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兄若還不信,我將把造銀子器具拿來。”</p>
“那些東西不在丈人莊上,我存在外麵……”</p>
……</p>
見劉彥觀書,許久不言。</p>
殷學海以為他依舊懷疑,心裏除了幾分得意,亦急於證明自己,甚至願把造假磨具拿來。</p>
劉彥收起思量,轉顧房門,示意劉平去關門,請這位奇才坐下敘話。</p>
說:“足下讓我刮目相看。”</p>
“我原以為,此物是哪位道友所鑄,想一見此人,問問他‘怎敢不守道義’。”</p>
“不曾想,竟出自足下之手。”</p>
“我從未見過,似足下這般天賦異稟之才,隻憑書中幾句話,就能悟出‘造銀之法’。”</p>
“且鑄造的像模像樣。”</p>
聽此言,殷學海如聞仙樂一般,似見到了知己!</p>
他試著問:“兄莫非乃此道高手,造銀的行家?”</p>
劉彥放下書,笑著說:“我並非此道中人,也不善造銀,隻是知曉一二。”</p>
劉平道:“造銀不過是小道而已,我家相公通曉‘點金之術’。手段比這高百倍千倍!”</p>
殷學海抖擻精神,陡然想要拜師,問道:“點金之術與造銀之法,有何不同?”</p>
劉彥思量談道:“造銀之法,以假亂真。點金之術,真假莫辨。取一錠金子與殷兄過目。”</p>
劉平點頭,解下腰間錢袋,從中摸出一兩金元寶放到桌上。</p>
殷學海借著燭火觀看,輕輕拿起托在手中掂量,全然分不出真假來!</p>
他哪裏還知道,此金本是真金。</p>
“真是神仙手段!這莫非是法術變得?”</p>
“不是法術,但也近似法術。”</p>
劉彥說:“法者,道也。術者,技藝也。得道才能技藝通神,造就出真假莫辨。”</p>
殷學海歸還金子,起身施禮道:“今見仁兄,小可大開眼界。不知仁兄是否收徒?”</p>
劉平金子收入錢袋,接話說:“你想拜師,怕是不能。足下雖說天賦異稟,但是缺一樣,不能學我家‘點金術’。”</p>
殷學海請教:“小可缺什麽?”</p>
劉平分看公子,道:“足下缺德。”</p>
殷學海聽了一愣,臉紅耳熱,僵在那裏。</p>
劉彥拿起桌上假銀子說:“殷兄卻不該用這錠銀子,去欺婦孺。不但給自己造業,積累惡行,同時也是害人。”</p>
“莫看隻是一兩,但卻能要人命。”</p>
“那婦人還算心寬,若是遇到心窄的,受不了一氣投江,你便等於殺一人。”</p>
“將來必遭報應,死後下到地府,還要滾油鍋、下刀山,遭受酷刑。”</p>
“故而,此行有規矩,不欺婦孺童叟,不騙窮苦善良。”</p>
“師父授業之前,都要先交弟子規矩。物色弟子時,隻挑品性優良之人。”</p>
“我原以為是有人壞了規矩,想找他論道,不想殷兄自學自悟,無師自通。”</p>
</p>
“你無師傳授,卻不能怪你。”</p>
“但以後,足下不可再如此了,不然害人害己,必有惡果!”</p>
殷學海站在聽教,作揖一拜,說:“先生之言,小人當謹記於心,今後絕不亂用此物。”</p>
“小人初學會‘造銀’,就想試試能否騙過眾人,未曾往後多想。”</p>
“先生之言,發人深省,天幸遇到先生。”</p>
“望請先生,教我此行規矩。”</p>
劉彥觀其眼目,便知其心,手請殷學海歸座,談道:“你我無師徒之緣,但有朋友之緣,不必稱‘先生’,還是叫我‘劉兄’。”</p>
“剛才我說的【不欺婦孺童叟,不騙窮苦善良】即是此行規矩。”</p>
“除了規矩,另有道義。”</p>
“規矩隻是約束行為,不害人害己。”</p>
“道義才是點金要術,能利人利己!”</p>
“所謂‘道義’,就在於【立身行道】四個字!”</p>
“立身,即‘修身養性,積養德性’。”</p>
“行道,即‘奉行道義,賞善罰惡’。”</p>
“前輩點金士曾言【立身行道,賞善罰惡,不圖揚名後世,隻為道義濟世。方為我輩中人。】”</p>
“殷兄如想成為真正‘點金士’,以此為事業,就要先守規矩,而後立身行道。”</p>
劉彥隨口編來的‘規矩道義’,傳入殷學海耳中,字字如珠璣放光。</p>
他持禮躬身說:“仁兄之言,我當謹記在心。今後我謹守規矩,而後立身行道,不辱‘點金士’之名。”</p>
劉彥笑問:“如此說,你想將‘點金造銀’作為事業?”</p>
殷學海點頭回道:“小人意外從書中得知此法,起初是為了賭,後來又想‘以假換真’……”</p>
