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真是奇妙。”
“這骨風氣,應該算是胥君生前‘遺風’,乃學問德性沁潤身骨,養風骨而成、所生。”
“我剛才站在丈外觀看,隻感受一股仁厚正大之風襲麵,不曾見其中有何差異。”
<a id="wzsy" href="http://m.yawenku.com">雅文庫</a>
“眼下我身距他五尺, 卻感六種不同風動氣流……”
“它們代表什麽?是品性?”
……
二君下樓後,閣樓上劉彥開始琢磨思量,眼望胥君風骨周身六處。
這六處分別是:頭骨、軀幹骨、四肢骨。
他所言六股風氣,即是從這六處散發出來的。
頭骨之氣,爽朗清心,似朝氣蓬勃。
軀幹之氣, 中正平和,如正午之風。
四肢之氣,則分四種。
雙臂重在雙肩,彷佛軀幹之風上湧,由雙肩分流而下,有山風之剛勁。
雙腿重在腳骨,腳底骨風氣最弱,沿著腳踝往上逐漸的氣壯,直至軀幹往上越發風光氣顯。
仔細琢磨,此六氣雖然各異,卻是一股整體,乃由下至上而生。
陡然,劉彥靈光一閃,想到宋玉《風賦》中一句話【風起於青萍之末】。
他回想這篇賦文,心中道:
“宋玉說,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溪穀, 盛怒於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於鬆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颶熛怒……”
“胥君風骨之氣,亦是如此!”
“他這骨氣,先從腳底起風,經過大腿骨到軀幹,沿著軀幹直衝天靈,分流雙肩兩臂。”
“頭風清爽,軀幹中和,雙臂剛勁大壯,雙腿腳底…飄揚輕盈。”
“骸骨之中見山勢,山勢之中又見山風,六種風氣即是大山各處之風。”
思量至此,劉彥似乎通明一些東西,神思彷佛通氣了。
不過以他所見,這風骨之氣不知於此。
自己所領悟的隻是表麵之理,內中真意還不曾領會。
他暫收所獲,不敢耽擱時辰,不再觀賞骨風, 而是正神思, 以神魂學著對麵骨姿坐態。
漸漸地,劉彥感覺魂兒有了骨頭。
原本輕飄的魂體恍忽一沉一正。
沉的是魂兒,正的是心神。
二者一合,如獲一具無形骸骨支撐起神魂,神魂好似成了皮肉。
這等感受十分微妙難言,以至於讓他覺得‘此刻自己是在以肉身與胥君骸骨照麵……’
劉彥心湧悟道愉悅,如酷熱吹涼風,眉心文光自然而明亮,胎光本相端坐顯現,與骷髏頭照麵相視。
照麵之時,他書生本相之中又瑩然複顯‘仁性光輝’,而骷髏印堂則無異象,似乎不願與他相照。
“胥君叫我與其照麵,必然有其深意。”
“我未見‘深意’,定然是方法不對……”
他一念思量,揣摩其他方法,心神進入一種專注狀態。
不知想了多久,驀然再看麵前這具風骨,不禁眉心明光震爍!
見骷髏頭骨腦後,生出一輪大光暈,此乃胥君身骨‘仁德之光’,光明猶如晨日照心神!
其光中又見一股浩瀚風氣,使他想到大日淩雲之景象。
“原來‘深意’在此……”
“胥君是讓我‘以小見大’,是讓我用‘本相去照見他風骨德性’。”
“如此,我便得他仁光映照,從中去領會大仁德。”
劉彥刹那通達,隨即掃去雜念,以純粹心念去感受對麵仁性。
恰似坐在山巔峭崖,觀賞日出景色。
這一觀就忘了時辰,全然不記得胥君說的‘一炷香後下來’。
其實胥君與他定時辰,隻是一句‘虛言’。
意在讓他至少觀看一炷香,看他能否在一炷香內見自家風骨仁德。
一炷香後,胥君見劉世才不曾下來,望樓起身,對相君道:“果如建元所說,他忘時辰了。如此甚好!”
“且看他能與我風骨對坐幾時。”
“你我尋個棋盤,對弈一番如何?”
相君伴看收回目光,道:“正想與兄下棋。今日之後,世才便得仁兄一生所學,再過一日便由我教授心學,兄長亦可來看。”
“我自當過去,劉世才這塊美玉我甚愛之,我看他初識‘心術’,能悟你家老師幾成絕學。”
說話,胥君走出‘修身閣’。
就在園內紫竹林變出棋桌,與東湖相建元持子對弈。
春心園。
眾公主、郡主、李憐雲談了半個時辰,把話都說盡了,都沒等到二君和公子回來。
長公主有所思量,笑對眾妹說:“興許父親改在紫竹園授學,我等也無需在此癡等,不如到我西園把酒言歡,行酒令對詩如何?”
