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得好!”


    “借問行人歸不歸,著實好於‘借問行人知不知’,公主來看……”


    “相君大才!”


    千裏外,月照洞庭。


    洞庭湖駙馬府園內,一俊貌文雅的書生對著修改後的《送別詩》讚不絕口。


    周圍丫鬟數名,身旁坐著長公主書瑤和綠珠,這書生便是駙馬陳明允。


    綠珠適時插話說:“駙馬這詩,並非相君所改,乃君家一位貴客指點出來的。說來也是位真學才子,據說還是臨安當地人士。”


    “哦?”


    駙馬公主都很好奇,詢問叫什麽。


    綠珠答:“劉世才。我觀此君是放達之士,不拘禮數……”


    聽她講述見聞,陳明允心生結識之意,對公主道:“小生想去一趟臨安,拜會那位劉世才。”


    公主扶肩道:“夫君愛才士,何必在此一時?臨安正發瘟疫,東湖四處借糧賑災,你若空著手去怎好相見?”


    “不如等幾日再過去,我家籌備些糧草一並送去,無多有少,算些心意。”


    “公主思慮周全,那就晚些再拜訪。”


    陳明允心情甚好,轉問起‘劉世才樣貌如何?’


    綠珠回想描述時,東湖艮園亦有侍婢借著送茶,窺看公子容貌。


    東湖水府,艮山涼亭


    劉彥澹然麵對偷看,接下茶碗隨口問:“我家丫鬟現在何處?”


    送茶侍婢回話:“公子丫鬟在陪王妃郡主說話,等會與我們一起吃宴。”


    兩人說話並未影響一旁相君。


    他此時正專心致誌通讀《正氣歌》。


    劉彥寫出這篇入學文章給君家過目,亦想請君指點,請這位前輩達者,教導他這個後學。


    <a href="http://m.xiaoshutingapp.com" id="wzsy">xiaoshutingapp.com</a>


    “好文章!”


    “世才文中正義,獨樹一幟,乃為我儒門開辟一條孟學新路。”


    相君讀完大讚,雙目盯著文章,又說:“文章中提到三位,莫非就是你所言貴人?”


    “正是。”


    劉彥說起三位兄姐對自己幫助,心懷感激道:“無有這三位,就沒有我今日通達。”


    “小生想請教,我所設之路,所舉正義,如何去修?”


    相君會心笑道:“我見君心大氣,舉大義而得孔孟雙學,往後因當‘內養明燈,外養正氣’。”


    “你這條路,路遙十萬八千裏,需要身體力行。”


    劉彥聞點撥,如見明月照前路,隱約看清一些方向,思說:“吾將上下而求索。”


    說罷,見他盯著自己,不知要問什麽。


    相君對視笑問:“世才可願以君心大義,承裝我師門絕學?”


    劉彥思慮反問:“我可以修司徒夫子絕學?”


    “可以!”


    相君再看文章,劍指道:“你正義之心包含諸多大義,有海納百川之氣魄。”


    “你立此旗幟開新路,需要集合百家之長,方能鑄成大業!”


    “老師之心學,脫胎於孔孟,與你正義之道不相衝,反能助長你君心道義。”


    “世才若修我師門《君心化龍》,以正大心術立世禦敵,對以後證道天心,步入大儒亦有好處。”


    “絕不會損傷你的道路,你不妨思量一番。”


    “你若同意繼學,我便將師門心學傾囊相授。”


    “此後你就是我恩師隔世嫡傳弟子,你我兄弟相稱。”


    聞相君句句善意,劉彥頗為動容,先謝一禮,後說:“小生定當思量。眼下臨安瘟疫未解,小生此來赴宴,亦是求治理良策……”


    “果然是心懷大義君子。”


    相君歸還入學文章,談道:“我從三女口中,得知世才治疫六法。”


    “你所思方法得當,縣官遵循人治,不日可除城中疫病。”


    “但治鬼卻難,那三千疫鬼十分棘手,我思得一法可以安置……”


    “隻是此法需要一位心有大義,肩夫毅力,受得苦厄之君子相助,方可成事。”


    “如我所見,世才乃最佳之選,你可願意相助?”


    劉彥好奇他口中之法,暫不提今日祭鬼之事,請君直言。


    相君點頭與他說起‘下邳陰山給孤園’。


    “那陰山是上古鬼神魍魎開辟的一方陰土。”


    “其後代薛候之女,現在那塊陰地設立‘給孤園’,收容世間孤魂冤鬼。”


    “世間鬼神都稱那處為‘小陰司’,稱薛娘子為‘給孤娘娘’。”


    “前年沂水縣遭瘟,多蒙薛娘子收容疫鬼,才不至於世間野鬼遊蕩。”


    “我欲將本鄉疫鬼,送去陰山給孤園,之前變作書生前去一試……”


    “奈何那娘子因受貶下界,遷怒我等神人,不容我分說,便趕我出來。”


    “丫鬟說‘你家遭災與我何幹,要見娘娘,找個經得住沸河苦厄的人來。’”


    說到此,相君用茶笑看劉世才。


    劉彥正在想‘給孤園’和‘薛候之女’。


    他記得《聊齋·錦瑟》一篇記載著相同的人物、地方。


    “相君之意。是讓我渡河求見那薛娘子,說服她收容本州疫鬼?”


    “正是此意。”


    相君道:“那陰山沸河滾燙無比,其中苦厄猶勝地獄油鍋,非胸懷大義、肩夫大毅力之人,不可渡河過去。”


    “世才這些都符合,是為上佳之選,可願吃得一苦,為民渡河?”


    劉彥舉正義之心,爽快說:“我願意一試。”


    “不過,臨安三千災鬼疫氣已除,他們未必願意奔赴他鄉。”


    “另外官家也與本縣新任城隍立約,請他安置鄉鬼……”


    相君一聽如獲意外之喜,追問起此事。


    劉彥便將‘昨日殺狗、今早燒穀、日落祭鬼’串聯細說一遍。


    得知他‘一篇祭文引來文道響應,因此解了眾鬼疫氣,迫使天庭降旨撫民’,這位東湖水主大感暢快!


    “好!世才此法用的甚妙,如此我水鄉無憂了。”


    “速將祭文寫來,借我一睹為快!”


    “我鄉隻是暫時無憂,如若西子城和其他縣疫情加重,難保臨安太平。”


    說著,劉彥一邊提筆寫祭文,一邊與他談聊本州別處疫鬼災民。


    相君越發賞識,隨口說:“除了臨安,州府各地至少還有兩千疫鬼。”


    “若將這些疫鬼治了,配以驅瘟良藥治人,這場瘟疫就能化解。”


    劉彥笑說:“驅瘟良方有了,隻是祭文無法再用二次。欲治剩下眾鬼,需用相君之策。”


    “擇一良日,我與君去一趟陰山給孤園。”


    “小生領會一下陰山沸河之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狐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士心本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士心本尊並收藏聊齋狐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