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馬玉,字善義,品行端正,敏而好學,立誌考‘進士’。</p>
但受製於貧寒,無銀子支撐他赴秋闈、考舉人。</p>
朋友提議他先考個‘府學廩膳生員’,有了朝廷津貼,便可慢慢的積攢銀子,去考舉人、考進士。</p>
馬玉覺得很有道理,端陽過後便與妻子商量此事,讓她回家與丈人借一兩銀子,作赴考的盤纏。</p>
其妻黃氏乃屠戶之女,家境也不好。</p>
為給相公借一兩銀子,她足足在娘家住了五天,幫著殺豬、宰羊、屠狗,最後才要來一兩銀子。</p>
馬玉對妻感激不盡,說:“等我考過府學,每月便有八百文廩膳,今後便不愁生計了。”</p>
“他年中舉,必報丈人恩義,娘子恩情。”</p>
黃氏說:“先別說他年,隻說今年。現在我家捉襟見肘,隻靠我一人縫衣服,難以顧全溫飽,如今我又懷了你家骨肉。”</p>
“夫君可有思量?”</p>
馬玉明白妻子的話,答應她:“若今年府學考試不過,小生便去教私塾,娘子可安心養胎育兒。”</p>
</p>
黃氏聽其言安心不少,次日把一兩銀子換成千文錢,每一百文穿成一串。</p>
晌午飯後,馬玉帶著一本《尚書》和盤纏出門,與同鄉秀才五人趕赴蘭溪碼頭。</p>
天至酉時,方有一艘船來。</p>
上到船上,馬玉與同鄉秀才商量‘今夜住處’。</p>
一個姓寧的秀才說:“金華府城外有一座寺廟,名叫蘭若寺,我等這三日可借宿寺廟裏,出家人廣開方便之門,不取錢財。”</p>
“如此我等也能少用盤纏。”</p>
另一王姓生員聽了,想起坊間傳聞,道:“那蘭若寺我聽過,聽說廟裏鬧鬼,不知是不是真的。”</p>
寧秀才笑他膽小,道:“常言道‘不作虧心事,莫怕鬼敲門’,鬼之伎倆無非是張牙舞爪嚇人。”</p>
“隻要心無懼,無虧心,就是有鬼又有何懼?”</p>
說著,轉問馬玉:“善義說是否?”</p>
後者兩耳不聞,眼眸隻盯著東邊江上一艘精美的大樓船。</p>
那船上之人,或是身顯貴氣,或是身具文氣,其中有一位白衣士,氣度最為明顯,遠觀似鶴而立。</p>
“莫看了,那船上皆為達官貴人,非我等寒士能結交。”</p>
寧秀才一言扯回他目光。</p>
馬玉笑說:“學名此言差矣,我見那船上不止貴人,另有高才之士,就如那白衣……”</p>
說著他手指,卻發現那艘樓船調頭折返,回了富春江,亦看不到白衣士。</p>
王生驚奇道:“那船莫非神船?如何轉眼便調轉一二裏?”</p>
馬玉、寧秀才等人也相視不解。</p>
船家笑顏來搭話說:“幾位相公少在水路行走,不知江河有靈。”</p>
馬玉聞言回想‘白衣士’,心說:“那位先生也是神人嗎?”</p>
與船家交了渡錢,蘭溪六個秀才談著奇異見聞,入船房歇坐。</p>
馬玉坐下後,眼眸不禁盯上對麵一人。</p>
那人一身白袍,頭枕行囊側臥香睡著,乍看與那船上的白衣士幾分形似。</p>
而且此人側臥如龍,身骨有種說不出的儀態氣度。</p>
“這位公子,認得我主?”</p>
劉平笑顏詢問,使馬玉回神,周圍寧秀才五人眼眸轉顧。</p>
馬玉拱手道:“小生並不認識先生,隻是看先生睡姿風雅……,可敢請教先生尊姓?”</p>
劉平看眼公子,彼時見他身動骨作響,翻身問道:“與誰說話?”</p>
“同渡的秀才。”</p>
劉平回話。</p>
劉彥眼眸睜開,直腰坐起身,分顧馬玉等人:“六位也去金華府?”</p>
馬玉點頭禮道:“小生等要去金華府赴考,適才攪擾了先生,先生恕罪。”</p>
劉彥思量說:“眼下五月,六位仁兄是去考‘府學廩膳’?”</p>
“正是。”寧秀才打量他好奇問:“敢問先生哪裏人?”</p>
“莫叫先生。”劉彥分視他們說:“我與六位仁兄一樣,也不過是秀才功名,一介生員而已。”</p>
“在下劉彥,臨安人士。”</p>
“臨安人……”</p>
六人相覷,各個念頭中都想起一個人。</p>
王生眼目清亮道:“劉兄即是臨安人,可識得劉奉義?”</p>
