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龍山是臨海六大名山之一,相傳有龍從天而降,落入山中隱去,故此得名。</p>
此山位居縣城東南二十裏,山上四景,分別是‘雲海峰’、‘龍遊澗’、‘飛龍嶺’、以及‘海市崖’。</p>
海市崖在飛龍嶺,立於崖石之上東看,可見廣闊大海,有時還能看到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景’。</p>
近來落龍山連續出現‘海市’,吸引不少遊人登山遊賞,也給嶺上酒家帶來好營生。</p>
今日乃夏至。</p>
清早一場雷雨後,午時陽光明豔。</p>
飛龍嶺上酒家客人甚多,店內四張桌子滿客,店外樹林裏有二十幾人,三五成群。</p>
店家老叟笑著待客,三個獵戶兒子後麵宰鹿剝皮,兒媳帶著孫兒生火造飯。</p>
北邊樹林裏,聚著一眾少年書生,有六七個,正說著三日前‘臨海縣珍珠桉’。</p>
“我聽說叔父說,揭發賊子之人乃是劉奉義。”</p>
“劉奉義是何人?”</p>
“他是杭州臨安人,去年臨安發瘟,便是此人驅瘟救民。因此功績,天子賜號【奉義】。”</p>
“我有所耳聞。”</p>
“他可還在臨海?”</p>
“這個我不知道,我叔父前天去過臨海,本想拜訪劉奉義,但沒見到。”</p>
“客棧掌櫃說,劉奉義朝出暮歸,連日遊訪名山,別人下帖相請,他全都推辭了。”</p>
“這才是名士,不貪慕虛榮,隻戀乾坤錦繡。”</p>
“說不定今日我等能在此山遇到他。”</p>
“我等都不認識,遇到也未必識的。”</p>
眾人書生說笑間,林西小路來一主一仆,身後跟著一驢一馬。</p>
這主仆正是劉彥、劉平。</p>
二人今早卯時出臨海城,辰時來到落龍山下西嶺村,稍作歇腳便登山。</p>
這時才來到嶺上,錯過了‘紅日出海’的美景。</p>
他們早上沒有進食,途中隻喝了些山泉,現在各是饑腸轆轆,見到店家便問‘可有吃食?’</p>
店家老叟道:“小店無有精細飯菜,隻有些山貨肉食,我兒正後麵殺鹿,稍後大火煮了便得吃。”</p>
劉平聽著暗吞口津。</p>
劉彥點頭道:“就請店家與我主仆留五斤肉,兩斤熟肉,三斤生肉,生肉用鹽醃上。”</p>
老叟點頭記下,劉平摸出三塊碎銀子給他:“老人家看銀兩可夠?”</p>
“夠了,夠了,使不了這些。”</p>
老叟淳樸要還一錢。</p>
劉彥折扇推回去說:“多的銀兩與我打些酒。”</p>
老叟抱拳便去打酒。</p>
劉彥跟著進店,看客人不少,轉顧林子尋處落腳。</p>
見少年聚集之處寬敞,便讓劉平把驢馬牽過去,他在這邊與老叟搭話,詢問‘海市出現的地方’。</p>
老叟邊打酒邊說:“這兩次海市皆顯於南邊飛龍嶺,出了我家店往南走二裏就是,嶺上有崖,便是海市崖。”</p>
劉彥思量。</p>
這三日他遊賞臨海各地名山,並未見到傳說中的山海之地,亦或洞府仙境。</p>
頭日去了括蒼山,次日又去大牛山,昨日遊賞十洞山,倒是見到一些山精仙家。</p>
此番遊山,即是賞景也為尋找溫良功,看能否遊遇上他的失魂。</p>
若是遇見就帶他還魂,也算一樁善緣功德。</p>
但當下來看,找到溫良功失魂幾率甚小,隻看其造化機緣。</p>
“我家酒烈,相公先飲這一角,不夠再添。”</p>
店家老叟端著打好的一大碗酒遞給劉彥。</p>
劉彥品嚐,口味甘甜,笑讚好酒,又問:“店家可見過一位姓溫的相公?”</p>
老叟笑說:“老朽少問客官姓名,相公倒見過不少,但不知人家叫什麽。”</p>
劉彥聽此便不多問,端酒往北邊樹林走去,坐在劉平拴馬的地方。</p>
酒剛喝幾口,忽聽南邊有人喊:“出蜃景了。”</p>
聽見的紛紛轉顧,一些人尋聲而往。</p>
劉彥也跟著過去,劉平趕忙解韁繩,牽驢馬跟上公子。</p>
走了百步便出樹林,隨著眾人向東顧看。</p>
見麵海的虛空之上,浮現一大片金燦燦的亭台樓閣,宮殿數以百座。碧綠的琉璃瓦,飛翹殿簷,清晰可見。</p>
眾人麵麵相覷,驚歎宮殿蜃境。</p>
