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萬許家軍前往臨元這一路,並非就是一路順遂。


    其間尾端曾與朝廷的追兵有過兩次相接——


    他們一路走著,對身後自然不會全無防備,沿途設下陷阱埋伏,為得便是招呼這些追上來的人。


    此過程中對方折損了一名將領,是為秦五親手斬殺,因此軍心大亂。而後大軍又被許家軍設下的陷阱拖住了腳,一時便未有再繼續往前追來,而是選擇在離京三百裏處暫時安劄下來。使人回京報信,等候朝廷發號施令。


    他們此行不過兵馬兩萬,若說追擊圍剿許家軍,無異於天方夜譚——


    鎮國公突然叛亂,誰也不知下一步許家軍意欲何為,所謂追擊之舉,實則更該被稱之為防守與威懾。


    而於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守住京城。


    此時主帥被斬殺,軍心渙散不安之下,眼見許家軍一路往北,反倒是略微鬆了口氣。


    縱然心知這鬆氣隻能是一時的,但至少目前看來,鎮國公暫時無意京師。


    這也算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誰人不知鎮國公脾性剛烈,一旦脾氣上來了什麽都敢說都敢做,若對方當真於此時領兵攻打京師,那大慶就真的要一夕之間全亂套了!


    縱是如此,消息傳回宮中,卻依舊叫慶明帝氣得病倒了。


    守在外殿的大臣們看著太醫們忙碌的身影,焦灼之餘,不禁又生出了“皇上這沒用的玩意兒也未免太拖後腿”的心情來。


    要他們說,打不過那是必然的,此番不過是試探而已,怎至於還給氣病了……難道皇上出兵之前,竟還想著能一舉殺了鎮國公不成?


    ——這怕不是在想屁吃!


    鎮國公未有立即攻來京城,那便等同京師眼下尚有喘息餘地在,皇上不趁此時機抓緊想對策,權衡局麵,布防各處,竟還兩眼一閉病倒了!


    耽誤議事決策是一條,皇帝病倒的消息一旦傳揚出去,動搖軍心民心又是一條!


    若不是太子各方麵實在太弱,要他們說這皇帝不救也罷!


    說到這個不免更來氣了,政事不行,子嗣也不行……


    他們要這皇帝究竟有何用!


    當皇帝的不行,做大臣的卻不能撒手不管——


    然而夏廷貞一死,百官之中便等同少了最大的壓製,朝中各方勢力並不齊心,為此分歧不斷,爭論不休。


    朝堂之上亂作一團,鎮國公謀逆的消息也日漸傳開。


    許家軍趕往臨元途中,除了後麵朝廷的追兵之外,前方也並非一路暢通無阻。


    途經祁城時,便曾遭了阻攔。


    然而區區一城一衛兵力,統共不過六千餘人,於許家軍麵前根本不堪一擊。


    當日,祁城的百姓皆為此心驚膽顫。


    然許家軍闖過祁城,並不見有片刻停留,既未行搶掠之舉,亦未有占下城池之意,更不曾傷及百姓,而是繼續往前行軍。


    回過神來之後的祁城百姓,從起初心驚後的鬆口氣,竟漸漸莫名有些遺憾……


    許家軍並非異族,鎮國公又向來仁厚,多年前隨先皇打天下時,便曾於軍中立下過絕不可傷及欺壓百姓與降兵的軍規——


    他們祁城雖比不上隔壁臨元富庶且地勢緊要,但勝在地方夠大,百姓踏實肯幹,每年產糧收成那可都是大慶前幾的,鎮國公怎就沒看上呢?


    對了……臨元!


    祁城知府心頭一震,許家軍離去不久,便立即使人快馬加鞭送信給了好友臨元知府範應,提醒其小心防備應對。


    範應收著了信,未有遲疑,當即開始布防。


    但不過是徒勞而已。


    不過兩日,守在城外的兵馬便已全然潰敗,衛指揮使向青被活捉。


    但許家軍並未有像先前途經祁城那般,踏破阻礙之後便繼續趕路,而是在臨元城外就此安營紮寨,且所選之地顯然十分講究,不單考慮了地勢利弊,運輸糧草是否便捷等條件,還請了姚方兩位先生給看了風水……


    “朝南,南方有水,進財興旺!”


    “有水不假,可水上有橋,橋頭直衝營門,此乃犯忌!”


    “我可以做法!”


    “有你什麽事?這是我家將軍的軍營!輪得到你個外來的禿子說話?”


