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考察之後,李明誠覺得此事大有可為,便準備放開手腳大幹一番,然而這做生意,不比讀書,隻需要一雙招子就行了。
這開店本錢,打理店鋪的人手,明裏暗裏的關節等等,都需要有人來料理,李明誠思來想去之下,最後找到了自己妻族一名德高望重的長者江知承,來共同謀劃此事。
曹川郡江家並非大族,江知格之前在金陵任職,一幹江氏子弟少不了要前來巴結,但如今江知格丟了官職,本身又是一窮二白,一幹人等的態度就有些微妙了。
隻是當初一幹江氏子弟找上門來的時候,江知格心中念著本族情誼,一向是能幫則幫,現在江知格失了勢了,江家一幹人等要是完全翻臉不認人,那估計於自己名聲有礙。
所以在李明誠找上門來的時候,江知承是熱情招待,但一說到借錢借人開店的事情,這江知承就顧左右而言它。
最後李明誠沒有辦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又許以重利,那江知承才勉勉強強鬆了一點口風,但也提出了相當苛刻的要求。
首先,這開店的本錢,江知承最多隻能出一半,多的李明誠隻能自己想辦法,其次,這開店的人手江家可以出,但這工錢厘定,店鋪選址都要經過族中公議,不得自專。
這江知承的條件雖然苛刻,但現在的李明誠卻也沒有別的選擇,隻能咬咬牙答應下來。家中該變賣的變賣,又賠上臉麵,向自己的至交好友借了一些,東挪西湊,總算是湊夠了這一半的本錢。
事關自家生計,李明誠辦起來自然是格外用心,不僅動用關係,去金陵城請了幾個不得意的廚子回來,店中所用菜式,無一不是親自品嚐,又找來諸多文人墨士試菜,如此這般前前後後忙活了兩月有餘,這酒樓才慢慢開了張。
初時,酒樓選址偏僻,又名聲不顯,店裏生意自然是泛善可陳,門客羅雀,但抵不住這李明誠真不愧明誠之名,堂堂南楚前士大夫,居然拉下臉麵,帶上樣菜奔走於街上來回呼號,以此吸引門客。
江孤蘭思慮丈夫在外辛苦,獨坐家中心實不安,思慮再三,還是準備出來幫助李明誠,操持這門生意。一開始的時候,李明誠並不同意江孤蘭這麽做,其雖然是較為開明的士子,但對於妻子陪著自己拋頭露麵的做法,心裏還是頗為排斥。
江孤蘭見說服不了丈夫,便心生一計,稱自己每日出來也不多走,就在酒
樓前麵撫上一曲古箏,無論事成不成,自己保證立馬就走,絕不多留一會兒。
李明誠本來還想拒絕,卻抵不住自己妻子一番苦苦哀求,最終隻能同意。江孤蘭雖然擅長音律,但除了平時自得其樂外,最多也不過是在家宴上獻上一曲,這外出撫箏,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不過饒是江孤蘭對這場麵有些不擅應付,但抵擋不住其青春貌美,有傾國傾城之色,又初為人婦,自帶風韻。便是不撫上一曲,花枝招展往那站了微微一笑,怕也是要博得城內閑漢一個滿堂彩。
更不要說江孤蘭本身便是此道好手,一曲《鳳求凰》一出,端得是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眾人無不聽得如癡如醉。
因為這江孤蘭的到來,這偏僻的酒樓就漸漸有了人氣,兼之其酒菜確實不錯,過了一段時間,很快便積攢了一批客人。李明誠見狀頓時大喜過望,對經營酒樓的事情更加上心。
事實證明李明誠還是很有眼光的,如果李明誠本錢足夠,這座酒樓可以獨立經營,那肯定會大獲成功,也沒有後麵的悲劇發生。但這問題恰恰就出在其沒有足夠的本錢,也不是曹川郡本地人士,不得不仰仗妻族勢力,才能經營這座酒樓。
