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犬子林豐,表字承平,粗讀了幾年詩書。”</p>
“學生林承平見過先生……”</p>
……</p>
東湖山廟下,集市茶棚。</p>
劉彥和官家同坐,海寧林員外在前引薦自家公子。</p>
聽他自稱學生,便知身有功名,再打量其身。</p>
見這位林公子著藍色錦衣,七尺身軀,相貌俊秀,目如水洗,上玄似比常人明亮。</p>
</p>
且,他身上隱有道氣。</p>
劉彥微笑詢問:“承平是何功名?”</p>
林承平感君子之氣,心懷自然說:“學生愚鈍,隻考得生員功名。”</p>
“如此說你我一樣。”</p>
劉彥道:“我也隻是秀才出身,所以還是表字相稱,莫叫先生了。”</p>
周圍眾商賈笑逐顏開,知此君在自降貴身,練達人情。</p>
隻此一點,就博得在場眾人好感。</p>
人群外,有人歎:“此君隻是個茂才?我以為是舉子。”</p>
又一人說:“莫當秀才不是出身,他身上還有個【奉義】之號哩!可是天家親賜,就是進士也比不了。”</p>
“嗯嗯,言之有理。”</p>
外圈眾人附和,少時安靜下來,聽茶棚敘話。</p>
劉彥與林家公子小談幾句,問些喜好和所讀之書,大概清楚他身中之學。</p>
看天時快到正午,他道:“諸位商家遠道而來,懷著誠意,我水鄉應有禮待,官家何不禮宴一番?”</p>
“大事小事,可在宴上相商。”</p>
“陸兄今辦‘萬商集會’,廣邀諸位前來,為的是聚四方之水,造一處生財之地,懷長久之思。”</p>
“但總歸一人智短,今日請諸位,也是想集思廣益,共造江南水運集貿之所。”</p>
“此地若辦成,諸位必能財源滾滾,生意不再難做。”</p>
“我之言,不過拋磚引玉。相信在場商家看的比我深遠,也定有好謀略相助官家。”</p>
陸侯點頭,適時接話道:“對於經商之道,諸位都是行家,我等皆為學生,今日願向老師討教。”</p>
“豈敢、豈敢!”</p>
眾商賈得官家禮敬、奉義高看,各都顏麵增光,連忙做禮數。</p>
李家太公提議道:“不如就在老朽船上做宴。”</p>
“我看廟集上飯食不少,一樣買些湊成桌宴,我等就著鄉野之味共商生計,豈不賽過美味佳肴?”</p>
“太公言之有理。”</p>
林員外在旁附和,四顧說:“聽聞臨安湯圓甚是美味,我等尚未品嚐過,何不就此物敘談?”</p>
“好!”</p>
眾人應和,即有人遣隨從去買湯圓。</p>
陸侯應了李太公提議,請他們先上船,在茶棚與劉彥、萬山、及縣官吏議事。</p>
萬山趁此機會,轉述劉彥所言‘立約’,說完原話後又說自己之思。</p>
船上一眾商家也在商量‘與官家立書’。</p>
有人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若不立書,他年臨安換了官家……”</p>
“到時亂加重稅,搶奪我等營生,一番心血付之東流。”</p>
他的話引眾人附和,都問李太公之意。</p>
太公說:“奉義參與定奪,必有妥善之法,不妨先聽官家如何說,再提我等顧慮。”</p>
船上眾商多點頭。</p>
午時,船上幾桌湯圓席布置妥當。</p>
陸侯領著本縣官吏登船,身後隻有楊萬山一人,劉奉義卻沒上船。</p>
眾商麵麵相覷。</p>
萬山笑說:“世才受東湖廟祝相邀,上山廟用茶。此乃君家待見,奉義不能推辭,諸位莫疑。”</p>
