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宋江宋三郎看上去是個俠客,還是很懂禮節的,不知道另外兩個做官的宋江又是什麽樣子,楊誌心裏嘀咕,下馬微笑道:“份內之事,不足掛齒,本官隻是有一個疑問,宋大俠真的願意過平常人的生活。”
宋三郎慨然道:“當然,宋某替天行道,四處騷擾隻是為了手下的一幫兄弟,隻要下麵的人安置好,宋某個人無所謂。”
要是這樣,憑著宋江搶來的錢財,躲到哪個地方,不是舒舒服服過一生;楊誌笑道:“宋大俠真是義士,有周亞夫當年的氣度,怎不見謝石、吳用等人?”
周亞夫,細柳營,那可不是叛軍,宋三郎聽懂了楊誌的意思,解釋道:“他們和後營在沐陽,實在是來不及趕來,等事情定下來再通知他們不遲。”
楊誌問過樊瑞,謝石昨天還在城外的軍中,不是連夜走的,就是被宋三郎安排在某個地方。不過楊誌不在乎這些,哪怕宋三郎攻破下邳也沒關係,楊誌慶幸的是晁蓋等人不在,自己殺人脫身的把握大了幾分。
楊誌滿麵笑容地問了幾十位頭領的名字,發現宋江身後的好漢雖然不少,最厲害的人物恐怕還是魯智深和呼延灼,花榮、李俊、史進等人都是舊識,楊誌是一一招呼。不知不覺中,楊誌已經走到了人群中,楊誌看到了宋江宋三郎滿意的笑容,從花榮尊敬的神情中斷定眼前的宋三郎不是假的。
楊誌假裝不知道對方想變臉後扣下自己的打算,雙方客套幾句後,楊誌舉起詔書朗聲說:“雷霆雨露都是君恩,宋江宋三郎接旨。”
宋三郎等人立刻環形跪下,一千軍卒也跟著放下武器跪下,楊誌讀完聖旨,四下是一片寂靜,連謝恩的聲音都沒有;楊誌裝作毫不察覺,喝問道:“宋江還不謝恩?”
花榮、史進一聲怒喝,宋三郎站起來哈哈笑道:“楊誌,看樣子你混得並不好,這道聖旨就是你的催命符,那些給皇上出主意的人就是希望我殺了你。要不然這樣,你到我們山寨坐一把交椅,我就饒你一命,啊。”
魯智深等人正在掃興地站起來,高手雲集,又在自己的軍隊中,誰也沒提防楊誌竟然搶先出手,龍雀刀的刀芒飆起一個巨大的光環,全力斬向宋江宋三郎;雖然花榮史進做出反應,宋三郎、花榮、史進還是被刀芒砍傷;楊誌人騰空而起,大叫道:“呼延灼,動手。”
宋江宋三郎重傷之下一時說不出話,宋三郎的嫡係本身就對呼延灼不放心,聞言頓時把注意力放在呼延灼等人身上,被楊誌乘機一路殺出重圍;隻是混江龍李俊和花和尚魯智深出手的時候,楊誌能明顯感覺兩人手下留情。
楊誌縱身上馬的時候突然心生警兆,小李廣花榮的三支利箭呼嘯而來,楊誌一瞬間有個奇怪的發現,自己不回頭也能確定三支箭的位置。楊誌在馬上身形彎曲躲過第一支箭,右手龍雀刀磕飛第二支箭,左手自然舒展握住第三支箭,整個過程,楊誌坐下馬已經衝出去十幾米,人連頭都沒回。
花榮是帶傷強行射出三箭,見楊誌如此輕鬆化解,已是無力再射出第二輪;二十幾名弓箭手總算衝到前麵,抓緊時間對著楊誌的身影射箭,形成一道箭矢雨。這是楊誌的最後一關,城上的宋軍都睜大了眼睛,隻見楊誌的龍雀刀在戰馬四周形成一輪刀芒,將亂箭阻擋;大約有五六支箭還是飛向楊誌背後,被楊誌的衣衫在瞬間鼓起的真氣撞飛。
王煥看得目瞪口呆,楊誌的騎術和修為遠遠超過他的想象,一直到手下來報,楊誌轉到北門,王煥急忙下令打開城門,放楊誌進城,設宴款待。酒宴喝到一半,城樓上的哨兵來報,宋三郎退軍了;王煥大喜,讓通判立即上報朝廷,下令殺了樊瑞施恩祭旗。
