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萱在四季如春的雲南樂不思蜀,文輝和文彤也是玩的不亦樂乎。


    唯有文淵一直在等候著母親,平萱原來說過在他兒子周歲以前會回來,最後他就收到了一封不回來的書信。


    看著娘輕快的語句,想來是心情很好,隻要母親開心,又有弟弟在身邊,他也能放下一半的心來。


    不是文淵不想在平萱身邊盡孝,皇帝對文淵的倚重,還有很多的事情,使得文淵不可能離京。


    同^56書庫,已經官至尚書的寧書新終於告老還鄉,要回山東去了,臨行前,老太太一家人、文淵一家都來給他送行。


    酒過三巡、宴席已畢的時候。


    寧書新專門找來了文淵。


    書房裏麵,寧書新滿懷感慨的看著文淵。


    沒有想到,弟弟的孫子會是寧家將來最有發展的孩子,剛到弱冠之齡的文淵已經是皇上極為信任的人了,前途如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想想當初侄子考中後,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們這一房當時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會有今天。


    他的兒子寧安平雖然有才,就是呆了一點,在翰林是沒有問題的,對家門也好,要是掌握實權還是免了。


    侄子寧安和,本朝吏治,正四品已經是了,沒有大功的機會,想要更進一步,是不可能的了。


    隻有文淵是要功名有功名,要靠山有靠山,本身又有爵位在身,還是簡在帝心之人。


    最關鍵的是現在的文淵年輕啊,這是最大的本錢,後麵幾十年的發展最終會達到什麽樣的地步,寧書新不敢想。


    “文淵,你的兩個伯父都在京城,我老了,要回原籍去,將來你兩個伯父也是要回去的。隻有你,可能會紮根京城,在這裏發展了。”


    文淵大概明白大伯祖為什麽找他過來,都是寧家人,雖然寧家當初承爵之後,在山東傳承,可是現在立國超過百年了,開國時候的封爵之人,基本上爵位都傳承有五代了。


    傳承不是一輩算是一代,而是一人,所以有的時候兄終弟及,也是降級而襲爵。


    後來再封的都是在京城立足,爵位傳完才能不再京城。


    而且後麵的爵位給的很嚴,算下來目前五等爵位也隻有三十多家,王公爺的父親是跟著老平王一起出生入死打過仗,立過功的,所以才能憑借戰功封為公爵。


    所以自己現在是伯爵,三代以內都是要在京城立足的,這也是天子將這些人都管製在京城,至少那些紈絝子弟不用去禍害地方。


    “大伯祖,按照朝廷禮製,我這一脈是要在京城幾代,不過落葉歸根,將來我還是要回到祖籍去的,文輝更是要提前回去的。”


    寧書新就是怕兩地相隔,現在還好,將來兩脈之人如果疏遠了,那會是寧家的損失。


    文淵既然不會另遷一支,文輝會提早回去,這就算是給他吃了定心丸了。


    “寧家這些年來,科舉成才之人雖然有,還是太少了一點,我回去以後,宗族方麵會大力整頓,祭田方麵我會在立一些,你娘當初捐給族裏的田地和分紅,我會好好監管,你父親那邊所有的祭奠等,你也放心。”


    寧書新將他所能想到的都交代了一遍,沒有說什麽要托付的話,隻是將對寧家的打算全部說了一遍。


    兩人雖然是一老一少,可都是聰明人。


    話根本不用說透,文淵就知道伯父的打算。


    文淵把手伸進懷裏,拿出了兩張紙,遞到了寧書新的身前。


    寧書新一看,一張是房契,一張是地契。


    “大伯祖,這是我的一點心意,是我讓人在置辦的,這二十頃地裏,一半歸族裏,算是我這一支的祭田,一半由您打理,算是對我父親的看顧,房子是捐給族裏作為學堂的,不大,隻有兩進,院子不小,地方也挺合適的,算是我這一脈對家族的進獻吧。”


    文淵明白,寧家是根,族學是基,有了這一條,幾代以後就是回山東,他們也不會太多疏遠。


    寧書新更是知道,“還是你想的全麵,族裏我也有多年沒有回去了,這一次落葉歸根,也算是全了心願了。”


    “大伯祖也是兩朝重臣,告老還鄉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啊!”


