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我已經沒事了。”雨化田說的是自己在洛陽城外腿上的箭傷。現在想來洛陽城外的事情也沒有都在朱由檢的掌握之中,那天夜裏的小孩子明顯是意料之外的人,“那個李定國,你有何打算?”
李定國就是用弩.箭給了朱由檢一箭的半大小子。那夜,第一箭朝著朱由檢射去的時候,雨化田危急中就扔出的繡春刀打偏了那一箭。但別看李定國隻有七八歲的樣子,可他膽識過人,在一擊不中的情況下,居然迅速地反應過來,還聲東擊西地對著朱由檢與雨化田又接連射了好幾箭。
雨化田手中沒有其他的兵器,側踢偏了朝著朱由檢而去的箭頭,但後來那支緊隨其來的箭速度過快,才劃傷了雨化田的衣物,而箭頭鋒利無比,根本不是尋常兵器,也就擦傷了他的小腿。雨化田也趁著這個空檔,抓住了這隻射中了自己的箭,反手投向了李定國,這一投比弩.箭的發射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噗嗤一下就刺穿了李定國的右臂,這下小孩的戰鬥力是完全沒有了。
<a id="wzsy" href="https://www.yyxs.la">yyxs.la</a>
雨化田受的確實不是什麽大傷,用了吳無玥的藥,沒有一兩天就好了。
要說當時為什麽不是一箭投向小孩的要害,雨化田也是有了瞬間的猶豫,他很少遇到七八歲的小孩會有如此膽色,所以才選擇了隻是立即止住他發動武器的右手。而在失去了弩.箭的攻擊之後,其他的人還真都不是雨化田的對手,幾乎他是以一人之力抵擋百人之攻,這些人就像是被切菜一樣,都被雨化田解決了,而那個李定國則被一同帶回了京城。
“先放放他,讓他在你家裏住著,你那一箭都要把人家孩子的右手給廢了,等養好了再說,現在就讓他多讀讀書。”朱由檢沒有平白無故地救人的嗜好,不會因為對方是一個小孩,就救下一個對自己刀劍相向的人。可是偏偏這個人叫做李定國。
結合從小孩嘴裏套出的話,朱由檢肯定這個李定國就是他記憶中的那位。小孩說自己是陝西人,天啟元年出生,家中的光景並不好,這些年來旱災也沒斷過。今年年初的時候,家中父母因為饑荒與病痛過世了,他成為一個流民,一路上也扒著樹皮過日子,翻過了不少的山,就從陝西到了河南境內,與這幫子流民呆在了一起。
明史上有一位李定國,也出生於天啟元年的陝西貧農家庭。崇禎三年,他年僅十歲就加入了張獻忠成立的起義軍,李定國被張獻忠收做養子。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權,李定國因為在義軍中的戰功卓著被封為安西將軍。崇禎朝亡後,清軍入關,張獻忠率麾下大西軍五十萬北上抗清,卻中了流箭而亡,大西政權亡後,李定國歸順南明,奮力抗清,鎮守南邊,雲南一帶一直視李定國為滇中的脊梁,後世章炳麟有言: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
朱由檢在知道了這個孩子的名字與身世之後,心中也有些疑惑,看來曆史已經發生了偏差,要不然他一個小孩為什麽會離開了陝西,隨著流民到了河南境內。當然有些事情還是沒有變,聽說是截殺大官藩王的時候,他下手還是不輕。
可是這樣一個人,朱由檢不會殺了,此人的英勇從小就可見一斑,若是好好培養,日後必然能成大器。更重要的是由史可見,他對於社會矛盾的把握還是很清晰的,明朝亡了之後,是抗清的主力,沒有道理放過這個人才。
話說回來,朱由檢說的讓李定國多讀讀書,不是看四書五經,而是讓他多聽一些天下的情況,不要想著造反給自己添亂了,有這個閑工夫,還不如想的更加遠一些,怎麽穩定流民,驅逐韃虜,保蒼生太平。
把人放在雨化田那裏,一定能調.教出一個更加非凡的李定國來。
