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頭子的奇話簡直是一波接一波的,聽得我們腦袋都快要炸開了,完全跟不上他的思路。
見我們如此錯愕,老頭子舒緩了語氣:“這也是猜測而已,可能是我老嘍,看事情總是想太多。”
回到客廳,小鈴鐺和瞎子也洗好了碗筷,四人端端正正地圍在老頭子旁,不知道該問什麽,可是都在期待老頭子再說點什麽。
“你們都這樣看著我看啥呀!”老頭子被我們一雙雙期待和迷茫的眼神給逗樂了。
“寒心鏡是什麽?你咋知道我們挖墳是在找寒心鏡?我外婆棺中為啥是空的?”我就像背唐詩一樣,語速驚人地一口氣問了出來。
“哈哈,你這小子一看就是急性子,以後要學著多動動腦子啊!”
老頭子笑道:“那個宋老板的事我已經和你們說過了,他給的照片雖然模糊,可鏡頭明顯聚焦在廳堂的棺材上,他自己心裏也一定是清楚的。你們大晚上的不睡覺去挖墳,能幹什麽啊?”
“那當時你就不對那空棺好奇嗎?”
“你以為誰都跟你小子一樣好奇心那麽重啊,我也不知道你外婆棺中為啥是空的,可你們既然已經拿到了寒心鏡,就更說明有人在暗中幫助你們。”
我起身走進裏屋,從箱子底部取出了那塊摔斷的銅鏡,遞給老頭子說:“這就是寒心鏡?”
老頭子熟練地從鏡中取出那片錦帛,展開來放在桌上,指著上麵的字說:“認識嗎?”
我們都搖了搖頭,隻在課本上見過鳥篆,誰也不認識。
老頭子又點上了煙,端詳了還一會兒才開口。
“那個傳說原來真的有記載!”
“什麽傳說?”小鈴鐺盯著錦帛疑惑地問。
“傳說啊,公元前2700年,炎黃二帝聯手大戰蚩尤,卻仍不敵戰神蚩尤。後來天兵天將助陣炎黃欲滅蚩尤於涿鹿,涿鹿之戰蚩尤節節敗退,八十勇將全軍覆沒,隻剩蚩尤一人手持長戟和大斧屹立萬軍叢中而不倒。
看守地獄之門的黑龍領主看不慣這一不平等戰役,竄入人間,騰空而起,一口吞噬了太陽,通體著火,墜入了西海岸。而後大地一片火海,惡魔來到人間,大肆屠戮。失去了太陽的光芒,天兵天將也不敵惡魔。
就在人間即將淪為地獄之時,北方吹來一陣夾帶冰晶的寒氣,一條白色的巨龍用身軀卷著太陽,慢慢升入空中,軀體漸漸融化為雨滴灑落人間,火海熄滅,惡魔化為灰燼。蚩尤戰死而不倒,九黎族融入皇帝部落,華夏文明就此開始。”
老頭子停下來喘了口氣。
“您繼續講……”我從開始的無語,到現在已經習慣了老頭子慢吞吞地講話。
“這塊錦帛上講述的是後半段白龍的故事,它本是鎮守遠古冰川的聖靈,和黑龍是兄妹,兩人因凡間的一場戰爭,一正一邪,雙雙死於人間。傳說黑龍死後身軀化為邙山,白龍化身為洛水伴於身旁。”
“說寒心鏡啊,我……”表哥急得髒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東周時期,一戶農家在洛水河畔捕魚,撿到一塊晶瑩剔透的玉石,放於水中,周圍就會凝結一層薄薄的冰,覺得好奇就帶回了家。漸漸他們發現在炎炎盛夏裏,隻要挨著它的食物隔月也不腐。體熱而病的人,握之半刻便神清氣爽。
沒過多久消息就滿城傳開了,江湖人士紛紛前來搶奪,那戶人家最終都死於非命。玉石幾經周轉,得到過的人全都家破人亡,鬧得滿城風雨。
莊王為防止民眾繼續騷亂,命人取回玉石,誰知厄運隔日便降臨,王妃懷胎八月就產下嬰兒,之後就發生了莊王一劍刺死王妃的悲劇。當時宮中有位老臣查遍典籍,說這是上古的冰龍之心,乃聖潔之靈,需魂歸邙山,便能造福世人。
因銅鏡隨葬在當時已成習俗,遂將玉石鑄入銅鏡之中,取名‘寒心鏡’,與王妃一起葬與莊王陵墓下。‘寒心鏡’的本意不是因為它寒冷如冰,而是表達了莊王對王妃之死的無奈與痛心。”
“原來如此啊!”聽完老頭子講得故事,我們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老頭子講故事時,總是用他習慣性慢半拍的語調,模仿著各個角色的語氣,就像說評書一樣,講到關鍵時刻,還故意停下來抽一口煙,等把我們胃口都吊足了,才繼續講下去。
不得不承認,他比我們學校的教授還會講,絕對有導師的潛質。
我看著桌上的玉石,周圍隱約可見寒氣,心想這不過就是一塊寒玉嘛,現在的科技這麽發達,誰還需要這東西製冷啊,就算價值連城,宋老板那麽有實力的人,為何還要上山來搶奪。
我把心中的疑問說了出來。
沒想到老頭子又賣起關子來,意味深長地說:“這寒心鏡確實沒什麽,隻不過……”
老頭子突然又沉默了起來,我本以為他又是在放慢語調故弄玄虛,誰知歎了口氣說:“有些事情啊,是不能講出來的。”
“為啥啊?”
