,又加了一個碼,笑著吐出一句話,“五斤茶籽能得一斤油哦。”
現代的出油率達到百分之三十,現在的機器和技術能達到百分之二十就阿彌陀佛了。
董板山一聽就大腿一拍,堅定地說:“那就去吧。”劉氏也點點頭,就摘一點點發現不了,就當螞蟻搬家了,鐵棒能磨成針,他們也可以的。
董如抿嘴一笑,果然是有大的利益就能冒多大的風險。
幾人又開始討論起接下來還有哪裏要去的的地方,當董如意聽到隻有墳山沒有摘的時候,嚇得一屁股坐在凳子,連連擺手,說什麽也去,有多大利益也不去。“你們去吧,打死我也不去。”
心裏悲愴,娘啊,你可知道,女兒已經被你的鬼故事說怕了。
董平康很少看到姐姐這幅表情,上前嘻嘻哈哈地取笑道:“姐,打不死就去。”
董如意一聽,喔,這熊孩子。“好啊,你打不死去吧。”上手往他最近有些長肉的臉上掐。
坐在凳子上董平康看到伸過來的魔爪,咯咯咯地笑著躲了。見她又站起來追他,連忙也跑著四處躲避著,嘴裏還調皮地道:“姐,你來啊,來追我啊,來打我啊。”
董板山看到幾個孩子打鬧也不勸,笑道,“如意不去,那就在家休息,反正經過這些天我們的采摘,山上的茶子也不多了。”劉氏點點頭讚同。
董如意氣喘籲籲地抓到董平康,在他屁股上輕輕地拍了一下,聽到爹的話歡呼一聲,理解萬歲。
劉氏跟著董板山出門,過了一會兒,像是想到什麽,又回過身來大喊著董如意的名字,董如意聽到娘的聲音從屋裏出來。
劉氏手裏緊緊抓住小袋子高聲吩咐道:“如意啊,你今天有時間就把地裏的紅辣椒摘回來,馬上就打霜了。”
手裏還拿著掃把準備打掃衛生的董如意翠生生地應好,打霜對於前世的她來說,就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日子。然而對於農家來說,田地的有些菜都要收回家了,不然一場霜打下來。
那就應了那句老話,霜打過的茄子,焉了,就沒法吃了。還有辣椒也是,如果不摘回家,就是焉了吧唧的。
當然也有霜打的蔬菜分外甜的,像是包菜、小青菜、菠菜、大蒜等,就是不怕霜的。
這些菜甜是因為打過霜後,冬霜結在菜葉上,導致蔬菜裏的澱粉轉化為糖,從而產生甜味的蔬菜。蔬菜為了抵抗寒冷,會將澱粉類的物質轉化成糖分,這樣蔬菜的細胞液就不容易破壞,也就不容易被霜打壞,這也是青菜自我保護、適應環境變化的一個辦法。
這個時候,田地裏很多婦人,孩子就會成群結對地去地裏摘辣椒回家曬幹。
劉氏聽到女兒回應,又交代了一番,才滿意地轉身追趕當家的。
董如意掃好地,把家裏整理了一番,拿起屋裏角落的袋子。打算邀上自己的小夥伴們,看看她們要不要一起去,也有好些天沒有看到她們人了。
到了董芳家,整個堂屋沒看到半個人,董如意也不知道她們是不是不在家,叫喚了幾聲。
“誰啊?…是如意啊,來芳子玩啊?”堂伯母從廚房探出頭來,胸前圍著圍裙,上麵還沾了不少白色的泡沫。頭發也是。
董如意順勢走到廚房,“是啊,伯母在忙什麽呢?”等到了廚房,就看到芳子娘回到灶台前,正在搖豆液準備做豆腐。
隻見一條灰色的紗布巾掉在廚房的橫梁上,下麵正對著大鍋,鍋裏還冒著熱氣。
芳子娘將存放在木桶裏煮過的豆液,一勺勺加到那沙布裏,然後就雙手搖晃著那紗布,裏麵的汁水就會通過那紗布的縫眼流到鍋裏。
紗布裏本來裝的滿滿地,就這麽搖啊搖,慢慢地就扁了,留在紗布裏的就是豆渣。
芳子娘邊搖邊蹙眉道,“芳子說是想吃豆腐,就準備做一點,家裏人多吃飯,經常沒菜吃。”
董如意也是讚同,現在能吃的品種少,就那幾個菜打轉,就笑道:“伯母,我娘跟你一樣,每天也是為吃菜發愁呢。”
芳子娘像是找到了知音一樣,“是吧,隻有自己做過飯的人才知道。對了,別走了,留下來吃豆腐腦。”
董如意也是許久沒吃豆腐,不過記得自己的任務,就道了一聲謝,“謝謝伯母,我娘要我去摘辣椒呢,打算邀上芳子一起,對了她人呢,怎麽沒看到?”
