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君上,今日錢塘官民祭祀……”</p>
“我江府共收得七萬九千貫香火,已清點入庫。”</p>
“請君上過目。”</p>
正午,北江口徐家灣祭場已散。</p>
錢塘江府內,李主簿領人清點完百姓香火,端著一盤金元寶、銀元寶、一貫錢入殿呈於君王過目。</p>
錢塘君隻看一眼錢色,便知今日所敬香火誠念甚足,與王後相視,點頭說:“將今日之功都記下,日後還施百姓。”</p>
“是。”</p>
李主簿領喏,又啟稟道:“富春君、新安君遣人來問‘九江潮會’定在何日。”</p>
錢塘君掐指一算,傳口諭道:“今夜該當潮會,回潮時辰定為‘子時’。”</p>
“喏。”</p>
李主簿領旨正欲出殿。</p>
王後抬手叫住,與君道:“今日劉奉義作佳賦表贈我家,不如今夜請他遊江觀潮。”</p>
“再把東西兩湖請來,辦一個‘江湖共明月,人神同觀潮’的佳會。”</p>
“君家意下如何?”</p>
錢塘君拂須點頭,又吩咐李主簿:“就照王後之意來辦。待三郎取劍回來,你等同請劉奉義。”</p>
“是。”</p>
李主簿領下話出金殿,思量道:“劉奉義氣運甚高,且儒術入真學,善會練達人情,這等君子他年成就不可估量。”</p>
“我何不引弟與他結交?”</p>
他心中暗定,背手去見富春江、新安江二使。</p>
……</p>
江水外,錢塘縣。</p>
縣衙官家謝宴散席,戚家小姐房中小宴收尾。</p>
見廂房內,戚家表妹、表弟妹、荀舫主、李憐雲、萱兒、弦月、李府丫鬟、戚家丫鬟,齊聚一房。</p>
眾女不分主仆的圍成一大桌,桌上三隻酒壺都已見底,此刻正是熱鬧。</p>
戚少卿麵掛酒暈,又起一杯禮敬李憐雲。</p>
“今日難得與姐姐結交。”</p>
“小妹再敬姐姐一杯,下次再見就要叫‘先生’了。”</p>
“能與少卿妹妹相交,我亦歡喜。”</p>
憐雲喜歡這戚家小妹,端酒與其相碰,一口甘甜入腹,麵起兩朵桃花。</p>
少卿看著這位通判家的千金,像是看不夠,笑道:“姐姐真是花容月貌,美貌有雅氣,像是詩,又像是畫。”</p>
“妹妹過譽了。”</p>
李憐雲落杯分顧舫主、戚氏說:“桃花何故慕梨花?我觀妹妹也是好顏色。”</p>
“等妹妹讀書養出內中靈秀,便能給容顏增添七分彩。”</p>
“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p>
“世間美色如花草,總有枯萎之日,唯有書香長青。”</p>
“妹妹愛美,切不可迷於美色。”</p>
“以色事人,亦終遭人棄。”</p>
“我杭州勾欄院有個叫瑞雲的娘子,十四歲就出落得美如天仙,多少富家公子拜倒在她石榴裙下。”</p>
“今年花開正豔時,豈料一朝失了容色,再無法以容色取悅恩客。”</p>
“她的境遇也跟著一落千丈。”</p>
“這雖是青樓倌人之事,但我等亦要引以為戒。”</p>
在座眾女紛紛點頭。</p>
表弟妹戚氏問:“那瑞雲如何失了容色?”</p>
李憐雲搖頭道:“此事我所知不詳,隻知道忽有一日,她眉頭處長出一塊墨斑,如胎記般擦不掉,洗不去。”</p>
“現在那墨斑已蓋半張臉,被勾欄女子戲稱‘賽夜叉’。”</p>
“她真是可憐。”</p>
戚少卿同情說:“本來命就不好,又失了臉麵,連生計也沒了,不知誰肯替她贖身。”</p>
憐雲丫鬟插言:“奴婢倒是聽說,那瑞雲與餘杭名士賀之洲相好。賀公子早有意給他贖身,奈何怡紅院老鴇要價太高。”</p>
“我看現在去贖,一準便宜。”</p>