這話到嘴邊豈有咽下去的道理,我們一個個地發問。
老頭子被問得很無奈,搖了搖頭說:“罷了罷了,事情已過去了這麽久,就給你們講講吧!”
這樣大費周折,原來還是在賣關子!
“這寒心鏡當然沒什麽了,可是……如果典籍上說它是上古的那條白龍之心的話,那麽是否說明黑龍之心也存在於世呢?”
“黑龍之心?”我們被老頭子這話鋒突轉的講故事技巧給驚到了。
“傳說黑龍之心也被鑄於銅鏡之中,叫‘冥火鏡’,至今從來沒有人真正見過,所以隻是個傳說。據說是莊王當年安葬王妃,挖建莊王陵墓時,在邙山底下發現了一塊暗紅的玉石,握之有灼手的感覺,放在地上不久,周圍草木便枯萎而死。當時大家都說那是地獄的黑龍之心,是不詳的征兆,存在於世會引起禍端,遂將它也鑄於銅鏡之中,隨王妃和寒心鏡一起葬在了莊王陵墓下。”
“既然這冥火鏡隻是個傳說,為何還有人大費周折前來尋找啊?”我不解地問。
“這寒心鏡不也是個傳說嗎,可它現在就放在桌子上,擺在你麵前!孩子啊,這個世界上沒有傳說,隻有被人誇大其詞的過去。所謂,無風不起浪。”
老頭子說這話的時候,專注地看著我們,就像父母教孩子學道理時耐心的表情。
本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可老頭子接下來的一番話,才是真的顛覆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莊王死後,王位傳給了僖王,僖王在位五年,國富民強。其他皇子心裏一直不服,便散布謠言,說當年王妃懷胎八月就生下僖王,明明就是野種,卻連同大臣欺騙莊王。預謀已久的一場政變就這樣發生了,僖王被謀害而死,對外說的是因疾而猝,之後葬在了莊王陵墓下。
多年以後,有位村民到陵墓附近采山藥,偶遇一男子,身穿黃絲綢緞,風度翩翩,對村民說,這陵墓附近有黃蟒出沒,以後采藥要遠離此地,隨後男子走回陵墓,消失在草叢深處。
村民慌忙遠離,再回過頭去,看到剛才采藥的地方草木晃動,一隻巨蟒盤旋而起,村民嚇得倉皇跑回家中,對家人說是僖王英靈再現,救了他。因為那男子臨走前,村民看到了他手腕處的赤紅印記。
這些應該是傳說的源頭吧,之後傳聞越來越廣,都說僖王其實沒死,因為叛亂而假死,一直在為父母守墓,這是野史上記載的僖王假死一事。
世代更替,久而久之傳言越來越玄乎,說僖王是死而複活的,又傳複活的原因是因為墓中有兩麵銅鏡,一冰一火,得之可以還魂,並稱‘還魂鏡’。”
聽完老頭子這番話,我們全都震驚了,在眾多文獻中都有記載銅鏡屬於靈物,可從沒聽過能夠使人死而複生的銅鏡,這一顛覆科學常識的傳說,根本沒有什麽可信度。
可老頭子緊接著又說了三件事,徹底把這一違科學推向了玄而又玄的頂峰。
“秦始皇在位時,一心尋求長生不老秘方,也曾派人來過莊王陵,最後都是有去無回。
東漢時期,董卓曾火燒洛陽城,把邙山上的皇陵搗了一通,據說是他的孫女得病,為此尋解藥,有傳聞他找的就是還魂鏡,最後一隊人馬全部消失在了莊王陵墓中。