原來這座酒樓裏裏外外雖然都是李明誠與江孤蘭在忙活,但因為需要打通本地關節的原因,所以明麵上,這座酒樓的主人卻是江知承。當然,大家都是街坊鄰居,這酒樓實際上是誰在打理,這是隻要長了眼睛就能看明白的事情。
江家兒郎雖然在酒樓之中跑腿的頗多,但李明誠也是算了工錢的,而且比尋常人家更要豐厚三分,至於江知承,除了出了一點本錢之外,對這酒樓根本沒有瞧上一眼,而且因為出了一半本錢的關係,其不僅要收水利錢,還要在酒樓賬目裏分紅,端得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李明誠乃誠實君子,對此也不以為意,當初江知承有些為難自己不假,但沒有自己妻族這名長者出麵,自己這小小的酒樓,也盤不起來。
所以即使最後酒樓生意漸漸好了起來,李明誠荷包漸寬,完全有能力將那一半本錢還上的時候,也沒有選擇這樣做,而是延續這種局麵,繼續讓江知承拿上一份。
當然,這其中並非沒有繼續借重江知承在本地身份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出於情誼上的考慮,李明誠如此知情識趣,本來心中還比較擔心自己沒得賺的江知承自然是喜出望外。
這李明誠既然證明了自己是有真本事的人,江知承自然一改早間對其冷嘲熱諷,不甚待見的嘴臉,反而是放下身段,與李明誠打成一片,整日不是在酒樓裏晃來晃去,就找李明誠飲上兩杯,儼然一副和藹長者的模樣。
李明誠雖然頭腦好用,但其是讀書人出身,難免帶了些書生意氣,對市井生活的了解畢竟有限,他並不知道市井之中有一句古話叫作“買賣親手做,莊稼不托人”。
酒樓的生意是蒸蒸日上,但江孤蘭卻終於因為整日操勞,在家中病倒,這酒樓的生意雖然賺錢,但如何能跟自己的結發妻子相比?所以李明誠一邊忙於經營酒樓,一邊還要照顧妻子,對酒樓的經營,自然就漸漸有些力不從心,這賺的錢少了,自然引得江知承的不滿。
所以江知承就經常來酒樓埋怨李明誠對店裏的生意不上心,而李明誠也開始對江知承不滿,因為即使江孤蘭已經病倒,江知承也依然想讓江孤蘭前來酒樓露麵,以維持酒樓的生意。
所以兩人觀念不和之後,不久之後便發生了激烈爭吵,最終決裂,兩人決裂之後,李明誠便徹底放棄了酒樓經營,回到家中照顧妻子,這酒樓中的財產也一直沒有清算。??
自從兩人徹底鬧翻之後,李明誠便一直不停地去找江知承要求清算財產,拿回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銀錢。但因為酒樓名義上的主人一直是江知承,在李明誠離開酒樓之後,財產也被江知承掌控在手裏,他找了很多理由推脫。
無奈之下,李明誠隻好起草狀紙,告官討債,然而李明誠沒有了官身,本身又是個弱書生,哪裏是勢大財雄,在曹川郡葉茂根深的江知承的對手?所以饒是明眼人都知道是這江知承耍賴,但這筆糊塗賬一直沒有算清。
不久之後,江知承知道自己經營不好這酒樓,索性將其變賣了,錢都拿進了自己的口袋,心中高興之餘在城外起了一莊子,儼然是一副大款的派頭。
但李明誠雖然靠經營酒樓賺了一些銀錢,但當初投進去的錢大多是還是從至交好友那裏借來的,還了這部份錢之後,所剩已是不多,一大家子人要吃吃喝喝,自己妻子還罹患重病,自然是哪裏都要錢。
但自己苦心經營的酒樓卻被別人拿去變賣,還建了一座莊子,這使得李明誠痛苦至極,心情極其糟糕,不久之後,鬱悶中的李明誠便毫無預兆地嘔血三升,就此一病不起。