芳子娘知道快要打霜了,大家都在摘辣椒回家,昨天就讓芳子去摘,結果上午不見人影,下午又要打豬草,這一耽擱都沒有摘。說道:“你去玉米家看看,也不知道她在不在?回來跟你一起去摘啊。”
“好啊,伯母,那我過去找找她們去。”董如意就想出門,又看到芳子娘將頭靠在紗巾上使力,將紗巾裏麵最後的豆液擠出去,準備將那豆渣丟在那放豬食的桶裏麵。
這是要丟了的打算?董如意就叫住問道:“伯母,你怎麽把豆渣丟在豬食桶裏麵。”
董如意想起以前做過豆渣餅吃,待聽到芳子娘說:“這個留給豬吃啊,豬的可歡了。”
就央求道:“伯母,你能不能給我一點,我想拿去做吃的。”
芳子娘好奇道:“這個還能做吃的,那你拿去吧,有啥吃的給我點。”
她們家都教了自己做涼粉,還是以後都能做的買賣,這點就是平時也會送的。
劉氏也知道現在地裏麵沒什麽事情,村裏頭的孩子估計都會去找,碰到就麻煩了。不免有些惋惜,征求大家都意見:“那我們不要去摘茶籽嗎?”
董平安低沉著眉頭說道:“擔心一兩天應該沒有關係,不過我們現在不用這麽大張旗鼓的摘,可以拿個小袋子摘一點是一點。也當作去找蜂蜜了。”
董如意看哥哥說了這話,怕他們還有些擔心,又加了一個碼,笑著吐出一句話,“五斤茶籽能得一斤油哦。”
現代的出油率達到百分之三十,現在的機器和技術能達到百分之二十就阿彌陀佛了。
董板山一聽就大腿一拍,堅定地說:“那就去吧。”劉氏也點點頭,就摘一點點發現不了,就當螞蟻搬家了,鐵棒能磨成針,他們也可以的。
董如抿嘴一笑,果然是有大的利益就能冒多大的風險。
幾人又開始討論起接下來還有哪裏要去的的地方,當董如意聽到隻有墳山沒有摘的時候,嚇得一屁股坐在凳子,連連擺手,說什麽也去,有多大利益也不去。“你們去吧,打死我也不去。”
心裏悲愴,娘啊,你可知道,女兒已經被你的鬼故事說怕了。
董平康很少看到姐姐這幅表情,上前嘻嘻哈哈地取笑道:“姐,打不死就去。”
董如意一聽,喔,這熊孩子。“好啊,你打不死去吧。”上手往他最近有些長肉的臉上掐。
坐在凳子上董平康看到伸過來的魔爪,咯咯咯地笑著躲了。見她又站起來追他,連忙也跑著四處躲避著,嘴裏還調皮地道:“姐,你來啊,來追我啊,來打我啊。”
董板山看到幾個孩子打鬧也不勸,笑道,“如意不去,那就在家休息,反正經過這些天我們的采摘,山上的茶子也不多了。”劉氏點點頭讚同。
董如意氣喘籲籲地抓到董平康,在他屁股上輕輕地拍了一下,聽到爹的話歡呼一聲,理解萬歲。
劉氏跟著董板山出門,過了一會兒,像是想到什麽,又回過身來大喊著董如意的名字,董如意聽到娘的聲音從屋裏出來。
劉氏手裏緊緊抓住小袋子高聲吩咐道:“如意啊,你今天有時間就把地裏的紅辣椒摘回來,馬上就打霜了。”
手裏還拿著掃把準備打掃衛生的董如意翠生生地應好,打霜對於前世的她來說,就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日子。然而對於農家來說,田地的有些菜都要收回家了,不然一場霜打下來。