雨化田沒有意見,李定國雖然勇猛,但畢竟才七歲,這個時候的孩子還沒有定性,心智上可以塑造的空間很大,他們對於是非對錯,看人辨事還沒有一條道走到黑。“先不說這個孩子了,這次因為多了杜澄與素娥兩個變動,才讓事情發展地更快了,你們不單單為了對付魏忠賢吧。”
“哎——”朱由檢搖搖頭,“這件事情說來話長。”
此事還要從土豆差點被下藥說起。王承恩注意到了徐應元與青樓中人有過密的接觸,就跟上了這個線索,然後發現了那些秘藥都是從醉紅樓裏頭流出來的,徐應元與背後的人接頭也都是zai青樓裏麵,才會有了後來緊緊盯住醉紅樓的大動作。
與此同時,魏忠賢當時希望信王快點入京,是想能把他被放到眼皮子底下看管。
因為朱由校的病突如其來又病勢洶洶,朱由檢若是沒有準備地入京,一定會受到魏忠賢的壓製,所以吳無玥才獻策,不如將計就計。在洛陽的中伏是他們提前謀劃的布局,但那些人都是用錢財收買來的流民,就連流民也不知道為什麽有人要他們截殺朱由檢,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要殺的是當時的信王。而隻有那一個弩.箭,是朱由檢事先提供的,為的就是以後嫁禍他人時所用。但是誰知道這東西被李定國使用了,也造成了朱由檢與雨化田的輕傷。
如果李定國是第一個意料之外的人,那麽後來杜澄把皇上氣的病了又倒,這與他們開始安排的人也不一樣。
朱由檢當初推斷朱由校的病雖然急,但是一定也會清醒,這個時候讓他知道信王生死不明,那皇上的身體情況也會更加的不穩定,從而加快魏忠賢的動作。但朱由檢是不可能收買朱由校身邊的小太監,本來想要等消息擴散出去的時候,才讓朱由校知道,誰承想杜澄卻暗中下了狠手,一擊就中地讓朱由校徹底暈了。
緊接著就是素娥被假懷孕,這可是坑了魏忠賢的致命一擊。
原先的安排中,朱由檢不在乎這個假懷孕的人是哪個宮女,也不在意素娥是不是真的有了孩子。總之,在吳無玥救醒了朱由校之後,當吳無玥佐證朱由校是不可能有孩子了,那麽結果必然都是魏忠賢與客氏在混淆皇家血脈。
但是第三個變數卻正是素娥,她反咬一口,將魏忠賢與客氏的所作所為徹底地揭露,才讓朱由校最終對那兩人徹底地死心,從極度的喜愛,到了徹骨的痛恨。
事後,朱由檢根據一連串的零碎線索有了一個推論。事情是從周冶決心要死的時候開始。
周冶是此案中唯一冤死的人,所有的陰謀要能自圓其說,都是建立在魏忠賢包藏禍心,故意唆使信王獨自趕路,先一步回京進入洛陽圈套的基礎上。而關鍵的那位假傳聖旨的人就是周冶,他其實是雨化田的人,是整個事件的犧牲者。
周冶知道了自己在整個計謀中的重要性,大義赴死不是沒有原因的。人若是願意拋棄生命,不是出於強烈的愛,就是因為刻骨的恨。他對朱由檢說效忠也有一些,但是不僅僅如此,更多的是因為魏忠賢曾經對他的迫害。
周冶家中的親人都死絕了,死在了一場無妄之災中,而源頭則是有人想要為魏忠賢立生祠時,圈了一塊地,他們正好占了那個地方,才被逼死了。而那些官吏還看上了臨鄉素娥的姐姐,強搶民女對這些人來說也算不了什麽。杜澄家與素娥家走的很近,朱由檢猜測他們二人很可能早就定親了,因為對方想要強納素娥的姐姐,就整垮了素娥一家,同時杜澄家也是受到了極大的牽連。於是雙雙家破人亡。
周冶、杜澄、素娥三人就這樣認識了,他們一個加入了錦衣衛,一個入宮做了太監,還有一個則是做了宮女。為的不是別的,而是隻有入了天下最詭異莫測的深宮,才能有機會扳倒魏忠賢,報仇雪恨。
雖然三人來京城,在宮中有了年頭,都要四年了,可這樣的小人物要出頭太難了,何況是對付一手遮天的魏忠賢。但在他們要絕望的時候,周冶遇見了雨化田,他敏銳地把握住了一絲希望,而後證明他是對的,他入了這個局,做了最開始推動局勢的必死之人。
這個時候,周冶把事情透露給了同樣欲將魏忠賢一黨殺之後快的杜澄與素娥,他們也決定推波助瀾,給予魏忠賢最致命的一擊。
