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隕石篇挪到這裏了。從46章直接看就行了,抱歉~
李野低估了這塊隕石的影響力。再加上他本身就沒打算遮遮掩掩,反而巴不得多一些人知道。因此對馬克提出請人過來一起研究,李野並沒有阻止。
米國,斯坦福大學,考古係。
“上節課我們說到,太陽隻是銀河係中的4000億顆恒星之一,而銀河係隻是浩瀚宇宙中約2000億個星係之一。那麽在這……”艾瑟頓教授正在講台上口抑揚頓挫的講解著。忽然桌子上的手機振動起來。艾瑟頓瞄了一眼手機屏幕:是馬克。
皺了皺眉頭,艾瑟頓對下麵的學生作了一個抱歉的手勢,接通了電話。
教室裏的學生見到這種情況吼,便放鬆下來,開始跟周圍的人小聲交流起來。忽然,整個教室的學生聽到艾瑟頓尖銳的聲音:
“what?隕石上發現了化石???”
頓時剛才還稍微吵鬧的教室,猛的一靜。所有的學生都一臉驚異的看著台上的教授。
此時,一直以溫爾優雅著稱的艾瑟頓教授,此時哪還有平時的樣子,這會正一臉潮紅,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活脫脫的演繹出現實版目瞪口呆。
隨後就見他對著手機不停的點頭,等掛斷手機後,艾瑟頓也不講課了,直接宣布自習,拿著自己的教案,快步的往外走去,留下身後震驚不已的學生。
“上帝,剛才我是不是聽到了不得了的內容?”一名白人學生喃喃的說道。
哈佛大學,彼得教授掛斷電話,一臉的目瞪口呆,然後拿起西裝就要往外走。
剛走到門的時候,彼得教室忽然聽了下來,他忽然想起馬克提到,那塊帶著化石的隕石現在正在別克斯島,被一名華夏人所有。
想到這,彼得眼神晃了晃,隨後回到辦公室,拿起電話,播出一個號碼。
“喂,我是哈佛的彼得.沃特森,幫我接一下……”
英格蘭。牛津大學。
羅森教授正在教室裏跟學生講埃及金字塔一些小故事,教室裏不時的發出驚呼聲、笑聲。正在這時,羅森感到兜裏的手機震動起來。
拿出來一看,發現是米國的一位朋友,在斯坦福大學任教。便接通了。
本來一臉輕鬆的羅森教授,在接通電話後,臉上慢慢變得呆滯,一臉不敢相信的樣子,讓坐在前麵的學生見到驚訝不已。
“嘿,夥計、夥計……你聽到了嗎?趕緊頂最快的機票,我們別克斯島見,記得……”
“好好,我現在就去。”反應過來的羅森激動的說道,隨後學生驚訝的表情下快步跑出教室。
劍橋大學……
倫敦大學……
慕尼黑大學……
燕京大學……
就連馬克也沒想到,他隻是邀請了幾個平時合作的教授,結果還沒一天的時間,全世界都知道這件事了。
起初大家下意識的想到今天是不是愚人節,不過待這些教授的學生出來證明,說他們都聽到自家教授提到隕石、化石這些詞。而且現在都消失不見,聯係不上了。
若是一家兩家也就罷了。可整個西方國家的大學都發生了這事,這就讓人想多了。
尤其是《紐約時報》忽然出現的一條新聞讓所有人都震驚了。雖然隻是一條毫無關聯的新聞,可潛在的意思卻信誓旦旦的表示別克斯島搞不好真有塊帶化石的隕石,現在米國有關的教授都在前往別克斯島。
其中還附上了一張照片。這是有關機票信息的照片,照片上列滿了幾十條機票的信息,目的地都是聖胡安,機票信息的主人都是米國各大名校的教授。
隨著《紐約時報》的新聞一發出,別的國家的記者發現,原來還有這種方法。趕緊調查自己國家有沒有教授去聖胡安的。
這一查,果然有!而且都是跟天文和考古專業有關的教授,目的地都是聖胡安,出發時間都是今天。
這一下,全球的記者都興奮了。
為什麽呢?