這開店本錢,打理店鋪的人手,明裏暗裏的關節等等,都需要有人來料理,李明誠思來想去之下,最後找到了自己妻族一名德高望重的長者江知承,來共同謀劃此事。
曹川郡江家並非大族,江知格之前在金陵任職,一幹江氏子弟少不了要前來巴結,但如今江知格丟了官職,本身又是一窮二白,一幹人等的態度就有些微妙了。
隻是當初一幹江氏子弟找上門來的時候,江知格心中念著本族情誼,一向是能幫則幫,現在江知格失了勢了,江家一幹人等要是完全翻臉不認人,那估計於自己名聲有礙。
所以在李明誠找上門來的時候,江知承是熱情招待,但一說到借錢借人開店的事情,這江知承就顧左右而言它。
最後李明誠沒有辦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又許以重利,那江知承才勉勉強強鬆了一點口風,但也提出了相當苛刻的要求。
首先,這開店的本錢,江知承最多隻能出一半,多的李明誠隻能自己想辦法,其次,這開店的人手江家可以出,但這工錢厘定,店鋪選址都要經過族中公議,不得自專。
這江知承的條件雖然苛刻,但現在的李明誠卻也沒有別的選擇,隻能咬咬牙答應下來。家中該變賣的變賣,又賠上臉麵,向自己的至交好友借了一些,東挪西湊,總算是湊夠了這一半的本錢。
事關自家生計,李明誠辦起來自然是格外用心,不僅動用關係,去金陵城請了幾個不得意的廚子回來,店中所用菜式,無一不是親自品嚐,又找來諸多文人墨士試菜,如此這般前前後後忙活了兩月有餘,這酒樓才慢慢開了張。
初時,酒樓選址偏僻,又名聲不顯,店裏生意自然是泛善可陳,門客羅雀,但抵不住這李明誠真不愧明誠之名,堂堂南楚前士大夫,居然拉下臉麵,帶上樣菜奔走於街上來回呼號,以此吸引門客。
江孤蘭思慮丈夫在外辛苦,獨坐家中心實不安,思慮再三,還是準備出來幫助李明誠,操持這門生意。一開始的時候,李明誠並不同意江孤蘭這麽做,其雖然是較為開明的士子,但對於妻子陪著自己拋頭露麵的做法,心裏還是頗為排斥。
江孤蘭見說服不了丈夫,便心生一計,稱自己每日出來也不多走,就在酒
樓前麵撫上一曲古箏,無論事成不成,自己保證立馬就走,絕不多留一會兒。
李明誠本來還想拒絕,卻抵不住自己妻子一番苦苦哀求,最終隻能同意。江孤蘭雖然擅長音律,但除了平時自得其樂外,最多也不過是在家宴上獻上一曲,這外出撫箏,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不過饒是江孤蘭對這場麵有些不擅應付,但抵擋不住其青春貌美,有傾國傾城之色,又初為人婦,自帶風韻。便是不撫上一曲,花枝招展往那站了微微一笑,怕也是要博得城內閑漢一個滿堂彩。
更不要說江孤蘭本身便是此道好手,一曲《鳳求凰》一出,端得是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眾人無不聽得如癡如醉。
因為這江孤蘭的到來,這偏僻的酒樓就漸漸有了人氣,兼之其酒菜確實不錯,過了一段時間,很快便積攢了一批客人。李明誠見狀頓時大喜過望,對經營酒樓的事情更加上心。
事實證明李明誠還是很有眼光的,如果李明誠本錢足夠,這座酒樓可以獨立經營,那肯定會大獲成功,也沒有後麵的悲劇發生。但這問題恰恰就出在其沒有足夠的本錢,也不是曹川郡本地人士,不得不仰仗妻族勢力,才能經營這座酒樓。