    臨元衛指揮使向青被綁了手腳塞在帳子裏,聽著兩位先生在帳外為軍營的正門設在什麽方位而大吵出口,認真聽了一會兒,一時倒難以分辨誰說得更有道理。


    不對……


    當下這架勢……許家軍莫不是要在此紮根了不成!


    接下來數日,許家軍按兵不動,正是證實了他的猜測。


    城中為此人心惶惶。


    許家軍來了幾日,城門便閉了幾日,大軍如今就在城外,卻隻是圍著,而不見有強攻之意。


    臨元城中,知府範應早就坐不住了。


    而這一日,一行身披烏甲的許家軍來至城門外,引起了守衛們的戒備。


    城樓之上弓弩手蓄勢待發。


    卻聽那為首之人高聲道:“我等是奉將軍之命,特給範知府傳句話!”


    秦五那一把嗓子粗獷震耳:“今次形勢所逼,務要借貴城一用!然臨元城同我們將軍淵源頗深,將軍輕易不願強攻,若範知府肯行個方便,將軍保證,必不會傷及城中一草一木!”


    “三日之期,可供範知府細細思慮權衡!”


    “三日之後,若範知府還是執意要頑抗,那便隻有得罪了!”


    城樓上的守衛聞言紛紛色變。


    消息很快傳到了範應耳中,也在“有心之人”的作用下在城中百姓之間傳開了。


    兩日過去,城中各路說法層出不窮,甚至有少數上了年紀的百姓前往府衙相求,求範知府下令開城門迎鎮國公入城。


    年輕人對此或是感觸不深,然年紀大些的百姓誰會不知臨元城之所以有今日之富庶,憑得究竟是什麽——


    是元氏商號已故前老東家的惠施,也是當年戰亂時許家軍的相護!


    彼時天下真真是亂成了一鍋粥,他們臨元卻因有元氏一族和許家軍的庇護,而成了一個例外。


    腳下的路,是元家人拿銀子鋪的。


    今時今日的城牆,還是當年許將軍的長子、先元老東家的女婿親自督造的。


    許將軍為何會反,他們不清楚,但此時迎許家軍入城,縱然不談報恩,哪怕隻是為了自保,那許家軍也是值得他們信任的啊!


    橫豎打又打不過的!


    許家軍真想攻城,哪裏還須等什麽三日之後!


    千軍萬馬之下,便是將臨元城踏平那也是能的!


    人家尚且有情有義,他們又有什麽道理拚死守城呢?且不說守不守得住,單說這城是為誰而守?當今朝廷嗎?


    提到朝廷,最先想到的便是近年來愈發沉重的賦稅徭役攤派……


    說得淺薄些,當今朝廷究竟好是不好,值是不值,沒人比他們這些小百姓更能切身體會,更有資格評說。


    三日之期,隻餘一日,臨元城中為此眾聲鼎沸。


    金烏西墜,秋霞漫天。


    許明意由帳中行出,望向曠遠天際,不遠處山水明淨,叫人望之心中也隨之變得開闊澄淨幾分。


    此時,有行走間甲胄佩劍相擊聲響起,許明意下意識地轉頭看去,隻見身披軟甲的少年正大步而來。


    見是吳恙,她眉眼間現出笑意,當即快步走去。


    “如何?對方有多少人馬?”見他毫發未損,她的語氣便也很隨意。


    “千人而已。”吳恙道:“但並不是來尋事的——”


    不是來尋事的?


    許明意一怔,旋即道:“莫非是投誠?”


    吳恙點了頭,笑著道:“為首者稱是久仰國公大名,得知國公此番起事,便立即馬不停蹄地趕來了。”


    許明意也不禁笑了,這才哪兒到哪兒,都不再觀望觀望的?


