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好法子,山君快說來聽聽。”


    高二明眸添彩,替自家妹夫詢問。


    王寅看她一手扶著劉彥肩膀,一手持書抵著下巴,折扇指笑道:“二姐與賢弟真是越發親近了。”


    高二聽此言,神態自若說:“我因不爽秋雷,才借著世才書氣抵擋。世才許我如此,你若看著不悅,大可去蜀中傳閑話。”


    王寅哈哈爽笑,寬袖整衣道:“二姐誤會了。我意思是說,你們今日頗有姐弟之相。才發些許感慨。”


    劉彥與二姐相視一笑:“小弟近來修學,多仗姐姐幫襯,二姐對我不比親姐差。”


    <a id="wzsy" href="http://m.baimengshu.com">百盟書</a>


    荀舫主掃一眼高二顏色,催促說:“貓兒莫賣關子,什麽法子快些說來。”


    王寅分看他們,收笑正色道:“《孟子》一書,之所以被後世儒生尊稱‘孟學’,其因在於孟夫子講義,修浩然正氣。”


    “而其書精要就在《公孫醜》一卷。”


    “賢弟可知《公孫醜》三點精要所在?”


    劉彥思量回答:“《孟子·公孫醜》中三點妙義,其一為‘不動心’,其二為‘夫誌’,其三為‘浩然正氣’。”


    “三者循環相扣,關聯緊密。讀時明白,悟通卻難!”


    “正是如此。”


    王寅折扇撫掌道:“我想了個法子,何不學文章中孟子與公孫醜對答?你我兄弟各扮演二人,循環答問。”


    “昔日莊子與惠子論‘魚之樂’……”


    “惠子說‘你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你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假如莊子知道魚之樂,那他必定當過魚,揣摩過魚在水中的心情,所以他知道其中樂趣。”


    “賢弟何不效彷莊子,當一回孟子與公孫醜?”


    “以學生之心求道,以達者之心解惑,一番琢磨…我想定有所收獲。”


    此言聽得在場眾人眼明心亮。


    高二壓肩對劉彥說:“在理!世才不妨一試。”


    舫主附和:“即便不成,也無害處。”


    彼時,天上雷霆響震,劉彥振奮起身,彷古人跪坐,麵朝山君拱手:“就請兄長先扮孟子,我當弟子公孫醜。”


    “好!”王山君兩袖大開,正坐姿還禮,擺出師者姿態說:“賢弟請問吧。”


    劉彥腦中複想《公孫醜·二章》中的師徒對答,問:“如果讓老師擔任齊國的相……,老師動心不動心?”


    王寅以孟子口吻答:“不動心,我從四十歲起就不動心了。”


    劉彥又問:“請問老師的不動心和告子的不動心,有何區別?”


    王寅說道:“告子說‘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他的不動心與我不同之處,就在於前兩句。”


    “不得於言,勿求於心,這是不可以的。”


    劉彥心湧明光,說出原書沒有的話,問道:“老師的意思是說,你的不動心,不在於言行舉止。隻要有心誌,便可求得浩然氣?”


    王寅聞問,知道這句話是他自己悟出的,隻笑不答,讓他自己想。


    劉彥心中存思,繼續求教:“請問老師‘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如何理解?”


    王寅照背孟子原話來解答。


    一來二去,他們對答到‘浩然正氣’。


    王寅扮孟子道:“我無法說清楚浩然正氣。它作為一種氣,最為盛大,最為剛強,要靠君子正直去培養它,而不傷害它。此氣就會充塞天地之間。”


    “浩然正氣要與義和道配合。缺少二者,它就會萎縮。”


    “浩然正氣是不斷積累‘義’而產生的,不是偶爾一次義舉就能獲得。需要心誌長存‘義’,才能不斷積累增加。”


    “如果行為有愧於心中之‘道義’,氣就萎縮了。”


    “因此我說,告子不曾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作是外在的東西。”


    “修養此氣,要善於培養它。不能停止下來,不能忘記它。但也不要妄自拔苗助長,否則適得其反。”


    “養氣好比種禾苗,今日拔苗助長,明日禾苗枯死。卻也不能不管不問,要給它時常除草,才有生長。”


    “賢弟明白了嗎?”