經商的都是聰明人,明白話中意思,眼眸齊望山上湖君廟,見香火靈煙聚攏,感歎坊間傳言不虛。</p>
……</p>
山廟偏殿。</p>
劉彥落座享用香茶,吃起桂花糕,和接待他的雪珠、粉珠談山下‘商賈集會’。</p>
說:“等定下契約書,讓他們上山拜廟,在君前做個見證。”</p>
“君家顯聖,眾商便更心安,知道東湖靈驗後,亦會廣傳君家美名,與東湖添香火。”</p>
二女相視一笑。</p>
雪珠道:“公子還是親自入水府,與君家說此事。”</p>
“這殿內有臥榻,吃完便睡,我引你出竅。”</p>
粉珠覺得不行,說:“你怎可胡來?公子神魂未經修煉,今日太陽這麽大,豈不是曬傷魂兒。”</p>
“我看還是進香告知。”</p>
兩女因此爭辯起來。</p>
劉彥不管她們,吃幾塊糕點,喝完香茶,便尋臥榻處枕頭閉目養神。</p>
不知何時,他額頭上鳥鳥生夢境,開出富春江之景。</p>
其魂獨自夢遊明月江景,張口吟唱《山居秋暝》。</p>
平仄字音彷佛透過夢鄉,傳入二女耳中,她們都走去觀夢。</p>
見夢裏劉彥唱詩之後,一卷山水詩氣印堂鑽出,在他臉麵前匯聚成《山居秋暝》詩境。</p>
詩境化作嵐煙,施加在劉世才夢魂,猶如添加一件山水外氅。</p>
其時,他夢魂一個顧首,飛升脫夢出竅。</p>
二女詫異時,此君魂體長至肉身高度,一斂詩氣外氅,背袖說:“有這卷詩氣護身,興許就不會曬傷魂兒。”</p>
粉珠看著還未回神,見劉世才步出偏房,立身冬日正陽之下。</p>
陽光直照其魂,身上外氅山水詩氣更顯縹緲,詩氣內一粒粒細小水珠閃爍。</p>
這卷《山居秋暝》詩氣,乃當日劉彥以詩盛酒氣所得‘六卷詩氣’之一。</p>
他一直養在神魂,隻在送鄉鬼赴陰山那夜用過一次。</p>
今日使用,是為印證腦中所思,看能否借詩氣護體,白日神遊。</p>
現在他站在光明處,魂兒溫暖如春,未感任何不適,反倒魂靈舒暢。</p>
雪珠齊肩問:“公子修道了?”</p>
“並沒修道。”</p>
劉彥回眸說:“我這件外氅,拜師兄所賜,乃青山釀酒氣所化,我以詩詞承裝,便得此詩氣入魂。”</p>
“娘子可視為儒術神通。”</p>
雪珠掛笑又問:“那公子又如何自己出竅?這出竅之法,也是儒術?”</p>
劉彥抬頭望日:“道家有‘出竅歸竅’之法,儒家有‘入書出書’之法。”</p>
“二者道理相通,都是對心意念頭的掌控,出入身竅多了,自然就掌握其中訣竅。”</p>
“古人修仙,開始並無法門,所謂法門就是把所悟的道理,化為言傳、訣竅,傳於後世。”</p>
“儒家修學,在於明理。道理通達,方法自然就通。”</p>
粉珠歎說:“難怪世上仙家多以文入道。”</p>
說話,她們一前一後夾著劉彥,領他下山入水府。</p>
湖畔,李家商船上。</p>
一少年眼眸盯著一君子和二神女入水,眼色顯些奇趣。</p>
身後林家公子林承平走來旁觀,未見劉彥下湖,笑和少年搭赸:“在看什麽?”</p>
“看什麽與你何幹?”</p>
少年眼目顧他道:“無事少來撩撥。我家可無仙書讓你兄妹偷盜!”</p>
林承平愕然無言,不想自己老底竟被這女扮男裝的小娘子揭破。</p>
一時臉麵通紅,想問又不好問。</p>
隻得拱手賠禮回宴席,自己思量。</p>
“表妹說新安郡李太公有一孫女,名叫韻蘭。”</p>
“讓我見到她一定避開,免得自找晦氣……”</p>
“莫非那少年就是李韻蘭?”</p>
“她如何知道……我和表妹兒時之事?”</p>