民國十八年,一位偉人病重,危在旦夕,引發了國內外道上的頂尖高手前來邙山尋找還魂鏡,最後隻回來了三個人,而且下場都非常的慘。
至今為止,無數人為之而喪命,卻沒有一個人真正見過還魂鏡,更別說它是否真的可以還魂。”
如果說古人的迷信情有可原,可是近代卻仍有人上山尋鏡,他們都是久經風雨的精英,不會為了一個毫無根據的傳說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哪怕那個偉人曾為世界做過多麽偉大的貢獻,也不會引起道上人失去理智的追隨。此時的我,已完全沒了頭緒。
“在沒見過這麵寒心鏡之前,我一直都以為還魂鏡隻是個傳說而已,現在看來……唉!”老頭子沒有再說下去,而是歎了口氣,不知是無奈還是驚喜,亦或是對未來的悲觀。
還魂鏡本該如其名字一樣,讓人死而複生,可現實卻完全相反,無數人為了它丟了性命。
如今北邙四鬼齊聚,不久便會來到邙山,不知這些人的命運又會是如何。老頭子心裏擔心著老李,可宋明已經下了買命錢,下墓也許還有活命的機會。或者老頭子有自己的私心,就算沒人威脅,他也不會阻止老李下墓,再或者是,老頭子對邙山四鬼的能力很有信心。
第二天,老頭子與我們告別,回到了上海。當時我們並不知道,他就是李王城,我的外公,那個曾經在外婆故事裏三進莊王塚的人。從此以後,我就再也沒有見過他。
他第三次下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也永遠成為了一個謎。隻是後來,我們進入了莊王陵墓中,才明白了一些事情,有些事,並不需要答案。
與老頭子告別時,他對我們四個人語重心長地說:“做人要學會頂天立地。”
見我們如此錯愕,老頭子舒緩了語氣:“這也是猜測而已,可能是我老嘍,看事情總是想太多。”
回到客廳,小鈴鐺和瞎子也洗好了碗筷,四人端端正正地圍在老頭子旁,不知道該問什麽,可是都在期待老頭子再說點什麽。
“你們都這樣看著我看啥呀!”老頭子被我們一雙雙期待和迷茫的眼神給逗樂了。
“寒心鏡是什麽?你咋知道我們挖墳是在找寒心鏡?我外婆棺中為啥是空的?”我就像背唐詩一樣,語速驚人地一口氣問了出來。
“哈哈,你這小子一看就是急性子,以後要學著多動動腦子啊!”
老頭子笑道:“那個宋老板的事我已經和你們說過了,他給的照片雖然模糊,可鏡頭明顯聚焦在廳堂的棺材上,他自己心裏也一定是清楚的。你們大晚上的不睡覺去挖墳,能幹什麽啊?”
“那當時你就不對那空棺好奇嗎?”
“你以為誰都跟你小子一樣好奇心那麽重啊,我也不知道你外婆棺中為啥是空的,可你們既然已經拿到了寒心鏡,就更說明有人在暗中幫助你們。”
我起身走進裏屋,從箱子底部取出了那塊摔斷的銅鏡,遞給老頭子說:“這就是寒心鏡?”
老頭子熟練地從鏡中取出那片錦帛,展開來放在桌上,指著上麵的字說:“認識嗎?”
我們都搖了搖頭,隻在課本上見過鳥篆,誰也不認識。
老頭子又點上了煙,端詳了還一會兒才開口。
“那個傳說原來真的有記載!”
