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說來,那狐仙芸娘並無害你之意。”</p>
聽完‘唐滿和狐仙芸娘之事’,劉彥大概看清了事之根本所在,與知州侄兒談笑。</p>
唐滿點頭道:“芸娘實無害我之心。我躲她時,兩次遭遇險地,都是她出手搭救,對我有恩情。”</p>
唐知州點指侄兒:“究其原因,隻在你自身。放縱無度,品行不端,出言輕浮,才招致狐仙教訓。”</p>
“以後要謹記,把惡習改掉。”</p>
唐滿領記叔父訓教,眼眸看向劉奉義。</p>
劉彥相視一眼,看他如今窘迫之境,覺得有趣又發人深省。</p>
剛聽‘知州訓侄’,看得出這雙叔侄也明白事理,沒有一股腦把錯推到狐仙芸娘身上。</p>
有這一點就值得幫助,亦是可交之人。</p>
唐知州察言觀色,敬酒道:“奉義有何話大可直言,下官與小侄願聞教。”</p>
李通判拂須目轉賢婿。</p>
劉彥飲下杯中酒,談道:“大人訓侄之言很有道理。”</p>
“驕奢放逸,絕不可取。慎終如始,方為正道。”</p>
“追求快樂,不在於放縱自己,而在做一些有利自己,有利他人之事。”</p>
“諸如行善積德,鑽研愛好……,這都能使自己快樂。”</p>
“似盈益兄這般,輕浮縱意,念頭不由心控,隻能快樂一時,而後自毀自身。”</p>
“古之亡國君主,大多敗於縱欲。”</p>
“一個朝代都能因此而滅亡,何況人乎?”</p>
“所以,《易經》中說【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p>
“嗯……”</p>
唐知州、李通判聞此言各拂須點頭。</p>
話中道理,直白易懂。</p>
說到此,劉彥點到為止,笑談道:“盈益兄攜狐仙在外雲遊一年,想必也感觸良多。若能善思改過,必有一番成就!”</p>
唐滿對這位君子心生禮敬,拱手說:“奉義之言甚善,小生願改過自新,可是芸娘不願饒我……”</p>
李通判適時問:“世才可否說和一二?或有驅狐之法?”</p>
此言出,唐家叔侄齊看劉奉義。</p>
劉彥思量少時,說:“狐仙芸娘兩次搭救於他,是為盈益兄恩人。把芸娘趕走,豈不是忘恩負義?”</p>
</p>
“何況,驅走也隻是一時,她想找尋盈益兄,還能找得到。”</p>
“隻能用‘和’來解決此事。”</p>
“想求和,就要使她滿意,讓她覺得可以饒恕,方能解脫糾纏。”</p>
“言之有理!”</p>
唐知州隨即問:“奉義可有好法子,相助小侄與她和解?”</p>
劉彥道:“不如先改個名字。令侄之名和表字都犯了忌諱,無形之中影響其心性。”</p>
“其名滿,字盈益,聽起來是‘福滿之意’,實則是‘引禍之名’。”</p>
唐滿自思,不大明白其中道理,感覺像是在給自己‘批八字,測名字’。</p>
他問:“一個名字如何能招致禍事?”</p>
唐知州卻聽得懂君子話意,與侄兒講解:“滿則盈溢,盈溢則生放縱,放縱則無所顧忌,無所顧忌豈不引禍?”</p>
“你自己想想,此番災禍,是不是皆因‘盈益放縱’引發?”</p>
“奉義道理通達,不知改個什麽名字,可以給小侄消災解難?”</p>
唐滿眼目看向奉義。</p>
劉彥說:“《道德經》有雲【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p>
“名可改成【文缺】,字可改為【盈衝】。取經中話之意。”</p>
“唐文缺,唐盈衝,好名字,甚佳!”</p>
唐知州撫掌稱讚。</p>
唐滿顯露微笑,暗自琢磨這名字,真比現在好聽順耳。</p>
他起身作揖禮謝:“多謝先生賜名字。”</p>
劉彥受之一禮。</p>
李通判笑顏拂須道:“改名之後,賢侄亦當換新顏,把舊日身性丟個幹淨,不失為人傑。”</p>
唐滿領喏記下。</p>
唐知州接著請教:“若狐仙找來,當如何應付她?”</p>
劉彥思道:“自古治理水患,在疏不在堵,亦可用於此事。”</p>
“她若來府,大人不可驅趕,隻當不知此事,讓她自去找文缺。”</p>
“唐兄見她找來,亦不可拒之門外。”</p>
“相見後告訴她,你已不是‘唐滿唐盈益’,而是‘唐文缺唐盈衝’。”</p>
“此狐定會試探你,你秉持‘改過自新’之念,由她相試。”</p>
“以後晚飯隻吃五六分飽,清澹不可大補,亦要戒酒,隻要堅持下來,改性就能成功。”</p>
最後這句話,唐知州和李通判都聽不明。</p>
