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斡裏剌曉得楊誌說到關鍵的地方,宋軍自然是在試探,如果連方臘的貨物都搶了,就是地方上將領的一個打邊草的行動,可以認為是那個將領的膽子比別人大,或者比別人貪婪;但是如果宋軍隻是搶了遼人的東西,那就是一個有預謀的行動,如此不怕打草驚蛇,說明大宋後麵還有手段。
蕭斡裏剌稍微放鬆一點說:“方臘的貨也被查抄了,死的人比蕭嗣先更多。”
遼國在保州經營多年,就算保塞鎮失去了,保州還有其他間諜網絡,依舊有比較準確的情報。楊誌心裏有了底,不管自己穿越的是那個版本,方臘既然帶著仇恨逃走,最大的可能就是回到江南準備造反;楊誌沉吟道:“那就是個人行為,不管這個人位置有多高,宋徽宗還沒有下決心一戰;或者是聲東擊西,吸引我們注意力,為金國的出兵做掩護。”
蕭斡裏剌死死地盯著楊誌,蕭奉先就猜測楊誌會這麽說,預先在耶律淳麵前上了眼藥,說楊誌的一切行為,就是為了挑起遼金大戰,為宋軍北伐做鋪墊。楊誌感受到蕭斡裏剌的目光,淡淡地解釋說:“宋軍與遼金不一樣,他的軍隊不是自帶糧食,全靠沿途州府供給,若是出兵,糧草應該早就調動了,你們在中原的情報網收到了這樣的消息沒有?”
沒有,蕭斡裏剌緩緩地說:“可是宋軍中若是像你這樣的將領,未必需要大規模轉運糧草物資。”
楊誌恍然大悟,是自己好心辦了壞事,自己在宋朝不過是個最下層的軍官,跑到大遼來以後有些顯眼,在很多不知道的遼國權貴眼裏,大宋像自己這樣的人最起碼成把抓;遼國與金國作戰兵源損失極大,現在燕雲十六州中,恐怕除了幽州等少數幾個城市兵力過萬,大部分的州裏隻有幾千軍隊,真要被幾萬軍隊偷襲,很可能各個擊破。
楊誌隻能苦笑,總不能說自己天縱之才,中原找不到第二個吧,蕭斡裏剌能不能聽進去,就看他自己了;蕭斡裏剌輕輕地動彈了一下說:“楊誌,不是我們對你不放心,而是事關重大,我們必須反複確認,要不然南京樞密院就可以做主,何必把官司打到上京、中京,你想想,再說兩個理由。”
楊誌想了想問:“你看到怨軍關於馬和尚的報告沒有?”
蕭斡裏剌一笑,從懷中掏出報告說:“昨天上午到的,應該說你做得很漂亮,楊樸的學生,正在押送來中京的路上。”
楊誌沒有接報告,而是問蕭斡裏剌:“你們在報告中看出了什麽?”
蕭斡裏剌清楚楊誌為什麽離開怨軍,並且在楊誌交出商團的當天,天心大師與晉王就在佛難陀的建議下停止了調查;蕭斡裏剌忍不住看了一眼報告問:“難道馬和尚還有什麽沒說的嗎?”
馬和尚沒說的地方多了,吉鴻是金兀術的事就沒說;不過楊誌想談的是楊樸:“馬和尚知道楊樸出海,和我在河北聽到的消息差不多,應該是宋金海上會談,可是無論金國與宋國都不可能立刻弄出一個作戰方案,不過既然聯盟,雙方就會做出一個姿態。按我的看法,保塞鎮就是大宋的姿態,顯州就是金國的姿態。”
蕭斡裏剌有幾分相信了,宋金聯手的判斷不出人意料,國與國之間本身就是合縱連橫,各顯手段;按照馬和尚說的時間,宋金最多是剛剛達成協議,要想調動大軍根本不可能,另外也不排除兩國都在拿協議做籌碼。蕭斡裏剌問楊誌:“你以為大宋會在什麽情況下出兵?”
“中京淪陷。”楊誌說得很果斷,曆史上就是在中京大定府被金國攻占後,宋朝怕拿不回燕雲十六州,才倉促出兵;蕭斡裏剌思考片刻問:“如果你主持大宋軍務,會選擇什麽時候出兵?”