    一老一小你來我往的,將寧家幾十年的發展定了一個大概。


    十天以後,寧書新一家就啟程了,寧安平也在翰林院成為了從三品的官吏,僅次於掌院,每天都是跟學問打交道,他直到回原籍前,也沒有在動過地方。


    至於平萱那邊,文輝的運氣相對不好,這就要怎麽看了。


    本來他就對成親的事情不感冒,想著能拖最好,可是偏偏在陪著平萱在雲南的這一年裏,被當代白族族長的小女兒喜歡上了,整天是你追我逃的。


    本朝是開放,但是女子還是很矜持的。甚至在某一方麵來說,你出門可以,但不能有不好的名聲。


    可是白族哪裏有這樣的想法,白族姑娘追起人來那可是熱情火辣的。


    平萱原來聽了文輝出京的原因,加上旁敲側擊,就明白了兒子的心結。


    平萱還在擔心將來這個孩子的婚姻大事,現在倒好,有人直接找上門來了。


    這可很有一些現代戀愛的感覺了。


    他們家似乎跟白挺有緣的,大兒媳姓白,將來文輝如果娶了這位白族姑娘,那就是第二個白字了。


    對文輝動心的白族少女姓刀,用了老王妃的蘭字,是他爺爺起的,她是刀家三代裏麵唯一的女孩。


    老平王當初第一次聽到這個蘭兒的時候,那是從他的老情敵口中喊出來的,差點沒跟他打起來,氣的老王妃幾天都不理他。


    這位晴蘭姑娘是火一般的性格,族裏的人是一個都沒有看上,不知道為什麽就喜歡上了文輝了。


    平萱給文淵寫了信,笑著說道了此事,信裏也透著幾分擔心,如果寧家跟白族結親,會不會引起皇帝什麽想法。


    未雨綢繆,文淵在日常對話的過程中,自己沒有表示,隻是露出了一絲愁容。


    皇帝很少見到文淵這個樣子,貌似最近沒有什麽難事啊,皇帝不由的起了好奇之心。


    “文淵,有什麽難事嗎,說出來給朕聽聽。”


    皇帝金口玉言,出口就是聖旨,再者說來文淵本來就有這個意思。


    “皇上,家母來信,微臣的弟弟可能跟白族族長的女兒有了牽連,這這……”


    文淵沒有說完話,皇帝已經明白了。


    蠻夷之女,可又是族長的女兒,寧家的忠心他是相信的,文輝的性情他也有幾分了解。


    京城裏麵的官宦人家沒有誰願意娶一個這樣的妻子,好像白族還是一夫一妻,寧家似乎也有這樣的家規,倒是挺相配的。


    “你說的是文輝,沒有想到,離京以後,他的桃花運還是不減啊,白族也不錯,要是真的成了,說不定朕還要上門討杯喜酒呢。”


    “皇上,您就別拿微臣開心了,現在老王爺是熱鬧看的挺好的,家母也……文輝更是給我來信說不願意了。”


    文淵愁眉苦臉的看著皇上,意思是您就不要添亂了,我們家因為這個看戲的人不少了。


    “叔祖在看熱鬧,咱們加強跟邊疆民族的來往是很好的,又不是要文輝和親,看你頭大的,你放心,我會給叔祖說的。”


    說完以後,皇帝還拍了拍文淵的肩膀,帶著一臉的笑意先行一步。


    文淵跟在後麵,雖然目前皇帝沒有收到文輝這方麵的絲毫消息,但是通政司是不能小瞧的,自己不早一點說,難道還要等皇帝知道以後再問啊!


    也就是說平萱想的和文淵想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情。


    文淵不認為弟弟真的會娶刀晴蘭,就是有個萬一,也有了伏筆。


    皇帝答應了跟老平王去說的,文淵更是放下了心。


    文淵沒有想到的是,皇帝是答應了,但沒有說他到底答應了什麽。


    很快皇帝給老平王去了信,信上說的明白,這是一個加強兩族關係的大好機會,當初老王爺因為老王妃跟白族有了一定的過節,皇帝知道,在信裏隻字不提,就是把這件事情交給了老平王。


    老平王拿到信以後,打開看了看,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不相信,連續幾遍以後,終於確定了。


    既然皇帝有此心,那是好事啊!