“什麽傳說?”小鈴鐺盯著錦帛疑惑地問。
“傳說啊,公元前2700年,炎黃二帝聯手大戰蚩尤,卻仍不敵戰神蚩尤。後來天兵天將助陣炎黃欲滅蚩尤於涿鹿,涿鹿之戰蚩尤節節敗退,八十勇將全軍覆沒,隻剩蚩尤一人手持長戟和大斧屹立萬軍叢中而不倒。
看守地獄之門的黑龍領主看不慣這一不平等戰役,竄入人間,騰空而起,一口吞噬了太陽,通體著火,墜入了西海岸。而後大地一片火海,惡魔來到人間,大肆屠戮。失去了太陽的光芒,天兵天將也不敵惡魔。
就在人間即將淪為地獄之時,北方吹來一陣夾帶冰晶的寒氣,一條白色的巨龍用身軀卷著太陽,慢慢升入空中,軀體漸漸融化為雨滴灑落人間,火海熄滅,惡魔化為灰燼。蚩尤戰死而不倒,九黎族融入皇帝部落,華夏文明就此開始。”
老頭子停下來喘了口氣。
“您繼續講……”我從開始的無語,到現在已經習慣了老頭子慢吞吞地講話。
“這塊錦帛上講述的是後半段白龍的故事,它本是鎮守遠古冰川的聖靈,和黑龍是兄妹,兩人因凡間的一場戰爭,一正一邪,雙雙死於人間。傳說黑龍死後身軀化為邙山,白龍化身為洛水伴於身旁。”
“說寒心鏡啊,我……”表哥急得髒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東周時期,一戶農家在洛水河畔捕魚,撿到一塊晶瑩剔透的玉石,放於水中,周圍就會凝結一層薄薄的冰,覺得好奇就帶回了家。漸漸他們發現在炎炎盛夏裏,隻要挨著它的食物隔月也不腐。體熱而病的人,握之半刻便神清氣爽。
沒過多久消息就滿城傳開了,江湖人士紛紛前來搶奪,那戶人家最終都死於非命。玉石幾經周轉,得到過的人全都家破人亡,鬧得滿城風雨。
莊王為防止民眾繼續騷亂,命人取回玉石,誰知厄運隔日便降臨,王妃懷胎八月就產下嬰兒,之後就發生了莊王一劍刺死王妃的悲劇。當時宮中有位老臣查遍典籍,說這是上古的冰龍之心,乃聖潔之靈,需魂歸邙山,便能造福世人。
因銅鏡隨葬在當時已成習俗,遂將玉石鑄入銅鏡之中,取名‘寒心鏡’,與王妃一起葬與莊王陵墓下。‘寒心鏡’的本意不是因為它寒冷如冰,而是表達了莊王對王妃之死的無奈與痛心。”
“原來如此啊!”聽完老頭子講得故事,我們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老頭子講故事時,總是用他習慣性慢半拍的語調,模仿著各個角色的語氣,就像說評書一樣,講到關鍵時刻,還故意停下來抽一口煙,等把我們胃口都吊足了,才繼續講下去。
不得不承認,他比我們學校的教授還會講,絕對有導師的潛質。
我看著桌上的玉石,周圍隱約可見寒氣,心想這不過就是一塊寒玉嘛,現在的科技這麽發達,誰還需要這東西製冷啊,就算價值連城,宋老板那麽有實力的人,為何還要上山來搶奪。
我把心中的疑問說了出來。
沒想到老頭子又賣起關子來,意味深長地說:“這寒心鏡確實沒什麽,隻不過……”
老頭子突然又沉默了起來,我本以為他又是在放慢語調故弄玄虛,誰知歎了口氣說:“有些事情啊,是不能講出來的。”
“為啥啊?”
這話到嘴邊豈有咽下去的道理,我們一個個地發問。
老頭子被問得很無奈,搖了搖頭說:“罷了罷了,事情已過去了這麽久,就給你們講講吧!”
這樣大費周折,原來還是在賣關子!
“這寒心鏡當然沒什麽了,可是……如果典籍上說它是上古的那條白龍之心的話,那麽是否說明黑龍之心也存在於世呢?”