沒過多久,隻見那片宮殿似乎向八方延伸,逐漸的顯現出宮門、城牆、街巷,一座城池鋪開出現虛空。</p>
</p>
南北十餘裏寬闊,城中大大小小的建築數萬,街上的百姓車馬更是不勝數。</p>
對比大千城池規模,蜃景中所顯城郭像是皇城國都。</p>
眾人正看著的起興,忽見東海上飄來一大片陰雲,雲壓在蜃境之上,城中好似下起暴雨,街上行人紛紛避雨。</p>
接著蜃景內出現霧氣,把整個城郭罩住,景致時隱時現,漸漸的一切都消失不見。</p>
海上陰雲也隨之消散,陽光灑照,百裏無雲。</p>
一陣東風由遠處襲來,吹得眾人神采飛揚,望著東方蜃境消散之處相互交談。</p>
劉平笑道:“不想這海市場麵如此之大。小人國隻在幾丈大的地方,海市卻有幾裏廣大,不知道裏麵所顯城郭叫什麽,哪座州城。”</p>
劉彥回神,飲一口酒道:“總之不是長安、洛陽。”</p>
主仆說話時,身旁有一少年書生道:“我聽人說,有個叫孫大宇出海遇上風浪,被大風卷走,同鄉都以為他必死無疑。”</p>
“不想回到家鄉報喪,卻見孫大宇人在家裏。”</p>
“眾人問他‘怎麽回來的’。”</p>
“孫大宇說‘東州神仙送我回來’。”</p>
“眾人又問他‘東州在何處’。”</p>
“孫大宇說‘在東海縹緲之地,那裏的人能活兩百歲,一個城郭人口百萬……’”</p>
劉彥聽著講述,與他攀談這樁奇聞,也說起書中所讀‘山海奇事’,引來少年同伴圍著旁聽。</p>
典故說完,酒喝完,劉彥與他們一起回林中。</p>
店家已經把肉煮好,大鍋中的鹿肉湯咕咕翻滾,香氣遍布十丈樹林。</p>
劉彥主仆上去要兩大碗湯和二斤肉,在林北石上大快朵頤。</p>
那些書生端著肉食圍過來說話,問劉彥姓名。</p>
劉彥便化名,告訴他們:“我叫劉彥昌。”</p>
後隨口打聽:“可知道溫良功?”</p>
眾書生相視,皆說不認識。</p>
其中有一人說:“我好像聽過這名字。前日我在叔父酒樓見過一秀才,他身邊有個書童就叫良功,但不知是不是姓溫。”</p>
劉彥稍思追問:“書童樣貌如何?秀才姓什麽?”</p>
少年道:“書童十分俊秀,秀才姓海。”</p>
……</p>
此山位居縣城東南二十裏,山上四景,分別是‘雲海峰’、‘龍遊澗’、‘飛龍嶺’、以及‘海市崖’。</p>
海市崖在飛龍嶺,立於崖石之上東看,可見廣闊大海,有時還能看到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景’。</p>
近來落龍山連續出現‘海市’,吸引不少遊人登山遊賞,也給嶺上酒家帶來好營生。</p>
今日乃夏至。</p>
清早一場雷雨後,午時陽光明豔。</p>
飛龍嶺上酒家客人甚多,店內四張桌子滿客,店外樹林裏有二十幾人,三五成群。</p>
店家老叟笑著待客,三個獵戶兒子後麵宰鹿剝皮,兒媳帶著孫兒生火造飯。</p>
北邊樹林裏,聚著一眾少年書生,有六七個,正說著三日前‘臨海縣珍珠桉’。</p>
“我聽說叔父說,揭發賊子之人乃是劉奉義。”</p>
“劉奉義是何人?”</p>
“他是杭州臨安人,去年臨安發瘟,便是此人驅瘟救民。因此功績,天子賜號【奉義】。”</p>
“我有所耳聞。”</p>
“他可還在臨海?”</p>
“這個我不知道,我叔父前天去過臨海,本想拜訪劉奉義,但沒見到。”</p>
“客棧掌櫃說,劉奉義朝出暮歸,連日遊訪名山,別人下帖相請,他全都推辭了。”</p>
“這才是名士,不貪慕虛榮,隻戀乾坤錦繡。”</p>
“說不定今日我等能在此山遇到他。”</p>
“我等都不認識,遇到也未必識的。”</p>
眾人書生說笑間,林西小路來一主一仆,身後跟著一驢一馬。</p>
這主仆正是劉彥、劉平。</p>
二人今早卯時出臨海城,辰時來到落龍山下西嶺村,稍作歇腳便登山。</p>
這時才來到嶺上,錯過了‘紅日出海’的美景。</p>
他們早上沒有進食,途中隻喝了些山泉,現在各是饑腸轆轆,見到店家便問‘可有吃食?’</p>
店家老叟道:“小店無有精細飯菜,隻有些山貨肉食,我兒正後麵殺鹿,稍後大火煮了便得吃。”</p>
劉平聽著暗吞口津。</p>