    最後一句‘賢弟’,把二人從師徒對話中拉拽出來。


    劉彥跳出公孫醜角色,與山君相視少許,思說:“已經明白一些。”


    “孟子所言‘不動心’與‘夫誌’,是產生浩然正氣的前提,而想要產生浩然正氣,還要在心誌中貫徹道義。”


    “夫子說,心誌是意氣的主帥,亦可作為‘浩然正氣’的主帥。”


    “不動心是教人不可妄動道義,妄動就等於拔苗助長,損害自身正氣。”


    “好比那些江湖俠客,一時意氣相投磕頭結拜,一時妄動俠義殺人害命。”


    “夫子口中的‘義’,應是世間‘大義’,為國為民,為天下為蒼生。”


    “隻有找到屬於自己的‘義’,將其貫徹心誌中,便可催動身中誌氣,引來充斥天地中的浩然正氣!”


    “解得好!”


    王寅折扇撫掌:“賢弟所說,正是要義、真意所在!”


    “我聞‘義’有高低之分,江湖草莽義氣最不可取,弄不好殺人害命,落草為寇。”


    “其次是江湖俠義。此道義雖說是正道,但容易被他人利用,被他人借刀殺人。一旦犯錯,悔恨交加,誌氣受損。”


    “勇義、忠義,仁義三者,才是高義!”


    “勇義為國,忠義為君,仁義為民……”


    “我聞蜀中孟學劍客,都以這三種高義立誌,借仁義養氣的最多。但也有俠義養道的。”


    “世才要好好思慮,謹慎貫徹道義,這可關係你一世的道路。”


    山君說罷,高二轉對劉彥道:“依我看,還是仁義為先。貫徹勇義就要舍命,貫入忠義就要忠君,這兩個都不好。”


    “與其舍命,不如自己修命。與其忠君,不如自在逍遙。縱觀古今的忠臣,有幾人得到好下場?”


    荀舫主難得附和她的觀點,道:“我也以為‘仁義’是上佳之選。有道是仁者無敵,無論世道如何變化,終究需要仁義主持公道。”


    劉彥聽取她們的建議,思量說:“我認為世間應該還有一種‘宏大剛正的道義’!”


    “它可以兼顧世間的義,秉持此義,可使心誌無敵,任何邪道妖魔動搖不了它!”


    三仙聞言相覷,心生好奇。


    王山君問:“那是什麽義?”


    “正義!”


    劉彥說出答桉,端起香茶沾水畫圈說:“天下有正反兩儀,正者為陽,反則為陰,正義即是剛正之義,這剛正不正與浩然正氣重合?”


    “我以為,正義包含了勇義、仁義、忠義,三大義。”


    “可以殺敵為國,可以慷慨為民,可以行俠仗義,亦可以做個忠臣,並且不受到約束。不會陷入蠻勇、愚忠的境地。”


    “它可藏在心中秉持不動,如孟子不動心一樣。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這不是更好嗎?”


    “好,確實更好!”


    王寅雙目明亮,爽悅揚手:“賢弟此論甚高,道義上獨樹一幟,實在好得很!”


    “就像上古諸子,他們都有自己的主張。”


    “孔子說仁,孟子講義,荀子性惡,如此才有當時百家爭鳴的大氣象!”


    “我以為這是最好的!今日能助世才找到正義之心,愚兄不虛此行,沒有白來一趟!”


    “他年我轉世成人,希望拜入你的門下,修習君子絕學!不知可否?”


    劉彥分看二姐舫主,擺出老師做派,笑道:“既如此,還不拜見為師?”


    這本是玩笑,王寅卻當真伏地叩首行弟子禮!


    驚得劉彥去扶他:“兄長莫把玩笑當真,今日兄助我領悟,應該小弟拜你才是。”


    荀舫主插言道:“公子受禮就是,王山君這一禮,是替後世而拜,不是為此時自己。他這些天忙裏往外,就是想給自己下一世找個好老師。”


    “找來找去發現恩師就在眼前。我說的可對?”


    王寅點頭道:“還是大姐知我。這些天我在外尋訪名家,都是為後世做打算。此話先不提,以免攪擾世才修學。”


    “今生我與世才論兄弟,希望來世能成師徒。”


    劉彥看他目光誠摯,回到座位說:“兄長隻要不嫌我才疏學淺,我願領兄長轉世之身入學,就如你我今日這般。”


    “若非兄長,安有現在的劉世才?”


    “賢弟。”


    王山君感動他赤誠,拱手再行弟子禮。


    隨之口稱‘老師’,進入‘公孫醜角色’,向他請教‘不動心’、‘夫誌’和‘浩然正氣’。


    劉彥安穩受之一禮,也進入‘孟子角色’,從老師的角度闡解山君所提問題。


    這一場問答,使他心竅靈光不斷迸發,文章中的道理真意,越發的了然於胸。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狐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士心本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士心本尊並收藏聊齋狐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