別看新聞是《紐約時報》最先發布的,可《紐約時報》也隻是發了一條模棱兩可的新聞,再加上一張毫無關係的照片,來證明有教授去別克斯島而已。
可隕石的照片並沒有發出來啊!
這說明什麽?說明《紐約時報》也沒有照片,隻要自己能拍到一張隕石的正麵照,那自己不就出名了嗎?
搞不好今年的普利策獎就是自己的了!
一想到這,這些記者都瘋狂了,趕緊預定最快的航班前往別克斯島,有的走的時候甚至在考慮是否在島上長期租個房間,這才過了多久,別克斯島又出新聞了。
有些記者倒是想直接開磁懸浮汽車去,可現在全世界的國家還沒簽署這方麵的協議。磁懸浮汽車並不準隨意出國,隻準在國內開,想到別克斯島,隻能坐飛機。
紐約、《紐約時報》總部。
《紐約時報》是一份在米國紐約出版的日報,在全世界發行,有相當高的影響力,米國高級報紙、嚴肅刊物的代表,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此時的《紐約時報》腸子都後悔了,自己幹嘛沒事把消息提前爆出來,雖然那時候的收視率一下子暴增了,可他們並不滿足一時的輝煌,等拿到照片在爆出來也好啊!
好在《紐約時報》有個優勢,就是他們的記者已經提前前往別克斯島了,估計這會已經到島上了,這讓他們心理有所安慰。
派遣的記者是賽琳娜,有著豐富的經驗,曾經還專門去過中東當過戰地記者。
這讓《紐約時報》非常放心,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再一次聯係了自家記者。
“賽琳娜,事情有變,現在已經有記者前往別克斯島了,你到島上第一件事就是拍一張照片,記住,一定要拍一張帶著化石的照片,這是最重要的事。”主編囑咐道。聽到對方保證後,才放下心來。
此時的李野已經接待了第一批的教授,不過並沒有把他們帶到隕石那裏。
他發現,貌似來的人有些多啊!
尤其當趙東海通知自己一定要等國內教授來後,李野坐蠟了。趕緊跟卡特聯係,說明一下這裏的狀況。
好在現在島上已經有幾座普通的旅館建好了,裝這些人應該沒什麽問題。
李野低估了這塊隕石的影響力。再加上他本身就沒打算遮遮掩掩,反而巴不得多一些人知道。因此對馬克提出請人過來一起研究,李野並沒有阻止。
米國,斯坦福大學,考古係。
“上節課我們說到,太陽隻是銀河係中的4000億顆恒星之一,而銀河係隻是浩瀚宇宙中約2000億個星係之一。那麽在這……”艾瑟頓教授正在講台上口抑揚頓挫的講解著。忽然桌子上的手機振動起來。艾瑟頓瞄了一眼手機屏幕:是馬克。
皺了皺眉頭,艾瑟頓對下麵的學生作了一個抱歉的手勢,接通了電話。
教室裏的學生見到這種情況吼,便放鬆下來,開始跟周圍的人小聲交流起來。忽然,整個教室的學生聽到艾瑟頓尖銳的聲音:
“what?隕石上發現了化石???”