戚家丫鬟道:“他都成那模樣了,誰肯替她贖身?”</p>
兩丫鬟說話時,聽敲門聲。</p>
開門見戚少先和世才表兄在外,眾女齊齊站起相迎。</p>
劉彥站門口笑問:“可有攪擾諸位雅興?”</p>
眾女笑逐顏開。</p>
荀舫主說:“今日已盡興,承蒙君子賜緣,我等才有一場結交。通判可在前堂?”</p>
劉彥點頭,對憐雲道:“令尊稍後便走,托我問小姐,可願與他回去?”</p>
李憐雲聞言點頭,和舫主、戚氏、少卿告別,在戚家女相送下去前堂見父親。</p>
送走通判父女之後,劉彥在堂內與二老用茶敘話,商談今日帶表妹回臨安,問家中都有什麽準備。</p>
這一問打開表伯母的話匣子,細數自家為此所準備的東西,好似要嫁女兒一般。</p>
劉彥道:“依我看,家裏無需準備過多,隻帶些許衣物和銀兩即可,丫鬟帶一個就行。”</p>
“銀兩不可多帶,每月一兩銀子做花銷。”</p>
“一兩銀子如何夠?”</p>
老夫人分顧眾人,覺得要苦了女兒。</p>
戚少先插話說:“我看一兩已經夠多。娘親要知,世上有許多窮苦,一年到頭掙不來十兩銀子。”</p>
“小妹她一人就抵一家子的花銷,難道還不多嗎?”</p>
“表兄讓她少帶銀子,意在告訴小妹,讀書並非享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p>
戚太公以為長子這番話說得甚有道理,叫老婆子不要多管,說:“賢侄如何安排,就如何聽從。速去準備,莫耽擱時辰。”</p>
老夫人不敢多言,與兒媳拉著少卿回內宅準備,叫丫鬟杏兒陪著小姐去讀書。</p>
這杏兒隻十四歲,機靈聰慧,一聽點自己陪小姐去,高興的跪地磕頭。</p>
老夫人免了禮數,讓她照顧好小姐,又叮囑女兒幾句。</p>
收拾衣物時藏個心眼,埋一錠金子進去,告訴女兒小心花用。</p>
戚少先麵紅點頭,其實她對自己能花多少銀子,並沒有一個數,在家裏吃穿用都不愁,需要什麽便叫丫鬟去買。</p>
現在要離家,心裏又興奮又忐忑,猶似小狸出洞。</p>
片刻行李準備妥當,二老領著全家人相送劉家賢侄、自家小女。</p>
戚少先騎馬隨車,車內劉彥、荀舫主並坐一位,少卿和杏兒擠坐一起。</p>
她鼻尖嗅著香氣,眼眸看著表兄腰間香囊。</p>
“兄長香囊怪是好看,不知誰做的?”</p>
劉彥顧看腰間,才發現自己一直戴著這隻香囊,接下給她道:“這是憐雲小姐所贈,有清心明目之效。對讀書有益。”</p>
“本是給賢妹所討,現在便給你。”</p>
少卿接下香囊嗅聞,甚喜香草異香,欠身一禮答謝表兄。</p>
劉彥問起表妹今日李憐雲結交,以此為話題,解路程閑悶。</p>
未時過半,一行人抵達錢塘西江渡口。</p>
見一些百姓都在岸上眺望江中一艘樓船。</p>
早到的楊萬山、陸侯、沉煉三人相迎,望那艘大船說:“三郎來送世才了。”</p>
說話間,樓船朝岸邊駛來,少時便抵岸頭。</p>
靈官李主簿攜仆人上岸相迎,請著劉彥等人上船。</p>
少卿旁聽說話,眼眸清亮跟著荀舫主。</p>
身後管家、車夫親眼目睹表公子與神人寒暄,忽想起三日前夢中見過李主簿,還得了一個大元寶,卻不知被弄丟何處。</p>
樓船上,江風襲麵,一船人神相談甚歡。</p>
許三郎在船頭設茶宴,讓仆從奉來一件木匣。</p>
匣長三尺三寸,寬六寸,通體烏黑暗紅。</p>
匣木乃是沉江烏木,不腐朽、不生蛀,表麵有一重清水之色。</p>
三郎指匣道:“此匣中藏劍,劍名‘分水’,長二尺九,寬二指,鑄造不明,有葵水之精氣,有寒銅之光亮,能斬邪誅妖。”</p>
