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說,世才去了司理府?”</p>
“嗯,郎君小有推論,認為蘇府鬧妖之因,起自麗娘失蹤。”</p>
……</p>
午後,通判府小姐閨園來客,乃荀舫主和高二姐。</p>
二姐今早辭別三妹莫娘子,午時到達臨安。</p>
本欲見世才後送上莫家謝禮,不想他和憐雲今日回門。</p>
又從阿九口中得知‘公子正心’,甚是為弟歡喜。</p>
後去東湖找尋貂兒,兩人品茶論事,定下‘共辦學堂’,同來通判府見世才。</p>
聽完憐雲所述‘蘇司理家事’。</p>
高二明眸轉動道:“世才善養君心,明察善斷,他的推斷應該準確。”</p>
“那麗娘忽地不見了,留信告知自己是狐仙,我看蹊蹺的很。”</p>
“也許她是遭人殺害。殺人者毀屍滅跡後,怕人追查尋找,就指她為狐仙,捏造一封信。”</p>
“必是蘇府之人幹的勾當。”</p>
“世間假借狐仙之名害人、行蠅營狗苟之事的大有人在!”</p>
“不如我等也去看看如何?”</p>
李憐雲、荀舫主相視一眼,倒想去一探究竟。</p>
舫主道:“我等可去,但不宜插手,隻在一旁看,一切以劉郎為主。世間因果糾纏難斷,好心未必幹的好事。”</p>
李憐雲輕點頭。</p>
高二笑說:“貂兒歸世才後,倒是乖巧了。”</p>
聽她調笑,荀舫主瞥視說:“我等粗讀詩書,不得真學,不養心術,怎比得上君子心性?”</p>
“你所思,不過是世才說過的話,他所見比你更全麵。”</p>
“我既然歸了郎君,自然要尊夫守德。”</p>
高二收起調笑道:“這些我也知道,我此去就是想看看,世才如何用心明察。從中學習一二。”</p>
“世才準許我入同道,我自不會貿然亂為。”</p>
李憐雲笑顏插話:“道理越辯越明,兩位姐姐就在此論事,小妹先睡。”</p>
貂兒、狐狸相視,轉顧此女入床帳,飛進去與她戲耍。</p>
片刻憐雲神魂脫身,三女結伴去往西城蘇府。</p>
……</p>
蘇府內宅北園。</p>
劉彥、通判一行連同蘇司理、及其弟、府內管事齊聚在此。</p>
此園一畝大小,東西雙開園門,南北四房相對,中間園地栽種十五株茶樹,是府中丫鬟、婆子居所。</p>
據家人說,最先在此園撞見妖物,丫鬟婆子都見過。</p>
劉彥對蘇司理道:“可否請來園中家人一問?”</p>
蘇司理點頭,招來一邊排站的四個丫鬟、兩個婆子。</p>
劉彥問其中一丫鬟:“鬧妖之前,此園可出過怪異?”</p>
丫鬟低眉回話道:“此前並無怪異。”</p>
劉彥又問:“妖物可曾叫你們踢皮球?”</p>
丫鬟回說:“我等隻見過一次,不曾被皮球打到,它們也不曾叫奴婢踢皮球。或許是……我等都不會踢。”</p>
其他丫鬟婆子跟著點頭附和。</p>
劉彥不再問,蘇司理揮手退去她們,思說:“莫非那兩個妖物,隻找善蹴鞠之人?”</p>
“也未可知。”</p>
高司戶接言:“也許就因貴府之人善蹴鞠,它們才來耍戲。”</p>
蘇府家人麵麵相覷。</p>
劉彥手指茶樹問:“這些茶樹栽種有幾年?”</p>
蘇司理思量問兄弟:“我記得是前年栽種?”</p>
其弟說:“兄長記錯了,是去年開春種的,此茶樹栽種沒兩天,麗娘便走了。”</p>
“好像是如此……”</p>
說著蘇司理轉顧奉義,不知他問茶樹是何深意。</p>
劉彥看著中間最特別的茶樹,聊起種茶之道,誇讚蘇府園丁茶種得好,問他:“家中幾個園丁?可否請來一敘?”</p>