頓時剛才還稍微吵鬧的教室,猛的一靜。所有的學生都一臉驚異的看著台上的教授。
此時,一直以溫爾優雅著稱的艾瑟頓教授,此時哪還有平時的樣子,這會正一臉潮紅,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活脫脫的演繹出現實版目瞪口呆。
隨後就見他對著手機不停的點頭,等掛斷手機後,艾瑟頓也不講課了,直接宣布自習,拿著自己的教案,快步的往外走去,留下身後震驚不已的學生。
“上帝,剛才我是不是聽到了不得了的內容?”一名白人學生喃喃的說道。
哈佛大學,彼得教授掛斷電話,一臉的目瞪口呆,然後拿起西裝就要往外走。
剛走到門的時候,彼得教室忽然聽了下來,他忽然想起馬克提到,那塊帶著化石的隕石現在正在別克斯島,被一名華夏人所有。
想到這,彼得眼神晃了晃,隨後回到辦公室,拿起電話,播出一個號碼。
“喂,我是哈佛的彼得.沃特森,幫我接一下……”
英格蘭。牛津大學。
羅森教授正在教室裏跟學生講埃及金字塔一些小故事,教室裏不時的發出驚呼聲、笑聲。正在這時,羅森感到兜裏的手機震動起來。
拿出來一看,發現是米國的一位朋友,在斯坦福大學任教。便接通了。
本來一臉輕鬆的羅森教授,在接通電話後,臉上慢慢變得呆滯,一臉不敢相信的樣子,讓坐在前麵的學生見到驚訝不已。
“嘿,夥計、夥計……你聽到了嗎?趕緊頂最快的機票,我們別克斯島見,記得……”
“好好,我現在就去。”反應過來的羅森激動的說道,隨後學生驚訝的表情下快步跑出教室。
劍橋大學……
倫敦大學……
慕尼黑大學……
燕京大學……
就連馬克也沒想到,他隻是邀請了幾個平時合作的教授,結果還沒一天的時間,全世界都知道這件事了。
起初大家下意識的想到今天是不是愚人節,不過待這些教授的學生出來證明,說他們都聽到自家教授提到隕石、化石這些詞。而且現在都消失不見,聯係不上了。
若是一家兩家也就罷了。可整個西方國家的大學都發生了這事,這就讓人想多了。
尤其是《紐約時報》忽然出現的一條新聞讓所有人都震驚了。雖然隻是一條毫無關聯的新聞,可潛在的意思卻信誓旦旦的表示別克斯島搞不好真有塊帶化石的隕石,現在米國有關的教授都在前往別克斯島。
其中還附上了一張照片。這是有關機票信息的照片,照片上列滿了幾十條機票的信息,目的地都是聖胡安,機票信息的主人都是米國各大名校的教授。
隨著《紐約時報》的新聞一發出,別的國家的記者發現,原來還有這種方法。趕緊調查自己國家有沒有教授去聖胡安的。
這一查,果然有!而且都是跟天文和考古專業有關的教授,目的地都是聖胡安,出發時間都是今天。
這一下,全球的記者都興奮了。
為什麽呢?
別看新聞是《紐約時報》最先發布的,可《紐約時報》也隻是發了一條模棱兩可的新聞,再加上一張毫無關係的照片,來證明有教授去別克斯島而已。
可隕石的照片並沒有發出來啊!
這說明什麽?說明《紐約時報》也沒有照片,隻要自己能拍到一張隕石的正麵照,那自己不就出名了嗎?
搞不好今年的普利策獎就是自己的了!
一想到這,這些記者都瘋狂了,趕緊預定最快的航班前往別克斯島,有的走的時候甚至在考慮是否在島上長期租個房間,這才過了多久,別克斯島又出新聞了。
有些記者倒是想直接開磁懸浮汽車去,可現在全世界的國家還沒簽署這方麵的協議。磁懸浮汽車並不準隨意出國,隻準在國內開,想到別克斯島,隻能坐飛機。
紐約、《紐約時報》總部。
《紐約時報》是一份在米國紐約出版的日報,在全世界發行,有相當高的影響力,米國高級報紙、嚴肅刊物的代表,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此時的《紐約時報》腸子都後悔了,自己幹嘛沒事把消息提前爆出來,雖然那時候的收視率一下子暴增了,可他們並不滿足一時的輝煌,等拿到照片在爆出來也好啊!
好在《紐約時報》有個優勢,就是他們的記者已經提前前往別克斯島了,估計這會已經到島上了,這讓他們心理有所安慰。
派遣的記者是賽琳娜,有著豐富的經驗,曾經還專門去過中東當過戰地記者。
這讓《紐約時報》非常放心,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再一次聯係了自家記者。
“賽琳娜,事情有變,現在已經有記者前往別克斯島了,你到島上第一件事就是拍一張照片,記住,一定要拍一張帶著化石的照片,這是最重要的事。”主編囑咐道。聽到對方保證後,才放下心來。
此時的李野已經接待了第一批的教授,不過並沒有把他們帶到隕石那裏。
他發現,貌似來的人有些多啊!
尤其當趙東海通知自己一定要等國內教授來後,李野坐蠟了。趕緊跟卡特聯係,說明一下這裏的狀況。
好在現在島上已經有幾座普通的旅館建好了,裝這些人應該沒什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