反倒唐公子明白其理,拱手答謝記下。</p>
之後的酒宴,眾人揭過此話,李通判說起‘自家喜事’,告知唐知州‘佳期時日’,邀他屆時來府赴喜宴。</p>
唐知州驚訝道喜,絲毫不覺通判嫁女為妾折損顏麵,認為‘此乃高嫁’,盛讚這樁婚事,表示‘佳期必到府上討喜酒’。</p>
午時過,宴席散,唐家叔侄暢達辭別翁婿二人,一路交談‘這君子’‘那狐仙’。</p>
通判府內,劉彥見時辰不早,也不在嶽翁家中多留,去內宅看過憐雲後,便領著表妹、平兒、環兒告別還家。</p>
李通判遣人派車相送,回到內園大誇‘世才宴席之言’,把‘唐滿放縱被狐仙教訓之事’細說與愛女聽。</p>
隻是他有一點不明,問女道:“世才讓唐賢侄以後晚膳隻吃五分飽,且要清澹飲食,不可飲酒。”</p>
“說照此堅持下去,他便可改掉輕浮。”</p>
“其中是何深意?”</p>
李憐雲稍思便明白,淺笑說:“飯飽則思**,貪酒則亂身性。劉郎之意就在於此。”</p>
“先讓他忌口,使其身不生雜欲,其性也就清淨下來。”</p>
“人心清淨,腦神清明,行為則受到控製,不會再有輕浮之舉。”</p>
“再者,唐公子被那芸娘恩愛一年,沒死於花下已是命硬,其身受不了大補。”</p>
“因當清澹飲食,一點一滴的將養。”</p>
“劉郎此言包含道理、醫理,比良藥更能治人。”</p>
李通判眼眸明亮,笑而撫掌,與女道:“有此賢婿,我心無憾了。”</p>
憐雲笑和父親說劉郎聰明之處,分析起他宴上之言,解開更多用心處。</p>
……</p>
北城,知州府。</p>
唐滿隨叔父到家犯了‘食困’,見過叔母後回廂房小息。</p>
這一睡有三個時辰,醒來已是戌時末、亥時初,二更時分。</p>
他醒來精神清爽,連日積攢的疲憊掃去多半,出門呼吸爽氣,仰望星月晴空。</p>
“劉奉義名不虛傳,其言句句是理,與其相交,如沐春風。”</p>
“我愛交友,卻不曾交到好朋友,皆因我過去輕浮放縱……”</p>
“而今,悔之不晚,願芸娘見我誠心,放我一馬。”</p>
他自言自語說著話,走去內宅拜見叔父叔母,在房中吃了幾塊糕點、喝一碗茶水。</p>
再回廂房時,陡見一位美貌嬌娘,笑盈盈舉著燭火迎接他。</p>
……</p>
聽完‘唐滿和狐仙芸娘之事’,劉彥大概看清了事之根本所在,與知州侄兒談笑。</p>
唐滿點頭道:“芸娘實無害我之心。我躲她時,兩次遭遇險地,都是她出手搭救,對我有恩情。”</p>
唐知州點指侄兒:“究其原因,隻在你自身。放縱無度,品行不端,出言輕浮,才招致狐仙教訓。”</p>
“以後要謹記,把惡習改掉。”</p>
唐滿領記叔父訓教,眼眸看向劉奉義。</p>
劉彥相視一眼,看他如今窘迫之境,覺得有趣又發人深省。</p>
剛聽‘知州訓侄’,看得出這雙叔侄也明白事理,沒有一股腦把錯推到狐仙芸娘身上。</p>
有這一點就值得幫助,亦是可交之人。</p>
唐知州察言觀色,敬酒道:“奉義有何話大可直言,下官與小侄願聞教。”</p>
李通判拂須目轉賢婿。</p>
劉彥飲下杯中酒,談道:“大人訓侄之言很有道理。”</p>
“驕奢放逸,絕不可取。慎終如始,方為正道。”</p>
“追求快樂,不在於放縱自己,而在做一些有利自己,有利他人之事。”</p>
“諸如行善積德,鑽研愛好……,這都能使自己快樂。”</p>
“似盈益兄這般,輕浮縱意,念頭不由心控,隻能快樂一時,而後自毀自身。”</p>
“古之亡國君主,大多敗於縱欲。”</p>
“一個朝代都能因此而滅亡,何況人乎?”</p>
“所以,《易經》中說【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p>
“嗯……”</p>
唐知州、李通判聞此言各拂須點頭。</p>
話中道理,直白易懂。</p>
說到此,劉彥點到為止,笑談道:“盈益兄攜狐仙在外雲遊一年,想必也感觸良多。若能善思改過,必有一番成就!”</p>
唐滿對這位君子心生禮敬,拱手說:“奉義之言甚善,小生願改過自新,可是芸娘不願饒我……”</p>
李通判適時問:“世才可否說和一二?或有驅狐之法?”</p>
此言出,唐家叔侄齊看劉奉義。</p>
劉彥思量少時,說:“狐仙芸娘兩次搭救於他,是為盈益兄恩人。把芸娘趕走,豈不是忘恩負義?”</p>
</p>
“何況,驅走也隻是一時,她想找尋盈益兄,還能找得到。”</p>