    本以為是個借機滋事的,孰料是趕來投誠,還叫吳恙專程跑了這一趟。


    但和氣總比打架要來得好。


    就是不知臨元城內的範知府會如何選了。


    他們不願強攻臨元,除了無意製造不必要的傷亡之外,還有一條思量在——


    臨元城乃繁榮富庶之地,其內秩序完整,這也是他們選中臨元的原因之一。既要作為一處據點,那便要從長遠來思慮,若是可以,他們並不想過度破壞其內的秩序。


    正如未曾選擇強攻京師,而是退至臨元,亦是出於相似的考量。


    這道理很淺顯,若真要直接強攻京城,且不說京師防守森嚴,皇帝再不做人,怕死卻是一等一,城外各營兵力粗略來計亦有十五六萬——


    縱然許家軍仗著驍勇善戰,可在人數上打個平手,但此戰非一日之戰,他們作為謀逆一方,身處皇城之下,糧草供應便是頭等難題。


    更不必提朝廷必然不會坐以待斃,京師有難,各處兵力調度定不可能含糊以待,再有各方嗅到血腥氣的豺狼——


    到那時,他們許家軍無異於置身於籠中,根本無路可退。


    他們是要贏,而非是要同誰賭氣,傻到要拿命去拚個魚死網破,好叫他人坐收漁利。


    趁朝廷還未來得及做出完整應對,先占下臨元這處要地,築起防守,才是為長久計。


    “不必擔心。”吳恙察覺得到她的心思,道:“範應此時怕是已經如坐針氈,縱然他最終仍不肯降,亦還有其它法子可想。”


    許明意看向他,四目相對一瞬,她心中便已了然。


    其它法子……


    比如……


    嗯,那就且看今夜是否能等得到消息了。


    曆來行軍打仗,雖處處皆有血肉性命相搏,但她曾聽祖父說過,縱然是對敵時,亦有人道憐憫。所謂擒賊擒王不僅是為圖勝算,也是為減少雙方傷亡——兵法之中,兵不血刃方是上上之策。


    有同樣想法的不止是許明意。


    還有臨元知府範應。


    範知府已經一整日未進食,便是一口水也未喝過。


    現如今府衙外聚集著許多百姓,無不是為了勸他放棄抵抗。


    他何嚐不想!


    既能活,誰又想死?


    更何況如今他肩上擔著的不僅是自己的生死,還有那些守城的下屬,這些下屬中,多的是臨元城土生土長的年輕人,此時聚集在府衙外的百姓中或許便有他們的父母親人……


    可……可他能答應嗎?!


    範知府心裏苦,拚了命地想琢磨出一個兩全之策來。


    許家軍等了三日!


    百姓們等了三日!


    他又何嚐不是等了三日?


    他就等著許家軍派人偷偷潛入城中來劫持他呢!


    怎麽偏就不來呢?


    堂堂許家軍,怎麽就不能再主動點!


    遲遲未能等到劫持自己的人,範知府表示很失望。


    於是他決定自己製造機會。


    “大人,元東家到了。”一名衙役入得堂中稟道。


    “讓人進來。”


    那穿一身湖藍色夾袍走了進來的中年男人,正是元氏商號的東家元德誌。


    “草民參見大人。”元德誌規規矩矩地行禮。


    範知府似有若無地歎了口氣,道:“隱之,不必多禮,坐下說話罷。”


    隱之是元德誌的表字,他待人接物一貫有自己的一套本領在,私下同這位調任臨元不過兩年的範知府關係頗為不錯。


    而自許家軍來了臨元城之後,他便被“請”來了府衙作客,隻是這客作得太久了些,許家軍來了幾日,他便在府衙裏住了幾日。


    名為客,實則誰都看得出這是變相軟禁。


    “此番將你留在府衙中,實為形勢所迫,賢弟向來通透,該是知曉這其中的利害……”範知府語氣無奈。


    元德誌道:“範兄身居此位,此舉是出於何等考量,我自是明白的。”


    元氏和鎮國公府乃是姻親,許家軍兵臨城下,為免同元氏裏應外合行事,隻是軟禁他一個元氏東家,已是很給他元氏一族體麵了。


    “明日便是三日之期……”範知府吃了今日的第一口茶,卻吃出了飲酒的架勢,將茶盞重重一放,歎氣道:“此處沒有外人在,便也同賢弟說一說心裏話……本官的為人,你是知道的,一貫也不在意這些虛名!若能救得一城百姓,免去一場戰事,這所謂忠正之名也沒什麽可顧惜的!”


    “可……若一旦降了……”範知府的聲音一下子低了許多,眼裏也有淚花閃動:“我一人性命無關緊要,可遠在靛陽的老母親,還有一族老小,必然是要受我牽累,遭朝廷遷怒……”


    元德誌心情沉重地點頭。


    他與範知府接觸雖存了利益謀算,卻也當真敬重對方的為人。


    他曾不止一次地感慨,當今陛下雖是內裏不堪,但幸得大慶還有這些好官在,否則怕是還不比今日光景。


    他深知範知府這番話,並非是在做戲。


    可……他又能為此做些什麽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如意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10並收藏如意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