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漸近的鐸鐸足音,竟仿佛磁石一般,牢牢吸住所有人的心。
仿佛有人出其不意,往久未投食的池中,投入那麽一粒香餌,引得魚兒們紛紛投靠過去,在池中驚起一道接一道的漣漪。
康熙帝自南方多地暴發洪澇災害以來,日夜在乾清宮批閱奏折,廢寢忘食,殫精竭慮,因為連日的操勞,整個人麵容清濯了不少,花白發絲間,更是橫生了不少白發。
在坐的多少嬪妃,已經許久未能得到皇上召見一麵。
就連皇上一向倚重的皇後,還有相向而坐的德妃,也都有些日子,沒見著皇上一麵了。
有那麽幾回,皇後和德妃,特意命人熬了滋補的羹湯,親自送到乾清門外求見。結果卻還是被內監婉言擋在門外,想要進去探望,卻最後無功無返。
這段時間,皇上實在是太過操勞了。
而能讓皇上甘願從百忙之中,從日理萬機的政務中抽身出來,來到這雲淡風輕的賞翠樓走上一遭,可真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情。
普天之下,恐怕也隻有皇太後的菊花宴飲,能有如此天大的顏麵與陣仗了吧
由於連日來沉浸於一片繁冗之中,心頭不知積壓了多少熬糟心事,此行在處理完幾件機要奏折之後,康熙帝在梁九功的提醒之下,才忽然想起,今天正是九月初月重陽佳節,也正是皇太後舉辦菊花宴飲的正日子口。當即放下手中的朱筆,擱下案頭的一切,拔腿便往這賞翠樓的方向大步而來。
皇太後隱居多年,這幾年連壽宴也回絕不辦,實在是叫他有那麽一點擔心。
因此,當聽皇後說,太後想在秋後辦一場這樣的家宴時,康熙連想都不想,便責令皇後一力督辦,自己更是從未有過的上心,就連禦膳房和尚宮局兩邊呈上來的膳菜名冊,也是他欽自定奪之後,方交給皇後去著手安排的。
皇額娘這輩子不容易,不能掃了她老人家的興。
自己現下也是上了一把歲數的人,皇額娘身子骨再怎麽樣矍鑠,年紀也在那裏擺著,這幾年每一次見著,都覺得老人家蒼老了不少。
老人家身後孤寂,在能好好作陪的時候,還是要好好孝敬和孝順的。
而此行,從乾清宮至樂壽堂賞翠樓,他並沒聽梁九功的勸。
一路上以雙腳作禦輦,雖是走得微汗淋漓,卻也是特意要舒活一下久禁的筋骨,通一通周身結鬱已久的心脈。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濱,莫非皇臣。
千古以來,千萬人們,一向隻看到朕身前的尊貴顯赫,看到朕手中掌著的無上權力。
可誰又了解,朕在退朝之後,獨自孤獨清寂的走下那把龍椅,決絕轉身之後的那兩鬢徒自盡染,身後尚且顧慮重重的忡忡憂心......
這一路上,逶迤而來,隻見那路上綠影扶疏,鶯飛草長,卻也使人一時之間,覺得神清氣爽。
當康熙帝出現在眾人麵前的那一瞬間,就連太後自己也在溫憲公主的攙扶之下站起身來,忍不住在眾人的跪拜之下,在一片高呼萬歲的聲聲中,眼中微微泛紅,與對麵射過來的一道殷切深沉的眸光,隔空兩兩相望遙遙相迎。
康熙帝餘光一掃眾人,大步流星直奔太後麵前,單膝跪地行禮道:“參見皇額娘。兒臣來遲了!皇額娘吉祥!”
太後忙微微一展麵容,心中百轉回腸道:“皇帝政務纏身,今日能來參加哀家的菊花宴飲,哀家心裏,不知道有多高興。”
康熙攙扶太後坐下,自己陪坐在一旁,不忘朝眾人道:“你們也坐吧。”
侍立一旁的溫憲公主,忍不住心裏癢癢,隔著太後擠眉弄眼小聲朝康熙帝道:“皇阿瑪,您到底給皇祖母預備的什麽賀禮呀?”
而康熙帝雖然聽見了這問話,卻並不理睬,依舊正襟危坐,隻在看向皇太後時裝作微一側頭,不露聲色的朝溫憲公主擠了一下眼睛。
溫憲公主從小便是康熙帝心血滋養長大的一條腹中蛔蟲,此時見皇阿瑪那個眼色分明是在說。
不是提前說好了,咱們父女倆之間,要好好比一比,到底誰能讓你皇祖母更開心的麽?
