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這位乃劉公子侍婢阿九姐姐。”</p>
“你……”</p>
潘家西宅小院,丫鬟燕兒領著阿九進正房。</p>
王氏一見九娘子麵貌,瞪眼詫異。</p>
因為這麵容與夢中仙家一模一樣。</p>
阿九含笑行禮道:“小奴見過夫人。今日我公子來探望貴府大公子,知夫人瘟病初愈,命小奴來看脈象,查查有無隱疾。”</p>
王氏欣喜明悟,終於明白恩義所在,顫抖心房,吩咐燕兒:“快去準備茶點,莫失了我家禮數。”</p>
</p>
“哎。”</p>
丫鬟領喏出去。</p>
王氏即跪地下拜,兩眼淚光道:“仙家與公子大恩,妾身十世報答不完。”</p>
阿九扶起她,笑說:“小奴所行之事,皆聽命於公子。公子叫我來見夫人,是給夫人解疑惑。再個,問問夫人所想。”</p>
“我公子助你母子解災,可不是圖報答,乃出自家道義。”</p>
王氏雙手拜竭:“妾身略知儒家大義。請告知公子,若有差遣,賤妾萬死不辭。”</p>
阿九扶她歸座,伴坐說:“有心即可。不知夫人…打算如何計較?”</p>
王氏拭淚,知道她問什麽,思量道:“妾身想不計前嫌。”</p>
“我和大公子雖無血脈,但到底是一家人,有母子名義在外。”</p>
“隻要潘子逑容得我母子,妾身願寬恕過往。”</p>
“仙家以為呢?”</p>
阿九淺笑說:“夫人自行做主,公子不幹預旁人私怨。此來隻讓小奴問清楚你心意。”</p>
“你既願饒恕他,我公子便寬仁對他。”</p>
“等潘子逑失魂找回,你倆之事會有公斷,你和他之間仇係也將解開。”</p>
“請問夫人,潘家誰有可能加害大公子?”</p>
王氏暗讚‘劉郎仁厚’,回話道:“我家雖說小人多,但我看大多都不會害主,管家更無可能,他對潘家忠心耿耿……”</p>
說著,她逐一談論家中下人,幫著梳理可疑之人。</p>
另一邊,東宅院。</p>
劉彥三人跟著管家、書童入廂房,看到榻上病貌枯黃的潘子逑。</p>
文光入目,可見其印堂發黑,一副招災之相,氣血很是單薄。</p>
看罷,劉彥轉顧隱身同行的書玉子、於成業。</p>
二人領會老師之意,化作兩股精氣遁入潘生身竅查看。</p>
書童擔憂問:“公子有何高見?我公子失魂可能找回?還有多少時日?”</p>
劉彥不做斷言,隻說:“凡人失魂,二十一日才見氣血消盡,隻要在三七之前找回失魂,便可性命無憂。”</p>
“潘兄患病前,可出過家門,有何異常之處?”</p>
管家回話道:“我公子自東城酒樓回來,就不曾出過家門,一直在府內思過。他病兆起於下元日後兩日。”</p>
“汪公子來過之後,我公子便每日不安,心怯膽弱……”</p>
萬山明淵一眼相視,對世才道:“下元日後,汪清河曾來衙門,代表六家贖罪,欲捐一萬七千斤草藥和四千兩銀子。”</p>
“其中有潘家的三千兩。”</p>
“我對汪清河說,除了潘子逑,另外五位無需過多擔憂。”</p>
說著,他看潘府管家問:“不知汪清河當日過來,都與令公子說什麽?嚇得他日夜不安,心怯成病?”</p>
潘弘沉吟,不知該不該說。</p>
華明淵看破其心思,出口道:“潘兄忤逆之心,世才兄早已看破。因此他才躲在家中‘擔驚受怕’。”</p>
“你若忠心為主,還是如實相告。似你這般遮掩,猶如藏病不告醫者,到時害的是你公子。”</p>
“潘子逑害母之事,官家遲早要審問。”</p>
“而且王氏病體已好,隻要她口證一出,你再怎麽替主遮掩也無用。”</p>
“回頭官家,還要治你父子欺瞞不報,殺你個合謀之罪!”</p>
潘弘心顫,書童拱手先說:“回稟三位公子,我父子絕非與他同謀害二夫人。臨安發瘟幾日後,我父子就被差遣置辦藥材。”</p>
“直到十月十三日,才與蔡陶等五家仆人回臨安。”</p>
“回來後才從家人口中得知‘東城酒樓之事’。”</p>
“我父替主人遮掩,出自忠義心,請公子明見。”</p>
劉彥點頭道:“仆人忠於主人,是為本分。但要掂量清楚利弊。”</p>
“如果對主人有利,可以堅持忠義,如果對主人不利反害,那麽愚忠包庇就會害主。”</p>
潘弘被他道理說動,思量再三決定不在包庇,如實將十月十六汪清河與自家公子所談述說一遍。</p>