劉彥點頭道:“就請店家與我主仆留五斤肉,兩斤熟肉,三斤生肉,生肉用鹽醃上。”</p>
老叟點頭記下,劉平摸出三塊碎銀子給他:“老人家看銀兩可夠?”</p>
“夠了,夠了,使不了這些。”</p>
老叟淳樸要還一錢。</p>
劉彥折扇推回去說:“多的銀兩與我打些酒。”</p>
老叟抱拳便去打酒。</p>
劉彥跟著進店,看客人不少,轉顧林子尋處落腳。</p>
見少年聚集之處寬敞,便讓劉平把驢馬牽過去,他在這邊與老叟搭話,詢問‘海市出現的地方’。</p>
老叟邊打酒邊說:“這兩次海市皆顯於南邊飛龍嶺,出了我家店往南走二裏就是,嶺上有崖,便是海市崖。”</p>
劉彥思量。</p>
這三日他遊賞臨海各地名山,並未見到傳說中的山海之地,亦或洞府仙境。</p>
頭日去了括蒼山,次日又去大牛山,昨日遊賞十洞山,倒是見到一些山精仙家。</p>
此番遊山,即是賞景也為尋找溫良功,看能否遊遇上他的失魂。</p>
若是遇見就帶他還魂,也算一樁善緣功德。</p>
但當下來看,找到溫良功失魂幾率甚小,隻看其造化機緣。</p>
“我家酒烈,相公先飲這一角,不夠再添。”</p>
店家老叟端著打好的一大碗酒遞給劉彥。</p>
劉彥品嚐,口味甘甜,笑讚好酒,又問:“店家可見過一位姓溫的相公?”</p>
老叟笑說:“老朽少問客官姓名,相公倒見過不少,但不知人家叫什麽。”</p>
劉彥聽此便不多問,端酒往北邊樹林走去,坐在劉平拴馬的地方。</p>
酒剛喝幾口,忽聽南邊有人喊:“出蜃景了。”</p>
聽見的紛紛轉顧,一些人尋聲而往。</p>
劉彥也跟著過去,劉平趕忙解韁繩,牽驢馬跟上公子。</p>
走了百步便出樹林,隨著眾人向東顧看。</p>
見麵海的虛空之上,浮現一大片金燦燦的亭台樓閣,宮殿數以百座。碧綠的琉璃瓦,飛翹殿簷,清晰可見。</p>
眾人麵麵相覷,驚歎宮殿蜃境。</p>
沒過多久,隻見那片宮殿似乎向八方延伸,逐漸的顯現出宮門、城牆、街巷,一座城池鋪開出現虛空。</p>
</p>
南北十餘裏寬闊,城中大大小小的建築數萬,街上的百姓車馬更是不勝數。</p>
對比大千城池規模,蜃景中所顯城郭像是皇城國都。</p>
眾人正看著的起興,忽見東海上飄來一大片陰雲,雲壓在蜃境之上,城中好似下起暴雨,街上行人紛紛避雨。</p>
接著蜃景內出現霧氣,把整個城郭罩住,景致時隱時現,漸漸的一切都消失不見。</p>
海上陰雲也隨之消散,陽光灑照,百裏無雲。</p>
一陣東風由遠處襲來,吹得眾人神采飛揚,望著東方蜃境消散之處相互交談。</p>
劉平笑道:“不想這海市場麵如此之大。小人國隻在幾丈大的地方,海市卻有幾裏廣大,不知道裏麵所顯城郭叫什麽,哪座州城。”</p>
劉彥回神,飲一口酒道:“總之不是長安、洛陽。”</p>
主仆說話時,身旁有一少年書生道:“我聽人說,有個叫孫大宇出海遇上風浪,被大風卷走,同鄉都以為他必死無疑。”</p>
“不想回到家鄉報喪,卻見孫大宇人在家裏。”</p>
“眾人問他‘怎麽回來的’。”</p>
“孫大宇說‘東州神仙送我回來’。”</p>
“眾人又問他‘東州在何處’。”</p>
“孫大宇說‘在東海縹緲之地,那裏的人能活兩百歲,一個城郭人口百萬……’”</p>
劉彥聽著講述,與他攀談這樁奇聞,也說起書中所讀‘山海奇事’,引來少年同伴圍著旁聽。</p>
典故說完,酒喝完,劉彥與他們一起回林中。</p>
店家已經把肉煮好,大鍋中的鹿肉湯咕咕翻滾,香氣遍布十丈樹林。</p>
劉彥主仆上去要兩大碗湯和二斤肉,在林北石上大快朵頤。</p>
那些書生端著肉食圍過來說話,問劉彥姓名。</p>
劉彥便化名,告訴他們:“我叫劉彥昌。”</p>
後隨口打聽:“可知道溫良功?”</p>
眾書生相視,皆說不認識。</p>
其中有一人說:“我好像聽過這名字。前日我在叔父酒樓見過一秀才,他身邊有個書童就叫良功,但不知是不是姓溫。”</p>
劉彥稍思追問:“書童樣貌如何?秀才姓什麽?”</p>
少年道:“書童十分俊秀,秀才姓海。”</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