    當初那個老刀就不是他的對手,現在更好了,他的孫女嫁到孫媳婦哥哥的家裏,更是給他添麵子的好事。


    要促成,這是一定的。


    老平王決定要好好的想點法子。


    打擊敵人的同時又能加強自己,最好不過了。


    可還沒有等老王爺想出辦法開始行動呢,老王妃和平萱決定離開雲南直奔陝西,理由很好,說的是那是漢唐盛世的地方,不去怎麽行呢。


    動作很快,兩天以後,他們就上路了,而這個時候,刀晴蘭因為去外祖家的原因剛剛動身了三天,還沒有得到消息呢。


    就這樣,平萱他們先離開了雲南,一路北上,幾個月以後,終於經過四川來到了長安。


    這裏是漢唐盛世的發源地,絲綢之路的起點,更是平萱前生生長得地方,所以平萱是肯定要來一趟的。


    晴蘭,既然兒子還沒有此心,就不要強求了。


    平萱在四季如春的雲南樂不思蜀,文輝和文彤也是玩的不亦樂乎。


    唯有文淵一直在等候著母親,平萱原來說過在他兒子周歲以前會回來,最後他就收到了一封不回來的書信。


    看著娘輕快的語句,想來是心情很好,隻要母親開心,又有弟弟在身邊,他也能放下一半的心來。


    不是文淵不想在平萱身邊盡孝,皇帝對文淵的倚重,還有很多的事情,使得文淵不可能離京。


    同^56書庫,已經官至尚書的寧書新終於告老還鄉,要回山東去了,臨行前,老太太一家人、文淵一家都來給他送行。


    酒過三巡、宴席已畢的時候。


    寧書新專門找來了文淵。


    書房裏麵,寧書新滿懷感慨的看著文淵。


    沒有想到,弟弟的孫子會是寧家將來最有發展的孩子,剛到弱冠之齡的文淵已經是皇上極為信任的人了,前途如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想想當初侄子考中後,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們這一房當時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會有今天。


    他的兒子寧安平雖然有才,就是呆了一點,在翰林是沒有問題的,對家門也好,要是掌握實權還是免了。


    侄子寧安和,本朝吏治,正四品已經是了,沒有大功的機會,想要更進一步,是不可能的了。


    隻有文淵是要功名有功名,要靠山有靠山,本身又有爵位在身,還是簡在帝心之人。


    最關鍵的是現在的文淵年輕啊,這是最大的本錢,後麵幾十年的發展最終會達到什麽樣的地步,寧書新不敢想。


    “文淵,你的兩個伯父都在京城,我老了,要回原籍去,將來你兩個伯父也是要回去的。隻有你,可能會紮根京城,在這裏發展了。”


    文淵大概明白大伯祖為什麽找他過來,都是寧家人,雖然寧家當初承爵之後,在山東傳承,可是現在立國超過百年了,開國時候的封爵之人,基本上爵位都傳承有五代了。


    傳承不是一輩算是一代,而是一人,所以有的時候兄終弟及,也是降級而襲爵。


    後來再封的都是在京城立足,爵位傳完才能不再京城。


    而且後麵的爵位給的很嚴,算下來目前五等爵位也隻有三十多家,王公爺的父親是跟著老平王一起出生入死打過仗,立過功的,所以才能憑借戰功封為公爵。


    所以自己現在是伯爵,三代以內都是要在京城立足的,這也是天子將這些人都管製在京城,至少那些紈絝子弟不用去禍害地方。


    “大伯祖,按照朝廷禮製,我這一脈是要在京城幾代,不過落葉歸根,將來我還是要回到祖籍去的,文輝更是要提前回去的。”


    寧書新就是怕兩地相隔,現在還好,將來兩脈之人如果疏遠了,那會是寧家的損失。


    文淵既然不會另遷一支,文輝會提早回去,這就算是給他吃了定心丸了。


    “寧家這些年來,科舉成才之人雖然有,還是太少了一點,我回去以後,宗族方麵會大力整頓,祭田方麵我會在立一些,你娘當初捐給族裏的田地和分紅,我會好好監管,你父親那邊所有的祭奠等,你也放心。”


    寧書新將他所能想到的都交代了一遍,沒有說什麽要托付的話,隻是將對寧家的打算全部說了一遍。


    兩人雖然是一老一少,可都是聰明人。


    話根本不用說透,文淵就知道伯父的打算。


    文淵把手伸進懷裏,拿出了兩張紙,遞到了寧書新的身前。


    寧書新一看,一張是房契,一張是地契。


    “大伯祖,這是我的一點心意,是我讓人在置辦的,這二十頃地裏,一半歸族裏,算是我這一支的祭田,一半由您打理,算是對我父親的看顧,房子是捐給族裏作為學堂的,不大,隻有兩進,院子不小,地方也挺合適的,算是我這一脈對家族的進獻吧。”


    文淵明白,寧家是根,族學是基,有了這一條,幾代以後就是回山東,他們也不會太多疏遠。


    寧書新更是知道,“還是你想的全麵,族裏我也有多年沒有回去了,這一次落葉歸根,也算是全了心願了。”


    “大伯祖也是兩朝重臣,告老還鄉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啊!”