皇宮中沒有簡單的人,杜澄選擇了最恰當的時機,讓天啟帝被氣暈,等他清醒之後不得不懷疑魏忠賢。而素娥所說的吳剛讓她有了孽子,究竟是她主動設計還是被強迫已經不能分清,但是有了這個罪證,魏忠賢與客氏等人,就再無翻身的餘地。
三條人命,換來了魏忠賢一眾的徹底死亡,不是在朝局上的徹底被清算,而是三人太懂得朱由校的心理,隻有讓魏忠賢在朱由校心中死了,那麽他就再也沒有未來,恐怕到時候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其實,魏忠賢還不算真的難對付的人,沒有了皇兄的信任與放縱,他就什麽也沒有了。”朱由檢把前麵發生的事情給順了一遍,說到這裏的時候看了一眼雨化田。錦衣衛的權力與東廠相似,沒有了皇權的支持,什麽都是空的。明朝有史以來,錦衣衛的頭領幾乎沒有善終。
雨化田隻是淡淡笑了一下,他不知道此生能不能善終,最壞就是與前世一樣,那麽他又何必去管身後洪水滔天。他許是一個賭徒,隻是壓上了全部,賭一把朱由檢是個不同的人。
好像明知道不應該賭,卻還是賭了。是想要登臨高位,還是摻雜了不理智的小心思,將朱由檢那些分不清真假的態度放到了心裏。當權欲與情感糾纏在一起,他也不想涇渭分明,就怕看懂了真的自己。
總之,他不會像魏忠賢那麽蠢,有過一個前車之鑒就夠了。
朱由檢看著雨化田的微笑,也沒有多言,還是繼續剛才的話題,“我們最初的目標也不單單是為了魏忠賢。你一路與我同行河南,先不說災害所造成了糧食歉收,也不想能瞬間做到吏治清明,而說在那個地方有個最大的碩鼠。不光是河南,整個大明這樣的碩鼠也是不少,他們的問題一日不拿出一個對策來,我心中就一日不安啊!”
雨化田轉念一想,知道了朱由檢話中所指。還能是哪位,不就是福王朱常洵,還有像這個胖子一樣的大明朱家宗室。
整頓藩王宗室!雨化田心中一跳,吳無玥這個計謀果然狠辣,是釜底抽薪,但也是火中取栗。
“我已經沒事了。”雨化田說的是自己在洛陽城外腿上的箭傷。現在想來洛陽城外的事情也沒有都在朱由檢的掌握之中,那天夜裏的小孩子明顯是意料之外的人,“那個李定國,你有何打算?”
李定國就是用弩.箭給了朱由檢一箭的半大小子。那夜,第一箭朝著朱由檢射去的時候,雨化田危急中就扔出的繡春刀打偏了那一箭。但別看李定國隻有七八歲的樣子,可他膽識過人,在一擊不中的情況下,居然迅速地反應過來,還聲東擊西地對著朱由檢與雨化田又接連射了好幾箭。
雨化田手中沒有其他的兵器,側踢偏了朝著朱由檢而去的箭頭,但後來那支緊隨其來的箭速度過快,才劃傷了雨化田的衣物,而箭頭鋒利無比,根本不是尋常兵器,也就擦傷了他的小腿。雨化田也趁著這個空檔,抓住了這隻射中了自己的箭,反手投向了李定國,這一投比弩.箭的發射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噗嗤一下就刺穿了李定國的右臂,這下小孩的戰鬥力是完全沒有了。
<a id="wzsy" href="https://www.yyxs.la">yyxs.la</a>
雨化田受的確實不是什麽大傷,用了吳無玥的藥,沒有一兩天就好了。
要說當時為什麽不是一箭投向小孩的要害,雨化田也是有了瞬間的猶豫,他很少遇到七八歲的小孩會有如此膽色,所以才選擇了隻是立即止住他發動武器的右手。而在失去了弩.箭的攻擊之後,其他的人還真都不是雨化田的對手,幾乎他是以一人之力抵擋百人之攻,這些人就像是被切菜一樣,都被雨化田解決了,而那個李定國則被一同帶回了京城。
“先放放他,讓他在你家裏住著,你那一箭都要把人家孩子的右手給廢了,等養好了再說,現在就讓他多讀讀書。”朱由檢沒有平白無故地救人的嗜好,不會因為對方是一個小孩,就救下一個對自己刀劍相向的人。可是偏偏這個人叫做李定國。
