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父聞言,渾身一顫,道:“嵐兒,你的母親怎麽說?”
木嵐沉沉的看向父親,慢慢道:“父親可還記得,女兒四歲那一年,父親去京前,我們在院子裏青紗賬下絮話,父親曾與母親,說過些什麽嗎?”
木父緊鎖眉頭,努力追憶十年前的舊事,仍終是啞口無言,遲遲不語。
木嵐一字一頓道:“那時,女兒尚小,雖然年幼,卻已初涉人世......”
“那時,父親與母親的對話,兒時的木嵐並不懂得,但卻記憶猶新。”
“而今,女兒行將遠嫁,方才深深懂得,那些話語所包含的份量。隻可惜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曾經的承諾如何能夠兌現?”
木父聲音有些顫抖,重重道:“事雖經年,為父年邁,實在回憶不起當時說過些什麽。但如若當時曾為嵐兒你許下諾言,為父拚盡一己之力也要兌現!”
木嵐神色一凝,鄭重道:“那一年,母親曾笑言,等父親在京城安居樂業後,把我們接到京城去,木嵐興許就要在皇城根長大成人。那樣,待到出嫁時,就要按照京城人家嫁娶的規矩儀事操辦。”
“彼時,父親曾經對母親和嵐兒許下諾言說,到時,一定要給木嵐置辦一套京城最好的嫁妝。”
說罷,嘴角微微一彎,清澈的目光掠過之處,趙氏那雙搖曳著纏絲金鐲的手,似乎在長袖下微微抖了一抖。
木嵐毫未在意,認真的看著父親,莞爾一笑道:“此話,不知父親還記不記得?父親如若記得,又還當不當真?”
軟語暗藏千鈞,拉回木父許久以前的諸多回憶。
回憶掩藏的越深,如今回憶的人隻會愈加傷感。
木父沒有理睬一旁柳氏在身後的動作,任由老淚縱橫淚濕長衫道:“記得,記得,為父當然記得。既是諾言,當然是一諾千金!”
木嵐深深一拜,悠悠道:“多謝父親,幫母親達成所願。”
木府上下人等,沒有機會見到這一幕。卻接連兩日,親眼見到一件件綾羅,一匹匹綢緞,一匣匣珠寶,源源不斷的從京城各大商行,陸陸續續運送到木府裏來。
下人們得閑的時候,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談論的隻有一件事。
那就是,這些好東西是給誰預備的。
隻聽說老爺遠房的長女來投奔,不日就要進宮了。
這兩天送到府邸裏的東西,湊足了,倒像是一副京城一等人家嫁女的上好陪嫁。
第三日,便是木嵐即將入宮的日子。
一大清早,丫鬟就來催著起床更衣,沐浴梳頭。
哆哆哆......
仆婦敲著門,急急道:“姑娘,時辰不早了。諸事宜早不宜遲。姑娘快快收拾行裝,咱們再不走怕要遲了。”
“嫁妝都抬到院子裏了沒有?”屋裏不緊不慢的問道。
“抬了抬了,整整八口大樟木箱子,還是夫人親自指揮的。隻等著姑娘啟程了!”仆婦巴巴道。
屋門這才吱呀一聲推開,一個一身素淨的女孩子,從門裏走出來。
仆婦見狀,驚嚇道:“阿彌陀佛!姑娘您怎麽沒換上新做的衣裳,穿著這套就要出門嗎?”
木嵐盈盈一笑,反問道:“怎麽?你家主母說不行嗎?”
仆婦忙道:“行行行,奴婢眼拙,沒看出姑娘身上這套,也是新的。隻是素淨了些。這府裏頭,上上下下,哪裏有人敢管姑娘。主母說了,隻要姑娘肯上轎,您就是想要天上的月亮,她也得想辦法給您摘去呀!”
木嵐嘴角一彎,徑直朝正院走去。
到了院中,隻見一頂小小的轎子停在院子當中。
四下裏,八個厚實沉重的烏樟木大箱子擺放得整整齊齊,幾乎占了半拉院子。
陽光下,一隻隻樟木箱麵被打磨擦拭得油亮泛光。
木嵐的目光輕輕從上掠過,迎著陽光,慢慢走到廡廊之下。
廊下烏泱泱的一叢人,個個麵容肅穆,嚴陣以待似的,都在等著她。
木嵐上前一步給麵前的長輩們行禮。
父親定定的看著她,深沉道:“嵐兒,時辰不早了,上轎吧。”
姨娘柳氏也跟著一起笑容滿麵的道別。
一旁的木榕則天真的歡喜道:“姐姐,母親說這些天要籌備姐姐的大事,不讓我來煩你。這麽多箱子,是要帶到宮裏去嗎?姐姐進宮之後,千萬不要忘記我啊!”