“其中必有因緣!”</p>
……</p>
“學生林承平見過先生……”</p>
……</p>
東湖山廟下,集市茶棚。</p>
劉彥和官家同坐,海寧林員外在前引薦自家公子。</p>
聽他自稱學生,便知身有功名,再打量其身。</p>
見這位林公子著藍色錦衣,七尺身軀,相貌俊秀,目如水洗,上玄似比常人明亮。</p>
</p>
且,他身上隱有道氣。</p>
劉彥微笑詢問:“承平是何功名?”</p>
林承平感君子之氣,心懷自然說:“學生愚鈍,隻考得生員功名。”</p>
“如此說你我一樣。”</p>
劉彥道:“我也隻是秀才出身,所以還是表字相稱,莫叫先生了。”</p>
周圍眾商賈笑逐顏開,知此君在自降貴身,練達人情。</p>
隻此一點,就博得在場眾人好感。</p>
人群外,有人歎:“此君隻是個茂才?我以為是舉子。”</p>
又一人說:“莫當秀才不是出身,他身上還有個【奉義】之號哩!可是天家親賜,就是進士也比不了。”</p>
“嗯嗯,言之有理。”</p>
外圈眾人附和,少時安靜下來,聽茶棚敘話。</p>
劉彥與林家公子小談幾句,問些喜好和所讀之書,大概清楚他身中之學。</p>
看天時快到正午,他道:“諸位商家遠道而來,懷著誠意,我水鄉應有禮待,官家何不禮宴一番?”</p>
“大事小事,可在宴上相商。”</p>
“陸兄今辦‘萬商集會’,廣邀諸位前來,為的是聚四方之水,造一處生財之地,懷長久之思。”</p>
“但總歸一人智短,今日請諸位,也是想集思廣益,共造江南水運集貿之所。”</p>
“此地若辦成,諸位必能財源滾滾,生意不再難做。”</p>
“我之言,不過拋磚引玉。相信在場商家看的比我深遠,也定有好謀略相助官家。”</p>
陸侯點頭,適時接話道:“對於經商之道,諸位都是行家,我等皆為學生,今日願向老師討教。”</p>
“豈敢、豈敢!”</p>
眾商賈得官家禮敬、奉義高看,各都顏麵增光,連忙做禮數。</p>
李家太公提議道:“不如就在老朽船上做宴。”</p>
“我看廟集上飯食不少,一樣買些湊成桌宴,我等就著鄉野之味共商生計,豈不賽過美味佳肴?”</p>
“太公言之有理。”</p>
林員外在旁附和,四顧說:“聽聞臨安湯圓甚是美味,我等尚未品嚐過,何不就此物敘談?”</p>
“好!”</p>
眾人應和,即有人遣隨從去買湯圓。</p>
陸侯應了李太公提議,請他們先上船,在茶棚與劉彥、萬山、及縣官吏議事。</p>
萬山趁此機會,轉述劉彥所言‘立約’,說完原話後又說自己之思。</p>
船上一眾商家也在商量‘與官家立書’。</p>
有人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若不立書,他年臨安換了官家……”</p>
“到時亂加重稅,搶奪我等營生,一番心血付之東流。”</p>
他的話引眾人附和,都問李太公之意。</p>
太公說:“奉義參與定奪,必有妥善之法,不妨先聽官家如何說,再提我等顧慮。”</p>
船上眾商多點頭。</p>
午時,船上幾桌湯圓席布置妥當。</p>
陸侯領著本縣官吏登船,身後隻有楊萬山一人,劉奉義卻沒上船。</p>
眾商麵麵相覷。</p>
萬山笑說:“世才受東湖廟祝相邀,上山廟用茶。此乃君家待見,奉義不能推辭,諸位莫疑。”</p>
經商的都是聰明人,明白話中意思,眼眸齊望山上湖君廟,見香火靈煙聚攏,感歎坊間傳言不虛。</p>
……</p>
山廟偏殿。</p>