原來這座酒樓裏裏外外雖然都是李明誠與江孤蘭在忙活,但因為需要打通本地關節的原因,所以明麵上,這座酒樓的主人卻是江知承。當然,大家都是街坊鄰居,這酒樓實際上是誰在打理,這是隻要長了眼睛就能看明白的事情。
江家兒郎雖然在酒樓之中跑腿的頗多,但李明誠也是算了工錢的,而且比尋常人家更要豐厚三分,至於江知承,除了出了一點本錢之外,對這酒樓根本沒有瞧上一眼,而且因為出了一半本錢的關係,其不僅要收水利錢,還要在酒樓賬目裏分紅,端得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李明誠乃誠實君子,對此也不以為意,當初江知承有些為難自己不假,但沒有自己妻族這名長者出麵,自己這小小的酒樓,也盤不起來。
所以即使最後酒樓生意漸漸好了起來,李明誠荷包漸寬,完全有能力將那一半本錢還上的時候,也沒有選擇這樣做,而是延續這種局麵,繼續讓江知承拿上一份。
當然,這其中並非沒有繼續借重江知承在本地身份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出於情誼上的考慮,李明誠如此知情識趣,本來心中還比較擔心自己沒得賺的江知承自然是喜出望外。
這李明誠既然證明了自己是有真本事的人,江知承自然一改早間對其冷嘲熱諷,不甚待見的嘴臉,反而是放下身段,與李明誠打成一片,整日不是在酒樓裏晃來晃去,就找李明誠飲上兩杯,儼然一副和藹長者的模樣。
李明誠雖然頭腦好用,但其是讀書人出身,難免帶了些書生意氣,對市井生活的了解畢竟有限,他並不知道市井之中有一句古話叫作“買賣親手做,莊稼不托人”。
酒樓的生意是蒸蒸日上,但江孤蘭卻終於因為整日操勞,在家中病倒,這酒樓的生意雖然賺錢,但如何能跟自己的結發妻子相比?所以李明誠一邊忙於經營酒樓,一邊還要照顧妻子,對酒樓的經營,自然就漸漸有些力不從心,這賺的錢少了,自然引得江知承的不滿。
所以江知承就經常來酒樓埋怨李明誠對店裏的生意不上心,而李明誠也開始對江知承不滿,因為即使江孤蘭已經病倒,江知承也依然想讓江孤蘭前來酒樓露麵,以維持酒樓的生意。
所以兩人觀念不和之後,不久之後便發生了激烈爭吵,最終決裂,兩人決裂之後,李明誠便徹底放棄了酒樓經營,回到家中照顧妻子,這酒樓中的財產也一直沒有清算。??
自從兩人徹底鬧翻之後,李明誠便一直不停地去找江知承要求清算財產,拿回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銀錢。但因為酒樓名義上的主人一直是江知承,在李明誠離開酒樓之後,財產也被江知承掌控在手裏,他找了很多理由推脫。
無奈之下,李明誠隻好起草狀紙,告官討債,然而李明誠沒有了官身,本身又是個弱書生,哪裏是勢大財雄,在曹川郡葉茂根深的江知承的對手?所以饒是明眼人都知道是這江知承耍賴,但這筆糊塗賬一直沒有算清。
不久之後,江知承知道自己經營不好這酒樓,索性將其變賣了,錢都拿進了自己的口袋,心中高興之餘在城外起了一莊子,儼然是一副大款的派頭。
但李明誠雖然靠經營酒樓賺了一些銀錢,但當初投進去的錢大多是還是從至交好友那裏借來的,還了這部份錢之後,所剩已是不多,一大家子人要吃吃喝喝,自己妻子還罹患重病,自然是哪裏都要錢。
但自己苦心經營的酒樓卻被別人拿去變賣,還建了一座莊子,這使得李明誠痛苦至極,心情極其糟糕,不久之後,鬱悶中的李明誠便毫無預兆地嘔血三升,就此一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