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殊一鳴驚人,開口第一段論述就讓村民們大呼不凡,圍觀者上到六七十歲的老人,下到五六歲的孩童,無論男女,也不管識不識字、讀沒讀過書,全都輕而易舉的領悟了“仁”字的含義。


    他們有的欣然點頭,有的撫掌大笑,有的雙眼放光,用不同的方式給了秦殊正向反饋。


    這讓秦殊無形中多了一絲自信,繼續侃侃而談道:“想要學習儒家的思想,除了搞清楚儒家的仁之外,還要了解儒家的創始人——孔子。


    孔聖人可不簡單,史書中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夫子身高九尺六寸,人稱‘東周小巨人’,見過孔夫子的人無不震驚!”


    <a id="wzsy" href="http://www.2kxiaoshuo.com">2kxiaoshuo.com</a>


    說到這裏,秦殊原地站了起來,挺直腰板問道:“我身高如何?”


    旁邊一名農婦馬上道:“秦生威武雄壯,身材挺拔。”


    秦殊搖頭笑笑,說:“我這身高,也才八尺八寸而已。”


    隨後又問:“村中可有九尺以上者?”


    曹家村眾人俱皆搖頭。


    別說九尺以上的人,就連達到秦殊八尺八寸身高的人都沒有。


    秦殊站在眾人麵前,這魁梧的身軀就已經給了眾人巨大的壓迫感,孔夫子九尺六寸的身高,更是不敢想象。


    村民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範勇和曹方兩人也是驚訝不已,低聲道:“沒想到孔聖人竟如此魁梧……”


    這時秦殊繼續說道:“孔夫子不僅身材高大,更是力大無窮。史書又雲——‘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夫子的力氣能舉起國都的城門!咱們青陽城的城門都已重達800斤,國都的規模十倍於青陽城,城門的重量恐怕早已上千斤!而孔夫子卻能一力拓之,可見他簡直神力無窮!”


    村民們聞言又是震駭不已,俱皆感慨於孔夫子的神力。


    就連特地過來旁聽的董夫子都撚須微笑,心中欣慰道:“把《國史》贈予秦殊果然是個正確選擇,如今他竟能旁征博引了,我沒看錯這小子,他絕非不學無術之人。”


    介紹完了儒家的開派祖師孔夫子,秦殊便開始給村民們講解《掄語》。


    從第一篇《學而》開始,他搖頭晃腦的說道:“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村民們顯然是聽不懂的,秦殊便直接翻譯成白話供他們理解。


    “孔子說:學習之餘要時常習武,這件事情還用我多說嗎?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特地趕來挑戰我,打敗他不是很快樂的嗎?打架的時候用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招數,讓他們輸得心服口服,絲毫沒有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為嗎?”


    這番話講解完,人群中的範勇和曹方頓時大呼受教,兩人很快將這文字中的奧義消化吸收,身體肌肉也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變化。


    範勇一些瑣碎的肌肉得到強化,曹方發生改變的則是他的肱二頭肌。


    隻是除了他們二人之外,其他村民卻並未能領悟這段語句,一個個抓耳撓腮,略顯茫然的看著秦殊。


    就連參悟了“兩小兒辯日”的卉兒,在理解這番話的時候都稍顯吃力。


    秦殊凝眉思索,心中忖度道:“大概《學而》這一篇對毫無基礎的村民們來說還是太複雜了,句子太長,理解起來當然就困難。不如換一句短的。”


    想到這裏,他清了清嗓子,又說道: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我麵前說騷話,扮鬼臉挑釁我的人,全部被我用‘仁’的方式給撕成兩半了,這種下場的人還少嗎?”


    講解完這句話,現場最先領悟的仍然是範勇和曹方,兩個人微笑頷首,一副大有裨益的表情。


    更值得欣慰的是,這一次卉兒也聽懂了,跟著哥哥們輕輕點頭,隨後身姿變得逐漸挺拔,胳膊上的線條也變得愈發玲瓏有致。


    除了卉兒之外,村民中也有幾個參悟的,雖然收效甚微,但身體或多或少發生了一些改變,這引得他們亢奮不已,欣然大叫道:“我悟了!我悟了!”


    同時,因為收獲到“立言”的功德,秦殊的身體也有了一定的反饋,他右手手腕處的灼痛感再度蔓延,雖不甚多,卻也聊勝於無。


    “看來想要教化村民,還得先從最基礎、最簡單的《掄語》開始,最好能逐字逐句的給他們翻譯,這樣才能成功。”秦殊心道。


    剛打算再挑出《掄語》中淺顯易懂的短句教給村民,一旁站著的董夫子卻微笑著走了上來,輕聲在他耳旁道:“《論語》雖是聖賢遺留的隻言片語,但卻微言大義,晦澀難懂。即便你深入淺出的講解,我看村民們也很難領悟。”


    秦殊深表讚同,低聲道:“夫子說的是,我也覺得艱難,夫子可有什麽好建議?”


    董夫子不愧教育經驗豐富,微笑著給出提議道:“若《論語》過於深奧,不妨先用更簡單的教材開化他們,等到村民們對儒學思想有了一定的體悟和基礎,再傳授他們《論語》不遲。”


    “更簡單的教材……”秦殊撓了撓頭,心中有點犯難。


    《論語》已經算是儒家典籍中最通俗易懂的一部書了,哪去找更簡單的教材?


    見秦殊麵露難色,董夫子再度給出提示:“《三字經》。”


    一聽到這三個字,秦殊如夢方醒:


    “嗨呀!怎麽把《三字經》給忘了!”


    這可是儒家專門用來啟蒙的著作,簡直就是為不學之人量身定做的。其內容不僅簡單易懂,還朗朗上口,可以當歌謠一般傳誦,非常適合村民們一邊耕作一邊誦讀。


    “夫子果然高明,為學生指出了一條明路。”


    秦殊感激的朝著董夫子行了一禮,隨後轉向村民們,朗聲道,


    “《掄語》艱難晦澀,咱們暫且放下。接下來我要教你們的是一篇歌謠,名喚《三字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吾好以德服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在村口燙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在村口燙頭並收藏吾好以德服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