簡單來說,汪清河的話隻有一個意思,就是‘官家不願饒你,潘兄好自為之。’</p>
潘子逑聽了這話,如聞秋後判決書,惶惶不可終日,心憂心怯成病。</p>
潘弘說:“公子昏迷前一天,忽然精神爽朗。與犬子說,他要出去躲避幾日。犬子問公子,去何處躲避,公子不提。”</p>
“次日,公子就昏迷不醒了。”</p>
書童道:“當時小人以為公子是要出城躲避,還想備些盤纏……”</p>
楊萬山靈光一動說:“也許這就是潘子逑失魂之因。”</p>
“他說這話時精神好轉,勢必覺得能成,應該有人指點其躲避。”</p>
“而他深信此人之言。”</p>
華明淵接話:“那會是何人?”</p>
劉彥看眼潘子逑,見書玉子、於成業從他身竅脫出,說:“此人未必是人,極大可能是陰神精怪一類。”</p>
“隻有鬼神,方使凡人迷信。”</p>
“當然,也不排除是潘府某個家人所為。”</p>
“請管家把府內家人都叫來,小生逐一問問。”</p>
潘弘叫上書童,兩頭去呼喚府內下人。</p>
路上,書童把二夫人心意道出,說:“王氏已決定不計前嫌。”</p>
潘弘喜上心來,回望身後東院道:“如此,公子可以免死了!你速去點齊下人,我去拜謝二夫人!”</p>
書童領喏與父分道行事。</p>
東院內,書玉子、於成業回稟剛才入潘子逑身竅所查。</p>
成業道:“弟子除了察見潘生無魂主身。且發現,其心竅內結一顆繭子!”</p>
“此繭略有微光,繭內似有心蟲孕育。另外還有一顆繭,已經破繭了,但不見其心蟲。”</p>
聽聞怪異,楊萬山吃驚,華明淵疑惑,劉世才思量。</p>
萬山轉問狐生:“可看清楚了?他心竅果真‘生蟲化繭’?”</p>
於成業分顧老師,答道:“弟子和書玉子看得清楚。”</p>
“我隨父親行醫多年,見過心思不正之人,心中惡念化蟲子。”</p>
“家中祖學內,也提到過‘心蟲根蟻’,大體明經正心後,方能照見自身蟲蟻。”</p>
“不錯。”</p>
楊萬山道:“家父也說過‘不正之人,念化惡蟲’。”</p>
“但,未曾聽說過心蟲能結繭?難不成,它還成精了?”</p>
“世才如何看?”</p>
……</p>
“你……”</p>
潘家西宅小院,丫鬟燕兒領著阿九進正房。</p>
王氏一見九娘子麵貌,瞪眼詫異。</p>
因為這麵容與夢中仙家一模一樣。</p>
阿九含笑行禮道:“小奴見過夫人。今日我公子來探望貴府大公子,知夫人瘟病初愈,命小奴來看脈象,查查有無隱疾。”</p>
王氏欣喜明悟,終於明白恩義所在,顫抖心房,吩咐燕兒:“快去準備茶點,莫失了我家禮數。”</p>
</p>
“哎。”</p>
丫鬟領喏出去。</p>
王氏即跪地下拜,兩眼淚光道:“仙家與公子大恩,妾身十世報答不完。”</p>
阿九扶起她,笑說:“小奴所行之事,皆聽命於公子。公子叫我來見夫人,是給夫人解疑惑。再個,問問夫人所想。”</p>
“我公子助你母子解災,可不是圖報答,乃出自家道義。”</p>
王氏雙手拜竭:“妾身略知儒家大義。請告知公子,若有差遣,賤妾萬死不辭。”</p>
阿九扶她歸座,伴坐說:“有心即可。不知夫人…打算如何計較?”</p>
王氏拭淚,知道她問什麽,思量道:“妾身想不計前嫌。”</p>
“我和大公子雖無血脈,但到底是一家人,有母子名義在外。”</p>
“隻要潘子逑容得我母子,妾身願寬恕過往。”</p>
“仙家以為呢?”</p>
阿九淺笑說:“夫人自行做主,公子不幹預旁人私怨。此來隻讓小奴問清楚你心意。”</p>
“你既願饒恕他,我公子便寬仁對他。”</p>
“等潘子逑失魂找回,你倆之事會有公斷,你和他之間仇係也將解開。”</p>
“請問夫人,潘家誰有可能加害大公子?”</p>
王氏暗讚‘劉郎仁厚’,回話道:“我家雖說小人多,但我看大多都不會害主,管家更無可能,他對潘家忠心耿耿……”</p>
說著,她逐一談論家中下人,幫著梳理可疑之人。</p>
另一邊,東宅院。</p>
劉彥三人跟著管家、書童入廂房,看到榻上病貌枯黃的潘子逑。</p>
文光入目,可見其印堂發黑,一副招災之相,氣血很是單薄。</p>
看罷,劉彥轉顧隱身同行的書玉子、於成業。</p>
二人領會老師之意,化作兩股精氣遁入潘生身竅查看。</p>
