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杜惜聽聞家中仆役來報,言是離石羅三郎登門拜訪,很是吃了一驚。


    照理說以他和羅用的交情,羅用此番進京,過來跟他打個招呼也是正常,但以羅三郎此人的行事作風,杜惜還以為他登門拜訪的可能性無限趨近於零。


    沒想到他竟然來了,杜惜想了想,也猜到對方這時候來找自己應該是有什麽事,心下了然,基本上也有了應對之策,整理了一下衣服,不慌不忙前去會客。


    按杜惜的意思,自然還是想與羅用結交,這人很有意思,時不時能弄出來一些個新鮮玩意兒,若是與他交好,掙錢那是不用說,常常還能弄到第一手貨源,這對杜惜的人脈發展很有好處。


    “三郎今日怎的想起我來?”行到那會客的小廳,杜惜笑著對廳中的羅用說道。


    “剛好從你家門前經過,順便進來看看你。”羅用說謊都不帶打草稿的。


    “可曾進宮了?”杜惜倒也不跟他較真。


    “今早進宮,剛剛才出來。”羅用說道。


    “從那皇宮出來,如何能夠經過我家?”杜惜失笑道,這棺材板兒竟然連圓謊都懶得。


    羅用亦是笑了笑,然後問他道:“你可知道那捉錢人閻六郎?”


    “你說那閻苼?”杜惜皺眉道,難道這羅三郎此次前來,是為了那閻苼的事?那可是條惡犬,若無必要,杜惜並不想招惹那樣的人物。


    “你與他可有交情?”羅用問道。


    “倒也沒什麽交情,隻是有過幾麵之緣罷了。”杜惜言道。


    “那是個什麽樣的人?”羅用問他。


    “是個心狠手辣的奸詐小人。”杜惜直言道。


    “……”這個答案還真是直接得出乎羅用的預料。


    “你打聽這個人做什麽?”杜惜問他。


    “他拿了我的定金,卻沒有按時送貨與我。”羅用歎氣道。


    “吃人定金這種事,他可不是頭一回幹。”杜惜用略帶幸災樂禍的口吻說道。


    “唉……”羅用歎氣,自己當時真是瞎了眼,竟然還以為對方是個好人,他這看人的眼光怎麽能瘸成這樣。


    “你若實在心疼那錢,我倒是可以幫你討上一討。”杜惜說道。若是杜惜本人出麵,那閻苼自然也是要給他幾分麵子。


    “罷了。”羅用擺手。倒也不必要為了那幾個錢叫杜惜為難,萬一再叫那樣的人怨恨上,也怕他將來會對喬俊林他們不利,對待那些奸詐之人,要麽別跟他有什麽糾葛,要麽幹脆一招致死,一點都別給他翻盤的機會,不然怕將來禍患無窮。


    “今日前來,便是為了此事?”杜惜笑眯眯看著羅用問道。


    羅用笑了笑,對他說道:“我有一個同鄉,如今正在四門學讀書,是個勤學上進的,隻是觀他行事,卻有些不得要領,七郎若是得閑,提點他一二可好?”


    “既是三郎托付,我自當盡心。”杜惜笑著說道:“放心吧,這事便叫給我了,我近來日日都很閑。”


    “此人名曰喬俊林。”羅用說道。


    “怎的三郎不與我引見?”杜惜笑問。


    “我不日便要回離石去了。”羅用也笑著說道。


    “我若幫了這個忙,你可有重謝?”杜惜什麽時候給人做過白工啊。


    “自然是要領你這個情,七郎什麽時候再去離石縣,若是看上了我家哪樣物什,你隻管開口。”羅用大方道。


    “一言為定!”杜惜兩眼冒光,離石縣還是有不少好東西,怎耐這棺材板兒實在太難說話,他家生意又好,整日都有恁多人在排隊,這時候羅用這麽說,基本上是要給他特殊待遇的意思了。


    兩人又說了幾句,看看天色已經不早,羅用這便起身告辭了,杜惜聽聞他已經將馬車遣了回去,便讓府裏的人安排了一輛馬車將他送回。


    將羅用送走之後,杜惜回到自己的書房,一手托著下巴,一手輕敲矮幾桌麵。喬俊林此人,他也略有耳聞,也曾見過一麵……


    這年頭,上邊這些青年才俊們爭得天昏地暗,下邊那些小嫩草們也是一個個都想冒頭,這也是常態了,隻不過像喬俊林那麽鋒芒畢露的,畢竟還是少數。


    那樣的人,若擱平常,杜惜肯定是不肯帶他玩的,一個不小心得被對方給蓋過風頭去,對他自己又有什麽好處。


    但若是再加上羅用這一層關係的話,杜惜認為這筆買賣也不算太虧,那棺材板兒對這喬俊林好像相當看重,方才見麵的時候,還與自己東拉西扯說了半天,那家夥從前何曾那樣與人兜過圈子?