“當我沉溺造銀時,卻能將賭博戒掉,而且我對錢財也看澹了。”</p>
“或許是覺得我隨手能造,故而不貪財。”</p>
“前幾日我新造一批銀子,當時就想看看別人能否識破,就好比新作一篇得意文章,想與人過目,得到驚歎和讚譽。”</p>
“今夜劉兄到來,使我如見伯樂!”</p>
“又聞仁兄一番良言教誨,我願改過從善,以此為業!”</p>
劉平分看公子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你倒是可教之人。”</p>
殷學海顯笑,這種認同感使他心神躍動。</p>
劉彥問他:“足下可知‘如何賞善罰惡’?”</p>
殷學海思量少許,回答道:“是不是,用假銀子懲罰不仁、惡人,再用得來的真銀子,施助善良窮苦。”</p>
“不錯,但不止於此。”</p>
劉彥起身說:“術無好壞之分,隻看如何善用。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p>
“世間真真假假的東西太多,時常真假難辨,唯獨善惡易分。”</p>
“隻有心存真善,方能點石成金,這便是‘點金術’。”</p>
殷學海聞此言,心竅有所明悟了。</p>
見劉彥出門,他說聲‘劉兄且慢’,便去找錢箱。</p>
少時,拿來一錠五兩真銀子說:“就請仁兄,代小人將這錠銀子給那吳家婦人。多得銀兩,算我的賠禮。”</p>
劉彥含笑分視劉平,讓他接下銀兩,步出房門道:“足下改過,不藏虛假。如此甚好。”</p>
“明日你我渡口相見,同遊靈江,暢飲一番。”</p>
“屆時,我教你‘立身之術’,至於‘行道之法’,暫不可為。”</p>
殷學海高興不已,抱拳應下,一路相送出府,看著劉氏主仆隱於昏暗。</p>
回到府內後,妻子王氏察覺丈夫有所變化,笑說:“夫君今見故友,想必相談甚歡。”</p>
殷學海道:“與劉兄敘話,使我悟通甚多,明白甚多。劉兄是奇人,乃我命中貴人!”</p>
說著,抬頭看星月,心無比暢然。</p>
同樣心暢的,還有獵戶吳開。</p>
他得了殷相公所賠的五兩銀子,抱拳朝劉彥施禮答謝。</p>
劉彥隨手一托,邁步出村道:“回到家,將這銀子剪開看看。以後賣東西,隻收碎銀、銅錢。”</p>
……</p>
“那些東西不在丈人莊上,我存在外麵……”</p>
……</p>
見劉彥觀書,許久不言。</p>
殷學海以為他依舊懷疑,心裏除了幾分得意,亦急於證明自己,甚至願把造假磨具拿來。</p>
劉彥收起思量,轉顧房門,示意劉平去關門,請這位奇才坐下敘話。</p>
說:“足下讓我刮目相看。”</p>
“我原以為,此物是哪位道友所鑄,想一見此人,問問他‘怎敢不守道義’。”</p>
“不曾想,竟出自足下之手。”</p>
“我從未見過,似足下這般天賦異稟之才,隻憑書中幾句話,就能悟出‘造銀之法’。”</p>
“且鑄造的像模像樣。”</p>
聽此言,殷學海如聞仙樂一般,似見到了知己!</p>
他試著問:“兄莫非乃此道高手,造銀的行家?”</p>
劉彥放下書,笑著說:“我並非此道中人,也不善造銀,隻是知曉一二。”</p>
劉平道:“造銀不過是小道而已,我家相公通曉‘點金之術’。手段比這高百倍千倍!”</p>
殷學海抖擻精神,陡然想要拜師,問道:“點金之術與造銀之法,有何不同?”</p>
劉彥思量談道:“造銀之法,以假亂真。點金之術,真假莫辨。取一錠金子與殷兄過目。”</p>
劉平點頭,解下腰間錢袋,從中摸出一兩金元寶放到桌上。</p>
殷學海借著燭火觀看,輕輕拿起托在手中掂量,全然分不出真假來!</p>
他哪裏還知道,此金本是真金。</p>
“真是神仙手段!這莫非是法術變得?”</p>
“不是法術,但也近似法術。”</p>
劉彥說:“法者,道也。術者,技藝也。得道才能技藝通神,造就出真假莫辨。”</p>
殷學海歸還金子,起身施禮道:“今見仁兄,小可大開眼界。不知仁兄是否收徒?”</p>
劉平金子收入錢袋,接話說:“你想拜師,怕是不能。足下雖說天賦異稟,但是缺一樣,不能學我家‘點金術’。”</p>
殷學海請教:“小可缺什麽?”</p>
劉平分看公子,道:“足下缺德。”</p>
殷學海聽了一愣,臉紅耳熱,僵在那裏。</p>
劉彥拿起桌上假銀子說:“殷兄卻不該用這錠銀子,去欺婦孺。不但給自己造業,積累惡行,同時也是害人。”</p>
“莫看隻是一兩,但卻能要人命。”</p>