喏,父皇就是不能提前告訴你,你自己猜猜羅。
聽到皇阿瑪的這番腹語,溫憲公主簡直急的想要跺腳,想要變成隻小蒼蠅小蚊子小蜜蜂,飛到皇阿瑪的心室之中好好探看探看,他那葫蘆裏到底裝的是什麽藥?
太後見康熙麵色微微暗沉,有些不無擔心道:“皇帝,哀家素來從無過問政事。隻是這一次,哀家聽說,南方江淮一帶洪災嚴重,數以百萬計的黎民百姓流離失所,加之少數流民草寇作亂,當地官員又極不作為。想來皇帝這段時日,心中十分憂國憂民。哀家今日一見,皇帝果然麵色有些不佳,近來身體是否有些積勞欠安呢?”
康熙微微一笑,郎朗道:“皇額娘不必擔心。兒臣早已經想到解決之道,現也已委派得力之能臣前去賑濟災民,平息叛亂。今日是重陽佳節,兒臣隻想和您一起過個團團圓圓的佳節,讓您老人家這個節過得開開心心。”
太後聽罷,笑著點了點頭,無限慰藉道:“那就好。那就好。難得皇帝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陪一陪哀家,哀家心裏真是開心的很呐。”
康熙微微一笑,道:“皇額娘,兒臣有一樣精心挑選的賀禮要送給您。”
說罷,看了一眼身旁的近侍太監梁九功。
梁九功當即後退一步,麵向樓梯口,輕輕擊了兩下巴掌。
掌擊之下,隨著梯板踏踏之聲,兩名小太監費力的一步一步,從樓下搬上來一支大樟木櫃子。
兩個小太監小心翼翼的躬著身子,將這隻大箱子緩緩立於麵前九五之尊的數步之外。
太後看得十分新奇,兩旁的皇後德妃,兩旁的眾位妃嬪,甚至包括在場的每一個宮女太監,都覺得好驚奇,不知這樟木箱子裏,到底是個什麽大家夥。
太後身後的溫憲公主,一又圓圓的眼珠,更是看得滴溜溜亂轉,心中有種不祥之感。
身前的皇太後,倒是滿臉的驚喜道:“其實,皇帝能親自來陪陪哀家,哀家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康熙微微一笑,悠悠道:“皇額娘,兒臣的這份賀禮,是跟您的皇孫溫憲打過賭的。跟別人送的,保準不一樣。您老人家,呆會兒,瞧一瞧,就知道了。”
仿佛有人出其不意,往久未投食的池中,投入那麽一粒香餌,引得魚兒們紛紛投靠過去,在池中驚起一道接一道的漣漪。
康熙帝自南方多地暴發洪澇災害以來,日夜在乾清宮批閱奏折,廢寢忘食,殫精竭慮,因為連日的操勞,整個人麵容清濯了不少,花白發絲間,更是橫生了不少白發。
在坐的多少嬪妃,已經許久未能得到皇上召見一麵。
就連皇上一向倚重的皇後,還有相向而坐的德妃,也都有些日子,沒見著皇上一麵了。
有那麽幾回,皇後和德妃,特意命人熬了滋補的羹湯,親自送到乾清門外求見。結果卻還是被內監婉言擋在門外,想要進去探望,卻最後無功無返。
這段時間,皇上實在是太過操勞了。
而能讓皇上甘願從百忙之中,從日理萬機的政務中抽身出來,來到這雲淡風輕的賞翠樓走上一遭,可真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情。
普天之下,恐怕也隻有皇太後的菊花宴飲,能有如此天大的顏麵與陣仗了吧
由於連日來沉浸於一片繁冗之中,心頭不知積壓了多少熬糟心事,此行在處理完幾件機要奏折之後,康熙帝在梁九功的提醒之下,才忽然想起,今天正是九月初月重陽佳節,也正是皇太後舉辦菊花宴飲的正日子口。當即放下手中的朱筆,擱下案頭的一切,拔腿便往這賞翠樓的方向大步而來。
皇太後隱居多年,這幾年連壽宴也回絕不辦,實在是叫他有那麽一點擔心。
因此,當聽皇後說,太後想在秋後辦一場這樣的家宴時,康熙連想都不想,便責令皇後一力督辦,自己更是從未有過的上心,就連禦膳房和尚宮局兩邊呈上來的膳菜名冊,也是他欽自定奪之後,方交給皇後去著手安排的。
皇額娘這輩子不容易,不能掃了她老人家的興。
自己現下也是上了一把歲數的人,皇額娘身子骨再怎麽樣矍鑠,年紀也在那裏擺著,這幾年每一次見著,都覺得老人家蒼老了不少。
老人家身後孤寂,在能好好作陪的時候,還是要好好孝敬和孝順的。
而此行,從乾清宮至樂壽堂賞翠樓,他並沒聽梁九功的勸。
一路上以雙腳作禦輦,雖是走得微汗淋漓,卻也是特意要舒活一下久禁的筋骨,通一通周身結鬱已久的心脈。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濱,莫非皇臣。
千古以來,千萬人們,一向隻看到朕身前的尊貴顯赫,看到朕手中掌著的無上權力。
可誰又了解,朕在退朝之後,獨自孤獨清寂的走下那把龍椅,決絕轉身之後的那兩鬢徒自盡染,身後尚且顧慮重重的忡忡憂心......