</p>
蘇司理說:“我府隻有一個園丁,這些茶樹都是他一人種。五日前被妖物皮球踢到嚇死了。”</p>
劉彥邁步繞一圈茶樹叢,隨口探問:“府中多少人被妖物皮球踢到?那人頭是男是女?”</p>
蘇司理卻沒細算,家中之事多是兄弟來管。</p>
其弟上前回答:“約有七八人被妖物皮球踢過,小人也問了,說是女人頭。”</p>
劉彥君心流光,神思明亮,停步道:“以小生所見,貴府茶園陰氣頗重,土地也異常肥沃。”</p>
“中間那株茶樹,同是一年栽種,為何枝葉繁茂,高於其他茶樹?”</p>
此話引起眾人留意,紛紛對比打量奉義所指茶樹及周圍幾株,談論異常之處。</p>
李通判道:“世才所指茶樹,位於群株中間,平日施肥難以顧及到它,它卻壯過一園兄弟,確實怪異。”</p>
唐知州說:“異者為奇,怪者為妖。此地怪異,必定有妖,司理何不挖開一看。”</p>
蘇司理回神,呼來管事點指說:“召集家人,拔除茶樹,挖開此地。”</p>
管事領喏去叫人。</p>
不多時十多個家仆、護院帶著鋤頭、麻繩入園。</p>
他們分成兩股,用麻繩套住茶樹合力拉拽,一株株拔除。</p>
一會兒功夫就拔出六株茶樹,拔到第七株時,有件瓷東西被樹根翻出來,露出邊角。</p>
扒出來後是件白瓷枕,蘇府管事擦去泥土,抱給主家、奉義、諸位大人過目。</p>
見瓷枕白釉黑紋,四邊凸起,中間略凹,枕麵勾繪一副《二童子蹴鞠圖》。</p>
兩個孩童衣衫飄逸,頭梳雙丫發辮,對腳踢皮球,笑臉開心,形神具備。</p>
眾人看罷沒覺得有何奇異。</p>
劉彥盯看少許,點指瓷枕麵道:“司理仔細看,可認得枕麵蹴鞠二童子?”</p>
聞他一點撥,蘇司理及周圍人聚目複看瓷枕上的《二童子蹴鞠圖》。</p>
蘇司理越看越覺得相識,猛地想起‘那兩個妖物不正是兩個童子踢皮球?’</p>
此念一出,他看枕圖上的二童神形更像所見妖物,問自家兄弟:“像嗎?”</p>
其弟臉皮發緊,點點頭說:“像!”</p>
蘇司理又呼來丫鬟婆子認認。</p>
眾人皆說‘圖上二童子與所見妖物相像,就連皮球都一樣’。</p>
李通判、唐知州等官家此刻也明白了。</p>
通判道:“司理家中,就是此物作祟?”</p>
劉彥說:“大概就是此枕圖上蹴鞠童子攪鬧司理府邸。”</p>
眾人無不稱奇、稱怪,不敢相信一個白瓷枕頭,竟能成精成怪,攪鬧家院害人。</p>
高司戶請教奉義:“我讀過《道經》,經中說‘有智者開竅,有竅者成仙’,妖物也要有智有竅,方能成精成怪。”</p>
“此枕隻是一件器物,如何能夠成精害人?”</p>
劉彥先不答,與眾人講一篇名為《畫馬》的典故。</p>
故事很簡單,說的是:</p>
某生拾到一匹駿馬,能日行千裏,不吃草料,不用喂水。後來機緣巧合發現,此馬出自一副《駿馬圖》,乃是畫馬成妖。</p>
典故講完,劉彥道:“自古有畫師,技法出神入化,筆下能凝靈韻。”</p>
“此靈韻與神形結合,可賦予繪物‘真形’。”</p>
“真形有道玄,神而明之,形如空殼,故而能吸納天地精氣。”</p>
“精氣神滿即可成精、成靈。”</p>
“我見此枕所繪《二童蹴鞠圖》,妙筆靈韻,神形兼備,包含真形。”</p>
“其成妖之理,與畫馬相同。”</p>
眾人聞聽或多或少明白些許。</p>
蘇司理請教道:“此物該如何處置?”</p>
劉彥眼眸掃過人群外荀娘子,說:“司理若肯割愛,把它予我如何?”</p>