結合從小孩嘴裏套出的話,朱由檢肯定這個李定國就是他記憶中的那位。小孩說自己是陝西人,天啟元年出生,家中的光景並不好,這些年來旱災也沒斷過。今年年初的時候,家中父母因為饑荒與病痛過世了,他成為一個流民,一路上也扒著樹皮過日子,翻過了不少的山,就從陝西到了河南境內,與這幫子流民呆在了一起。
明史上有一位李定國,也出生於天啟元年的陝西貧農家庭。崇禎三年,他年僅十歲就加入了張獻忠成立的起義軍,李定國被張獻忠收做養子。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權,李定國因為在義軍中的戰功卓著被封為安西將軍。崇禎朝亡後,清軍入關,張獻忠率麾下大西軍五十萬北上抗清,卻中了流箭而亡,大西政權亡後,李定國歸順南明,奮力抗清,鎮守南邊,雲南一帶一直視李定國為滇中的脊梁,後世章炳麟有言: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
朱由檢在知道了這個孩子的名字與身世之後,心中也有些疑惑,看來曆史已經發生了偏差,要不然他一個小孩為什麽會離開了陝西,隨著流民到了河南境內。當然有些事情還是沒有變,聽說是截殺大官藩王的時候,他下手還是不輕。
可是這樣一個人,朱由檢不會殺了,此人的英勇從小就可見一斑,若是好好培養,日後必然能成大器。更重要的是由史可見,他對於社會矛盾的把握還是很清晰的,明朝亡了之後,是抗清的主力,沒有道理放過這個人才。
話說回來,朱由檢說的讓李定國多讀讀書,不是看四書五經,而是讓他多聽一些天下的情況,不要想著造反給自己添亂了,有這個閑工夫,還不如想的更加遠一些,怎麽穩定流民,驅逐韃虜,保蒼生太平。
把人放在雨化田那裏,一定能調.教出一個更加非凡的李定國來。
雨化田沒有意見,李定國雖然勇猛,但畢竟才七歲,這個時候的孩子還沒有定性,心智上可以塑造的空間很大,他們對於是非對錯,看人辨事還沒有一條道走到黑。“先不說這個孩子了,這次因為多了杜澄與素娥兩個變動,才讓事情發展地更快了,你們不單單為了對付魏忠賢吧。”
“哎——”朱由檢搖搖頭,“這件事情說來話長。”
此事還要從土豆差點被下藥說起。王承恩注意到了徐應元與青樓中人有過密的接觸,就跟上了這個線索,然後發現了那些秘藥都是從醉紅樓裏頭流出來的,徐應元與背後的人接頭也都是zai青樓裏麵,才會有了後來緊緊盯住醉紅樓的大動作。
與此同時,魏忠賢當時希望信王快點入京,是想能把他被放到眼皮子底下看管。
因為朱由校的病突如其來又病勢洶洶,朱由檢若是沒有準備地入京,一定會受到魏忠賢的壓製,所以吳無玥才獻策,不如將計就計。在洛陽的中伏是他們提前謀劃的布局,但那些人都是用錢財收買來的流民,就連流民也不知道為什麽有人要他們截殺朱由檢,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要殺的是當時的信王。而隻有那一個弩.箭,是朱由檢事先提供的,為的就是以後嫁禍他人時所用。但是誰知道這東西被李定國使用了,也造成了朱由檢與雨化田的輕傷。
如果李定國是第一個意料之外的人,那麽後來杜澄把皇上氣的病了又倒,這與他們開始安排的人也不一樣。
朱由檢當初推斷朱由校的病雖然急,但是一定也會清醒,這個時候讓他知道信王生死不明,那皇上的身體情況也會更加的不穩定,從而加快魏忠賢的動作。但朱由檢是不可能收買朱由校身邊的小太監,本來想要等消息擴散出去的時候,才讓朱由校知道,誰承想杜澄卻暗中下了狠手,一擊就中地讓朱由校徹底暈了。
緊接著就是素娥被假懷孕,這可是坑了魏忠賢的致命一擊。
原先的安排中,朱由檢不在乎這個假懷孕的人是哪個宮女,也不在意素娥是不是真的有了孩子。總之,在吳無玥救醒了朱由校之後,當吳無玥佐證朱由校是不可能有孩子了,那麽結果必然都是魏忠賢與客氏在混淆皇家血脈。