“那婦人還算心寬,若是遇到心窄的,受不了一氣投江,你便等於殺一人。”</p>
“將來必遭報應,死後下到地府,還要滾油鍋、下刀山,遭受酷刑。”</p>
“故而,此行有規矩,不欺婦孺童叟,不騙窮苦善良。”</p>
“師父授業之前,都要先交弟子規矩。物色弟子時,隻挑品性優良之人。”</p>
“我原以為是有人壞了規矩,想找他論道,不想殷兄自學自悟,無師自通。”</p>
</p>
“你無師傳授,卻不能怪你。”</p>
“但以後,足下不可再如此了,不然害人害己,必有惡果!”</p>
殷學海站在聽教,作揖一拜,說:“先生之言,小人當謹記於心,今後絕不亂用此物。”</p>
“小人初學會‘造銀’,就想試試能否騙過眾人,未曾往後多想。”</p>
“先生之言,發人深省,天幸遇到先生。”</p>
“望請先生,教我此行規矩。”</p>
劉彥觀其眼目,便知其心,手請殷學海歸座,談道:“你我無師徒之緣,但有朋友之緣,不必稱‘先生’,還是叫我‘劉兄’。”</p>
“剛才我說的【不欺婦孺童叟,不騙窮苦善良】即是此行規矩。”</p>
“除了規矩,另有道義。”</p>
“規矩隻是約束行為,不害人害己。”</p>
“道義才是點金要術,能利人利己!”</p>
“所謂‘道義’,就在於【立身行道】四個字!”</p>
“立身,即‘修身養性,積養德性’。”</p>
“行道,即‘奉行道義,賞善罰惡’。”</p>
“前輩點金士曾言【立身行道,賞善罰惡,不圖揚名後世,隻為道義濟世。方為我輩中人。】”</p>
“殷兄如想成為真正‘點金士’,以此為事業,就要先守規矩,而後立身行道。”</p>
劉彥隨口編來的‘規矩道義’,傳入殷學海耳中,字字如珠璣放光。</p>
他持禮躬身說:“仁兄之言,我當謹記在心。今後我謹守規矩,而後立身行道,不辱‘點金士’之名。”</p>
劉彥笑問:“如此說,你想將‘點金造銀’作為事業?”</p>
殷學海點頭回道:“小人意外從書中得知此法,起初是為了賭,後來又想‘以假換真’……”</p>
“當我沉溺造銀時,卻能將賭博戒掉,而且我對錢財也看澹了。”</p>
“或許是覺得我隨手能造,故而不貪財。”</p>
“前幾日我新造一批銀子,當時就想看看別人能否識破,就好比新作一篇得意文章,想與人過目,得到驚歎和讚譽。”</p>
“今夜劉兄到來,使我如見伯樂!”</p>
“又聞仁兄一番良言教誨,我願改過從善,以此為業!”</p>
劉平分看公子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你倒是可教之人。”</p>
殷學海顯笑,這種認同感使他心神躍動。</p>
劉彥問他:“足下可知‘如何賞善罰惡’?”</p>
殷學海思量少許,回答道:“是不是,用假銀子懲罰不仁、惡人,再用得來的真銀子,施助善良窮苦。”</p>
“不錯,但不止於此。”</p>
劉彥起身說:“術無好壞之分,隻看如何善用。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p>
“世間真真假假的東西太多,時常真假難辨,唯獨善惡易分。”</p>
“隻有心存真善,方能點石成金,這便是‘點金術’。”</p>
殷學海聞此言,心竅有所明悟了。</p>
見劉彥出門,他說聲‘劉兄且慢’,便去找錢箱。</p>
少時,拿來一錠五兩真銀子說:“就請仁兄,代小人將這錠銀子給那吳家婦人。多得銀兩,算我的賠禮。”</p>
劉彥含笑分視劉平,讓他接下銀兩,步出房門道:“足下改過,不藏虛假。如此甚好。”</p>
“明日你我渡口相見,同遊靈江,暢飲一番。”</p>
“屆時,我教你‘立身之術’,至於‘行道之法’,暫不可為。”</p>
殷學海高興不已,抱拳應下,一路相送出府,看著劉氏主仆隱於昏暗。</p>
回到府內後,妻子王氏察覺丈夫有所變化,笑說:“夫君今見故友,想必相談甚歡。”</p>
殷學海道:“與劉兄敘話,使我悟通甚多,明白甚多。劉兄是奇人,乃我命中貴人!”</p>
說著,抬頭看星月,心無比暢然。</p>
同樣心暢的,還有獵戶吳開。</p>
他得了殷相公所賠的五兩銀子,抱拳朝劉彥施禮答謝。</p>
劉彥隨手一托,邁步出村道:“回到家,將這銀子剪開看看。以後賣東西,隻收碎銀、銅錢。”</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