柳氏神色微微一凜,空無一物的手腕在長袖底下微微用力,緊緊攥著女兒的手。
木嵐燦然一笑道:“妹妹,以後如有機緣,我們定會再見。”
說罷,朝父親和柳氏施了一禮,慢慢步入轎中。
轎簾緩緩抬起,如行雲流水般,一顛一顛的,上了路。
大約行過不到半個時辰,木嵐掀開轎簾,朝著故意走慢幾步的領路人道:“不管別人怎麽說,你隻按我說的路引便是。事成之後,拿上這個,去換銀子。”
領路人悄悄低頭稱了聲是,加快腳步走到了最前麵。
走著走著,隻聽隊伍後麵跟隨的差辦在隊尾高聲喝道:“錯了!錯了!路帶錯了!”
而一直緊緊跟隨在隊尾跟著送行的木父親信,連忙湊近朝他耳語一番。
差辦剛要發怒說點,袍袖之下神不知鬼不覺,被塞入一包雪花銀。
差辦隔著袍袖摸了摸包襖,裏邊應該是足足十錠大銀角子。
低頭微微思忖一下,朝前麵高聲提點到:“大家跟著頭領走,一會兒加緊速度,務必於已時三刻之前趕到神武門。走著!”
一行隊伍浩浩蕩蕩,繞過幾條街,來到鬧市中的一所錢莊商行,緩緩停了下來。
隻見轎簾一掀,轎子上的少女款款下了轎,一路逶迤進了門。
身後四人一抬的八隻大樟木箱子,也一隻一隻魚貫而入,與跟著少女一同進了商鋪。
約莫過了半柱香的時間,姑娘又行雲流水般走了出來,款款上了轎子。
而浩浩蕩蕩的隊伍,在一聲吩咐之下,也即作鳥獸散。
一聲吆喝之下,一頂秀麗的小轎,再度緩緩被輕輕抬起。
己時一刻。
熾盛的烈日下,這頂小轎,儼然在兩隊威武的禦林軍衛護下,由紫禁城神武門一顛一顛的,如同被海上的波浪一舒一卷著,被抬進了一片高高的紅牆深處。
木嵐沉沉的看向父親,慢慢道:“父親可還記得,女兒四歲那一年,父親去京前,我們在院子裏青紗賬下絮話,父親曾與母親,說過些什麽嗎?”
木父緊鎖眉頭,努力追憶十年前的舊事,仍終是啞口無言,遲遲不語。
木嵐一字一頓道:“那時,女兒尚小,雖然年幼,卻已初涉人世......”
“那時,父親與母親的對話,兒時的木嵐並不懂得,但卻記憶猶新。”
“而今,女兒行將遠嫁,方才深深懂得,那些話語所包含的份量。隻可惜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曾經的承諾如何能夠兌現?”
木父聲音有些顫抖,重重道:“事雖經年,為父年邁,實在回憶不起當時說過些什麽。但如若當時曾為嵐兒你許下諾言,為父拚盡一己之力也要兌現!”
木嵐神色一凝,鄭重道:“那一年,母親曾笑言,等父親在京城安居樂業後,把我們接到京城去,木嵐興許就要在皇城根長大成人。那樣,待到出嫁時,就要按照京城人家嫁娶的規矩儀事操辦。”
“彼時,父親曾經對母親和嵐兒許下諾言說,到時,一定要給木嵐置辦一套京城最好的嫁妝。”
說罷,嘴角微微一彎,清澈的目光掠過之處,趙氏那雙搖曳著纏絲金鐲的手,似乎在長袖下微微抖了一抖。
木嵐毫未在意,認真的看著父親,莞爾一笑道:“此話,不知父親還記不記得?父親如若記得,又還當不當真?”
軟語暗藏千鈞,拉回木父許久以前的諸多回憶。
回憶掩藏的越深,如今回憶的人隻會愈加傷感。
木父沒有理睬一旁柳氏在身後的動作,任由老淚縱橫淚濕長衫道:“記得,記得,為父當然記得。既是諾言,當然是一諾千金!”