“三日前我率兵伏妖,疏忽放走一妖魚靈,後思此事,恐此妖報複先生。”</p>
“今日贈此劍,一是贈與先生防身,二是還情答謝先生,三是以劍做結交之物。”</p>
“我觀先生身無佩劍,隻有一飛刀防身,請先生收下此劍,結兩家之誼。”</p>
眾人旁聽,各有神情,分看桉上烏木劍匣。</p>
劉彥打開匣蓋,看到一把銅劍柄,沒有繁紋凋琢,劍身藏於鞘內,劍鞘亦是烏木所造。</p>
他並不懂劍,就讓楊萬山請劍一觀。</p>
萬山愛好擊劍,自然對劍喜愛。</p>
拿起烏木劍鞘,一握劍柄【鏘地】拔劍出鞘,立被劍身寒光晃目。</p>
此劍,果如許三郎所言,有寒銅寶鏡之光亮,光色呈月下寒水之色。</p>
荀舫主眼眸視察,看到劍上葵水之氣,劍光凝聚鋒銳,尋常陰神吃不住一劍揮斬。</p>
</p>
砰,嗡——</p>
楊萬山彈劍,劍身發出輕鳴,引他高聲誇讚:“劍鳴清雅,後音之中,有隱隱潮水之聲。”</p>
“此劍,真是乃難得的寶劍!”</p>
劉彥聽他彈劍品談,問三郎:“這分水劍可有來曆?”</p>
許三郎道:“我家也不知它來曆,隻知百年前有人投此劍入分水江,分水江君得劍奉上我父,一直存於兵器房內。”</p>
“因此劍入分水江,故叫它分水劍。”</p>
劉彥得知寶劍由來,禮謝說:“此劍我便收下,多謝君家厚情。”</p>
三郎很高興,還禮道:“先生有恩我家,又表贈佳賦,我家理當還情。”</p>
又說:“今夜江水升潮,家父邀先生共遊錢塘之景,聽潮賞月。”</p>
“此外,我家還請了東湖、西湖。”</p>
“先生可請這位大姐同來。”</p>
三郎轉看荀舫主,他瞧出這鬼仙與奉義關係親密。</p>
劉彥應邀說:“君家相邀,豈有不去之理。”</p>
後問起‘赴會時辰’。</p>
他打算今夜帶荀娘子同赴邀約。</p>
……</p>
“我江府共收得七萬九千貫香火,已清點入庫。”</p>
“請君上過目。”</p>
正午,北江口徐家灣祭場已散。</p>
錢塘江府內,李主簿領人清點完百姓香火,端著一盤金元寶、銀元寶、一貫錢入殿呈於君王過目。</p>
錢塘君隻看一眼錢色,便知今日所敬香火誠念甚足,與王後相視,點頭說:“將今日之功都記下,日後還施百姓。”</p>
“是。”</p>
李主簿領喏,又啟稟道:“富春君、新安君遣人來問‘九江潮會’定在何日。”</p>
錢塘君掐指一算,傳口諭道:“今夜該當潮會,回潮時辰定為‘子時’。”</p>
“喏。”</p>
李主簿領旨正欲出殿。</p>
王後抬手叫住,與君道:“今日劉奉義作佳賦表贈我家,不如今夜請他遊江觀潮。”</p>
“再把東西兩湖請來,辦一個‘江湖共明月,人神同觀潮’的佳會。”</p>
“君家意下如何?”</p>
錢塘君拂須點頭,又吩咐李主簿:“就照王後之意來辦。待三郎取劍回來,你等同請劉奉義。”</p>
“是。”</p>
李主簿領下話出金殿,思量道:“劉奉義氣運甚高,且儒術入真學,善會練達人情,這等君子他年成就不可估量。”</p>
“我何不引弟與他結交?”</p>
他心中暗定,背手去見富春江、新安江二使。</p>
……</p>
江水外,錢塘縣。</p>
縣衙官家謝宴散席,戚家小姐房中小宴收尾。</p>
見廂房內,戚家表妹、表弟妹、荀舫主、李憐雲、萱兒、弦月、李府丫鬟、戚家丫鬟,齊聚一房。</p>
眾女不分主仆的圍成一大桌,桌上三隻酒壺都已見底,此刻正是熱鬧。</p>
戚少卿麵掛酒暈,又起一杯禮敬李憐雲。</p>
“今日難得與姐姐結交。”</p>
“小妹再敬姐姐一杯,下次再見就要叫‘先生’了。”</p>