那就應了那句老話,霜打過的茄子,焉了,就沒法吃了。還有辣椒也是,如果不摘回家,就是焉了吧唧的。
當然也有霜打的蔬菜分外甜的,像是包菜、小青菜、菠菜、大蒜等,就是不怕霜的。
這些菜甜是因為打過霜後,冬霜結在菜葉上,導致蔬菜裏的澱粉轉化為糖,從而產生甜味的蔬菜。蔬菜為了抵抗寒冷,會將澱粉類的物質轉化成糖分,這樣蔬菜的細胞液就不容易破壞,也就不容易被霜打壞,這也是青菜自我保護、適應環境變化的一個辦法。
這個時候,田地裏很多婦人,孩子就會成群結對地去地裏摘辣椒回家曬幹。
劉氏聽到女兒回應,又交代了一番,才滿意地轉身追趕當家的。
董如意掃好地,把家裏整理了一番,拿起屋裏角落的袋子。打算邀上自己的小夥伴們,看看她們要不要一起去,也有好些天沒有看到她們人了。
到了董芳家,整個堂屋沒看到半個人,董如意也不知道她們是不是不在家,叫喚了幾聲。
“誰啊?…是如意啊,來芳子玩啊?”堂伯母從廚房探出頭來,胸前圍著圍裙,上麵還沾了不少白色的泡沫。頭發也是。
董如意順勢走到廚房,“是啊,伯母在忙什麽呢?”等到了廚房,就看到芳子娘回到灶台前,正在搖豆液準備做豆腐。
隻見一條灰色的紗布巾掉在廚房的橫梁上,下麵正對著大鍋,鍋裏還冒著熱氣。
芳子娘將存放在木桶裏煮過的豆液,一勺勺加到那沙布裏,然後就雙手搖晃著那紗布,裏麵的汁水就會通過那紗布的縫眼流到鍋裏。
紗布裏本來裝的滿滿地,就這麽搖啊搖,慢慢地就扁了,留在紗布裏的就是豆渣。
芳子娘邊搖邊蹙眉道,“芳子說是想吃豆腐,就準備做一點,家裏人多吃飯,經常沒菜吃。”
董如意也是讚同,現在能吃的品種少,就那幾個菜打轉,就笑道:“伯母,我娘跟你一樣,每天也是為吃菜發愁呢。”
芳子娘像是找到了知音一樣,“是吧,隻有自己做過飯的人才知道。對了,別走了,留下來吃豆腐腦。”
董如意也是許久沒吃豆腐,不過記得自己的任務,就道了一聲謝,“謝謝伯母,我娘要我去摘辣椒呢,打算邀上芳子一起,對了她人呢,怎麽沒看到?”
芳子娘知道快要打霜了,大家都在摘辣椒回家,昨天就讓芳子去摘,結果上午不見人影,下午又要打豬草,這一耽擱都沒有摘。說道:“你去玉米家看看,也不知道她在不在?回來跟你一起去摘啊。”
“好啊,伯母,那我過去找找她們去。”董如意就想出門,又看到芳子娘將頭靠在紗巾上使力,將紗巾裏麵最後的豆液擠出去,準備將那豆渣丟在那放豬食的桶裏麵。
這是要丟了的打算?董如意就叫住問道:“伯母,你怎麽把豆渣丟在豬食桶裏麵。”
董如意想起以前做過豆渣餅吃,待聽到芳子娘說:“這個留給豬吃啊,豬的可歡了。”
就央求道:“伯母,你能不能給我一點,我想拿去做吃的。”
芳子娘好奇道:“這個還能做吃的,那你拿去吧,有啥吃的給我點。”
她們家都教了自己做涼粉,還是以後都能做的買賣,這點就是平時也會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