……</p>
“嗯,郎君小有推論,認為蘇府鬧妖之因,起自麗娘失蹤。”</p>
……</p>
午後,通判府小姐閨園來客,乃荀舫主和高二姐。</p>
二姐今早辭別三妹莫娘子,午時到達臨安。</p>
本欲見世才後送上莫家謝禮,不想他和憐雲今日回門。</p>
又從阿九口中得知‘公子正心’,甚是為弟歡喜。</p>
後去東湖找尋貂兒,兩人品茶論事,定下‘共辦學堂’,同來通判府見世才。</p>
聽完憐雲所述‘蘇司理家事’。</p>
高二明眸轉動道:“世才善養君心,明察善斷,他的推斷應該準確。”</p>
“那麗娘忽地不見了,留信告知自己是狐仙,我看蹊蹺的很。”</p>
“也許她是遭人殺害。殺人者毀屍滅跡後,怕人追查尋找,就指她為狐仙,捏造一封信。”</p>
“必是蘇府之人幹的勾當。”</p>
“世間假借狐仙之名害人、行蠅營狗苟之事的大有人在!”</p>
“不如我等也去看看如何?”</p>
李憐雲、荀舫主相視一眼,倒想去一探究竟。</p>
舫主道:“我等可去,但不宜插手,隻在一旁看,一切以劉郎為主。世間因果糾纏難斷,好心未必幹的好事。”</p>
李憐雲輕點頭。</p>
高二笑說:“貂兒歸世才後,倒是乖巧了。”</p>
聽她調笑,荀舫主瞥視說:“我等粗讀詩書,不得真學,不養心術,怎比得上君子心性?”</p>
“你所思,不過是世才說過的話,他所見比你更全麵。”</p>
“我既然歸了郎君,自然要尊夫守德。”</p>
高二收起調笑道:“這些我也知道,我此去就是想看看,世才如何用心明察。從中學習一二。”</p>
“世才準許我入同道,我自不會貿然亂為。”</p>
李憐雲笑顏插話:“道理越辯越明,兩位姐姐就在此論事,小妹先睡。”</p>
貂兒、狐狸相視,轉顧此女入床帳,飛進去與她戲耍。</p>
片刻憐雲神魂脫身,三女結伴去往西城蘇府。</p>
……</p>
蘇府內宅北園。</p>
劉彥、通判一行連同蘇司理、及其弟、府內管事齊聚在此。</p>
此園一畝大小,東西雙開園門,南北四房相對,中間園地栽種十五株茶樹,是府中丫鬟、婆子居所。</p>
據家人說,最先在此園撞見妖物,丫鬟婆子都見過。</p>
劉彥對蘇司理道:“可否請來園中家人一問?”</p>
蘇司理點頭,招來一邊排站的四個丫鬟、兩個婆子。</p>
劉彥問其中一丫鬟:“鬧妖之前,此園可出過怪異?”</p>
丫鬟低眉回話道:“此前並無怪異。”</p>
劉彥又問:“妖物可曾叫你們踢皮球?”</p>
丫鬟回說:“我等隻見過一次,不曾被皮球打到,它們也不曾叫奴婢踢皮球。或許是……我等都不會踢。”</p>
其他丫鬟婆子跟著點頭附和。</p>
劉彥不再問,蘇司理揮手退去她們,思說:“莫非那兩個妖物,隻找善蹴鞠之人?”</p>
“也未可知。”</p>
高司戶接言:“也許就因貴府之人善蹴鞠,它們才來耍戲。”</p>
蘇府家人麵麵相覷。</p>
劉彥手指茶樹問:“這些茶樹栽種有幾年?”</p>
蘇司理思量問兄弟:“我記得是前年栽種?”</p>
其弟說:“兄長記錯了,是去年開春種的,此茶樹栽種沒兩天,麗娘便走了。”</p>
“好像是如此……”</p>
說著蘇司理轉顧奉義,不知他問茶樹是何深意。</p>
劉彥看著中間最特別的茶樹,聊起種茶之道,誇讚蘇府園丁茶種得好,問他:“家中幾個園丁?可否請來一敘?”</p>
</p>
蘇司理說:“我府隻有一個園丁,這些茶樹都是他一人種。五日前被妖物皮球踢到嚇死了。”</p>