“能與少卿妹妹相交,我亦歡喜。”</p>
憐雲喜歡這戚家小妹,端酒與其相碰,一口甘甜入腹,麵起兩朵桃花。</p>
少卿看著這位通判家的千金,像是看不夠,笑道:“姐姐真是花容月貌,美貌有雅氣,像是詩,又像是畫。”</p>
“妹妹過譽了。”</p>
李憐雲落杯分顧舫主、戚氏說:“桃花何故慕梨花?我觀妹妹也是好顏色。”</p>
“等妹妹讀書養出內中靈秀,便能給容顏增添七分彩。”</p>
“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p>
“世間美色如花草,總有枯萎之日,唯有書香長青。”</p>
“妹妹愛美,切不可迷於美色。”</p>
“以色事人,亦終遭人棄。”</p>
“我杭州勾欄院有個叫瑞雲的娘子,十四歲就出落得美如天仙,多少富家公子拜倒在她石榴裙下。”</p>
“今年花開正豔時,豈料一朝失了容色,再無法以容色取悅恩客。”</p>
“她的境遇也跟著一落千丈。”</p>
“這雖是青樓倌人之事,但我等亦要引以為戒。”</p>
在座眾女紛紛點頭。</p>
表弟妹戚氏問:“那瑞雲如何失了容色?”</p>
李憐雲搖頭道:“此事我所知不詳,隻知道忽有一日,她眉頭處長出一塊墨斑,如胎記般擦不掉,洗不去。”</p>
“現在那墨斑已蓋半張臉,被勾欄女子戲稱‘賽夜叉’。”</p>
“她真是可憐。”</p>
戚少卿同情說:“本來命就不好,又失了臉麵,連生計也沒了,不知誰肯替她贖身。”</p>
憐雲丫鬟插言:“奴婢倒是聽說,那瑞雲與餘杭名士賀之洲相好。賀公子早有意給他贖身,奈何怡紅院老鴇要價太高。”</p>
“我看現在去贖,一準便宜。”</p>
戚家丫鬟道:“他都成那模樣了,誰肯替她贖身?”</p>
兩丫鬟說話時,聽敲門聲。</p>
開門見戚少先和世才表兄在外,眾女齊齊站起相迎。</p>
劉彥站門口笑問:“可有攪擾諸位雅興?”</p>
眾女笑逐顏開。</p>
荀舫主說:“今日已盡興,承蒙君子賜緣,我等才有一場結交。通判可在前堂?”</p>
劉彥點頭,對憐雲道:“令尊稍後便走,托我問小姐,可願與他回去?”</p>
李憐雲聞言點頭,和舫主、戚氏、少卿告別,在戚家女相送下去前堂見父親。</p>
送走通判父女之後,劉彥在堂內與二老用茶敘話,商談今日帶表妹回臨安,問家中都有什麽準備。</p>
這一問打開表伯母的話匣子,細數自家為此所準備的東西,好似要嫁女兒一般。</p>
劉彥道:“依我看,家裏無需準備過多,隻帶些許衣物和銀兩即可,丫鬟帶一個就行。”</p>
“銀兩不可多帶,每月一兩銀子做花銷。”</p>
“一兩銀子如何夠?”</p>
老夫人分顧眾人,覺得要苦了女兒。</p>
戚少先插話說:“我看一兩已經夠多。娘親要知,世上有許多窮苦,一年到頭掙不來十兩銀子。”</p>
“小妹她一人就抵一家子的花銷,難道還不多嗎?”</p>
“表兄讓她少帶銀子,意在告訴小妹,讀書並非享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p>
戚太公以為長子這番話說得甚有道理,叫老婆子不要多管,說:“賢侄如何安排,就如何聽從。速去準備,莫耽擱時辰。”</p>
老夫人不敢多言,與兒媳拉著少卿回內宅準備,叫丫鬟杏兒陪著小姐去讀書。</p>
這杏兒隻十四歲,機靈聰慧,一聽點自己陪小姐去,高興的跪地磕頭。</p>
老夫人免了禮數,讓她照顧好小姐,又叮囑女兒幾句。</p>
收拾衣物時藏個心眼,埋一錠金子進去,告訴女兒小心花用。</p>