“隻能用‘和’來解決此事。”</p>
“想求和,就要使她滿意,讓她覺得可以饒恕,方能解脫糾纏。”</p>
“言之有理!”</p>
唐知州隨即問:“奉義可有好法子,相助小侄與她和解?”</p>
劉彥道:“不如先改個名字。令侄之名和表字都犯了忌諱,無形之中影響其心性。”</p>
“其名滿,字盈益,聽起來是‘福滿之意’,實則是‘引禍之名’。”</p>
唐滿自思,不大明白其中道理,感覺像是在給自己‘批八字,測名字’。</p>
他問:“一個名字如何能招致禍事?”</p>
唐知州卻聽得懂君子話意,與侄兒講解:“滿則盈溢,盈溢則生放縱,放縱則無所顧忌,無所顧忌豈不引禍?”</p>
“你自己想想,此番災禍,是不是皆因‘盈益放縱’引發?”</p>
“奉義道理通達,不知改個什麽名字,可以給小侄消災解難?”</p>
唐滿眼目看向奉義。</p>
劉彥說:“《道德經》有雲【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p>
“名可改成【文缺】,字可改為【盈衝】。取經中話之意。”</p>
“唐文缺,唐盈衝,好名字,甚佳!”</p>
唐知州撫掌稱讚。</p>
唐滿顯露微笑,暗自琢磨這名字,真比現在好聽順耳。</p>
他起身作揖禮謝:“多謝先生賜名字。”</p>
劉彥受之一禮。</p>
李通判笑顏拂須道:“改名之後,賢侄亦當換新顏,把舊日身性丟個幹淨,不失為人傑。”</p>
唐滿領喏記下。</p>
唐知州接著請教:“若狐仙找來,當如何應付她?”</p>
劉彥思道:“自古治理水患,在疏不在堵,亦可用於此事。”</p>
“她若來府,大人不可驅趕,隻當不知此事,讓她自去找文缺。”</p>
“唐兄見她找來,亦不可拒之門外。”</p>
“相見後告訴她,你已不是‘唐滿唐盈益’,而是‘唐文缺唐盈衝’。”</p>
“此狐定會試探你,你秉持‘改過自新’之念,由她相試。”</p>
“以後晚飯隻吃五六分飽,清澹不可大補,亦要戒酒,隻要堅持下來,改性就能成功。”</p>
最後這句話,唐知州和李通判都聽不明。</p>
反倒唐公子明白其理,拱手答謝記下。</p>
之後的酒宴,眾人揭過此話,李通判說起‘自家喜事’,告知唐知州‘佳期時日’,邀他屆時來府赴喜宴。</p>
唐知州驚訝道喜,絲毫不覺通判嫁女為妾折損顏麵,認為‘此乃高嫁’,盛讚這樁婚事,表示‘佳期必到府上討喜酒’。</p>
午時過,宴席散,唐家叔侄暢達辭別翁婿二人,一路交談‘這君子’‘那狐仙’。</p>
通判府內,劉彥見時辰不早,也不在嶽翁家中多留,去內宅看過憐雲後,便領著表妹、平兒、環兒告別還家。</p>
李通判遣人派車相送,回到內園大誇‘世才宴席之言’,把‘唐滿放縱被狐仙教訓之事’細說與愛女聽。</p>
隻是他有一點不明,問女道:“世才讓唐賢侄以後晚膳隻吃五分飽,且要清澹飲食,不可飲酒。”</p>
“說照此堅持下去,他便可改掉輕浮。”</p>
“其中是何深意?”</p>
李憐雲稍思便明白,淺笑說:“飯飽則思**,貪酒則亂身性。劉郎之意就在於此。”</p>
“先讓他忌口,使其身不生雜欲,其性也就清淨下來。”</p>
“人心清淨,腦神清明,行為則受到控製,不會再有輕浮之舉。”</p>
“再者,唐公子被那芸娘恩愛一年,沒死於花下已是命硬,其身受不了大補。”</p>
“因當清澹飲食,一點一滴的將養。”</p>
“劉郎此言包含道理、醫理,比良藥更能治人。”</p>
李通判眼眸明亮,笑而撫掌,與女道:“有此賢婿,我心無憾了。”</p>
憐雲笑和父親說劉郎聰明之處,分析起他宴上之言,解開更多用心處。</p>
……</p>
北城,知州府。</p>
唐滿隨叔父到家犯了‘食困’,見過叔母後回廂房小息。</p>
這一睡有三個時辰,醒來已是戌時末、亥時初,二更時分。</p>
他醒來精神清爽,連日積攢的疲憊掃去多半,出門呼吸爽氣,仰望星月晴空。</p>
“劉奉義名不虛傳,其言句句是理,與其相交,如沐春風。”</p>
“我愛交友,卻不曾交到好朋友,皆因我過去輕浮放縱……”</p>
“而今,悔之不晚,願芸娘見我誠心,放我一馬。”</p>
他自言自語說著話,走去內宅拜見叔父叔母,在房中吃了幾塊糕點、喝一碗茶水。</p>
再回廂房時,陡見一位美貌嬌娘,笑盈盈舉著燭火迎接他。</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