劉彥落座享用香茶,吃起桂花糕,和接待他的雪珠、粉珠談山下‘商賈集會’。</p>
說:“等定下契約書,讓他們上山拜廟,在君前做個見證。”</p>
“君家顯聖,眾商便更心安,知道東湖靈驗後,亦會廣傳君家美名,與東湖添香火。”</p>
二女相視一笑。</p>
雪珠道:“公子還是親自入水府,與君家說此事。”</p>
“這殿內有臥榻,吃完便睡,我引你出竅。”</p>
粉珠覺得不行,說:“你怎可胡來?公子神魂未經修煉,今日太陽這麽大,豈不是曬傷魂兒。”</p>
“我看還是進香告知。”</p>
兩女因此爭辯起來。</p>
劉彥不管她們,吃幾塊糕點,喝完香茶,便尋臥榻處枕頭閉目養神。</p>
不知何時,他額頭上鳥鳥生夢境,開出富春江之景。</p>
其魂獨自夢遊明月江景,張口吟唱《山居秋暝》。</p>
平仄字音彷佛透過夢鄉,傳入二女耳中,她們都走去觀夢。</p>
見夢裏劉彥唱詩之後,一卷山水詩氣印堂鑽出,在他臉麵前匯聚成《山居秋暝》詩境。</p>
詩境化作嵐煙,施加在劉世才夢魂,猶如添加一件山水外氅。</p>
其時,他夢魂一個顧首,飛升脫夢出竅。</p>
二女詫異時,此君魂體長至肉身高度,一斂詩氣外氅,背袖說:“有這卷詩氣護身,興許就不會曬傷魂兒。”</p>
粉珠看著還未回神,見劉世才步出偏房,立身冬日正陽之下。</p>
陽光直照其魂,身上外氅山水詩氣更顯縹緲,詩氣內一粒粒細小水珠閃爍。</p>
這卷《山居秋暝》詩氣,乃當日劉彥以詩盛酒氣所得‘六卷詩氣’之一。</p>
他一直養在神魂,隻在送鄉鬼赴陰山那夜用過一次。</p>
今日使用,是為印證腦中所思,看能否借詩氣護體,白日神遊。</p>
現在他站在光明處,魂兒溫暖如春,未感任何不適,反倒魂靈舒暢。</p>
雪珠齊肩問:“公子修道了?”</p>
“並沒修道。”</p>
劉彥回眸說:“我這件外氅,拜師兄所賜,乃青山釀酒氣所化,我以詩詞承裝,便得此詩氣入魂。”</p>
“娘子可視為儒術神通。”</p>
雪珠掛笑又問:“那公子又如何自己出竅?這出竅之法,也是儒術?”</p>
劉彥抬頭望日:“道家有‘出竅歸竅’之法,儒家有‘入書出書’之法。”</p>
“二者道理相通,都是對心意念頭的掌控,出入身竅多了,自然就掌握其中訣竅。”</p>
“古人修仙,開始並無法門,所謂法門就是把所悟的道理,化為言傳、訣竅,傳於後世。”</p>
“儒家修學,在於明理。道理通達,方法自然就通。”</p>
粉珠歎說:“難怪世上仙家多以文入道。”</p>
說話,她們一前一後夾著劉彥,領他下山入水府。</p>
湖畔,李家商船上。</p>
一少年眼眸盯著一君子和二神女入水,眼色顯些奇趣。</p>
身後林家公子林承平走來旁觀,未見劉彥下湖,笑和少年搭赸:“在看什麽?”</p>
“看什麽與你何幹?”</p>
少年眼目顧他道:“無事少來撩撥。我家可無仙書讓你兄妹偷盜!”</p>
林承平愕然無言,不想自己老底竟被這女扮男裝的小娘子揭破。</p>
一時臉麵通紅,想問又不好問。</p>
隻得拱手賠禮回宴席,自己思量。</p>
“表妹說新安郡李太公有一孫女,名叫韻蘭。”</p>
“讓我見到她一定避開,免得自找晦氣……”</p>
“莫非那少年就是李韻蘭?”</p>
“她如何知道……我和表妹兒時之事?”</p>
“其中必有因緣!”</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