但是第三個變數卻正是素娥,她反咬一口,將魏忠賢與客氏的所作所為徹底地揭露,才讓朱由校最終對那兩人徹底地死心,從極度的喜愛,到了徹骨的痛恨。
事後,朱由檢根據一連串的零碎線索有了一個推論。事情是從周冶決心要死的時候開始。
周冶是此案中唯一冤死的人,所有的陰謀要能自圓其說,都是建立在魏忠賢包藏禍心,故意唆使信王獨自趕路,先一步回京進入洛陽圈套的基礎上。而關鍵的那位假傳聖旨的人就是周冶,他其實是雨化田的人,是整個事件的犧牲者。
周冶知道了自己在整個計謀中的重要性,大義赴死不是沒有原因的。人若是願意拋棄生命,不是出於強烈的愛,就是因為刻骨的恨。他對朱由檢說效忠也有一些,但是不僅僅如此,更多的是因為魏忠賢曾經對他的迫害。
周冶家中的親人都死絕了,死在了一場無妄之災中,而源頭則是有人想要為魏忠賢立生祠時,圈了一塊地,他們正好占了那個地方,才被逼死了。而那些官吏還看上了臨鄉素娥的姐姐,強搶民女對這些人來說也算不了什麽。杜澄家與素娥家走的很近,朱由檢猜測他們二人很可能早就定親了,因為對方想要強納素娥的姐姐,就整垮了素娥一家,同時杜澄家也是受到了極大的牽連。於是雙雙家破人亡。
周冶、杜澄、素娥三人就這樣認識了,他們一個加入了錦衣衛,一個入宮做了太監,還有一個則是做了宮女。為的不是別的,而是隻有入了天下最詭異莫測的深宮,才能有機會扳倒魏忠賢,報仇雪恨。
雖然三人來京城,在宮中有了年頭,都要四年了,可這樣的小人物要出頭太難了,何況是對付一手遮天的魏忠賢。但在他們要絕望的時候,周冶遇見了雨化田,他敏銳地把握住了一絲希望,而後證明他是對的,他入了這個局,做了最開始推動局勢的必死之人。
這個時候,周冶把事情透露給了同樣欲將魏忠賢一黨殺之後快的杜澄與素娥,他們也決定推波助瀾,給予魏忠賢最致命的一擊。
皇宮中沒有簡單的人,杜澄選擇了最恰當的時機,讓天啟帝被氣暈,等他清醒之後不得不懷疑魏忠賢。而素娥所說的吳剛讓她有了孽子,究竟是她主動設計還是被強迫已經不能分清,但是有了這個罪證,魏忠賢與客氏等人,就再無翻身的餘地。
三條人命,換來了魏忠賢一眾的徹底死亡,不是在朝局上的徹底被清算,而是三人太懂得朱由校的心理,隻有讓魏忠賢在朱由校心中死了,那麽他就再也沒有未來,恐怕到時候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其實,魏忠賢還不算真的難對付的人,沒有了皇兄的信任與放縱,他就什麽也沒有了。”朱由檢把前麵發生的事情給順了一遍,說到這裏的時候看了一眼雨化田。錦衣衛的權力與東廠相似,沒有了皇權的支持,什麽都是空的。明朝有史以來,錦衣衛的頭領幾乎沒有善終。
雨化田隻是淡淡笑了一下,他不知道此生能不能善終,最壞就是與前世一樣,那麽他又何必去管身後洪水滔天。他許是一個賭徒,隻是壓上了全部,賭一把朱由檢是個不同的人。
好像明知道不應該賭,卻還是賭了。是想要登臨高位,還是摻雜了不理智的小心思,將朱由檢那些分不清真假的態度放到了心裏。當權欲與情感糾纏在一起,他也不想涇渭分明,就怕看懂了真的自己。
總之,他不會像魏忠賢那麽蠢,有過一個前車之鑒就夠了。
朱由檢看著雨化田的微笑,也沒有多言,還是繼續剛才的話題,“我們最初的目標也不單單是為了魏忠賢。你一路與我同行河南,先不說災害所造成了糧食歉收,也不想能瞬間做到吏治清明,而說在那個地方有個最大的碩鼠。不光是河南,整個大明這樣的碩鼠也是不少,他們的問題一日不拿出一個對策來,我心中就一日不安啊!”
雨化田轉念一想,知道了朱由檢話中所指。還能是哪位,不就是福王朱常洵,還有像這個胖子一樣的大明朱家宗室。
整頓藩王宗室!雨化田心中一跳,吳無玥這個計謀果然狠辣,是釜底抽薪,但也是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