楊誌勸阻王煥道:“將軍,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招降宋三郎,留著兩人有用,我給他們每一位頭領寫一封信,闡述招安其中的厲害關係,讓樊瑞帶回去,施恩暫時就扣押在大牢中,看看宋三郎什麽態度再說。”
王煥沒有意見,立即答應下來,如果能招安宋三郎那是最好不過,省得過上一段時間,宋三郎卷土重來。宋三郎這樣的流寇是最不好對付,戰鬥力強,來去如風,沿途隻要被宋三郎攻下的城市,官府的大戶的物資基本上是一卷而空;而官軍大部分的時候都不能抵擋,哪怕是大軍追剿,也是跟在後麵兜圈子,殺良冒功的居多。
宴會結束,楊誌回到驛館不久,下邳縣令張所來訪;張所是青州人,和宋江宋三郎還是同鄉,進士出身,素有名望。張所來是準備給楊誌一個承諾,這位楊捕頭不僅武功卓越,而且處事果斷,最重要的是肯舍身做事;這一切終於打動了張所,促使他下定決心支持,並且來驛館表明自己的態度。
張所身為淮陽軍的第三把手,前來的意義重大,楊誌出迎接到房中,賓主就在木椅上落座,楊誌客氣地問:“張大人深夜來訪,不知有何賜教?”
今天白天發生的一幕讓所有人都是震驚不已,張所都清楚地感受到,楊誌這一次大出了風頭,不出意外的話前途無量;張所微笑著說:“我聽說總捕頭上書一份,但是沒打算回京,所以過來問問,有什麽能幫得上忙的。”
楊誌頷首說:“我來淮陽軍,還沒有見到謝石,說什麽也要把他帶回去,關鍵是,我感覺招安宋三郎現在正是一個機會,所以在給樞密院的奏章裏,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目前為止,可以給宋三郎一個臨時的職務,還是按照侯蒙大人的思路,調集大軍南下攻打方臘。”
張所看著楊誌的神情不像是敷衍自己,好奇地說:“難道楊捕頭還準備再入宋三郎軍中?”鈒龍
宋三郎慨然道:“當然,宋某替天行道,四處騷擾隻是為了手下的一幫兄弟,隻要下麵的人安置好,宋某個人無所謂。”
要是這樣,憑著宋江搶來的錢財,躲到哪個地方,不是舒舒服服過一生;楊誌笑道:“宋大俠真是義士,有周亞夫當年的氣度,怎不見謝石、吳用等人?”
周亞夫,細柳營,那可不是叛軍,宋三郎聽懂了楊誌的意思,解釋道:“他們和後營在沐陽,實在是來不及趕來,等事情定下來再通知他們不遲。”
楊誌問過樊瑞,謝石昨天還在城外的軍中,不是連夜走的,就是被宋三郎安排在某個地方。不過楊誌不在乎這些,哪怕宋三郎攻破下邳也沒關係,楊誌慶幸的是晁蓋等人不在,自己殺人脫身的把握大了幾分。
楊誌滿麵笑容地問了幾十位頭領的名字,發現宋江身後的好漢雖然不少,最厲害的人物恐怕還是魯智深和呼延灼,花榮、李俊、史進等人都是舊識,楊誌是一一招呼。不知不覺中,楊誌已經走到了人群中,楊誌看到了宋江宋三郎滿意的笑容,從花榮尊敬的神情中斷定眼前的宋三郎不是假的。
楊誌假裝不知道對方想變臉後扣下自己的打算,雙方客套幾句後,楊誌舉起詔書朗聲說:“雷霆雨露都是君恩,宋江宋三郎接旨。”
宋三郎等人立刻環形跪下,一千軍卒也跟著放下武器跪下,楊誌讀完聖旨,四下是一片寂靜,連謝恩的聲音都沒有;楊誌裝作毫不察覺,喝問道:“宋江還不謝恩?”
