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站操地點,趙未央等人才發現自己來得已經比較晚了,好在已經趕上了。蘇宇來得最快,已經在清點人數了。院長大人正倒背著手在人群裏走來走去,意圖看到是不是有夜不歸宿的。
院長走到一個麵容憔悴的男生麵前,問:“臉色怎麽這麽差?又熬夜打遊戲了。”
男生忙擺手說:“沒有。我一個親戚去世了,最近我心情不好。”
院長又走到一個眼角堆著眼屎的男生麵前,問:“你怎麽回事?起床連臉都不洗!”
該男生趕緊揉揉眼睛說:“水房的人太多,沒趕上。”
院長說:“那還是起得晚。當年我上學的時候,為了及時洗漱,不耽誤上課,都跑到女生宿舍樓下接水。”
該男生仿佛遇到知音一般:“院長,我也想去。”
院長敲了該男生的腦門說:“就你?先長得和當年一樣帥再說!”
院長今天的心情不錯,繞了幾圈,哼著歌走了。
回宿舍的路上,經過一個路口,那裏種著一顆很大的法國梧桐。張誠有個怪毛病,就是每次走過這裏,都要吐口唾沫。時間久了,大家就開玩笑,說是這棵法國梧桐之所以如此強壯,完全是因為張誠給施加營養的原因。還有人開玩笑說,若是大家集體吐口水的話,這棵樹起碼還能長50米。
眾人問張誠原因,張誠不語,一腳又衝著樹踢過去。看到張誠腳踢梧桐,不斷有本專業的女生嗬斥張誠:“你居然殘害小生命,太惡毒了!不要和我說話,也不要說我認識你!”
女生們看到張誠都躲的很遠,說殘害小生命的人,是沒有愛心的人,要離他遠點。趙未央和張誠關係不錯,倒是知道原因。因為剛入學後不久,張誠就發現自己暗戀的高中階段夢中情人在這棵樹下和另外一個男生接吻。當初張誠為了追求那個女生才來到師大,卻被那女生告知自己大學四年都不會談戀愛。誰知道隻是過了一個軍訓的時間,那個女生便名花有主了。張誠的遭遇令人歎息。
趙未央不由慨歎:“不幸的人往往都是相同的,幸福的人卻各有各的幸福。”
站操結束吃過飯,趙未央並沒有和眾人一起去網吧。
608宿舍的多數人都來自城市或者是城鎮,唯獨趙未央一個人在農村待過。這在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的中國實在是概略很小的事情。不過,在趙未央看來,這種小概率的事情有逐漸變得正常的事實。高考出現的一些不平衡性因素導致招生的政策越來越來往大城市傾斜,教育資源的分配方麵,農村也沒有優勢,農村孩子在不平等的分數線和不平等的招生條件下,升學的空間越來越小。如今的農村,半大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繼續學業的孩子越來越少。
來自農村,家境貧寒的學生不可能和大眾的學生一樣享受安逸生活。趙未央和一般的農村學生有所不同。他的家庭條件很好,母親經營著一家不小的公司。他隻是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後來家就搬到了城裏。不過即使如此,父母也一直嚴格要求他,隻是給他最基本的生活費。
在此之前,趙未央的上網費主要是由自己的稿費支撐。可是,趙未央寫的多是小詩和散文,刊登這些作品的文學雜誌往往銷路不暢,稿費也十分微薄,所以趙未央終於支撐不下去了。趙未央倒也知道現在的報刊雜誌喜歡什麽樣的文章,可是他實在不願意去編寫什麽凶殺色情或者家庭倫理的紀實文字,因此,眼下的困頓幾乎是難以避免的。
其實,哪怕每個月的生活費足足是趙未央數倍的學生,也容易出現“經濟危機”。在這些學生囊中羞澀、錢包空空的時候,他們都在千方百計地思考著如何才能夠弄到一些錢花花,一方麵來解決溫飽,另一方麵則是繼續以前的愜意生活。往往在這個時候,借錢就是他們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尤其是學期末有許多人窮困潦倒的時候,甚至會出現個別人以身相許的情況。
不過“借錢”這兩個字對於自尊心極強的大學生而言,一旦說出口,不僅沒有麵子,有時候自己也難以心安。至於被借錢的人,心中更是不爽。若是不借,顯得不講情分,以後不好說話。可若是借了,對方遲遲不還,這點錢也不好開口去要。
上高中時,趙未央曾經有一位同學,家庭條件很好。可是,這位同學偏偏就喜歡借錢,而且他從不多借,都是五元、十元地借。借了之後,他便仿佛忘記了這件事一般,下次借錢時,仍舊心安理得,仍舊說“馬上還你”。那位同學曾經連續三次向趙未央借錢,卻絕口不提錢的事。
這些錢雖然不多,但是占便宜的行為卻讓他很不舒服。因此,他想了個辦法,在那位同學身上有錢的時候,向他借了相同錢數的錢,也就不還了事。那位同學自然不可能要,趙未央也心安理得不去還他。後來,在遇到同學借錢的事情,趙未央便會說“身上沒零錢,隻有這張一百的”。同學借的錢多,忘記還的可能性就很小。哪怕是對方真的不願意或者不肯還,因為錢的數額不小,趙未央也可以理所當然地索要。
後來秦洋知道了這件事,對趙未央說沒有必要。她甚至認為趙未央是窮怕了。自始至終,她隻知道趙未央來自農村,並不清楚他家庭的具體情況。
能借到錢並且及時償還的隻是一小部分人,也有一些人不喜歡借錢或者是借不到錢,這些人往往就成為了“泡麵王子”,常常一個月都與方便麵為伴。
但是,大多數窮困之中的人還是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借錢寶典”,軟磨硬泡,如求情、掉眼淚、下脆,就差鬧自殺或者威脅說:“你借是不借?不借!老子砍了你!”