書童擔憂問:“公子有何高見?我公子失魂可能找回?還有多少時日?”</p>
劉彥不做斷言,隻說:“凡人失魂,二十一日才見氣血消盡,隻要在三七之前找回失魂,便可性命無憂。”</p>
“潘兄患病前,可出過家門,有何異常之處?”</p>
管家回話道:“我公子自東城酒樓回來,就不曾出過家門,一直在府內思過。他病兆起於下元日後兩日。”</p>
“汪公子來過之後,我公子便每日不安,心怯膽弱……”</p>
萬山明淵一眼相視,對世才道:“下元日後,汪清河曾來衙門,代表六家贖罪,欲捐一萬七千斤草藥和四千兩銀子。”</p>
“其中有潘家的三千兩。”</p>
“我對汪清河說,除了潘子逑,另外五位無需過多擔憂。”</p>
說著,他看潘府管家問:“不知汪清河當日過來,都與令公子說什麽?嚇得他日夜不安,心怯成病?”</p>
潘弘沉吟,不知該不該說。</p>
華明淵看破其心思,出口道:“潘兄忤逆之心,世才兄早已看破。因此他才躲在家中‘擔驚受怕’。”</p>
“你若忠心為主,還是如實相告。似你這般遮掩,猶如藏病不告醫者,到時害的是你公子。”</p>
“潘子逑害母之事,官家遲早要審問。”</p>
“而且王氏病體已好,隻要她口證一出,你再怎麽替主遮掩也無用。”</p>
“回頭官家,還要治你父子欺瞞不報,殺你個合謀之罪!”</p>
潘弘心顫,書童拱手先說:“回稟三位公子,我父子絕非與他同謀害二夫人。臨安發瘟幾日後,我父子就被差遣置辦藥材。”</p>
“直到十月十三日,才與蔡陶等五家仆人回臨安。”</p>
“回來後才從家人口中得知‘東城酒樓之事’。”</p>
“我父替主人遮掩,出自忠義心,請公子明見。”</p>
劉彥點頭道:“仆人忠於主人,是為本分。但要掂量清楚利弊。”</p>
“如果對主人有利,可以堅持忠義,如果對主人不利反害,那麽愚忠包庇就會害主。”</p>
潘弘被他道理說動,思量再三決定不在包庇,如實將十月十六汪清河與自家公子所談述說一遍。</p>
簡單來說,汪清河的話隻有一個意思,就是‘官家不願饒你,潘兄好自為之。’</p>
潘子逑聽了這話,如聞秋後判決書,惶惶不可終日,心憂心怯成病。</p>
潘弘說:“公子昏迷前一天,忽然精神爽朗。與犬子說,他要出去躲避幾日。犬子問公子,去何處躲避,公子不提。”</p>
“次日,公子就昏迷不醒了。”</p>
書童道:“當時小人以為公子是要出城躲避,還想備些盤纏……”</p>
楊萬山靈光一動說:“也許這就是潘子逑失魂之因。”</p>
“他說這話時精神好轉,勢必覺得能成,應該有人指點其躲避。”</p>
“而他深信此人之言。”</p>
華明淵接話:“那會是何人?”</p>
劉彥看眼潘子逑,見書玉子、於成業從他身竅脫出,說:“此人未必是人,極大可能是陰神精怪一類。”</p>
“隻有鬼神,方使凡人迷信。”</p>
“當然,也不排除是潘府某個家人所為。”</p>
“請管家把府內家人都叫來,小生逐一問問。”</p>
潘弘叫上書童,兩頭去呼喚府內下人。</p>
路上,書童把二夫人心意道出,說:“王氏已決定不計前嫌。”</p>
潘弘喜上心來,回望身後東院道:“如此,公子可以免死了!你速去點齊下人,我去拜謝二夫人!”</p>
書童領喏與父分道行事。</p>
東院內,書玉子、於成業回稟剛才入潘子逑身竅所查。</p>
成業道:“弟子除了察見潘生無魂主身。且發現,其心竅內結一顆繭子!”</p>
“此繭略有微光,繭內似有心蟲孕育。另外還有一顆繭,已經破繭了,但不見其心蟲。”</p>
聽聞怪異,楊萬山吃驚,華明淵疑惑,劉世才思量。</p>
萬山轉問狐生:“可看清楚了?他心竅果真‘生蟲化繭’?”</p>
於成業分顧老師,答道:“弟子和書玉子看得清楚。”</p>
“我隨父親行醫多年,見過心思不正之人,心中惡念化蟲子。”</p>
“家中祖學內,也提到過‘心蟲根蟻’,大體明經正心後,方能照見自身蟲蟻。”</p>
“不錯。”</p>
楊萬山道:“家父也說過‘不正之人,念化惡蟲’。”</p>
“但,未曾聽說過心蟲能結繭?難不成,它還成精了?”</p>
“世才如何看?”</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