    一老一小你來我往的,將寧家幾十年的發展定了一個大概。


    十天以後,寧書新一家就啟程了,寧安平也在翰林院成為了從三品的官吏,僅次於掌院,每天都是跟學問打交道,他直到回原籍前,也沒有在動過地方。


    至於平萱那邊,文輝的運氣相對不好,這就要怎麽看了。


    本來他就對成親的事情不感冒,想著能拖最好,可是偏偏在陪著平萱在雲南的這一年裏,被當代白族族長的小女兒喜歡上了,整天是你追我逃的。


    本朝是開放,但是女子還是很矜持的。甚至在某一方麵來說,你出門可以,但不能有不好的名聲。


    可是白族哪裏有這樣的想法,白族姑娘追起人來那可是熱情火辣的。


    平萱原來聽了文輝出京的原因,加上旁敲側擊,就明白了兒子的心結。


    平萱還在擔心將來這個孩子的婚姻大事,現在倒好,有人直接找上門來了。


    這可很有一些現代戀愛的感覺了。


    他們家似乎跟白挺有緣的,大兒媳姓白,將來文輝如果娶了這位白族姑娘,那就是第二個白字了。


    對文輝動心的白族少女姓刀,用了老王妃的蘭字,是他爺爺起的,她是刀家三代裏麵唯一的女孩。


    老平王當初第一次聽到這個蘭兒的時候,那是從他的老情敵口中喊出來的,差點沒跟他打起來,氣的老王妃幾天都不理他。


    這位晴蘭姑娘是火一般的性格,族裏的人是一個都沒有看上,不知道為什麽就喜歡上了文輝了。


    平萱給文淵寫了信,笑著說道了此事,信裏也透著幾分擔心,如果寧家跟白族結親,會不會引起皇帝什麽想法。


    未雨綢繆,文淵在日常對話的過程中,自己沒有表示,隻是露出了一絲愁容。


    皇帝很少見到文淵這個樣子,貌似最近沒有什麽難事啊,皇帝不由的起了好奇之心。


    “文淵,有什麽難事嗎,說出來給朕聽聽。”


    皇帝金口玉言,出口就是聖旨,再者說來文淵本來就有這個意思。


    “皇上,家母來信,微臣的弟弟可能跟白族族長的女兒有了牽連,這這……”


    文淵沒有說完話,皇帝已經明白了。


    蠻夷之女,可又是族長的女兒,寧家的忠心他是相信的,文輝的性情他也有幾分了解。


    京城裏麵的官宦人家沒有誰願意娶一個這樣的妻子,好像白族還是一夫一妻,寧家似乎也有這樣的家規,倒是挺相配的。


    “你說的是文輝,沒有想到,離京以後,他的桃花運還是不減啊,白族也不錯,要是真的成了,說不定朕還要上門討杯喜酒呢。”


    “皇上,您就別拿微臣開心了,現在老王爺是熱鬧看的挺好的,家母也……文輝更是給我來信說不願意了。”


    文淵愁眉苦臉的看著皇上,意思是您就不要添亂了,我們家因為這個看戲的人不少了。


    “叔祖在看熱鬧,咱們加強跟邊疆民族的來往是很好的,又不是要文輝和親,看你頭大的,你放心,我會給叔祖說的。”


    說完以後,皇帝還拍了拍文淵的肩膀,帶著一臉的笑意先行一步。


    文淵跟在後麵,雖然目前皇帝沒有收到文輝這方麵的絲毫消息,但是通政司是不能小瞧的,自己不早一點說,難道還要等皇帝知道以後再問啊!


    也就是說平萱想的和文淵想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情。


    文淵不認為弟弟真的會娶刀晴蘭,就是有個萬一,也有了伏筆。


    皇帝答應了跟老平王去說的,文淵更是放下了心。


    文淵沒有想到的是,皇帝是答應了,但沒有說他到底答應了什麽。


    很快皇帝給老平王去了信,信上說的明白,這是一個加強兩族關係的大好機會,當初老王爺因為老王妃跟白族有了一定的過節,皇帝知道,在信裏隻字不提,就是把這件事情交給了老平王。


    老平王拿到信以後,打開看了看,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不相信,連續幾遍以後,終於確定了。


    既然皇帝有此心,那是好事啊!


    當初那個老刀就不是他的對手,現在更好了,他的孫女嫁到孫媳婦哥哥的家裏,更是給他添麵子的好事。


    要促成,這是一定的。


    老平王決定要好好的想點法子。


    打擊敵人的同時又能加強自己,最好不過了。


    可還沒有等老王爺想出辦法開始行動呢,老王妃和平萱決定離開雲南直奔陝西,理由很好,說的是那是漢唐盛世的地方,不去怎麽行呢。


    動作很快,兩天以後,他們就上路了,而這個時候,刀晴蘭因為去外祖家的原因剛剛動身了三天,還沒有得到消息呢。


    就這樣,平萱他們先離開了雲南,一路北上,幾個月以後,終於經過四川來到了長安。


    這裏是漢唐盛世的發源地,絲綢之路的起點,更是平萱前生生長得地方,所以平萱是肯定要來一趟的。


    晴蘭,既然兒子還沒有此心,就不要強求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節婦的悠閑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樂山樂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樂山樂水並收藏節婦的悠閑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