在趙未央認識的人之中,張誠的大學同學不僅是蹭飯本領高超,借錢的花樣也多,尤其是“軟磨”的功夫很到家,可以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些同學見到張誠之後,首先會講一大堆自己的窮苦經曆,表現出好幾年都沒有吃過飽飯的模樣,然後編織諸如自己被女友拋棄、家裏人不管他、遇到了小偷等等理由,並使用流眼淚、下跪、叫大爺、撞牆稱死的手段,往往一磨就是數個小時,讓張誠崩潰不已,不得不自掏腰包,散財免災。
趙未央曾經問張誠:“你的那些朋友怎麽都這麽窮啊?”
張誠答曰:“有此三事,如何能富?”
趙未央好奇:“哪三事?”
張誠回答:“一曰泡美眉,二曰上網玩遊戲,三曰賭博。”
除了喜歡借錢的人之外,有些人會將自己罪惡的黑手伸向家裏,做法就是巧立名目,胡亂要錢。如今天要這種考試費、那種資料費,還有班費、社團費,以及剪頭發、洗衣粉、香皂、牙刷、筆、本子、橡皮等費用。
隻要能得到錢,使遍三十六計,耍遍七十二變,一定要搞到手!但一計用多定然不靈!於是轉移“陣地”。於是,飯卡被偷、錢包會飛、存折不見,或被打劫、摔到了腳、刺傷了手、磕到了頭等一係列奇異怪狀之事都降臨到自己身上。
總之都是一個理由:我好慘,我需要錢!
(本章完)
院長走到一個麵容憔悴的男生麵前,問:“臉色怎麽這麽差?又熬夜打遊戲了。”
男生忙擺手說:“沒有。我一個親戚去世了,最近我心情不好。”
院長又走到一個眼角堆著眼屎的男生麵前,問:“你怎麽回事?起床連臉都不洗!”
該男生趕緊揉揉眼睛說:“水房的人太多,沒趕上。”
院長說:“那還是起得晚。當年我上學的時候,為了及時洗漱,不耽誤上課,都跑到女生宿舍樓下接水。”
該男生仿佛遇到知音一般:“院長,我也想去。”
院長敲了該男生的腦門說:“就你?先長得和當年一樣帥再說!”
院長今天的心情不錯,繞了幾圈,哼著歌走了。
回宿舍的路上,經過一個路口,那裏種著一顆很大的法國梧桐。張誠有個怪毛病,就是每次走過這裏,都要吐口唾沫。時間久了,大家就開玩笑,說是這棵法國梧桐之所以如此強壯,完全是因為張誠給施加營養的原因。還有人開玩笑說,若是大家集體吐口水的話,這棵樹起碼還能長50米。
眾人問張誠原因,張誠不語,一腳又衝著樹踢過去。看到張誠腳踢梧桐,不斷有本專業的女生嗬斥張誠:“你居然殘害小生命,太惡毒了!不要和我說話,也不要說我認識你!”
