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很長時間,那邊出現了幾個字:“真的被凍結了。那這樣吧,我再給你一個賬號。”說完另一個賬號也被打過來了。


    經過和以前的賬號轉賬的流水中對比,發現提供的新賬號,一次都沒有在流水中出現。這就鎖定了,這是他私人的賬號的可能性極大。


    通過查詢銀行的開戶信息,民警很失望發現,開戶人信息竟然隻是一個剛滿18歲的人。


    竹籃打水一場空。


    順著這個剛成年的人的個人信息,在一個工廠裏的流水線上發現了他,經過詢問發現,前不久確實有人給他錢,借了他的身份證用了一會兒。最後又還給他了。


    問其是否記得那人長相,那孩子,一問三不知。倒是說,是自己同鄉的一個叫劉建國的人介紹他掙這筆外快的。


    在那孩子提供了劉建國的信息後,民警又開始明察暗訪式的找那位劉建國的人。


    奇怪的是,明明據那孩子交代,劉建國和他是在一個廠子打工,但是在工人的花名冊上並未找到他的名字?經過和公司的財務對比,驚奇的發現,那孩子登記的銀行卡號和始作俑者給的卡號一致。


    那麽,這裏麵一定有人說謊了。數據是不會騙人的,隻有人會騙人。


    歸結到此,這期間隻見了一個人,那就是那個18歲的孩子。


    看著一副木訥的樣子,渾身被油汙汙染的髒兮兮的,民警下意識的起了惻隱之心。


    打道回府,拋卻了這個雜念,他們開始重新整理思緒。


    為了一樁碰瓷案,扯出了網絡水軍冷暴力的始作俑者。


    在我們都群起激憤的時候,竟然發現,我們所爭執的反方,隻是一個個賬號,外加一段段電腦程序而我們還在網上義憤填膺的討伐。


    瞬間覺得人和電腦爭執,真是愚蠢之極。


    暫時擱置了始作俑者的事情,回頭先處理碰瓷案的事情。


    經過各大官方媒體的辟謠,加之,經過審訊,從幕後黑手手裏拿回了當時他偷拍的民警上門的原始視頻,音頻中真真實實的還原了當時的場景。


    這才讓這件事的風波逐漸平息,沒有了始作俑者的網絡水軍,這件事,很快的就被大家遺忘了。


    至於處理結果,幕後黑手因為主動提供證據材料,有主動成分,所以從輕處罰。以擾亂社會治安罪、侮辱罪、誹謗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罰款2000元


    至於伯父的愚蠢行為,屬於受人教唆,所以醫藥費自理,同樣以擾亂社會治安罪拘留15天,罰款200元。


    要說,掀起了這麽一場腥風血雨,嚴重危害了社會的治安,給出這樣的懲罰,難以讓他們記住此時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隻是這個社會是寬容的,法律向來不是特權,而是一種標準。衡量這個社會道德準則的最低標準。


    懲罰向來不是目的而是懲戒,觸碰了最低標準,付出相應的代價,二者是對等的。


    處理完了碰瓷案,另一邊的那個始作俑者,也開始逐漸走入了專案組的視線。


    那個打工的小孩,他的工資卡和始作俑者的錢在同一張卡裏,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始作俑者和他共用一張卡,至於錢怎麽出去,這是個問題。


    通過查那個小孩銀行卡的流水,發現,大筆金額的錢都是通過取現的形式被轉移的。取現的地點,也是五花八門,最近的有場子附近的,最遠的能跨市,到另一個市區去取錢。


    通過調取銀行最近幾次的監控發現,每次都是那個小孩獨自一人去取現,然後會消失在人群中。而且每筆數額都在8000-20000之間。取現的頻率相當之大。隔天就有一次。


    依照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無疑從那個小孩查起是最穩妥的,至於他說的那個劉建國,暫時沒有一點動向。


    “你每次取錢都給誰了?”詢問室裏,警察冷冰冰的問道。


    “我就一個打工的,哪裏來的什麽錢。”說這話的時候,那孩子眼神恍惚不定。但是語氣堅定。


    “陳見是吧。”警察拿起他的身份證,看了看,扔到桌子上。


    “我從未見過一個剛成年的孩子,在冰冷的審訊室裏,麵對這麽壓抑的環境,能夠這般的冷靜和從容。第一步,你就暴露了你自己。”


    那孩子沒有說什麽。警察接著說到。


    “你看看你現在的生活,你覺得公平嗎?替人背黑鍋,你又得到了什麽?他們拿你當槍使,你替他們受苦,他們依舊逍遙法外。”


    那孩子低下頭,仿佛在沉思,又仿佛在懺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時間還早,我們還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溥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溥楓並收藏時間還早,我們還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