妹妹們笑顏稱‘善’,東湖四郡主也知這時不可過去旁聽,便和李憐雲隨西湖大姐離開。
她們這場酒宴,從子時吃到卯時,水府外天都要亮了,始終不見丫鬟來通報。
“都這個時辰了,爹爹也不說走?”
七郡主把杯思量,無心與她們吃酒了。
三郡主道:“或許劉公子有所悟,爹爹和胥君在等他。”
眾女各是點頭,彼時香蘭、香草入園,轉告君王之言。
大意是讓公主升船出湖,他們稍後便去登船。
長公主領了父命便去安排事宜。
紫竹園,修身閣。
劉彥從閣樓上下來,麵對供位白玉牌位,拱手深施一禮,敬上一炷文香。
外麵紫竹林,胥君有所感應,這才傳命於丫鬟,叫女兒照話辦事。
“世才好悟性,一坐一觀便是六個時辰。”
“可有所獲,可有所悟?”
胥君話音門外傳入。
劉彥回眸見二君,兩步迎上道:“學生收獲甚多,略微悟通皮毛,正要與先生請教。”
他這兩步走,使得胥君相君眼眸一明。
相君打量問:“世才神魂有骨了?”
劉彥微愣,自視身形說:“這個學生不知。我觀胥先生之風骨,有心模彷坐姿坐態,不經意感受此‘形’入我神魂。”
“此前我身無正形,魂兒輕飄。一股風便能吹走。”
“現在魂兒發沉,得到正形,不再輕飄了。”
“好!”
胥君大讚一字,抄手道:“此乃‘風骨入形’之故。”
“這說明,世才你見了我那遺骨的‘骨形和六氣’。”
“好得很,你要牢記此‘形’,隻把魂兒當肉身,萬不可使性子輕飄。”
“一旦你性子輕飄,神魂便失了這副無形之骨,以後再難找回了。”
“你秉持此骨,回去多加揣摩,將其化入身骨之內,與肉身骨骼相合,肉身亦能得正形。”
“有此正形,再修我所傳養風骨法,不日便可得文骨。”
劉彥心神爽悅,禮謝記下他善言忠告,隨之問起‘骨形六氣’。
胥君與他引路,邊走邊解惑,講解何為‘君子六氣’。
“《左傳·昭公》中有言,天有六氣,降生五味……”
“此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
“《莊子·逍遙遊》又雲‘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此六氣體現於風骨之上,便是你所見之現象。”
“陰氣從腳底而起,從雙腿見晦明,於軀幹升陽風,風行兩臂,又於頭頂見雨氣。”
“這六氣皆為我所言的‘精氣’,乃是它的六種變化。”
“君以身性承載它,它落入君身就分化成‘六氣’了。”
“它與仁德相合,可生出一股大氣,即是‘仁氣’。”
劉彥領會先生之言,解了疑惑。
才知胥君今日所傳之法,與前三日所教授的相接緊密。
若不通之前所學,今日就不得明白其中‘精要所在’。
他跟著二君出水府,升至湖麵看到西湖樓船浮於薄霧,天色已然明亮,東方正起紅光。
但自己並無不適,轉顧自身才發現有一重金光化衣加持。
上到寶船,他轉看一眼郡主、公主、通判千金……
也沒問這是何意,隻問心中疑惑。
“為何學生所感應到的六氣,隻是風氣六種變化?”
“未見另外‘陰、陽、雨、晦、明’……”
相君代為解惑,說:“因為你隻領悟其中的‘風氣’,你是從風氣之中見到六氣之變。”
“如你所見,六氣相互通變,各自都包含六種變化。”
“合在一起即精氣三十六變化,此乃天罡正數。”
“領悟這些變化,對你養浩然正氣大有好處。”
“以後你養正氣得天罡變數,無需學什麽‘正氣化劍之法’,亦能諸邪伏魔,使陰神邪祟不得加害你。”
“正氣化劍,是那些不得章法的孟學弟子想的‘一法證道’。”
“雖說可以專心誠摯的養氣,但卻失了變數。”
“世才不可學。”
“要學君子如龍,就該千變萬化,遊九野八方,方知‘大哉乾元’‘至哉坤元’的道理!”
“後,領悟大儒天心,證道諸子!”
“通透了!”
劉彥心神頓生出明悟之風,猶如昔日浩然正氣灌入!
卻不知何時,腳下寶船從湖麵飛升百丈高空。
使他迎麵感受到真正的乾坤大氣!
前方旭日東升,霞光萬丈,雲霞風起雲湧,風吹雲動,心神似被卷起!