木嵐深深一拜,悠悠道:“多謝父親,幫母親達成所願。”
木府上下人等,沒有機會見到這一幕。卻接連兩日,親眼見到一件件綾羅,一匹匹綢緞,一匣匣珠寶,源源不斷的從京城各大商行,陸陸續續運送到木府裏來。
下人們得閑的時候,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談論的隻有一件事。
那就是,這些好東西是給誰預備的。
隻聽說老爺遠房的長女來投奔,不日就要進宮了。
這兩天送到府邸裏的東西,湊足了,倒像是一副京城一等人家嫁女的上好陪嫁。
第三日,便是木嵐即將入宮的日子。
一大清早,丫鬟就來催著起床更衣,沐浴梳頭。
哆哆哆......
仆婦敲著門,急急道:“姑娘,時辰不早了。諸事宜早不宜遲。姑娘快快收拾行裝,咱們再不走怕要遲了。”
“嫁妝都抬到院子裏了沒有?”屋裏不緊不慢的問道。
“抬了抬了,整整八口大樟木箱子,還是夫人親自指揮的。隻等著姑娘啟程了!”仆婦巴巴道。
屋門這才吱呀一聲推開,一個一身素淨的女孩子,從門裏走出來。
仆婦見狀,驚嚇道:“阿彌陀佛!姑娘您怎麽沒換上新做的衣裳,穿著這套就要出門嗎?”
木嵐盈盈一笑,反問道:“怎麽?你家主母說不行嗎?”
仆婦忙道:“行行行,奴婢眼拙,沒看出姑娘身上這套,也是新的。隻是素淨了些。這府裏頭,上上下下,哪裏有人敢管姑娘。主母說了,隻要姑娘肯上轎,您就是想要天上的月亮,她也得想辦法給您摘去呀!”
木嵐嘴角一彎,徑直朝正院走去。
到了院中,隻見一頂小小的轎子停在院子當中。
四下裏,八個厚實沉重的烏樟木大箱子擺放得整整齊齊,幾乎占了半拉院子。
陽光下,一隻隻樟木箱麵被打磨擦拭得油亮泛光。
木嵐的目光輕輕從上掠過,迎著陽光,慢慢走到廡廊之下。
廊下烏泱泱的一叢人,個個麵容肅穆,嚴陣以待似的,都在等著她。
木嵐上前一步給麵前的長輩們行禮。
父親定定的看著她,深沉道:“嵐兒,時辰不早了,上轎吧。”
姨娘柳氏也跟著一起笑容滿麵的道別。
一旁的木榕則天真的歡喜道:“姐姐,母親說這些天要籌備姐姐的大事,不讓我來煩你。這麽多箱子,是要帶到宮裏去嗎?姐姐進宮之後,千萬不要忘記我啊!”
柳氏神色微微一凜,空無一物的手腕在長袖底下微微用力,緊緊攥著女兒的手。
木嵐燦然一笑道:“妹妹,以後如有機緣,我們定會再見。”
說罷,朝父親和柳氏施了一禮,慢慢步入轎中。
轎簾緩緩抬起,如行雲流水般,一顛一顛的,上了路。
大約行過不到半個時辰,木嵐掀開轎簾,朝著故意走慢幾步的領路人道:“不管別人怎麽說,你隻按我說的路引便是。事成之後,拿上這個,去換銀子。”
領路人悄悄低頭稱了聲是,加快腳步走到了最前麵。
走著走著,隻聽隊伍後麵跟隨的差辦在隊尾高聲喝道:“錯了!錯了!路帶錯了!”
而一直緊緊跟隨在隊尾跟著送行的木父親信,連忙湊近朝他耳語一番。
差辦剛要發怒說點,袍袖之下神不知鬼不覺,被塞入一包雪花銀。
差辦隔著袍袖摸了摸包襖,裏邊應該是足足十錠大銀角子。
低頭微微思忖一下,朝前麵高聲提點到:“大家跟著頭領走,一會兒加緊速度,務必於已時三刻之前趕到神武門。走著!”
一行隊伍浩浩蕩蕩,繞過幾條街,來到鬧市中的一所錢莊商行,緩緩停了下來。
隻見轎簾一掀,轎子上的少女款款下了轎,一路逶迤進了門。
身後四人一抬的八隻大樟木箱子,也一隻一隻魚貫而入,與跟著少女一同進了商鋪。
約莫過了半柱香的時間,姑娘又行雲流水般走了出來,款款上了轎子。
而浩浩蕩蕩的隊伍,在一聲吩咐之下,也即作鳥獸散。
一聲吆喝之下,一頂秀麗的小轎,再度緩緩被輕輕抬起。
己時一刻。
熾盛的烈日下,這頂小轎,儼然在兩隊威武的禦林軍衛護下,由紫禁城神武門一顛一顛的,如同被海上的波浪一舒一卷著,被抬進了一片高高的紅牆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