劉平聽了先笑,看公子一眼不敢多嘴。</p>
杭州以外的人,大多隻聽過劉奉義,卻不知他的姓名,甚至表字都不知。</p>
劉彥道:“略知一二,不知六位如何稱呼?”</p>
蘭溪六生員聞問,逐一的自薦,各說姓名表字。</p>
劉彥看寧生問道:“認得寧采臣嗎?”</p>
寧秀才眼目閃爍驚訝:“劉兄怎知我家堂兄?”</p>
劉彥不禁失笑。</p>
他隻是隨口一問,聽得寧生名字後,便想起《聊齋·小倩》中的寧采臣,不想兩人是親戚,還是堂親。</p>
“我聽人說的,蘭溪有個叫寧采臣的人,為人廉隅自重,常對人說‘我生平無二色’。”</p>
“令兄可說過此話?”</p>
“說過。”</p>
寧秀才笑道:“我堂兄寧采臣確實不二色,不好色,曾經有人買通妓女,設法試我堂兄,也未曾使我堂兄動搖。”</p>
劉彥饒有興致,問他:“令兄是何功名?”</p>
寧秀才道:“與小生一樣,隻是生員。”</p>
兩人說話時,阿九進入船房,清秀之貌吸引眾人眼目。</p>
劉彥與他們引薦一番,繼續與寧生談論其兄,把家事問了一遍,大概清楚‘寧采臣尚未遇到聶小倩’。</p>
後與六人談論府學考試,問他們這幾日住處。</p>
寧秀才道:“我等商議,這三日就住金華城外蘭若寺,劉兄若無落腳之地,不妨與我們同住寺廟。”</p>
“如此我等可一起論學。”</p>
“小生雖不知劉兄身學,但觀仁兄氣度,必是大才之人,願向仁兄討教。”</p>
馬玉等人各都眼目看著劉彥,附和寧生之言。</p>
劉彥見他們身無酸腐之氣,有幾分求學之心,便想結交一場,答應今夜同住寺廟。</p>
此外他亦想去蘭若寺看看,看那廟中有沒有‘聶娘子’。</p>
眾人逐漸聊開,王生回到之前的話,探問起‘臨安劉奉義’,說起自己所知的傳聞,詢問其中的真實。</p>
劉彥不好自賣自誇,阿九、劉平便與他們攀談,講述‘劉奉義解瘟救民’之事。</p>
馬、寧六生員連同其他船客都聽得認真。</p>
夕陽落幕之時,客船抵達金華東碼頭。</p>
……</p>
但受製於貧寒,無銀子支撐他赴秋闈、考舉人。</p>
朋友提議他先考個‘府學廩膳生員’,有了朝廷津貼,便可慢慢的積攢銀子,去考舉人、考進士。</p>
馬玉覺得很有道理,端陽過後便與妻子商量此事,讓她回家與丈人借一兩銀子,作赴考的盤纏。</p>
其妻黃氏乃屠戶之女,家境也不好。</p>
為給相公借一兩銀子,她足足在娘家住了五天,幫著殺豬、宰羊、屠狗,最後才要來一兩銀子。</p>
馬玉對妻感激不盡,說:“等我考過府學,每月便有八百文廩膳,今後便不愁生計了。”</p>
“他年中舉,必報丈人恩義,娘子恩情。”</p>
黃氏說:“先別說他年,隻說今年。現在我家捉襟見肘,隻靠我一人縫衣服,難以顧全溫飽,如今我又懷了你家骨肉。”</p>
“夫君可有思量?”</p>
馬玉明白妻子的話,答應她:“若今年府學考試不過,小生便去教私塾,娘子可安心養胎育兒。”</p>
</p>
黃氏聽其言安心不少,次日把一兩銀子換成千文錢,每一百文穿成一串。</p>
晌午飯後,馬玉帶著一本《尚書》和盤纏出門,與同鄉秀才五人趕赴蘭溪碼頭。</p>
天至酉時,方有一艘船來。</p>
上到船上,馬玉與同鄉秀才商量‘今夜住處’。</p>
一個姓寧的秀才說:“金華府城外有一座寺廟,名叫蘭若寺,我等這三日可借宿寺廟裏,出家人廣開方便之門,不取錢財。”</p>
“如此我等也能少用盤纏。”</p>
另一王姓生員聽了,想起坊間傳聞,道:“那蘭若寺我聽過,聽說廟裏鬧鬼,不知是不是真的。”</p>
寧秀才笑他膽小,道:“常言道‘不作虧心事,莫怕鬼敲門’,鬼之伎倆無非是張牙舞爪嚇人。”</p>
“隻要心無懼,無虧心,就是有鬼又有何懼?”</p>
說著,轉問馬玉:“善義說是否?”</p>
後者兩耳不聞,眼眸隻盯著東邊江上一艘精美的大樓船。</p>
那船上之人,或是身顯貴氣,或是身具文氣,其中有一位白衣士,氣度最為明顯,遠觀似鶴而立。</p>