戚少先麵紅點頭,其實她對自己能花多少銀子,並沒有一個數,在家裏吃穿用都不愁,需要什麽便叫丫鬟去買。</p>
現在要離家,心裏又興奮又忐忑,猶似小狸出洞。</p>
片刻行李準備妥當,二老領著全家人相送劉家賢侄、自家小女。</p>
戚少先騎馬隨車,車內劉彥、荀舫主並坐一位,少卿和杏兒擠坐一起。</p>
她鼻尖嗅著香氣,眼眸看著表兄腰間香囊。</p>
“兄長香囊怪是好看,不知誰做的?”</p>
劉彥顧看腰間,才發現自己一直戴著這隻香囊,接下給她道:“這是憐雲小姐所贈,有清心明目之效。對讀書有益。”</p>
“本是給賢妹所討,現在便給你。”</p>
少卿接下香囊嗅聞,甚喜香草異香,欠身一禮答謝表兄。</p>
劉彥問起表妹今日李憐雲結交,以此為話題,解路程閑悶。</p>
未時過半,一行人抵達錢塘西江渡口。</p>
見一些百姓都在岸上眺望江中一艘樓船。</p>
早到的楊萬山、陸侯、沉煉三人相迎,望那艘大船說:“三郎來送世才了。”</p>
說話間,樓船朝岸邊駛來,少時便抵岸頭。</p>
靈官李主簿攜仆人上岸相迎,請著劉彥等人上船。</p>
少卿旁聽說話,眼眸清亮跟著荀舫主。</p>
身後管家、車夫親眼目睹表公子與神人寒暄,忽想起三日前夢中見過李主簿,還得了一個大元寶,卻不知被弄丟何處。</p>
樓船上,江風襲麵,一船人神相談甚歡。</p>
許三郎在船頭設茶宴,讓仆從奉來一件木匣。</p>
匣長三尺三寸,寬六寸,通體烏黑暗紅。</p>
匣木乃是沉江烏木,不腐朽、不生蛀,表麵有一重清水之色。</p>
三郎指匣道:“此匣中藏劍,劍名‘分水’,長二尺九,寬二指,鑄造不明,有葵水之精氣,有寒銅之光亮,能斬邪誅妖。”</p>
“三日前我率兵伏妖,疏忽放走一妖魚靈,後思此事,恐此妖報複先生。”</p>
“今日贈此劍,一是贈與先生防身,二是還情答謝先生,三是以劍做結交之物。”</p>
“我觀先生身無佩劍,隻有一飛刀防身,請先生收下此劍,結兩家之誼。”</p>
眾人旁聽,各有神情,分看桉上烏木劍匣。</p>
劉彥打開匣蓋,看到一把銅劍柄,沒有繁紋凋琢,劍身藏於鞘內,劍鞘亦是烏木所造。</p>
他並不懂劍,就讓楊萬山請劍一觀。</p>
萬山愛好擊劍,自然對劍喜愛。</p>
拿起烏木劍鞘,一握劍柄【鏘地】拔劍出鞘,立被劍身寒光晃目。</p>
此劍,果如許三郎所言,有寒銅寶鏡之光亮,光色呈月下寒水之色。</p>
荀舫主眼眸視察,看到劍上葵水之氣,劍光凝聚鋒銳,尋常陰神吃不住一劍揮斬。</p>
</p>
砰,嗡——</p>
楊萬山彈劍,劍身發出輕鳴,引他高聲誇讚:“劍鳴清雅,後音之中,有隱隱潮水之聲。”</p>
“此劍,真是乃難得的寶劍!”</p>
劉彥聽他彈劍品談,問三郎:“這分水劍可有來曆?”</p>
許三郎道:“我家也不知它來曆,隻知百年前有人投此劍入分水江,分水江君得劍奉上我父,一直存於兵器房內。”</p>
“因此劍入分水江,故叫它分水劍。”</p>
劉彥得知寶劍由來,禮謝說:“此劍我便收下,多謝君家厚情。”</p>
三郎很高興,還禮道:“先生有恩我家,又表贈佳賦,我家理當還情。”</p>
又說:“今夜江水升潮,家父邀先生共遊錢塘之景,聽潮賞月。”</p>
“此外,我家還請了東湖、西湖。”</p>
“先生可請這位大姐同來。”</p>
三郎轉看荀舫主,他瞧出這鬼仙與奉義關係親密。</p>
劉彥應邀說:“君家相邀,豈有不去之理。”</p>
後問起‘赴會時辰’。</p>
他打算今夜帶荀娘子同赴邀約。</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