“黑龍之心?”我們被老頭子這話鋒突轉的講故事技巧給驚到了。
“傳說黑龍之心也被鑄於銅鏡之中,叫‘冥火鏡’,至今從來沒有人真正見過,所以隻是個傳說。據說是莊王當年安葬王妃,挖建莊王陵墓時,在邙山底下發現了一塊暗紅的玉石,握之有灼手的感覺,放在地上不久,周圍草木便枯萎而死。當時大家都說那是地獄的黑龍之心,是不詳的征兆,存在於世會引起禍端,遂將它也鑄於銅鏡之中,隨王妃和寒心鏡一起葬在了莊王陵墓下。”
“既然這冥火鏡隻是個傳說,為何還有人大費周折前來尋找啊?”我不解地問。
“這寒心鏡不也是個傳說嗎,可它現在就放在桌子上,擺在你麵前!孩子啊,這個世界上沒有傳說,隻有被人誇大其詞的過去。所謂,無風不起浪。”
老頭子說這話的時候,專注地看著我們,就像父母教孩子學道理時耐心的表情。
本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可老頭子接下來的一番話,才是真的顛覆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莊王死後,王位傳給了僖王,僖王在位五年,國富民強。其他皇子心裏一直不服,便散布謠言,說當年王妃懷胎八月就生下僖王,明明就是野種,卻連同大臣欺騙莊王。預謀已久的一場政變就這樣發生了,僖王被謀害而死,對外說的是因疾而猝,之後葬在了莊王陵墓下。
多年以後,有位村民到陵墓附近采山藥,偶遇一男子,身穿黃絲綢緞,風度翩翩,對村民說,這陵墓附近有黃蟒出沒,以後采藥要遠離此地,隨後男子走回陵墓,消失在草叢深處。
村民慌忙遠離,再回過頭去,看到剛才采藥的地方草木晃動,一隻巨蟒盤旋而起,村民嚇得倉皇跑回家中,對家人說是僖王英靈再現,救了他。因為那男子臨走前,村民看到了他手腕處的赤紅印記。
這些應該是傳說的源頭吧,之後傳聞越來越廣,都說僖王其實沒死,因為叛亂而假死,一直在為父母守墓,這是野史上記載的僖王假死一事。
世代更替,久而久之傳言越來越玄乎,說僖王是死而複活的,又傳複活的原因是因為墓中有兩麵銅鏡,一冰一火,得之可以還魂,並稱‘還魂鏡’。”
聽完老頭子這番話,我們全都震驚了,在眾多文獻中都有記載銅鏡屬於靈物,可從沒聽過能夠使人死而複生的銅鏡,這一顛覆科學常識的傳說,根本沒有什麽可信度。
可老頭子緊接著又說了三件事,徹底把這一違科學推向了玄而又玄的頂峰。
“秦始皇在位時,一心尋求長生不老秘方,也曾派人來過莊王陵,最後都是有去無回。
東漢時期,董卓曾火燒洛陽城,把邙山上的皇陵搗了一通,據說是他的孫女得病,為此尋解藥,有傳聞他找的就是還魂鏡,最後一隊人馬全部消失在了莊王陵墓中。
民國十八年,一位偉人病重,危在旦夕,引發了國內外道上的頂尖高手前來邙山尋找還魂鏡,最後隻回來了三個人,而且下場都非常的慘。
至今為止,無數人為之而喪命,卻沒有一個人真正見過還魂鏡,更別說它是否真的可以還魂。”
如果說古人的迷信情有可原,可是近代卻仍有人上山尋鏡,他們都是久經風雨的精英,不會為了一個毫無根據的傳說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哪怕那個偉人曾為世界做過多麽偉大的貢獻,也不會引起道上人失去理智的追隨。此時的我,已完全沒了頭緒。
“在沒見過這麵寒心鏡之前,我一直都以為還魂鏡隻是個傳說而已,現在看來……唉!”老頭子沒有再說下去,而是歎了口氣,不知是無奈還是驚喜,亦或是對未來的悲觀。
還魂鏡本該如其名字一樣,讓人死而複生,可現實卻完全相反,無數人為了它丟了性命。
如今北邙四鬼齊聚,不久便會來到邙山,不知這些人的命運又會是如何。老頭子心裏擔心著老李,可宋明已經下了買命錢,下墓也許還有活命的機會。或者老頭子有自己的私心,就算沒人威脅,他也不會阻止老李下墓,再或者是,老頭子對邙山四鬼的能力很有信心。
第二天,老頭子與我們告別,回到了上海。當時我們並不知道,他就是李王城,我的外公,那個曾經在外婆故事裏三進莊王塚的人。從此以後,我就再也沒有見過他。
他第三次下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也永遠成為了一個謎。隻是後來,我們進入了莊王陵墓中,才明白了一些事情,有些事,並不需要答案。
與老頭子告別時,他對我們四個人語重心長地說:“做人要學會頂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