“顯州失守。”楊誌從容不迫地說:“顯州丟失,金國就逼近中京、上京,關係到國統存亡,遼國必定會全力一戰,幽州等地兵力空虛,雖然苦戰,但是機會難得。倘若等到中京失利,遼軍在北麵再也無法組建防線,主力基本上都會退守到幽州等地;宋朝再出兵,就是為金國吸引軍隊,讓金國可以從容不迫地掃蕩上京等地。”
蕭斡裏剌皺了皺眉頭說:“你就這麽不看好大遼?”
楊誌雙手一攤,不再說話;蕭斡裏剌一時也說不出話來,因為他知道,楊誌的判斷是正確的,擁有了八九個月的停戰期,耶律淳與蕭奉先並沒有抓緊時間整軍待戰,反而是在推動雙方的談判,為了避免金人誤會,甚至裁剪了乾州等地的軍隊。佛難陀接替楊誌,其實也是有這個背景在其中,希望平息金人的怒火。
楊誌主動結束了這種尷尬:“蕭斡裏剌將軍,不如我們找個地方坐坐,朝中的事情不是我這種小人物可以過問的。”
蕭斡裏剌擺手說:“不急,中京畢竟不是汴梁城,熱鬧程度還是差了些。我問你,如果你到了幽州,讓你留在南院協助耶律大石,如何?原先我們同意耶律內刺的建議,就是有這個想法。”
楊誌沉默了很長時間才說:“我來遼國是為了避難,無意與宋軍作戰,再說,我要是統軍,有些人恐怕更加擔心。”
楊誌的意思就是,我可以為遼國出力,但是不準備參加對宋朝的戰爭;楊誌的這個態度讓蕭斡裏剌放了心,楊誌要是興高采烈地說願意為大遼出生入死,去橫掃中原,那反而不可信。蕭斡裏剌點頭說:“這個沒問題,大遼本身就是契丹族將領掌控軍隊,不要說你,就是土生土長的漢人想獨領一軍都是不容易。我們希望借助你的長處,準備讓你擔任兵部員外郎,負責請教幽州等地的細作,耶律磊作為你的助手。”
楊誌看看蕭斡裏剌說:“不好吧。”
蕭斡裏剌稍微放鬆一點說:“方臘的貨也被查抄了,死的人比蕭嗣先更多。”
遼國在保州經營多年,就算保塞鎮失去了,保州還有其他間諜網絡,依舊有比較準確的情報。楊誌心裏有了底,不管自己穿越的是那個版本,方臘既然帶著仇恨逃走,最大的可能就是回到江南準備造反;楊誌沉吟道:“那就是個人行為,不管這個人位置有多高,宋徽宗還沒有下決心一戰;或者是聲東擊西,吸引我們注意力,為金國的出兵做掩護。”
蕭斡裏剌死死地盯著楊誌,蕭奉先就猜測楊誌會這麽說,預先在耶律淳麵前上了眼藥,說楊誌的一切行為,就是為了挑起遼金大戰,為宋軍北伐做鋪墊。楊誌感受到蕭斡裏剌的目光,淡淡地解釋說:“宋軍與遼金不一樣,他的軍隊不是自帶糧食,全靠沿途州府供給,若是出兵,糧草應該早就調動了,你們在中原的情報網收到了這樣的消息沒有?”
沒有,蕭斡裏剌緩緩地說:“可是宋軍中若是像你這樣的將領,未必需要大規模轉運糧草物資。”
楊誌恍然大悟,是自己好心辦了壞事,自己在宋朝不過是個最下層的軍官,跑到大遼來以後有些顯眼,在很多不知道的遼國權貴眼裏,大宋像自己這樣的人最起碼成把抓;遼國與金國作戰兵源損失極大,現在燕雲十六州中,恐怕除了幽州等少數幾個城市兵力過萬,大部分的州裏隻有幾千軍隊,真要被幾萬軍隊偷襲,很可能各個擊破。
楊誌隻能苦笑,總不能說自己天縱之才,中原找不到第二個吧,蕭斡裏剌能不能聽進去,就看他自己了;蕭斡裏剌輕輕地動彈了一下說:“楊誌,不是我們對你不放心,而是事關重大,我們必須反複確認,要不然南京樞密院就可以做主,何必把官司打到上京、中京,你想想,再說兩個理由。”
楊誌想了想問:“你看到怨軍關於馬和尚的報告沒有?”