女生們看到張誠都躲的很遠,說殘害小生命的人,是沒有愛心的人,要離他遠點。趙未央和張誠關係不錯,倒是知道原因。因為剛入學後不久,張誠就發現自己暗戀的高中階段夢中情人在這棵樹下和另外一個男生接吻。當初張誠為了追求那個女生才來到師大,卻被那女生告知自己大學四年都不會談戀愛。誰知道隻是過了一個軍訓的時間,那個女生便名花有主了。張誠的遭遇令人歎息。
趙未央不由慨歎:“不幸的人往往都是相同的,幸福的人卻各有各的幸福。”
站操結束吃過飯,趙未央並沒有和眾人一起去網吧。
608宿舍的多數人都來自城市或者是城鎮,唯獨趙未央一個人在農村待過。這在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的中國實在是概略很小的事情。不過,在趙未央看來,這種小概率的事情有逐漸變得正常的事實。高考出現的一些不平衡性因素導致招生的政策越來越來往大城市傾斜,教育資源的分配方麵,農村也沒有優勢,農村孩子在不平等的分數線和不平等的招生條件下,升學的空間越來越小。如今的農村,半大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繼續學業的孩子越來越少。
來自農村,家境貧寒的學生不可能和大眾的學生一樣享受安逸生活。趙未央和一般的農村學生有所不同。他的家庭條件很好,母親經營著一家不小的公司。他隻是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後來家就搬到了城裏。不過即使如此,父母也一直嚴格要求他,隻是給他最基本的生活費。
在此之前,趙未央的上網費主要是由自己的稿費支撐。可是,趙未央寫的多是小詩和散文,刊登這些作品的文學雜誌往往銷路不暢,稿費也十分微薄,所以趙未央終於支撐不下去了。趙未央倒也知道現在的報刊雜誌喜歡什麽樣的文章,可是他實在不願意去編寫什麽凶殺色情或者家庭倫理的紀實文字,因此,眼下的困頓幾乎是難以避免的。
其實,哪怕每個月的生活費足足是趙未央數倍的學生,也容易出現“經濟危機”。在這些學生囊中羞澀、錢包空空的時候,他們都在千方百計地思考著如何才能夠弄到一些錢花花,一方麵來解決溫飽,另一方麵則是繼續以前的愜意生活。往往在這個時候,借錢就是他們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尤其是學期末有許多人窮困潦倒的時候,甚至會出現個別人以身相許的情況。
不過“借錢”這兩個字對於自尊心極強的大學生而言,一旦說出口,不僅沒有麵子,有時候自己也難以心安。至於被借錢的人,心中更是不爽。若是不借,顯得不講情分,以後不好說話。可若是借了,對方遲遲不還,這點錢也不好開口去要。
上高中時,趙未央曾經有一位同學,家庭條件很好。可是,這位同學偏偏就喜歡借錢,而且他從不多借,都是五元、十元地借。借了之後,他便仿佛忘記了這件事一般,下次借錢時,仍舊心安理得,仍舊說“馬上還你”。那位同學曾經連續三次向趙未央借錢,卻絕口不提錢的事。
這些錢雖然不多,但是占便宜的行為卻讓他很不舒服。因此,他想了個辦法,在那位同學身上有錢的時候,向他借了相同錢數的錢,也就不還了事。那位同學自然不可能要,趙未央也心安理得不去還他。後來,在遇到同學借錢的事情,趙未央便會說“身上沒零錢,隻有這張一百的”。同學借的錢多,忘記還的可能性就很小。哪怕是對方真的不願意或者不肯還,因為錢的數額不小,趙未央也可以理所當然地索要。
後來秦洋知道了這件事,對趙未央說沒有必要。她甚至認為趙未央是窮怕了。自始至終,她隻知道趙未央來自農村,並不清楚他家庭的具體情況。
能借到錢並且及時償還的隻是一小部分人,也有一些人不喜歡借錢或者是借不到錢,這些人往往就成為了“泡麵王子”,常常一個月都與方便麵為伴。
但是,大多數窮困之中的人還是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借錢寶典”,軟磨硬泡,如求情、掉眼淚、下脆,就差鬧自殺或者威脅說:“你借是不借?不借!老子砍了你!”
在趙未央認識的人之中,張誠的大學同學不僅是蹭飯本領高超,借錢的花樣也多,尤其是“軟磨”的功夫很到家,可以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些同學見到張誠之後,首先會講一大堆自己的窮苦經曆,表現出好幾年都沒有吃過飽飯的模樣,然後編織諸如自己被女友拋棄、家裏人不管他、遇到了小偷等等理由,並使用流眼淚、下跪、叫大爺、撞牆稱死的手段,往往一磨就是數個小時,讓張誠崩潰不已,不得不自掏腰包,散財免災。
趙未央曾經問張誠:“你的那些朋友怎麽都這麽窮啊?”
張誠答曰:“有此三事,如何能富?”
趙未央好奇:“哪三事?”
張誠回答:“一曰泡美眉,二曰上網玩遊戲,三曰賭博。”
除了喜歡借錢的人之外,有些人會將自己罪惡的黑手伸向家裏,做法就是巧立名目,胡亂要錢。如今天要這種考試費、那種資料費,還有班費、社團費,以及剪頭發、洗衣粉、香皂、牙刷、筆、本子、橡皮等費用。
隻要能得到錢,使遍三十六計,耍遍七十二變,一定要搞到手!但一計用多定然不靈!於是轉移“陣地”。於是,飯卡被偷、錢包會飛、存折不見,或被打劫、摔到了腳、刺傷了手、磕到了頭等一係列奇異怪狀之事都降臨到自己身上。
總之都是一個理由:我好慘,我需要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