這一路上,逶迤而來,隻見那路上綠影扶疏,鶯飛草長,卻也使人一時之間,覺得神清氣爽。
當康熙帝出現在眾人麵前的那一瞬間,就連太後自己也在溫憲公主的攙扶之下站起身來,忍不住在眾人的跪拜之下,在一片高呼萬歲的聲聲中,眼中微微泛紅,與對麵射過來的一道殷切深沉的眸光,隔空兩兩相望遙遙相迎。
康熙帝餘光一掃眾人,大步流星直奔太後麵前,單膝跪地行禮道:“參見皇額娘。兒臣來遲了!皇額娘吉祥!”
太後忙微微一展麵容,心中百轉回腸道:“皇帝政務纏身,今日能來參加哀家的菊花宴飲,哀家心裏,不知道有多高興。”
康熙攙扶太後坐下,自己陪坐在一旁,不忘朝眾人道:“你們也坐吧。”
侍立一旁的溫憲公主,忍不住心裏癢癢,隔著太後擠眉弄眼小聲朝康熙帝道:“皇阿瑪,您到底給皇祖母預備的什麽賀禮呀?”
而康熙帝雖然聽見了這問話,卻並不理睬,依舊正襟危坐,隻在看向皇太後時裝作微一側頭,不露聲色的朝溫憲公主擠了一下眼睛。
溫憲公主從小便是康熙帝心血滋養長大的一條腹中蛔蟲,此時見皇阿瑪那個眼色分明是在說。
不是提前說好了,咱們父女倆之間,要好好比一比,到底誰能讓你皇祖母更開心的麽?
喏,父皇就是不能提前告訴你,你自己猜猜羅。
聽到皇阿瑪的這番腹語,溫憲公主簡直急的想要跺腳,想要變成隻小蒼蠅小蚊子小蜜蜂,飛到皇阿瑪的心室之中好好探看探看,他那葫蘆裏到底裝的是什麽藥?
太後見康熙麵色微微暗沉,有些不無擔心道:“皇帝,哀家素來從無過問政事。隻是這一次,哀家聽說,南方江淮一帶洪災嚴重,數以百萬計的黎民百姓流離失所,加之少數流民草寇作亂,當地官員又極不作為。想來皇帝這段時日,心中十分憂國憂民。哀家今日一見,皇帝果然麵色有些不佳,近來身體是否有些積勞欠安呢?”
康熙微微一笑,郎朗道:“皇額娘不必擔心。兒臣早已經想到解決之道,現也已委派得力之能臣前去賑濟災民,平息叛亂。今日是重陽佳節,兒臣隻想和您一起過個團團圓圓的佳節,讓您老人家這個節過得開開心心。”
太後聽罷,笑著點了點頭,無限慰藉道:“那就好。那就好。難得皇帝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陪一陪哀家,哀家心裏真是開心的很呐。”
康熙微微一笑,道:“皇額娘,兒臣有一樣精心挑選的賀禮要送給您。”
說罷,看了一眼身旁的近侍太監梁九功。
梁九功當即後退一步,麵向樓梯口,輕輕擊了兩下巴掌。
掌擊之下,隨著梯板踏踏之聲,兩名小太監費力的一步一步,從樓下搬上來一支大樟木櫃子。
兩個小太監小心翼翼的躬著身子,將這隻大箱子緩緩立於麵前九五之尊的數步之外。
太後看得十分新奇,兩旁的皇後德妃,兩旁的眾位妃嬪,甚至包括在場的每一個宮女太監,都覺得好驚奇,不知這樟木箱子裏,到底是個什麽大家夥。
太後身後的溫憲公主,一又圓圓的眼珠,更是看得滴溜溜亂轉,心中有種不祥之感。
身前的皇太後,倒是滿臉的驚喜道:“其實,皇帝能親自來陪陪哀家,哀家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康熙微微一笑,悠悠道:“皇額娘,兒臣的這份賀禮,是跟您的皇孫溫憲打過賭的。跟別人送的,保準不一樣。您老人家,呆會兒,瞧一瞧,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