劉彥邁步繞一圈茶樹叢,隨口探問:“府中多少人被妖物皮球踢到?那人頭是男是女?”</p>
蘇司理卻沒細算,家中之事多是兄弟來管。</p>
其弟上前回答:“約有七八人被妖物皮球踢過,小人也問了,說是女人頭。”</p>
劉彥君心流光,神思明亮,停步道:“以小生所見,貴府茶園陰氣頗重,土地也異常肥沃。”</p>
“中間那株茶樹,同是一年栽種,為何枝葉繁茂,高於其他茶樹?”</p>
此話引起眾人留意,紛紛對比打量奉義所指茶樹及周圍幾株,談論異常之處。</p>
李通判道:“世才所指茶樹,位於群株中間,平日施肥難以顧及到它,它卻壯過一園兄弟,確實怪異。”</p>
唐知州說:“異者為奇,怪者為妖。此地怪異,必定有妖,司理何不挖開一看。”</p>
蘇司理回神,呼來管事點指說:“召集家人,拔除茶樹,挖開此地。”</p>
管事領喏去叫人。</p>
不多時十多個家仆、護院帶著鋤頭、麻繩入園。</p>
他們分成兩股,用麻繩套住茶樹合力拉拽,一株株拔除。</p>
一會兒功夫就拔出六株茶樹,拔到第七株時,有件瓷東西被樹根翻出來,露出邊角。</p>
扒出來後是件白瓷枕,蘇府管事擦去泥土,抱給主家、奉義、諸位大人過目。</p>
見瓷枕白釉黑紋,四邊凸起,中間略凹,枕麵勾繪一副《二童子蹴鞠圖》。</p>
兩個孩童衣衫飄逸,頭梳雙丫發辮,對腳踢皮球,笑臉開心,形神具備。</p>
眾人看罷沒覺得有何奇異。</p>
劉彥盯看少許,點指瓷枕麵道:“司理仔細看,可認得枕麵蹴鞠二童子?”</p>
聞他一點撥,蘇司理及周圍人聚目複看瓷枕上的《二童子蹴鞠圖》。</p>
蘇司理越看越覺得相識,猛地想起‘那兩個妖物不正是兩個童子踢皮球?’</p>
此念一出,他看枕圖上的二童神形更像所見妖物,問自家兄弟:“像嗎?”</p>
其弟臉皮發緊,點點頭說:“像!”</p>
蘇司理又呼來丫鬟婆子認認。</p>
眾人皆說‘圖上二童子與所見妖物相像,就連皮球都一樣’。</p>
李通判、唐知州等官家此刻也明白了。</p>
通判道:“司理家中,就是此物作祟?”</p>
劉彥說:“大概就是此枕圖上蹴鞠童子攪鬧司理府邸。”</p>
眾人無不稱奇、稱怪,不敢相信一個白瓷枕頭,竟能成精成怪,攪鬧家院害人。</p>
高司戶請教奉義:“我讀過《道經》,經中說‘有智者開竅,有竅者成仙’,妖物也要有智有竅,方能成精成怪。”</p>
“此枕隻是一件器物,如何能夠成精害人?”</p>
劉彥先不答,與眾人講一篇名為《畫馬》的典故。</p>
故事很簡單,說的是:</p>
某生拾到一匹駿馬,能日行千裏,不吃草料,不用喂水。後來機緣巧合發現,此馬出自一副《駿馬圖》,乃是畫馬成妖。</p>
典故講完,劉彥道:“自古有畫師,技法出神入化,筆下能凝靈韻。”</p>
“此靈韻與神形結合,可賦予繪物‘真形’。”</p>
“真形有道玄,神而明之,形如空殼,故而能吸納天地精氣。”</p>
“精氣神滿即可成精、成靈。”</p>
“我見此枕所繪《二童蹴鞠圖》,妙筆靈韻,神形兼備,包含真形。”</p>
“其成妖之理,與畫馬相同。”</p>
眾人聞聽或多或少明白些許。</p>
蘇司理請教道:“此物該如何處置?”</p>
劉彥眼眸掃過人群外荀娘子,說:“司理若肯割愛,把它予我如何?”</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