蕭斡裏剌一笑,從懷中掏出報告說:“昨天上午到的,應該說你做得很漂亮,楊樸的學生,正在押送來中京的路上。”
楊誌沒有接報告,而是問蕭斡裏剌:“你們在報告中看出了什麽?”
蕭斡裏剌清楚楊誌為什麽離開怨軍,並且在楊誌交出商團的當天,天心大師與晉王就在佛難陀的建議下停止了調查;蕭斡裏剌忍不住看了一眼報告問:“難道馬和尚還有什麽沒說的嗎?”
馬和尚沒說的地方多了,吉鴻是金兀術的事就沒說;不過楊誌想談的是楊樸:“馬和尚知道楊樸出海,和我在河北聽到的消息差不多,應該是宋金海上會談,可是無論金國與宋國都不可能立刻弄出一個作戰方案,不過既然聯盟,雙方就會做出一個姿態。按我的看法,保塞鎮就是大宋的姿態,顯州就是金國的姿態。”
蕭斡裏剌有幾分相信了,宋金聯手的判斷不出人意料,國與國之間本身就是合縱連橫,各顯手段;按照馬和尚說的時間,宋金最多是剛剛達成協議,要想調動大軍根本不可能,另外也不排除兩國都在拿協議做籌碼。蕭斡裏剌問楊誌:“你以為大宋會在什麽情況下出兵?”
“中京淪陷。”楊誌說得很果斷,曆史上就是在中京大定府被金國攻占後,宋朝怕拿不回燕雲十六州,才倉促出兵;蕭斡裏剌思考片刻問:“如果你主持大宋軍務,會選擇什麽時候出兵?”
“顯州失守。”楊誌從容不迫地說:“顯州丟失,金國就逼近中京、上京,關係到國統存亡,遼國必定會全力一戰,幽州等地兵力空虛,雖然苦戰,但是機會難得。倘若等到中京失利,遼軍在北麵再也無法組建防線,主力基本上都會退守到幽州等地;宋朝再出兵,就是為金國吸引軍隊,讓金國可以從容不迫地掃蕩上京等地。”
蕭斡裏剌皺了皺眉頭說:“你就這麽不看好大遼?”
楊誌雙手一攤,不再說話;蕭斡裏剌一時也說不出話來,因為他知道,楊誌的判斷是正確的,擁有了八九個月的停戰期,耶律淳與蕭奉先並沒有抓緊時間整軍待戰,反而是在推動雙方的談判,為了避免金人誤會,甚至裁剪了乾州等地的軍隊。佛難陀接替楊誌,其實也是有這個背景在其中,希望平息金人的怒火。
楊誌主動結束了這種尷尬:“蕭斡裏剌將軍,不如我們找個地方坐坐,朝中的事情不是我這種小人物可以過問的。”
蕭斡裏剌擺手說:“不急,中京畢竟不是汴梁城,熱鬧程度還是差了些。我問你,如果你到了幽州,讓你留在南院協助耶律大石,如何?原先我們同意耶律內刺的建議,就是有這個想法。”
楊誌沉默了很長時間才說:“我來遼國是為了避難,無意與宋軍作戰,再說,我要是統軍,有些人恐怕更加擔心。”
楊誌的意思就是,我可以為遼國出力,但是不準備參加對宋朝的戰爭;楊誌的這個態度讓蕭斡裏剌放了心,楊誌要是興高采烈地說願意為大遼出生入死,去橫掃中原,那反而不可信。蕭斡裏剌點頭說:“這個沒問題,大遼本身就是契丹族將領掌控軍隊,不要說你,就是土生土長的漢人想獨領一軍都是不容易。我們希望借助你的長處,準備讓你擔任兵部員外郎,負責請教幽州等地的細作,耶律磊作為你的助手。”
楊誌看看蕭斡裏剌說:“不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