望此景致,諸般慧悟化作明光在他心神閃爍,於印堂顯現出來。
胎光書生本相,照著朝陽日光,內中仁性,越發光亮。
劉彥口中脫出四個字:“大哉乾元。”
……
“這骨風氣,應該算是胥君生前‘遺風’,乃學問德性沁潤身骨,養風骨而成、所生。”
“我剛才站在丈外觀看,隻感受一股仁厚正大之風襲麵,不曾見其中有何差異。”
<a id="wzsy" href="http://m.yawenku.com">雅文庫</a>
“眼下我身距他五尺, 卻感六種不同風動氣流……”
“它們代表什麽?是品性?”
……
二君下樓後,閣樓上劉彥開始琢磨思量,眼望胥君風骨周身六處。
這六處分別是:頭骨、軀幹骨、四肢骨。
他所言六股風氣,即是從這六處散發出來的。
頭骨之氣,爽朗清心,似朝氣蓬勃。
軀幹之氣, 中正平和,如正午之風。
四肢之氣,則分四種。
雙臂重在雙肩,彷佛軀幹之風上湧,由雙肩分流而下,有山風之剛勁。
雙腿重在腳骨,腳底骨風氣最弱,沿著腳踝往上逐漸的氣壯,直至軀幹往上越發風光氣顯。
仔細琢磨,此六氣雖然各異,卻是一股整體,乃由下至上而生。
陡然,劉彥靈光一閃,想到宋玉《風賦》中一句話【風起於青萍之末】。
他回想這篇賦文,心中道:
“宋玉說,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溪穀, 盛怒於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於鬆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颶熛怒……”
“胥君風骨之氣,亦是如此!”
“他這骨氣,先從腳底起風,經過大腿骨到軀幹,沿著軀幹直衝天靈,分流雙肩兩臂。”
“頭風清爽,軀幹中和,雙臂剛勁大壯,雙腿腳底…飄揚輕盈。”
“骸骨之中見山勢,山勢之中又見山風,六種風氣即是大山各處之風。”
思量至此,劉彥似乎通明一些東西,神思彷佛通氣了。
不過以他所見,這風骨之氣不知於此。
自己所領悟的隻是表麵之理,內中真意還不曾領會。
他暫收所獲,不敢耽擱時辰,不再觀賞骨風, 而是正神思, 以神魂學著對麵骨姿坐態。
漸漸地,劉彥感覺魂兒有了骨頭。
原本輕飄的魂體恍忽一沉一正。
沉的是魂兒,正的是心神。
二者一合,如獲一具無形骸骨支撐起神魂,神魂好似成了皮肉。
這等感受十分微妙難言,以至於讓他覺得‘此刻自己是在以肉身與胥君骸骨照麵……’
劉彥心湧悟道愉悅,如酷熱吹涼風,眉心文光自然而明亮,胎光本相端坐顯現,與骷髏頭照麵相視。
照麵之時,他書生本相之中又瑩然複顯‘仁性光輝’,而骷髏印堂則無異象,似乎不願與他相照。
“胥君叫我與其照麵,必然有其深意。”
“我未見‘深意’,定然是方法不對……”
他一念思量,揣摩其他方法,心神進入一種專注狀態。
不知想了多久,驀然再看麵前這具風骨,不禁眉心明光震爍!
見骷髏頭骨腦後,生出一輪大光暈,此乃胥君身骨‘仁德之光’,光明猶如晨日照心神!
其光中又見一股浩瀚風氣,使他想到大日淩雲之景象。
“原來‘深意’在此……”
“胥君是讓我‘以小見大’,是讓我用‘本相去照見他風骨德性’。”
“如此,我便得他仁光映照,從中去領會大仁德。”
劉彥刹那通達,隨即掃去雜念,以純粹心念去感受對麵仁性。
恰似坐在山巔峭崖,觀賞日出景色。
這一觀就忘了時辰,全然不記得胥君說的‘一炷香後下來’。
其實胥君與他定時辰,隻是一句‘虛言’。
意在讓他至少觀看一炷香,看他能否在一炷香內見自家風骨仁德。
一炷香後,胥君見劉世才不曾下來,望樓起身,對相君道:“果如建元所說,他忘時辰了。如此甚好!”
“且看他能與我風骨對坐幾時。”
“你我尋個棋盤,對弈一番如何?”
相君伴看收回目光,道:“正想與兄下棋。今日之後,世才便得仁兄一生所學,再過一日便由我教授心學,兄長亦可來看。”
“我自當過去,劉世才這塊美玉我甚愛之,我看他初識‘心術’,能悟你家老師幾成絕學。”
說話,胥君走出‘修身閣’。
就在園內紫竹林變出棋桌,與東湖相建元持子對弈。
春心園。
眾公主、郡主、李憐雲談了半個時辰,把話都說盡了,都沒等到二君和公子回來。
長公主有所思量,笑對眾妹說:“興許父親改在紫竹園授學,我等也無需在此癡等,不如到我西園把酒言歡,行酒令對詩如何?”