    聽聞近日他堂兄杜構也在離石縣,那杜構向來不善爭鬥之事,自從伯父杜如晦過世以後,他也淡出了權力中心,去到萊州那邊,甚至與家族這邊都不怎麽聯係。


    那樣的人,在那羅三郎的地盤上,倒也合適,有那塊棺材板兒鎮著,那片地方上一時倒也太平,早前閻苼去觀望過,應是沒尋著什麽可趁之機,最後隻吞了一筆定金便作罷了。


    羅用這邊,離開杜府之後,也沒有回自家小院,而是往喬俊林他們那邊去了,昨日與阿枝說好了今晚還要過去吃飯,這時候差不多也快要到飯點了。


    因為提前約好的關係,這一天侯藺便沒有出去應酬,而是早早回到了家中,準備待客事宜。


    侯藺此人頗有才學,從他能在弘文館供職一事便能看出來,而且他這個人也肯鑽營,並不是一心隻管讀書做學問,但因為出身微薄,根基太淺,想要更進一步,那是難之又難。


    近來看著喬俊林身上發生的那許多變化,侯藺有時候也會想,自己當初將這孩子帶來長安城,究竟是對是錯。


    這一次沒能補上太學,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打擊,希望這羅三郎的到來,能讓那小子稍微放鬆一下心情,聽聞他二人的關係還算不錯,今日早晨喬俊林出門的時候,看起來也挺高興的。


    這侯藺大致摸清了羅用的品性以後,便也沒怎麽把他當客人看待,隻把他當成自家外甥的友人,言語間並不見外,這天晚上這頓飯,可謂是賓主盡歡。


    之後幾天時間,羅用也日日都過去吃晚飯,等到了離開長安城的前一天晚上,羅用便對那侯藺言道:“你們租這個院子,每月想來也要不少租金,等我走了以後,那邊那院子空著也是空著,你們若是不嫌棄,便搬過去住也使得。”


    因這幾日相處得不錯,羅用這時候說這個話,侯藺也並不覺得有什麽難堪,但他也沒有接受,隻說自己還能承擔,謝過羅用的好意。


    事實上他們家現在的經濟條件確實不好,侯藺所掙那一份薪餉,又要交房租又要供喬俊林讀書,他自己又常常要出去交際應酬,這個家裏往往都是入不敷出的,好在阿枝還能貼補他們些許,有時候家裏沒了糧食米麵,阿枝便拿自己掙來的錢去買,說來也是汗顏。


    但這日子再怎麽過得緊巴巴,也不能輕易接受別人的贈與,不然會很容易被人看輕,侯藺在這長安城摸爬滾打這麽些年,這點道理他還是知道的,所以這時候算對羅用的提議十分心動,他還是選擇了拒絕。


    “無妨,明日待我走了,我便將鑰匙留在阿枝這邊,你們若想搬過去住,隨時都可以搬過去,若是不想搬過去,遇著刮風下雨的日子,便要勞煩你們過去幫我看看那邊的院子。”羅用倒也不勉強。


    侯藺聞言苦笑,那院子在那邊空著,鑰匙在阿枝手裏拿著,羅用又是有言在先,他們家又是這麽個情況,他到時候如何還能忍得住不搬過去住?


    喬俊林在一旁默不吭聲地聽著他二人對話,嘴角噙起一抹笑。


    他說這羅三郎這幾日怎的這般熱絡,原來是擱這兒等著呢,受人接濟還要被人照顧心情,要問喬俊林現在是個什麽樣的心情?


    <a href="http://m.yqxsw.org" id="wzsy">yqxsw.org</a>


    他隻覺得自己實在太弱小,他的心裏無時無刻不在厭惡著這一份弱小,這一刻尤甚。


    羅用將他的反應看在眼裏,知道這小子八成又鑽了牛角尖,卻也無可奈何。


    他之所以沒有將喬俊林親自引見給杜惜,也是因為這個,以喬俊林現在的身份和成,在麵對像杜惜那樣的人物,基本上是需要仰視的,但羅用卻並不用,這是他二人目前的差距。


    像喬俊林這樣的情況,除了等他自己變強,好像也沒有別的辦法。


    羅用也相信他遲早有一天會自己變強,隻是代價很可能會十分慘重。


    次日,羅用啟程,侯藺要上班,喬俊林要上學,於是便隻有阿枝來送。


    羅用將這個小院的鑰匙交給她,然後又跟她說了家裏放絹布的位置。


    皇帝賞賜下來的那百匹絹,羅用搬了幾匹放到馬車上,準備拿回去給自家兄弟姐妹做衣裳,另外還要送幾匹給郝刺史作為謝禮,此番進京虧得有他將這滕超借與自己,羅用才不用做睜眼瞎。


    剩下的絹布便都留在這個小院的一間偏房之中,他跟阿枝說,讓他們若是手頭不湊,盡管將這些絹布拿去花用,倒也不是白送,什麽時候掙得了錢財,再給他補上便是,橫豎他這一時半會兒也用不著這些個。


    ……


    馬車出了長安城,一路往東麵奔馳而去,他們要在潼關渡黃河,然後再一路北上,經汾州,再穿過呂梁山脈,便是離石縣了。


    羅三郎坐在馬車上搖著晃著,隻覺身後的長安城離他越來越遠。


    ……


    數日之後,長安城東市,某小販在如廁之後,不慎碰掉了牆頭上的一個磚塊,與磚塊一同掉落的,還有一個白白的,薄如蟬翼的半透明狀物什,那物什裏頭裝著一些金色顆粒。


    那小販認定此物絕不尋常,於是他便默不作聲悄悄掩入袖中,將其獻給自己在京中認識的一個小官,那小官將此物獻給自己的上司,他的上司又獻給上司,然後不多久,這東西便落入了皇帝手中。


    皇帝陛下請了朝中許多見多識廣的大臣來看,卻也沒誰能夠說出個所以然,於是他又請了許多和尚道士來看,同樣也沒什麽收獲。


    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裏,皇帝陛下有事沒事要把這個東西拿出來琢磨琢磨。


    宮人們常常會看到皇帝陛下在書房端坐沉思,在他的麵前,是一個白色塑料袋,袋子裏裝了一把玉米粒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北雜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報紙糊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報紙糊牆並收藏南北雜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