“莫看了,那船上皆為達官貴人,非我等寒士能結交。”</p>
寧秀才一言扯回他目光。</p>
馬玉笑說:“學名此言差矣,我見那船上不止貴人,另有高才之士,就如那白衣……”</p>
說著他手指,卻發現那艘樓船調頭折返,回了富春江,亦看不到白衣士。</p>
王生驚奇道:“那船莫非神船?如何轉眼便調轉一二裏?”</p>
馬玉、寧秀才等人也相視不解。</p>
船家笑顏來搭話說:“幾位相公少在水路行走,不知江河有靈。”</p>
馬玉聞言回想‘白衣士’,心說:“那位先生也是神人嗎?”</p>
與船家交了渡錢,蘭溪六個秀才談著奇異見聞,入船房歇坐。</p>
馬玉坐下後,眼眸不禁盯上對麵一人。</p>
那人一身白袍,頭枕行囊側臥香睡著,乍看與那船上的白衣士幾分形似。</p>
而且此人側臥如龍,身骨有種說不出的儀態氣度。</p>
“這位公子,認得我主?”</p>
劉平笑顏詢問,使馬玉回神,周圍寧秀才五人眼眸轉顧。</p>
馬玉拱手道:“小生並不認識先生,隻是看先生睡姿風雅……,可敢請教先生尊姓?”</p>
劉平看眼公子,彼時見他身動骨作響,翻身問道:“與誰說話?”</p>
“同渡的秀才。”</p>
劉平回話。</p>
劉彥眼眸睜開,直腰坐起身,分顧馬玉等人:“六位也去金華府?”</p>
馬玉點頭禮道:“小生等要去金華府赴考,適才攪擾了先生,先生恕罪。”</p>
劉彥思量說:“眼下五月,六位仁兄是去考‘府學廩膳’?”</p>
“正是。”寧秀才打量他好奇問:“敢問先生哪裏人?”</p>
“莫叫先生。”劉彥分視他們說:“我與六位仁兄一樣,也不過是秀才功名,一介生員而已。”</p>
“在下劉彥,臨安人士。”</p>
“臨安人……”</p>
六人相覷,各個念頭中都想起一個人。</p>
王生眼目清亮道:“劉兄即是臨安人,可識得劉奉義?”</p>
劉平聽了先笑,看公子一眼不敢多嘴。</p>
杭州以外的人,大多隻聽過劉奉義,卻不知他的姓名,甚至表字都不知。</p>
劉彥道:“略知一二,不知六位如何稱呼?”</p>
蘭溪六生員聞問,逐一的自薦,各說姓名表字。</p>
劉彥看寧生問道:“認得寧采臣嗎?”</p>
寧秀才眼目閃爍驚訝:“劉兄怎知我家堂兄?”</p>
劉彥不禁失笑。</p>
他隻是隨口一問,聽得寧生名字後,便想起《聊齋·小倩》中的寧采臣,不想兩人是親戚,還是堂親。</p>
“我聽人說的,蘭溪有個叫寧采臣的人,為人廉隅自重,常對人說‘我生平無二色’。”</p>
“令兄可說過此話?”</p>
“說過。”</p>
寧秀才笑道:“我堂兄寧采臣確實不二色,不好色,曾經有人買通妓女,設法試我堂兄,也未曾使我堂兄動搖。”</p>
劉彥饒有興致,問他:“令兄是何功名?”</p>
寧秀才道:“與小生一樣,隻是生員。”</p>
兩人說話時,阿九進入船房,清秀之貌吸引眾人眼目。</p>
劉彥與他們引薦一番,繼續與寧生談論其兄,把家事問了一遍,大概清楚‘寧采臣尚未遇到聶小倩’。</p>
後與六人談論府學考試,問他們這幾日住處。</p>
寧秀才道:“我等商議,這三日就住金華城外蘭若寺,劉兄若無落腳之地,不妨與我們同住寺廟。”</p>
“如此我等可一起論學。”</p>
“小生雖不知劉兄身學,但觀仁兄氣度,必是大才之人,願向仁兄討教。”</p>
馬玉等人各都眼目看著劉彥,附和寧生之言。</p>
劉彥見他們身無酸腐之氣,有幾分求學之心,便想結交一場,答應今夜同住寺廟。</p>
此外他亦想去蘭若寺看看,看那廟中有沒有‘聶娘子’。</p>
眾人逐漸聊開,王生回到之前的話,探問起‘臨安劉奉義’,說起自己所知的傳聞,詢問其中的真實。</p>
劉彥不好自賣自誇,阿九、劉平便與他們攀談,講述‘劉奉義解瘟救民’之事。</p>
馬、寧六生員連同其他船客都聽得認真。</p>
夕陽落幕之時,客船抵達金華東碼頭。</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