妹妹們笑顏稱‘善’,東湖四郡主也知這時不可過去旁聽,便和李憐雲隨西湖大姐離開。
她們這場酒宴,從子時吃到卯時,水府外天都要亮了,始終不見丫鬟來通報。
“都這個時辰了,爹爹也不說走?”
七郡主把杯思量,無心與她們吃酒了。
三郡主道:“或許劉公子有所悟,爹爹和胥君在等他。”
眾女各是點頭,彼時香蘭、香草入園,轉告君王之言。
大意是讓公主升船出湖,他們稍後便去登船。
長公主領了父命便去安排事宜。
紫竹園,修身閣。
劉彥從閣樓上下來,麵對供位白玉牌位,拱手深施一禮,敬上一炷文香。
外麵紫竹林,胥君有所感應,這才傳命於丫鬟,叫女兒照話辦事。
“世才好悟性,一坐一觀便是六個時辰。”
“可有所獲,可有所悟?”
胥君話音門外傳入。
劉彥回眸見二君,兩步迎上道:“學生收獲甚多,略微悟通皮毛,正要與先生請教。”
他這兩步走,使得胥君相君眼眸一明。
相君打量問:“世才神魂有骨了?”
劉彥微愣,自視身形說:“這個學生不知。我觀胥先生之風骨,有心模彷坐姿坐態,不經意感受此‘形’入我神魂。”
“此前我身無正形,魂兒輕飄。一股風便能吹走。”
“現在魂兒發沉,得到正形,不再輕飄了。”
“好!”
胥君大讚一字,抄手道:“此乃‘風骨入形’之故。”
“這說明,世才你見了我那遺骨的‘骨形和六氣’。”
“好得很,你要牢記此‘形’,隻把魂兒當肉身,萬不可使性子輕飄。”
“一旦你性子輕飄,神魂便失了這副無形之骨,以後再難找回了。”
“你秉持此骨,回去多加揣摩,將其化入身骨之內,與肉身骨骼相合,肉身亦能得正形。”
“有此正形,再修我所傳養風骨法,不日便可得文骨。”
劉彥心神爽悅,禮謝記下他善言忠告,隨之問起‘骨形六氣’。
胥君與他引路,邊走邊解惑,講解何為‘君子六氣’。
“《左傳·昭公》中有言,天有六氣,降生五味……”
“此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
“《莊子·逍遙遊》又雲‘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此六氣體現於風骨之上,便是你所見之現象。”
“陰氣從腳底而起,從雙腿見晦明,於軀幹升陽風,風行兩臂,又於頭頂見雨氣。”
“這六氣皆為我所言的‘精氣’,乃是它的六種變化。”
“君以身性承載它,它落入君身就分化成‘六氣’了。”
“它與仁德相合,可生出一股大氣,即是‘仁氣’。”
劉彥領會先生之言,解了疑惑。
才知胥君今日所傳之法,與前三日所教授的相接緊密。
若不通之前所學,今日就不得明白其中‘精要所在’。
他跟著二君出水府,升至湖麵看到西湖樓船浮於薄霧,天色已然明亮,東方正起紅光。
但自己並無不適,轉顧自身才發現有一重金光化衣加持。
上到寶船,他轉看一眼郡主、公主、通判千金……
也沒問這是何意,隻問心中疑惑。
“為何學生所感應到的六氣,隻是風氣六種變化?”
“未見另外‘陰、陽、雨、晦、明’……”
相君代為解惑,說:“因為你隻領悟其中的‘風氣’,你是從風氣之中見到六氣之變。”
“如你所見,六氣相互通變,各自都包含六種變化。”
“合在一起即精氣三十六變化,此乃天罡正數。”
“領悟這些變化,對你養浩然正氣大有好處。”
“以後你養正氣得天罡變數,無需學什麽‘正氣化劍之法’,亦能諸邪伏魔,使陰神邪祟不得加害你。”
“正氣化劍,是那些不得章法的孟學弟子想的‘一法證道’。”
“雖說可以專心誠摯的養氣,但卻失了變數。”
“世才不可學。”
“要學君子如龍,就該千變萬化,遊九野八方,方知‘大哉乾元’‘至哉坤元’的道理!”
“後,領悟大儒天心,證道諸子!”
“通透了!”
劉彥心神頓生出明悟之風,猶如昔日浩然正氣灌入!
卻不知何時,腳下寶船從湖麵飛升百丈高空。
使他迎麵感受到真正的乾坤大氣!
前方旭日東升,霞光萬丈,雲霞風起雲湧,風吹雲動,心神似被卷起!
望此景致,諸般慧悟化作明光在他心神閃爍,於印堂顯現出來。
胎光書生本相,照著朝陽日光,內中仁性,越發光亮。
劉彥口中脫出四個字:“大哉乾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