花榮、史進一聲怒喝,宋三郎站起來哈哈笑道:“楊誌,看樣子你混得並不好,這道聖旨就是你的催命符,那些給皇上出主意的人就是希望我殺了你。要不然這樣,你到我們山寨坐一把交椅,我就饒你一命,啊。”
魯智深等人正在掃興地站起來,高手雲集,又在自己的軍隊中,誰也沒提防楊誌竟然搶先出手,龍雀刀的刀芒飆起一個巨大的光環,全力斬向宋江宋三郎;雖然花榮史進做出反應,宋三郎、花榮、史進還是被刀芒砍傷;楊誌人騰空而起,大叫道:“呼延灼,動手。”
宋江宋三郎重傷之下一時說不出話,宋三郎的嫡係本身就對呼延灼不放心,聞言頓時把注意力放在呼延灼等人身上,被楊誌乘機一路殺出重圍;隻是混江龍李俊和花和尚魯智深出手的時候,楊誌能明顯感覺兩人手下留情。
楊誌縱身上馬的時候突然心生警兆,小李廣花榮的三支利箭呼嘯而來,楊誌一瞬間有個奇怪的發現,自己不回頭也能確定三支箭的位置。楊誌在馬上身形彎曲躲過第一支箭,右手龍雀刀磕飛第二支箭,左手自然舒展握住第三支箭,整個過程,楊誌坐下馬已經衝出去十幾米,人連頭都沒回。
花榮是帶傷強行射出三箭,見楊誌如此輕鬆化解,已是無力再射出第二輪;二十幾名弓箭手總算衝到前麵,抓緊時間對著楊誌的身影射箭,形成一道箭矢雨。這是楊誌的最後一關,城上的宋軍都睜大了眼睛,隻見楊誌的龍雀刀在戰馬四周形成一輪刀芒,將亂箭阻擋;大約有五六支箭還是飛向楊誌背後,被楊誌的衣衫在瞬間鼓起的真氣撞飛。
王煥看得目瞪口呆,楊誌的騎術和修為遠遠超過他的想象,一直到手下來報,楊誌轉到北門,王煥急忙下令打開城門,放楊誌進城,設宴款待。酒宴喝到一半,城樓上的哨兵來報,宋三郎退軍了;王煥大喜,讓通判立即上報朝廷,下令殺了樊瑞施恩祭旗。
楊誌勸阻王煥道:“將軍,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招降宋三郎,留著兩人有用,我給他們每一位頭領寫一封信,闡述招安其中的厲害關係,讓樊瑞帶回去,施恩暫時就扣押在大牢中,看看宋三郎什麽態度再說。”
王煥沒有意見,立即答應下來,如果能招安宋三郎那是最好不過,省得過上一段時間,宋三郎卷土重來。宋三郎這樣的流寇是最不好對付,戰鬥力強,來去如風,沿途隻要被宋三郎攻下的城市,官府的大戶的物資基本上是一卷而空;而官軍大部分的時候都不能抵擋,哪怕是大軍追剿,也是跟在後麵兜圈子,殺良冒功的居多。
宴會結束,楊誌回到驛館不久,下邳縣令張所來訪;張所是青州人,和宋江宋三郎還是同鄉,進士出身,素有名望。張所來是準備給楊誌一個承諾,這位楊捕頭不僅武功卓越,而且處事果斷,最重要的是肯舍身做事;這一切終於打動了張所,促使他下定決心支持,並且來驛館表明自己的態度。
張所身為淮陽軍的第三把手,前來的意義重大,楊誌出迎接到房中,賓主就在木椅上落座,楊誌客氣地問:“張大人深夜來訪,不知有何賜教?”
今天白天發生的一幕讓所有人都是震驚不已,張所都清楚地感受到,楊誌這一次大出了風頭,不出意外的話前途無量;張所微笑著說:“我聽說總捕頭上書一份,但是沒打算回京,所以過來問問,有什麽能幫得上忙的。”
楊誌頷首說:“我來淮陽軍,還沒有見到謝石,說什麽也要把他帶回去,關鍵是,我感覺招安宋三郎現在正是一個機會,所以在給樞密院的奏章裏,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目前為止,可以給宋三郎一個臨時的職務,還是按照侯蒙大人的思路,調集大軍南下攻打方臘。”
張所看著楊誌的神情不像是敷衍自己,好奇地說:“難道楊捕頭還準備再入宋三郎軍中?”鈒龍